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先入关中者为王
把新纳妾室都送走的宝臣大帅,今夜感觉有些坐立不安。
寂寞的夜,寂寞的人,渴望怀抱里,拥着软媚裙衩。
冰冷的心,冰冷的床,往日之美梦,已经无处安放。
卧房里,李宝臣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将其一饮而尽。
入口全是苦涩,一如自己现在的心情。
李宝臣早就从洛阳皇宫里面搬出来了,把临时住所,安置在了洛阳宫东侧的含嘉仓。
宝臣大帅认为,粮食,粮仓,就是他目前最大的弱点。
所以无奈之下,他只好把住处也搬到粮仓里面,日夜守着,才能确保不会出错。
不得不说,李宝臣这种谨慎的态度,确实起了一些作用。
他还真抓到了企图在含嘉仓放火烧仓的细作,只是那些人自尽了,没查出是谁派遣的。
“继续困守洛阳,也不是个事啊,还是得进军关中才行。”
李宝臣托起下巴沉思,自言自语说道。
在唐代,长安与洛阳天然就是一体的,若是分开,二者则很难发展得好。
长安是洛阳的后援,洛阳是长安的前哨。二者一个在关中,一个在关外,互为表里。
李宝臣做梦都想拿到长安。
咚咚咚!
忽然,房门被人敲响了。
不是亲兵!
如果是亲兵肯定会通报的!
李宝臣悄悄的将挂在墙上的佩剑,紧紧握在手里。然后站起身,慢慢的靠了过去。
“谁啊?”
他走到门后面,低声问道。
“大帅,是我啊,李史鱼!”
门后传来李史鱼的声音。
李宝臣这才松了口气。
玛德三更半夜来访也就罢了,居然还叮嘱不让亲兵来通报。
要不是李史鱼是个文弱书生压根打不过自己,李宝臣都不打算让他进来了。
将房门打开,李宝臣却是看到李史鱼一副鬼鬼祟祟的模样,似乎有什么机密的事情要禀告于他。
“进来吧。”
李宝臣将李史鱼引进屋内,示意对方落座,给他倒了一杯酒,这才慢悠悠的问道:“李长史深夜有何要务啊?”
“大帅,探子回报,控鹤军在长安兵变了。”
李史鱼凑过来压低声音说道。
“兵变?控鹤军?你确定吗?”
李宝臣霍然起身,惊出一身冷汗!
“大帅,莫要紧张,这是好事,好事啊!”
李史鱼连忙示意李宝臣坐下。
后者定了定神,有些难以置信的继续追问道:“控鹤军骁勇善战,居然在长安兵变了?难怪关中的军队迟迟不到。”
李宝臣心中的一系列疑惑,此刻全都迎刃而解。
正因为是控鹤军兵变了,所以关中的军队无暇分身,只有河阳三城以北的济源,遭遇到他们的遇袭。也就是说,只有一路提前出发的偏师在进攻,而这支军队,也不过是暂时还不知道消息而已。
其他的官军,已经可以确定,不会出现在关中以外的地方了。
这让李宝臣不由得松了口气。
“说说看,细说。”
李宝臣沉声说道,瞬间就来了精神。
“那位密探,下官已经将其软禁在一处绝对安全的地方,不会被外人知晓。
至于长安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的。”
李史鱼将密探汇报给他的所见所闻,全都告知了李宝臣。
包括控鹤军为什么会兵变,以及在长安兵变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等等。
除了不清楚李琩是不是依旧存活以外,其他的事情,基本上跟颜真卿他们知道的差不多。
李史鱼可谓是和盘托出,事无巨细。
不说十全十美吧,但这些消息,也足够让李宝臣作出判断了。
“好啊,太好了!哈哈哈哈哈!”
李宝臣开怀大笑,自开战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
什么三路包夹,什么精兵名将!
还不是敌不过天命二字!
李宝臣笃信,他,就是上天眷顾之人!可以战无不胜!
“好,明日便点齐兵马,把方清那厮给剁了!”
李宝臣猛拍桌案,却发现李史鱼正一脸疑惑的看着自己,于是有些心虚的询问道:“李长史是觉得有什么不妥么?”
何止是不妥,简直是脑子有病啊!
李史鱼差点破口大骂。
他要是提前知道李宝臣第一想法是这样,早就提桶跑路了!
“大帅,先入关中者为王啊。
秦末便有刘邦先入关中,夺得先机。您跟那方清较劲,输了前功尽弃,赢了浪费良机,到底图个什么好处呢?
入关中,则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扫平各路不服。
五年十年之后再看,今日便是在奠定王霸之基。
此刻关中无主,就等着您来取。若是跟方清和他的银枪效节军,去拼个你死我活,难道大帅就这么笃定,其他人不会进关中么?
那么多的宗室亲王,只要有人控制住了局势,大帅再出兵可就晚了!
他们打出潼关虽然不可能,但守住关中却不难。
到时候的局面,又跟今日大同小异。大帅又何苦要意气用事呢?”
李史鱼走上前来,拉着李宝臣的袖口苦苦劝说道。
“哎呀!本帅险些误了大事啊!”
李宝臣一拍脑门,恍然大悟。李史鱼刚刚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方重勇无非是个地方军阀,跟他较劲有个屁用,赶紧的去关中,把李琬这面旗帜竖起来,把掉地上的神器捡起来啊!
李宝臣这个人对“怎么打仗”十分精通,然而一旦涉及到“该打谁”“先打谁后打谁”“该怎么行动”之类的战略问题,他的脑子就有点不太够用了。
很显然,李史鱼在战略上的认知,比宝臣大帅要强不少。
“那,明日就开拔进关中?”
李宝臣有些不确定的询问道。
刚刚听了李史鱼一席话,他也是搞明白了,确实没有必要跟方重勇这瘪三,在荥阳以西打无聊的攻防战。
直接拿下关中,才是最优先事项。
不过似乎还有个问题。
“万一,本帅是说万一我们进军长安的时候,方清带兵尾随偷袭怎么办?”
李宝臣说出了内心的担忧。
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到时候他是不想跟方重勇纠缠了,但若是对方死死咬住不放,那该如何是好?
这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大帅这话算是说对了,我们现在不仅不能挑衅方清,反倒是要派人过去讲和。
只要能进关中的同时保有洛阳,这盘棋就活了。”
李史鱼慢悠悠的说道,似乎并不为此担心。
结果李宝臣一脸愁容,他有些不甘心的摸了摸脑袋,满脸无奈的叹息问道:“我们还得去找方清讲和啊?本帅可丢不起这个人。”
李宝臣很不甘心,现在他不去打方重勇就算客气了,居然还要跟对方约定停战!
当初对方可是狠狠欺骗过他的!
简直岂有此理。
李宝臣一想起那件事就感觉羞怒难当。“大帅,跟关中比起来,跟长安比起来,方清就算以前捅过您一刀,现在也不得不忍着。
待关中安定后,不过一两年时间休养生息而已,十万大军便可以杀出潼关。
到时候您想怎么报仇都行,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李史鱼苦苦劝说,几乎是要给李宝臣跪下了。
每个人的一生,常常都会有很多所谓的“机遇”。有的人可以抓住,有的人则是抓不住。
现在一个天赐良机掉到李宝臣面前了,他若是抓不住,绝对不需要一年时间,就必定会败亡!
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天予不取,必遭其咎”,也可以说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这种时候,还有什么是不能忍的呢?
看到李宝臣不说话,李史鱼这才跪在他面前继续劝说道:
“大帅,下官替您跑一趟宣武军在荥阳西面的大营。
只要能说服方清按兵不动,那么大帅入主关中,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控鹤军冢中枯骨而已,挡不住大帅的!
大帅,现在关中人乃至长安人,他们都盼着有人能稳定混乱的局势。
您只要带兵去了,您就是掌控神器的人,沿途绝对不会有人负隅顽抗的!
大帅,到时候您就是人心之所向啊!打出李琬的旗号,一定可以成功的!”
李史鱼跪在地上直磕头,生怕李宝臣又临时改变主意。
如果是刘邦项羽这种人物,听到控鹤军哗变,关中无主的消息,根本不需要别人提醒,他们自己就能专断独行了。
可是宝臣大帅只是个普通人,他的技能点都点在了排兵布阵上面,摆脱不了普通人庸俗而犹疑的一面。
他不喜欢滥杀,却也缺乏魄力。
一遇到生死抉择,宝臣大帅要么就是意气用事,比如说刚才第一反应就是想把方重勇给锤了。要么就是犹豫不决,对于要不要跟以后铁定要翻脸的人暂时和解,拿不定主意。
“唉,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快起来,本帅依你便是。”
李宝臣连忙将李史鱼扶了起来,替对方拍了拍身上的尘土。
“那就麻烦你跑一趟了。”
李宝臣终究还是被李史鱼说服了。
该怎么说呢,宝臣大帅这个人的意志很不坚定,耳根子软。像李史鱼这样忠心耿耿的人在他身边,李宝臣把话听进去了,政务军务就能正常运转,不会出大事。
但若是有人只捡好听的说,宝臣大帅最后还信了,那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鸟事了。
……
“全军止步,停下来暂歇一个时辰!”
传令兵骑着马,沿着行军的队伍一路跑一路喊。马儿踏在雪地上,留下一个又一个又深又小的脚印。
栎阳县外,高仙芝的部曲正在停下来歇息。为了避免与控鹤军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他们没有直接去长安,而是向北绕了一点路。
“等会派些人,去栎阳县县城内,把那边府库里的粮食搬空。府库里找不到粮食,就去搬当地大户的。”
高仙芝对程千里下令道,面色严肃,语气中带着不可置疑。
至于这些会不会违反规定什么的,完全不在高仙芝的考量之中。连朝廷都没了,国法家规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只搬府库,府库不够大户来凑,不去普通人家里抢食,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长安距离安西何止两千里,若是在长安不劫掠,大军是无法走回老家的,半路他们就得饿死。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急急忙忙的走到高仙芝身边,压低声音禀告道:“大帅,颜真卿颜相公来了,就在队伍后面,现在朝这边来了。”
颜真卿?
高仙芝一愣,没弄明白怎么回事。
他来是为了什么呢?
高仙芝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不一会,风尘仆仆,颜真卿被亲兵带到他面前。此刻这位大唐右相,看上去很没精神,甚至连眼圈都是黑的。
显然,这一路追赶,让他这个年过五旬的老人身心俱疲。
“不知道颜相公在此,所谓何事呢?”
高仙芝揣着明白装糊涂问道。
“高将军,就不必绕圈子了吧,本相已经去过一趟潼关了。”
颜真卿面无表情的说道。
高仙芝也收起脸上的笑容,露出一副玩世不恭的痞态反问道:
“所以说到底,颜相公来此是想做什么呢?”
“唉,本相希望你们不要回西域,你们若是走了,李宝臣就要进关中了。”
颜真卿无奈叹息道。
听到这话,高仙芝并没有感觉愤怒,只是觉得非常好笑。
这些朝廷中枢的大官们,对他们从来都是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
听朝廷之命是理所应当;
拖欠军饷是时局所限;
迎战强敌职责所在。
反正,这些人总有话说,但你能指责他们吗?
好像也不能,颜真卿会说,我们颜氏一族全家能上的都上了,你们还有什么怨言。
“颜相公,将士们自安西北庭出征以来,已经有几年了。现在他们也不知家中如何,军中上下,归心似箭。
至于朝廷的军务,自然是能者多劳。您找其他人便是,反正我们是使不上气力了。”
高仙芝婉言推拒说道,一点都不给颜真卿面子。
“长安丧乱,天子驾崩,本相也是实在没办法了。
如今唯有你部南下荆襄,拥戴颖王入关中,才能挽救危局!
高将军,请受颜某一拜!”
颜真卿直接要给高仙芝跪下,却是被对方死死拉住,膝盖始终无法碰到地面。
“颜相公,是您要受高某一拜才是啊!求您放过我们这些边军将士吧!”
高仙芝扯着颜真卿的双臂,嚎啕大哭起来。
他一边大哭,一边指着身旁的某个亲兵说道:“他,老家龟兹镇,家中婆娘还身怀六甲的时候,就随高某出征了么。如今孩子估计都能下地跑路了,却连是男是女也不知。”
随后高仙芝又指向身边另外一个人说道:“他,兄弟三人一起出征,其中两人死于汧源,家中还有老母要供养!”
高仙芝又指向身后一个正在闷头吃胡饼的火长说道:
“他,胸前十多道伤口,鬼门关前转过好几次。每次我们都以为他必死无疑了,结果伤好了以后,依旧是活蹦乱跳的,继续从军。
这么多人,谁家没点事情,谁身上又没有受过伤,谁的日子过得容易了?
现在,高某终于可以带他们回乡休养生息,供养父母子女了,颜相公又何苦推他们去送死呢?
颖王是谁,其人如何,我们既没有见过,也不知道,更是对他不上心。
颜相公要为国操劳,请自便。我们这些不通文墨的丘八,就不陪着您闹腾了。
李怀光欠大唐一个交代,我们可不欠!”
说完,高仙芝转身便走,没有继续跟颜真卿说话的兴趣了。
后者在原地站了好久,既不说话,也不迈步,就好像是被人施加了定身法一般。
“唉!”
也不知道是过了多久,颜真卿缓缓转身,然后他翻身上马,调转马头,朝着南面疾驰而去。
人心有没有散,他不知道,也没有机会去问。
但军心已经散了,还是无可挽回的那种散了!
西域的将士们不是想投靠什么人,也不涉及什么忠诚和背叛。
他们只是单纯的不想打,不想再为大唐流干最后一滴血了!
他们有错吗?
颜真卿认为是没有的,错的只是这个世道罢了。
可是今后,该怎么办才好?
骑在马上,颜真卿陷入了沉思之中。
颖王李璬,就能扛得起复兴大唐的旗帜么?
永王李璘,真的难逃方重勇的掌控么?
其他亲王,谁还有实力站出来力挽狂澜?
颜真卿在心中反复的权衡利弊,一时间,竟然也不知道哪个人才是“天命之主”。
他,彻底迷茫了。
(本章完)
把新纳妾室都送走的宝臣大帅,今夜感觉有些坐立不安。
寂寞的夜,寂寞的人,渴望怀抱里,拥着软媚裙衩。
冰冷的心,冰冷的床,往日之美梦,已经无处安放。
卧房里,李宝臣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将其一饮而尽。
入口全是苦涩,一如自己现在的心情。
李宝臣早就从洛阳皇宫里面搬出来了,把临时住所,安置在了洛阳宫东侧的含嘉仓。
宝臣大帅认为,粮食,粮仓,就是他目前最大的弱点。
所以无奈之下,他只好把住处也搬到粮仓里面,日夜守着,才能确保不会出错。
不得不说,李宝臣这种谨慎的态度,确实起了一些作用。
他还真抓到了企图在含嘉仓放火烧仓的细作,只是那些人自尽了,没查出是谁派遣的。
“继续困守洛阳,也不是个事啊,还是得进军关中才行。”
李宝臣托起下巴沉思,自言自语说道。
在唐代,长安与洛阳天然就是一体的,若是分开,二者则很难发展得好。
长安是洛阳的后援,洛阳是长安的前哨。二者一个在关中,一个在关外,互为表里。
李宝臣做梦都想拿到长安。
咚咚咚!
忽然,房门被人敲响了。
不是亲兵!
如果是亲兵肯定会通报的!
李宝臣悄悄的将挂在墙上的佩剑,紧紧握在手里。然后站起身,慢慢的靠了过去。
“谁啊?”
他走到门后面,低声问道。
“大帅,是我啊,李史鱼!”
门后传来李史鱼的声音。
李宝臣这才松了口气。
玛德三更半夜来访也就罢了,居然还叮嘱不让亲兵来通报。
要不是李史鱼是个文弱书生压根打不过自己,李宝臣都不打算让他进来了。
将房门打开,李宝臣却是看到李史鱼一副鬼鬼祟祟的模样,似乎有什么机密的事情要禀告于他。
“进来吧。”
李宝臣将李史鱼引进屋内,示意对方落座,给他倒了一杯酒,这才慢悠悠的问道:“李长史深夜有何要务啊?”
“大帅,探子回报,控鹤军在长安兵变了。”
李史鱼凑过来压低声音说道。
“兵变?控鹤军?你确定吗?”
李宝臣霍然起身,惊出一身冷汗!
“大帅,莫要紧张,这是好事,好事啊!”
李史鱼连忙示意李宝臣坐下。
后者定了定神,有些难以置信的继续追问道:“控鹤军骁勇善战,居然在长安兵变了?难怪关中的军队迟迟不到。”
李宝臣心中的一系列疑惑,此刻全都迎刃而解。
正因为是控鹤军兵变了,所以关中的军队无暇分身,只有河阳三城以北的济源,遭遇到他们的遇袭。也就是说,只有一路提前出发的偏师在进攻,而这支军队,也不过是暂时还不知道消息而已。
其他的官军,已经可以确定,不会出现在关中以外的地方了。
这让李宝臣不由得松了口气。
“说说看,细说。”
李宝臣沉声说道,瞬间就来了精神。
“那位密探,下官已经将其软禁在一处绝对安全的地方,不会被外人知晓。
至于长安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的。”
李史鱼将密探汇报给他的所见所闻,全都告知了李宝臣。
包括控鹤军为什么会兵变,以及在长安兵变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等等。
除了不清楚李琩是不是依旧存活以外,其他的事情,基本上跟颜真卿他们知道的差不多。
李史鱼可谓是和盘托出,事无巨细。
不说十全十美吧,但这些消息,也足够让李宝臣作出判断了。
“好啊,太好了!哈哈哈哈哈!”
李宝臣开怀大笑,自开战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
什么三路包夹,什么精兵名将!
还不是敌不过天命二字!
李宝臣笃信,他,就是上天眷顾之人!可以战无不胜!
“好,明日便点齐兵马,把方清那厮给剁了!”
李宝臣猛拍桌案,却发现李史鱼正一脸疑惑的看着自己,于是有些心虚的询问道:“李长史是觉得有什么不妥么?”
何止是不妥,简直是脑子有病啊!
李史鱼差点破口大骂。
他要是提前知道李宝臣第一想法是这样,早就提桶跑路了!
“大帅,先入关中者为王啊。
秦末便有刘邦先入关中,夺得先机。您跟那方清较劲,输了前功尽弃,赢了浪费良机,到底图个什么好处呢?
入关中,则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扫平各路不服。
五年十年之后再看,今日便是在奠定王霸之基。
此刻关中无主,就等着您来取。若是跟方清和他的银枪效节军,去拼个你死我活,难道大帅就这么笃定,其他人不会进关中么?
那么多的宗室亲王,只要有人控制住了局势,大帅再出兵可就晚了!
他们打出潼关虽然不可能,但守住关中却不难。
到时候的局面,又跟今日大同小异。大帅又何苦要意气用事呢?”
李史鱼走上前来,拉着李宝臣的袖口苦苦劝说道。
“哎呀!本帅险些误了大事啊!”
李宝臣一拍脑门,恍然大悟。李史鱼刚刚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方重勇无非是个地方军阀,跟他较劲有个屁用,赶紧的去关中,把李琬这面旗帜竖起来,把掉地上的神器捡起来啊!
李宝臣这个人对“怎么打仗”十分精通,然而一旦涉及到“该打谁”“先打谁后打谁”“该怎么行动”之类的战略问题,他的脑子就有点不太够用了。
很显然,李史鱼在战略上的认知,比宝臣大帅要强不少。
“那,明日就开拔进关中?”
李宝臣有些不确定的询问道。
刚刚听了李史鱼一席话,他也是搞明白了,确实没有必要跟方重勇这瘪三,在荥阳以西打无聊的攻防战。
直接拿下关中,才是最优先事项。
不过似乎还有个问题。
“万一,本帅是说万一我们进军长安的时候,方清带兵尾随偷袭怎么办?”
李宝臣说出了内心的担忧。
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到时候他是不想跟方重勇纠缠了,但若是对方死死咬住不放,那该如何是好?
这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大帅这话算是说对了,我们现在不仅不能挑衅方清,反倒是要派人过去讲和。
只要能进关中的同时保有洛阳,这盘棋就活了。”
李史鱼慢悠悠的说道,似乎并不为此担心。
结果李宝臣一脸愁容,他有些不甘心的摸了摸脑袋,满脸无奈的叹息问道:“我们还得去找方清讲和啊?本帅可丢不起这个人。”
李宝臣很不甘心,现在他不去打方重勇就算客气了,居然还要跟对方约定停战!
当初对方可是狠狠欺骗过他的!
简直岂有此理。
李宝臣一想起那件事就感觉羞怒难当。“大帅,跟关中比起来,跟长安比起来,方清就算以前捅过您一刀,现在也不得不忍着。
待关中安定后,不过一两年时间休养生息而已,十万大军便可以杀出潼关。
到时候您想怎么报仇都行,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李史鱼苦苦劝说,几乎是要给李宝臣跪下了。
每个人的一生,常常都会有很多所谓的“机遇”。有的人可以抓住,有的人则是抓不住。
现在一个天赐良机掉到李宝臣面前了,他若是抓不住,绝对不需要一年时间,就必定会败亡!
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天予不取,必遭其咎”,也可以说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这种时候,还有什么是不能忍的呢?
看到李宝臣不说话,李史鱼这才跪在他面前继续劝说道:
“大帅,下官替您跑一趟宣武军在荥阳西面的大营。
只要能说服方清按兵不动,那么大帅入主关中,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控鹤军冢中枯骨而已,挡不住大帅的!
大帅,现在关中人乃至长安人,他们都盼着有人能稳定混乱的局势。
您只要带兵去了,您就是掌控神器的人,沿途绝对不会有人负隅顽抗的!
大帅,到时候您就是人心之所向啊!打出李琬的旗号,一定可以成功的!”
李史鱼跪在地上直磕头,生怕李宝臣又临时改变主意。
如果是刘邦项羽这种人物,听到控鹤军哗变,关中无主的消息,根本不需要别人提醒,他们自己就能专断独行了。
可是宝臣大帅只是个普通人,他的技能点都点在了排兵布阵上面,摆脱不了普通人庸俗而犹疑的一面。
他不喜欢滥杀,却也缺乏魄力。
一遇到生死抉择,宝臣大帅要么就是意气用事,比如说刚才第一反应就是想把方重勇给锤了。要么就是犹豫不决,对于要不要跟以后铁定要翻脸的人暂时和解,拿不定主意。
“唉,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快起来,本帅依你便是。”
李宝臣连忙将李史鱼扶了起来,替对方拍了拍身上的尘土。
“那就麻烦你跑一趟了。”
李宝臣终究还是被李史鱼说服了。
该怎么说呢,宝臣大帅这个人的意志很不坚定,耳根子软。像李史鱼这样忠心耿耿的人在他身边,李宝臣把话听进去了,政务军务就能正常运转,不会出大事。
但若是有人只捡好听的说,宝臣大帅最后还信了,那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鸟事了。
……
“全军止步,停下来暂歇一个时辰!”
传令兵骑着马,沿着行军的队伍一路跑一路喊。马儿踏在雪地上,留下一个又一个又深又小的脚印。
栎阳县外,高仙芝的部曲正在停下来歇息。为了避免与控鹤军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他们没有直接去长安,而是向北绕了一点路。
“等会派些人,去栎阳县县城内,把那边府库里的粮食搬空。府库里找不到粮食,就去搬当地大户的。”
高仙芝对程千里下令道,面色严肃,语气中带着不可置疑。
至于这些会不会违反规定什么的,完全不在高仙芝的考量之中。连朝廷都没了,国法家规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只搬府库,府库不够大户来凑,不去普通人家里抢食,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长安距离安西何止两千里,若是在长安不劫掠,大军是无法走回老家的,半路他们就得饿死。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急急忙忙的走到高仙芝身边,压低声音禀告道:“大帅,颜真卿颜相公来了,就在队伍后面,现在朝这边来了。”
颜真卿?
高仙芝一愣,没弄明白怎么回事。
他来是为了什么呢?
高仙芝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不一会,风尘仆仆,颜真卿被亲兵带到他面前。此刻这位大唐右相,看上去很没精神,甚至连眼圈都是黑的。
显然,这一路追赶,让他这个年过五旬的老人身心俱疲。
“不知道颜相公在此,所谓何事呢?”
高仙芝揣着明白装糊涂问道。
“高将军,就不必绕圈子了吧,本相已经去过一趟潼关了。”
颜真卿面无表情的说道。
高仙芝也收起脸上的笑容,露出一副玩世不恭的痞态反问道:
“所以说到底,颜相公来此是想做什么呢?”
“唉,本相希望你们不要回西域,你们若是走了,李宝臣就要进关中了。”
颜真卿无奈叹息道。
听到这话,高仙芝并没有感觉愤怒,只是觉得非常好笑。
这些朝廷中枢的大官们,对他们从来都是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
听朝廷之命是理所应当;
拖欠军饷是时局所限;
迎战强敌职责所在。
反正,这些人总有话说,但你能指责他们吗?
好像也不能,颜真卿会说,我们颜氏一族全家能上的都上了,你们还有什么怨言。
“颜相公,将士们自安西北庭出征以来,已经有几年了。现在他们也不知家中如何,军中上下,归心似箭。
至于朝廷的军务,自然是能者多劳。您找其他人便是,反正我们是使不上气力了。”
高仙芝婉言推拒说道,一点都不给颜真卿面子。
“长安丧乱,天子驾崩,本相也是实在没办法了。
如今唯有你部南下荆襄,拥戴颖王入关中,才能挽救危局!
高将军,请受颜某一拜!”
颜真卿直接要给高仙芝跪下,却是被对方死死拉住,膝盖始终无法碰到地面。
“颜相公,是您要受高某一拜才是啊!求您放过我们这些边军将士吧!”
高仙芝扯着颜真卿的双臂,嚎啕大哭起来。
他一边大哭,一边指着身旁的某个亲兵说道:“他,老家龟兹镇,家中婆娘还身怀六甲的时候,就随高某出征了么。如今孩子估计都能下地跑路了,却连是男是女也不知。”
随后高仙芝又指向身边另外一个人说道:“他,兄弟三人一起出征,其中两人死于汧源,家中还有老母要供养!”
高仙芝又指向身后一个正在闷头吃胡饼的火长说道:
“他,胸前十多道伤口,鬼门关前转过好几次。每次我们都以为他必死无疑了,结果伤好了以后,依旧是活蹦乱跳的,继续从军。
这么多人,谁家没点事情,谁身上又没有受过伤,谁的日子过得容易了?
现在,高某终于可以带他们回乡休养生息,供养父母子女了,颜相公又何苦推他们去送死呢?
颖王是谁,其人如何,我们既没有见过,也不知道,更是对他不上心。
颜相公要为国操劳,请自便。我们这些不通文墨的丘八,就不陪着您闹腾了。
李怀光欠大唐一个交代,我们可不欠!”
说完,高仙芝转身便走,没有继续跟颜真卿说话的兴趣了。
后者在原地站了好久,既不说话,也不迈步,就好像是被人施加了定身法一般。
“唉!”
也不知道是过了多久,颜真卿缓缓转身,然后他翻身上马,调转马头,朝着南面疾驰而去。
人心有没有散,他不知道,也没有机会去问。
但军心已经散了,还是无可挽回的那种散了!
西域的将士们不是想投靠什么人,也不涉及什么忠诚和背叛。
他们只是单纯的不想打,不想再为大唐流干最后一滴血了!
他们有错吗?
颜真卿认为是没有的,错的只是这个世道罢了。
可是今后,该怎么办才好?
骑在马上,颜真卿陷入了沉思之中。
颖王李璬,就能扛得起复兴大唐的旗帜么?
永王李璘,真的难逃方重勇的掌控么?
其他亲王,谁还有实力站出来力挽狂澜?
颜真卿在心中反复的权衡利弊,一时间,竟然也不知道哪个人才是“天命之主”。
他,彻底迷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