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
    开封县府衙后院的某间卧房里,李怡正坐在油灯前,美眸盯着灯火,内心因为长久等待而焦急。
    又因患得患失而不知所措。
    尽管方重勇已经派人来告知她,今夜会在这里过夜。
    但李怡心中仍然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心情,去面对这个男人。
    那双满是老茧的大手,在自己娇嫩身躯上抚过的感觉,仍然刻骨铭心,想想都令人战栗不已。
    那是一段可以忘却一切,什么都不去想,只要奋力往前冲就行了的激情岁月。
    李怡已经把她自己完完整整的交出去了。
    但当她怀着孩子,去荥阳大营去找方重勇的时候,扑面而来的只有冷漠。
    对方甚至都没有抱一下,就将她打发回了汴州。
    李怡有种被人欺骗了感情的错觉。
    然而路是她自己选的,又怎么能怪得了别人?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房门被人推开,方重勇慢慢走了进来,随手关上了房门。
    “关中有新消息,李宝臣已经进入长安了。
    迎接他的人群,排队排到了春明门外五里地。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就是新天子呢。”
    方重勇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了一口,漫不经心的说道。
    “他有这么受欢迎么?”
    李怡一愣,她以前怎么就没看出,李宝臣有这般人望呢?
    “还不止呢,李宝臣入长安的第二天,就迎娶了李琩之妹太华公主为妻。”
    方重勇意有所指的说道。
    这下可把李怡给震惊到了。
    因为她知道,太华公主原本是有驸马的,当初基哥怀里还搂着杨玉环的时候,为了取悦这位前任儿媳,顺便给李琩上上眼药,他便将李琩之妹太华公主,尚给了杨玉环叔父杨玄珪之子杨锜。
    美其名曰:亲上加亲!
    也就是说,杨锜此前是太华公主的丈夫,只是二人一直未有子嗣。
    宝臣大帅也没跟杨锜讲客气,直接勒令他们离婚,然后当天就迎娶了太华公主,可谓是“无缝对接”。
    这位公主的容貌继承了武慧妃,在一众公主里面十分出众,想来配李宝臣的样貌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宝臣大帅有没有牛头人或者夫目前犯的奇怪癖好,那就不得而知了。
    此前因为李宝臣从未对李怡动过粗,所以她还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不相信李宝臣会勒令别人离婚和立刻改嫁。
    可如今事实摆在眼前,什么皇室贵胄,什么皇子公主,在强权与刀锋面前啥也不是。
    “竟然有这样的事情!”
    李怡喃喃自语道,她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
    世间貌美者甚多,皇室贵胄亦是不少,但真正稀缺的,反而是会带兵打仗的人。
    美色也好,高贵的出身也罢,若是没了武力的保护,则会沦为强者予取予求的器物。
    一切都身不由己。
    “那日你来大营看我,我很高兴。
    但是这样的心情却不能写在脸上,更不能给外人看到。
    唯有对你横眉冷对,才能让我麾下将士明白军法森严。
    若不是因为心疼你,那时将你绑起来,行笞刑以正军纪也是有可能的。
    两军对垒,兵凶战危。一旦失败就很有可能身死族灭,这不是开玩笑的。
    我不能因为宠爱你,就不管不顾的,将所有人置于险地。”
    方重勇耐心对李怡解释道,顺手便将其搂在怀里,大手轻轻抚摸着她那平坦的小腹。
    “是妾身做错了。”
    李怡小声说道,有些不好意思。她主动勾住方重勇的脖子,把红唇凑了过去。
    正当二人抱在一起亲吻,难舍难分的时候,房间的门被人敲响了。
    门外张光晟轻声说道:“节帅,刘晏求见,说是他已经派人把陆羽带到汴州来了,现在就在府衙书房内。”
    终于来了啊!
    方重勇拍了拍李怡的小手说道:“你先睡,我等会就来。养胎要紧,要是太晚你就不必等我了。”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李怡忍不住一声长叹。
    有些严峻的现实,如同画卷一般展开在她面前,一时间令人难以接受。
    有的人就是很忙,一刻也停不下来。女人的美丽妖娆,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些点缀罢了。
    很多时候,他们甚至都没有时间,或者根本无心停下来好好看一看。
    这样的强人,如果不把时间用在该用的地方。其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连带着依附于他的所有人,一起毁灭。
    强者在享受战利品的同时,也承受着外人不能理解的压力。
    李怡摸了摸自己的小腹,开始为她那还未出世的孩儿担心起来。
    对于李宝臣来说,太华公主是李怡的替代品。
    而李怡自己则是方重勇选中的一件“宝物”。
    即使没了自己,将来只要需要,也会有别的李家女。甚至方重勇还有得挑,可以选更年轻,更貌美,出身更合适的。
    这便是被扭曲了的规则。
    “还好吧,至少我挑了个喜欢的。”
    李怡如此安慰自己道。
    至于那种感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她也变得不太确定了。
    ……
    “方节帅,鄙人这两年来寻访各地,考察了各地的茶树,茶叶。
    已经将种茶,摘茶,炒茶等技艺一一写下,记录在册。
    请过目。”
    陆羽将手中的一个卷轴书递给了方重勇。这可是他这两年的心血所在,为的就是治国平天下。
    嗯,通俗点说,就是找权贵求官。
    永王李璘即将登基称帝的消息,如今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不仅是方重勇在有意散播,就连李璘本人,也派出很多人私下传播此事。
    毕竟,此刻这位永王殿下也根本不用再装了。连长安都沦陷了,连李宝臣都进长安了,还有什么可以装的呢。
    大唐支离破碎已经是无可争议的现实。
    干就完事了,马上发檄文!上元节来临之日,便是他登基称帝之时!
    一切早就已经计划完备了!
    而陆羽从淮南来汴州,也是为了这个。他希望在登基大典后,可以谋个一官半职。
    如他这般的人,还有很多,甚至方重勇都见过其中相当多的人了。
    陆羽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不错,茶叶的用处很大。
    你先在开封停留两日,待永王殿下的登基大典过后,本帅再替你谋个官职,不让你这一身所学落空,如何?”
    方重勇微笑说道。
    “陆某谢过节帅保举!”
    陆羽颇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虽然心中已经乐到疯癫,却依旧是对方重勇叉手行礼,不紧不慢。
    “天色不早,我让府衙中的亲兵送你去驿馆。”
    方重勇摆了摆手,几句话就将陆羽给打发了。
    “鄙人告退。”
    陆羽对着方重勇深深一拜,随即退出了书房。
    刘晏也跟着起身要走,却被方重勇给叫住了。
    “节帅有何吩咐?”
    刘晏疑惑问道。
    仗打完了,现在也不用铆足劲往前线运粮,方重勇应该不着急才对啊。
    “本帅写了个东西,你帮忙参详一下。”
    方重勇从桌案镇纸下面抽出一张纸,递给刘晏。
    后者顺势便坐到了他对面,开始查看纸上写的内容。
    “农田水利法?”一看标题,刘晏就陷入了沉思。
    “官府一口气没收了很多大户家的土地,起码是对半砍了,一定会有人不满的,而且这些人数量还不少。
    新颁布的农田水利法,以未来汴梁城周边地方为选定范围,开凿运河支流,引渠灌溉。
    参与开渠的家庭,便可以拥有水渠沿岸的新田使用权,根据开渠工作量的多少而定。一户最多十亩封顶,无论有没有佃租在身的,都可以参与。
    具体细则,你好好参详一下。如果开新田补偿赎买田的方式可以推广的话,便在其他各州推广。
    先试验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如何。”
    方重勇正色说道。
    “此法有道理,可以一试。”
    刘晏微微点头说道。
    官府收大户的田,不是要把大户的人全都逼死,而是要打断土地兼并的势头。
    这个是不能不做的事情。
    而开漕渠,开新运河,开新田,则可以缓解大刀阔斧改革带来的阵痛。
    换句话说,不至于说把人给逼得上吊。
    大户们不见得能开新田,官府的政策不是为这些人准备的。但是大户家中的佃户开了新田,有了土地,则可以自然而然的消减大户们兼并土地的能力。
    家中没有那么多的佃户,也就维持不了那么大面积的土地了。大户们就算想闹事,也没人愿意跟着他们起哄。
    此为釜底抽薪之法。
    农田水利法,很明显可以增加汴州百姓参与农耕的热情。这是一种典型的刺激生产,鼓励农耕的政策。
    运作得好,效果不可估量。
    “节帅,这汴梁城建起来以后,了不得啊。”
    刘晏忍不住感慨道。
    城虽然还没开始建,但是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已经是在超前布置了。
    设立的分运河,显然有护城河的性质,也跟城中水源和城中运输有关。除此以外,这些新开垦出来的良田,都是有灌溉水系的,粮食的产出可以保证。
    这些政策是为了什么准备的呢?
    就是为了给将来规模惊人的汴梁城提供粮食的!
    刘晏精通经营之道,一看方重勇的种种规划,就知道这些都是围绕着新都城的经济民生打造的。
    水源、交通、粮食、人口、住所等等,都在规划之中。
    待城墙建好的那一刻,新城便能水到渠成一般,矗立于多条运河交汇的黄金地段。
    其影响之大,要以百年来计算。
    “汴梁城无漕运之忧,也不必将粮秣辛辛苦苦的送到长安。
    将来每过一天,节帅麾下的军力便要强上一分。
    下官以为,节帅将来或许已经不需要定都长安了。”
    刘晏若有所思的说道,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方重勇的思路,跟其他人是不一样的,他看到的长安的颓势,以及先天缺陷。
    关中是个死胡同,已经承担不起庞大帝国的首都。关中无论怎么样都绕不开漕运艰难。
    仅仅粮食匮乏就是个大坑。
    既然承担不起,那索性就不要承担,直接废了便是!
    刘晏隐约猜到了方重勇的谋划,长安城似乎并不是方重勇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甚至都可能不在计划之中!
    他的胆子,还真是很大啊。刘晏忍不住一阵唏嘘感慨。
    在大家都削尖了脑袋往关中挤的时候,已经有人在提前谋划其他的布局了。
    这或许不是一个最优的答案,但一定是一个另辟蹊径,值得期待的新答案。
    “对了,本帅还有一点小小的想法。”
    方重勇又从镇纸下面抽出一张纸,递给刘晏。
    上面写着“五亩菜园法”。
    “这是?”
    刘晏有点不理解,因为上面就写了这五个字。
    “无论是不是佃户,耕地不足五十亩的人家,每一户都可以就近从官田中划出五亩新地,给他们种菜。
    当然了,只许种菜,不许种其他的。
    务须多种菘(白菜)、萝卜、胡萝卜、莴苣、菠菜、竹笋、茭白、菌蕈(蘑菇)等。
    一旦官府发现有人种其他的东西,便立即收回菜地。
    每年年末,种菜之人必须向官府报备,不报备之家庭收回菜地。”
    一户五亩地不值一提,但专门种菜,这个想法却很有意思。
    事实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话,压根不需要种这么多菜,因为根本吃不完,又不方便存放。
    如果眼光只聚焦到此刻,肯定会觉得方重勇是在发神经,弄一些莫名其妙的法令。
    可是,若是将目光放在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待汴梁城完工后,城内一定会有大量官员、商户、工坊工人。这些人可不会种田,但他们同样长着一张嘴,那是要吃菜的!
    所需汴梁城蔬菜的缺口,也一定会很大。
    汴梁城将来人口会超过十万,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毕竟汴州的位置在那摆着呢,多条运河交汇,又离黄河很近,这就是一个天然的经济中心。
    那时候,郊外每个农户一家至少五亩菜地,专门为汴梁城提供菜肴,无形之中便满足了一座城的蔬菜需求。
    而且这些农户们因为习惯了种菜,根本就不需要额外去部署什么,就能自然而然的达到效果。
    方重勇的脑中,已经是在考虑五年之后的事情了。
    “节帅请放心,这件事好办。
    我们只要收回了大户们手中不合理占有的土地,便可以执行一系列新政策。
    这是发展的起点,不破不立。
    下官已经跟崔将军支会过了,待法令一颁布,即刻扑杀所有叛乱或者准备叛乱的人。”
    刘晏对方重勇叉手行礼说道。他说话的语调虽然温和,但却带着冷硬的坚决。
    比起方重勇深谋远虑的安排,本地大户这些虫豸,占着茅坑不拉屎,也就没什么好说了,铁腕对待即可。
    不服,就用刀子让他们服。
    不收回他们的部分土地,一系列农业改革都无法推进,刘晏确信自己并非滥杀之人,只不过在这个节骨眼,当真是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了。
    “对了,以前官府对于养牛不甚重视。
    以后马匹的需求一定会减少,牛棚养牛的事情,必须要提上日程。
    耕地多了,耕牛的需求也会增多。如何养牛,如何把牛养好,是头等大事。
    官府可以向民间悬赏养牛之策,并设置一些官职给会养牛的人。
    待牛养起来以后,只租不卖,作为官府的劳力,租用给百姓使用。
    待将来耕牛多了,再卖与百姓。要把耕牛当人看待,什么时候出力,什么时候休息,官府的牛棚要有规定。”
    方重勇又提了一条。
    显而易见,他的注意力一直在粮食上,或者说在发展生产上。
    近期在与众多幕僚商议的很多政策,都是跟这个有关的。比如说组织专人收集茅厕里的粪便,统一沤肥等等。
    一切为了产出更多的粮食!
    刘晏微微点头,没有多说什么。方重勇见识不凡,心思缜密,并不需要他耳提面命的说教。
    “民心不在于神器与法令,而在于吃饱穿暖。
    将来汴州这里和其他地方比起来,优势就是有钱,粮食多,百姓富足,养得起精兵。
    其他都不值一提。
    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的,谁也没办法一口吃个大胖子。谁能活到最后,谁才能笑到最后。
    种田没什么值得耻笑的。”
    方重勇叮嘱刘晏说道。
    “节帅请放心,谁在做事谁又在捣乱,世人都是看得到的。
    如今世道乱了,正需要节帅这样的人,来收拾乱局。
    让天下人都能吃饱穿暖。”
    刘晏意味深长的说道。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