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逆转。时间倒回五年前。在皇帝的御书房里。当时还是侍中的刘隗站在皇帝身边。
    此刻御书房里几个太监在旁边默默地工作。皇帝身边的大监在身边伺候着。
    皇帝拿起一个奏折说:
    “刘爱卿。朕把你留下是有事情要问你。昨日看了你的奏折有些好奇。没在早朝的时候说出来是想当面问你。可否说一下你的奏折里面所说的清君侧的具体想法。”
    刘隗跪下说:“臣的确有一些事要斗胆进言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皇帝伸手去拉刘隗说:“刘爱卿现在只有你和朕两个人有什么话起来说吧,朕赐你无罪,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说完冲大监说:“罗大监快给刘大人赐座。”
    罗大监听见了赶紧答应一声说:“是,老奴这就去给刘大人搬凳子。
    说完到旁边亲手给刘隗拉开过来一把座椅,放到他的身边。然后一挥手与旁边的小太监说:“你们都跟着来,我这里有点活帮我处理一下。”
    旁边的太监听见都赶紧往门外走去。他也借故下去了。
    这边刘槐一边起身一边说:“谢皇上。”
    然后等皇上在龙椅上落座以后他才坐在他的位置上,开始跟皇帝说出他的想法。
    要说这刘隗呀应该有个交代。他本是彭城人。也是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叔父是前朝西晋的侍中。
    这侍中可是皇帝身边的人。是给皇帝进言的人物,有时候是能够左右皇帝决策的人物。他有时候传递皇帝的命令给各个部门的。也是协调各部门工作的官员。
    相当于如今中央秘书处工作的负责人员。因此那察言观色识别人物的慧眼能力可见一斑。
    刘隗自小在叔父身边长大的。深受其叔父影响。那识别人物和形势发展的能力更高于普通人。
    长大后叔父为了历练他带他入仕。他跟随叔父在礼部做秘书郎。就是一些抄抄写写的工作。
    后来看朝中动荡及时抽身。投靠当时还在潜邸的司马睿。
    当时的形势是西晋八个王爷为争抢一个皇帝宝座,正斗得天昏地暗的。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到八个皇子最后谁也没有得到的龙椅,最终轮到这个快要出五伏的司马睿身上。
    让这个旁支的一个王爷最后坐上了那个宝座。
    只有刘隗看出来了。也只有刘隗投靠的人最后坐上了那个位置。
    他投奔到司马睿那里先是担任从事中郎。这个从事中郎是司马睿自己任命的一个武官。不是皇上任命的人才叫从事中郎。
    刘隗在几次重大决策中的识人善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就得到了司马睿的注意。
    建立东晋后,刘隗备受重用。终究建立一个国家不是只有两个王姓的人就可以成功的。自然少不了更多的谋士和一些冲锋陷阵的武将。
    所以刘槐才能够有机会独自在御书房里见皇上。
    “皇上,微臣听闻民间的说法,《王与马共天下》这个说法不知皇上有没有听说过。臣听闻如今兵马大元帅王敦所到之处,无论是乡村还是闹市,必须清街令百姓避让。各级官员皆跪地迎接如同迎接皇帝陛下一样迎接他。
    这种情景时间长了只怕是世人只知王敦不知皇上呀!”
    皇帝听见心中一阵惊惧。有些大臣也曾经含沙射影地说过这样的话。
    他知道王敦性格有些骄傲无伤大雅。但是没有一个人这样直接进言。想到这里他直接问:
    “刘爱卿,如今王敦是有些桀骜不驯。治兵者理当豪横一些才能震慑四方。再说了王导丞相为朝堂殚精竭虑的操持。他也不会让王敦有非分之想吧?”
    刘槐听见这话有些心凉。索性把要说的话直接说出来:“皇上,您看您说的是不是也有一些不确定。
    如今王导丞相是一心为朝堂鞠躬尽瘁。可是保不准王敦的行为。一旦时机成熟了怕是谁呀阻挡不了王敦起兵造反。终究权利是一块试金石。日子久了定会动摇江山社稷的根基呀!皇上。”
    刘槐苦口婆心的说着眼睛充满了泪光。他仔细地查看皇上的反应。
    他心里清楚的很。王导和王敦在他心里的地位。如今冒死进谏忠言,如果被采纳对江山社稷定有益处。
    如果被当作离间他们关系的谗言,定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皇上闻听此言心中警铃大震。
    王敦你骄傲也好。豪横也罢。在外面显摆做出一些出格的事都没有关系。只要你不威胁到自己的皇权就什么都无所谓。
    可是听刘隗这样说。长此以往下去会动摇国本、会影响江山社稷。这绝对不行。
    他内心惊涛骇浪表面却装作镇静。刘槐看不出来他的情绪来心里非常着急。不禁对皇上说:
    “皇上,江山社稷的事不是小事。决不能养虎为患呢!”
    如此皇上才转了一下眼珠说:
    “如果想破开此局当如何做呢?”
    刘槐一听皇上这话心说:“果然有效。”
    于是凑近皇帝的耳边说“杀了王敦。灭其九族。”
    皇帝一听心下一阵惊惧说“不行不行。”
    刘槐心凉半截。

章节目录

穿到晋朝我成了卜筮大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作者漂流者954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漂流者954并收藏穿到晋朝我成了卜筮大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