第621章 620不容乐观
    从火车站一路过来,唐植桐不仅看了景色,也特别留意了一下街边的行人,窥一斑而知全豹,这边的情况真的不容乐观。
    市局新换上的局长姓张,从车站接上众人,一直陪着来到宾馆,这边也有各个支局的负责人在。
    又是拎包又是帮着开门,热情的不得了。
    忙前忙后的,一点架子都没有。
    前任是怎么下去的,这帮人明白的很,也根本不敢拿架子。
    有这边的同志在,调查组分好房间,安排好住处,东西都没来得及收拾,就直接去了会议室。
    说是欢迎仪式有点寒碜,但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张局长口头表达了一下对调查组的欢迎,至于水果啥的,一概没有,每人只有一杯开水。
    口头表达欢迎结束,黄瑞丰当着这边同志的面,对接下来几天的工作安排进行了明确部署,无外乎去武汉各个支局了解情况及邮编推广工作的推广。
    每个组员分别负责一个支局。
    临了,去吃饭的时候,市局的张局长给调查组打了个预防针:“各位领导同志,我们对调查组是非常欢迎的,也会尽量在饮食方面照顾大家,让大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但条件有限,万一有哪做得不到位,还请多多包涵。”
    黄瑞丰少不得一番客气,到了食堂这边,分了两桌。
    调查组八人,地方市局也有八个人。
    地方局一桌,调查组一桌。
    客随主便,对于这边的安排,调查组一行人并没有提出异议。
    好歹也是从四九城下来的调查组,食堂这边给安排了单间。
    不一会的工夫,食堂大师傅就做好菜,让工作人员给端了上来。
    标准的四菜一汤。
    一个煮藕片、一个雪菜咸菜、一个萝卜干、一个炖鱼。
    至于汤,可能是白菜汤,寡淡的很,清澈见底,下面有点白菜帮子。
    只有那个鱼,唐植桐觉得还不错,虽然个头小了点,但看上去很像长江刀鱼。
    刀鱼与鲥鱼、河豚一起被称为“长江三鲜”,几十年后由于味道鲜美、环境恶化,差点被吃到绝种,而人工养殖的道路一直很坎坷,虽有突破但距离大规模量产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就拿这个招待?还不如火车上的盒饭呢。”待工作人员出去后,赵鑫撇了撇嘴,名义上是四菜一汤,但量都不大,连个油都看不到。
    “这米饭看着倒是挺润的,米粒个头也大。”另一个组员说话就比赵鑫委婉了很多,指着端上来的一盆米饭说道。
    米饭是明显的双蒸饭,而且是水敞开了放的那种。
    “吃饭吧。”对于组员的牢骚,黄瑞丰跟没听见似的,先动了筷子。
    唐植桐同样没说话,刚才食堂的工作人员端上饭来的时候,他不仅注意到了工作人员的身形,还留意到了工作人员的小动作。
    由于个人口味的关系,唐植桐交粮票的时候格外嘱咐了大师傅,给自己上馒头。
    工作人员手端着盛馒头的小竹筐,大拇指贴着馒头的外表面,放的时候,拇指上沾了点馒头皮。
    待工作人员放下小竹筐,转过身后,手就抬了起来。
    唐植桐从后面看,很明显是把手放在了嘴边。
    很难让人相信这种行为不是故意的,但看那削瘦的背影、干枯的手指,又怎么去苛责呢?
    食堂的工作人员都这样了,外面会是什么样?
    这让唐植桐不禁想到了靠近安东的某个国家。
    北面的巨人在我们建国那一年,搞了个“经互会”,在三四十年间逐渐壮大,东边的邻国也加入了。
    经互会内部有明确的分工,谁谁负责种植粮食,谁谁生产工业品,然后大家内部互通有无。
    这种方法不能说不好,但得依靠强有力的执行。
    东边那个国家在建国之初,既吃到了我们的援助,也吃到了经互会的红利,被分配负责生产工业品。
    北面大哥的各种矿产、石油源源不断的运了过去。
    得益于工业品的高价值和廉价的能源供应,东边这个国家是一年一个大台阶,小日子过的简直不要太滋润。
    但好景不长,北面的巨人突然宣布放弃抵抗,一夜之间分崩离析,经互会名存实亡,没过两年更是直接解散。
    没了大哥的支援,东边失去了能源和化肥的来源,粮食产量一落千丈。
    粮食减产,最遭殃的是百姓,于是开始了十年的行军,苦难的那种。
    工业受到了很大波及,没了石油,一些以汽油、柴油为动力的机械就成了摆设。
    但日子总要过下去,很多设备基于现有条件进行了魔改,卡车就是其中一项,从烧柴油改成了烧木柴。
    好家伙,浓烟pm2.5爆表,坐在后面车斗的敞篷里,若有实质的砸在脸上。
    除了工业基础回到解放前,粮食也没好到哪里去。
    起初工人每天有600克的定量,后来减少到300克,最后直接又减少到150克,但就这150克也不是每天都能发放到位。
    农村更惨,但人的生存欲望是很强烈的,没有吃的,农民就会自己去找吃的。
    开荒是最基本的操作,那边山多,于是山上的树木遭了殃,几乎被砍伐殆尽。
    本想着田多了,粮食能多收个三五斗,怎奈天公不作美,除了涝就是旱。
    加上没有了树木保持水土,一旦大雨,涝的比以前更厉害了!
    加上农民也得吃饭,玉米在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被饿急眼的农民偷偷掰了……
    种过田的都知道,无论是玉米、小麦还是大米,叶子可以再生,但果实不会。
    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情况一年比一年差。
    经过国际协商,部分国家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但对于庞大的人口来说,粮食杯水车薪。
    所以那十年间出了不少“燕子”,也就是流浪儿童。
    他们有的是被遗弃的,有的是家里人已经死绝。
    尽管当局想把燕子收容进育儿院、爱育园等保育设施,但因为这些设施环境恶劣,管理过于严格,很多孩子都不想去。这十年有多难呢,北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儿童比南边同龄儿童平均身高矮了17厘米!
    通过这项数据,可见一斑。
    好在我们这边经过及时调整,时间不会那么久,平均身高下降的并不明显。
    话说回来,其实没表态其实也是一种表态。
    菜不行,饭也不行,但由于黄瑞丰不吭声,其他人也就不方便多说什么。
    唐植桐拿着馒头细细打量,馒头的颜色不对,不是纯白,又黄又黑的表面夹杂了一些颗粒状的白。
    黑色的看上去是麸皮,黄色的应该是玉米面。
    等馒头吃到嘴里,唐植桐就决定明儿还是吃那水不拉几的米饭吧,起码里面全是米。
    黄色的是玉米面不假,但是带着玉米芯一块粉碎的,那些颗粒状的白是玉米芯。
    口感一言难尽,但都是自己选的,含着泪也得吃完。
    唐植桐就着汤,一口一口全塞下了肚,来到困难年代,多少也得体验一把,省的等老了以后,一帮老头子吹起牛来,自己都不知道饭的味道,那就说不过去了。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等调查组吃完,食堂工作人员前来收拾餐具。
    饭已经都没了,菜盘子里还有些汤汤水水的,食堂工作人员当着众人的面,直接端起来干掉了。
    干掉后,才发觉有不妥,讪笑道:“倒了浪费,进了肚子保险。”
    无论是从言辞还是表情上,都让人看不出任何虚假、伪装的痕迹。
    “辛苦了,谢谢。”黄瑞丰看到这幅场景,没有任何不快,反倒是跟服务员客客气气的道了谢。
    出了包厢的门,几位当地的同志也是一桌,在离食堂门口不远的一张桌子上用餐。
    可能是为了照顾工作组的缘故,这边上餐慢,调查组出来的时候,就餐还没有结束。
    桌子上摆着菜和主食,并不是四菜一汤的标准,只有两个咸菜,一个雪菜,一个咸菜条。
    主食也不是双蒸米饭和馒头,而是软趴趴的棒子面窝头,带着玉米芯粉碎的那种棒子面。
    “黄组长,各位同志,对不住,我们这的条件有限,让大家受委屈了。”市局的负责人站起来,跟调查组打招呼。
    “张局长客气了,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吃的非常好。以后不要让食堂的同志单独做饭,你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黄瑞丰握住张局长的手,摇了摇,说的很诚恳。
    看着眼前桌子上的伙食,黄瑞丰这才明白为何这边给调查组单独开个包间。
    “那不行,大老远的跑这么远,我们尽力招待。”张局长摇头道。
    “艰苦奋斗,同甘共苦的精神不能丢。明天开始,我们就在大厅里吃饭,不搞特殊。”黄瑞丰转过头来,跟调查组的组员说道。
    “是,黄组长。”在房间里说大米个头大的那人先开口表态,其他人接着也跟上,纷纷点头。
    黄瑞丰有自己的考虑,人家当地的同志天天这么吃,自己带着调查组过来却受到了特殊招待,这事传回部里,恐怕调查报告的可信度都会大打折扣,更不用说一些风言风语了。
    即便这次不能让调查组组员各个升职,但起码也不能遭受非议。
    与此相比,暂时吃的差一点是可以接受的。
    等黄瑞丰和张局长寒暄结束,调查组集体往宿舍走,身后市局的其他同志在目送调查组走后,继续坐到桌前吃饭。
    唐植桐磨磨唧唧的走在队伍最后面,临近拐弯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
    借着食堂不算明亮的灯光,能看出市局的同志正在对付棒子面窝头。
    双蒸过的窝头压根拿不起来,一拿就碎,所以市局的同志都在把头埋低,埋头干饭。
    看到这里,唐植桐叹了口气。
    特意拖延上饭也罢,故意让调查组看到也好,这副吃相,不像是临时编排,只有天天吃,才更加知道如何珍惜粮食。
    情况,不容乐观啊!
    唐植桐和赵鑫一个房间,赵鑫在下午刚进房间的时候选了靠窗的位置,把靠近厕所的床位留给了唐植桐。
    唐植桐也不挑,靠窗并不一定是好事,武汉可是没有暖气的,等晚上温度降下来,冷气会通过窗户往里钻,靠窗的床铺首当其冲,那滋味不大好受。
    房间内比较简陋,两张床,两套桌椅,其他的就没了,暖瓶都是服务员打满开水给送过来。
    赵鑫一回到房间,纠结就摆在了脸上,唐植桐在一旁不管不问,自顾自的倒了一杯水,然后翻出新华字典,坐在书桌前继续赶工自己未完成的事业。
    赵鑫在一旁,最终也拿出书,认真拜读起来。
    一时间,房间内只有书页翻动的哗哗声和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
    食堂的馒头、双蒸饭比四九城水很多,压根不顶饿,跑两趟厕所,肚子就空了。
    时间快到八点半的时候,赵鑫顶不住了。
    这会,赵鑫没了刚才的纠结,利落了很多,从包里掏出点心,并不诚心的问道:“小唐,你吃吗?”
    “不了,你吃吧。”唐植桐笑着摇摇头,让人是有技巧的,真想跟别人分享不会这么问,而是直接递过去。
    赵鑫听到唐植桐说不吃后,暗自松了一口气,这年头粮食珍贵,点心尤甚。
    赵鑫刚见识了这边的饮食水平,后面还要降档供应,更重要的是还有好几天,赵鑫觉得这种日子有点难熬,手里的点心成了慰藉。
    点心是有限的,赵鑫不敢一气全吃完,打算零打碎敲骗骗肚子。
    赵鑫吃完去刷牙,唐植桐这边闻着点心味,肚子不争气的叫了起来。
    人高马大,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起码在供应紧张的定量年代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挨饿。
    唐植桐合上书本,起身拉开房门,往楼下走去。
    街上很安静,半圆的月亮挂在西边,街上一个路灯都无。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唐植桐躲进个黑暗的角落,从空间里薅出以前存的馒头,就着在鸭绿江上做的菜,狼吞虎咽起来。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工具超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工具超人并收藏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