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此刻颇感为难。前世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杂志狂热追随者,对未来火炮发展方向了如指掌。
    然而,诸多先进技术的实现,需要与之匹配的工业技术水平作为支撑。
    沉思片刻,李爱国在脑海中仔细筛选出一些在当下年月能够推进的技术。
    “我观看了今天的实战演习,发现 54式榴弹炮操作起来颇为困难,需五个战士协同作业才能完成。倘若装上液压驱动装置,炮管的调整或许就能轻松许多。”
    “液压驱动,这技术不算复杂……嗯,的确是个妙法,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周总工眼前一亮,手中的笔“刷刷”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李爱国提出的这两点建议,乍一听不像是正统的专业军工技术,带着几分“野路子”的味道,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这年轻人,简直就是一座宝藏啊。
    周总工写完后,不着痕迹地给陈部长递了个眼色。
    陈部长心领神会,开口问道:“爱国同志,今日大家都兴致颇高,你就别藏着掖着了,还有什么想法,一并讲出来吧。”
    李爱国佯装没留意两人的小动作,夹起一筷子大白菜,边吃边说:“75山炮的地位难以被取代,即便要被替代,也只会是被 85mm团级轻野战炮所替换。
    苏械师在实际运用中并非那么完美,有时候卡车在复杂路况下,不见得比骡马跑得快。
    咱们可不能因小失大,丢了西瓜捡芝麻。”
    这话一出口,原本热闹的食堂渐渐安静下来。
    陈部长听后,陷入了沉思。
    近些年来,军工领域有人提议摒弃以往缴获的 m1919式 75毫米山炮、日本四一式 75毫米山炮、九四式 75毫米山炮等。
    这些可由骡马拉拽的山炮,计划全部换装为苏联制式火炮。七机部内部对此各执一词,陈部长一时也难以抉择。
    农夫瞧了李爱国一眼,打圆场道:“爱国今天怕是酒喝多了些,老陈,孩子胡言乱语,你听听就算了,别往心里去。”
    陈部长怎会不知农夫是在护着李爱国,笑着回应:“老李啊,你可小瞧我老陈了。
    实际上,关于换装这件事,我们内部意见分歧很大,不少同志的想法和爱国如出一辙。”
    说完,他扭头看向身后的秘书,“小刘,把爱国同志的意见详细记录下来。回去后提醒我,要专门关注此事。”
    听到这话,李爱国暗暗松了口气。
    若要论及国内火炮发展曾走过的弯路,六十年代初大规模放弃山炮这一决策,着实令人痛心疾首。
    在后续的两场战争中,因缺乏这种坚固耐用的山炮,我方甚至出现过炮火被敌人压制的被动局面。
    刘秘书做好记录后,陈部长微微眯眼,接着问道:“咱们今日都喝了酒,权当说的都是醉话。你还有什么想法,尽管畅所欲言,绝无后顾之忧,不会上纲上线。”
    这话的意图再明显不过:放心大胆地讲,保证不追究责任。
    李爱国等的就是这句话,看向周总工问道:“周总,咱们目前步兵师与炮兵的编制,可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暂时还没有。”周总工如实作答。
    李爱国顺势说道:“专业合理的编制,才能切实提升部队间的协同配合度。从全国范围来看,应依据地域特点,发展两种不同类型的步兵师。南方地区,配备 75山炮与 120迫击炮.
    北方地区,则选用 56式 85加农炮与 122毫米迫击炮。
    北方的炮弹因有反装甲需求,需多装填炸药.
    南方的炮弹则要着重做好防水处理。”
    这一建议已涉及火炮编制层面。
    按常理,李爱国此举已略有越界之嫌,可在场众人不仅没有异议,反而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随着李爱国一条条建议抛出,现场气氛愈发高涨。
    陈部长此刻已然察觉,这哪是什么初出茅庐的新手,分明是深藏不露的军工大师啊。“爱国,对于炮兵编制,你还有其他想法吗?”
    李爱国明白陈部长问的是炮兵在部队整体架构中的编制安排,点头回应:“营级部队可配备 75山炮,射程达 9公里。
    该炮加上前车,全行列重量不超 1200公斤,完全能用 4 - 6匹国产骡马拖动。
    团级主要火力的迫击炮,重点发展 107mm线膛重迫击炮,射程 6公里,可由人力操作,骡马运输。
    主力压制的师级榴炮,选用 54式 122榴弹炮,全重 2.5吨,依靠卡车牵引。
    军级设立重炮兵团,配备杂式重加农炮、榴弹炮、54式 122炮以及爱国火箭炮。
    此外,可利用 130、152、122等苏式重炮,组建独立炮兵部队。
    同时,还能借助 75山炮的旧生产线,生产少量 85加农炮,组建独立的反坦克炮兵部队。”
    在李爱国的规划下,国内炮兵部队的编制蓝图逐渐清晰。
    既具备强大的火力压制能力,又不失机动性。
    既有成本低廉的山炮,又有高火力的苏式火炮。
    更为关键的是,在当前条件下,国内只需投入少量成本,便能构建起火力最为强劲的火炮编制体系。
    这种调整看似未涉及高深技术,实则属于战略层面的重大布局,其产生的效益远非发明一款新炮所能比拟。
    只不过,此类级别的调整关乎全局,牵涉全国部队,即便是陈部长,也无法擅自拍板决定。
    不过李爱国并不着急,他坚信只要上级认真研究,定能发现这种编制最契合当下国内的实际条件与形势。
    此刻的他,就像一个痴迷军事、夸夸其谈的“纸上谈兵”者,对着地图“开疆拓土”。
    但他的听众并非普通军事爱好者,而是一群足以左右国内炮兵发展走向的关键人物。
    屋内安静至极,只偶尔传来笔尖在纸面摩挲的沙沙声响。
    周总工也听得心血澎湃,忍不住继续问:“爱国,你对国内火炮技术有什么想法?”
    提到专业的技术,不能再信口开河了,李爱国变得谨慎了起来。
    “首先,要建立火炮钢冶炼标准体系,特别是太原重机的深孔加工要提速了。”
    “其次,优化苏式火炮本土化生产,建立火炮身管寿命分级制度。”
    听到分级制度,周总工忍不住打断:“这分级制度有什么具体操作方法吗?”
    “可以按照根据炮管的不同,按照2000/4000/6000发标准,一旦达到上限,必须退役。”
    周总工赞叹:“如此一来,能大大减少炸膛率。”
    陈部长不满周总工的打断,继续问:“然后呢?”
    李爱国点上根烟,继续说道:“建立火炮零部件互换性标准,这个可以参考老毛子的标准。
    重点改进反后坐装置可靠性、发展模块化定向管技术、研制车载弹药快速补给系统、发展模块化装药系统”
    李爱国一股脑的把后世国内火炮发展的重点讲了一遍。
    火炮的发展其实没有规划而言,是试错试出来的。
    李爱国所做的就是站在历史长河的上空,用一把军用铲子,将那些跑偏的支流给改回到原本的大河中。
    虽然他提出的很多东西,暂时无法验证,但是还是听得在场的人双眼放光。
    陈部长回味良久,端起酒杯笑道:“爱国不愧是能搞出近炸引信的人,作为一个业余人士,能够对火炮具备如此前瞻性的看法。学到了,学到了,你今天的这番话,给我了很大的启发,来,我敬你一杯。”
    农夫今天是真正听了天书,见陈部长敬酒,心中有些得意:瞧见了吗,这就是我学生。
    李爱国连忙谦虚一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种大佬级别人物的敬酒,可是难得的机会。
    陈部长放下酒杯,看了一眼周总工:“老周啊,你们研究所好像还缺一个技术总工吧,我看爱国同志挺合适的。”
    此话一出,农夫的脸色变了。
    “好你个老陈,我好心好意来帮你,你小子还是狗改不了吃屎,竟然要抢我的人。”
    “老李,你别着急,爱国这种人材,窝在你们气象站,确实是浪费了。要是进到我们军工行业,肯定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部长这会也不顾及老友的面子了,将桌子拍得碰碰作响。
    农夫看着他急赤白脸的样子,突然笑了,他看看李爱国:“爱国,给我倒杯酒。”
    李爱国领会到农夫的意思,没办法,只能站起身倒了一杯酒,双手捧着递过去:“诶,好嘞,老师。”
    “老师”
    陈部长诧异的看着这一幕,瞬间意识到了什么,身上那股气势瞬间消失了。
    “老李啊,我这辈子没有佩服过几个人,你算是半个,我佩服的就是你的眼光好啊。”
    “学生,给老陈也倒一杯,他算是你的师伯。”农夫这会也拽起来了,笑道。
    李爱国这会只能装出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站起身也给陈部长倒了一杯。
    “可惜了,可惜了。”陈部长惋惜的摇摇头,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这只不过是个小插曲罢了,食堂内的研究员们继续欢欢笑笑,一直到晚上八点钟,晚宴才算是散尽。
    陈部长回到部里面后,第一时间把秘书喊到了办公室里:“今天爱国同志的发言,你都记录下来吗?”
    “全记录了,包括您跟人争学生。”秘书回答。
    “.”陈部长摆摆手:“那段可以划掉。你把那些发言摘抄下来,我明天要见到。”
    “是!”秘书点头。
    ****
    李爱国在结束了晚宴后,又跟周总工商量了近炸引信的大规模生产计划,这才乘坐气象站的吉普车回到了四合院。
    此时已经将近晚上十点钟了。
    李爱国路过中院的时候,看到贾家还亮着灯,里面有声音传出,他急着回家也没在意。
    回到家,推开门。
    陈雪茹现在肚子越来越大,人也容易困倦,竟然趴在写字桌上睡着了。
    “怎么还没休息?”李爱国推了推她。
    陈雪茹揉了揉眼睛,看到是李爱国,打个哈欠说道:“你不回来,我睡不安稳。”
    “这不是回来了嘛,快睡吧。”李爱国草草洗漱一番,钻进了被窝里面。
    陈雪茹闭上眼准备继续睡,突然扭过头,小声说道:“今天大院里都在传易中海准备收贾东旭当干儿子的事儿。”
    “是吗?”李爱国也有些愣神了。
    在原著中可没有这一出,剧情又发生变化了?
    陈雪茹见男人感兴趣,把大院里的闲言碎语讲了一遍,李爱国也算是拼凑出事情的真相。
    事情还得从前几天说起,易中海曾数次试探贾东旭,贾东旭却不想头上再多出个活爹,所以一直装傻。
    秦淮茹也觉得易中海有所图,他们贾家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易中海收干儿子的事儿,就此停摆了。(情报来自张钢柱的媳妇儿)
    易中海岂是甘心,便借着七级工的身份,在车间内,给贾东旭连续使了几个绊子。
    贾东旭因为连续犯了错误,被车间主任收拾惨了,甚至被迫在车间工人面前做检讨。
    这个时候,易中海再次出面,帮着贾东旭求了情。
    易中海给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将贾东旭拿捏的死死的,贾东旭只能屈服了。
    (情报来自许大茂)
    陈雪茹打个哈欠:“刚才在中院碰到三大妈,她嚷嚷着易中海前两天跟三大爷打听了收干儿子,要选个好日子,还需要什么仪式之类的。”
    李爱国想起来,刚才回来的时候,看着贾家还亮着灯,想来是两家在商议这事儿。
    “睡吧,人家的事儿跟咱没关系。”搞清楚后,李爱国顿时失去了兴趣。
    他明天还要前往208安排生产的事儿,没有时间理会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
    夜渐渐深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爱国吃了早饭,推着自行车出门。
    刚出门就碰到了许大茂。
    许大茂贼眉鼠眼:“爱国,你知道了吗?易中海要收贾东旭当干儿子。”
    “是吗?”
    见李爱国不感兴趣,许大茂快走几步跟上:“贾东旭这孙贼上次敢搞我,我要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厉害。”
    得,这平静了一阵子的大院里,又要掀起波澜了。
    李爱国随口敷衍几句,便骑着自行车来到了208。
    208的工作效率很高,仅仅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周总工就起草了申请文件,递交到了七机部。
    因为近炸引信需要保密,所以申请文件上的名字是“大眼睛”,这是李爱国起的名字。
    周总工觉得有点俗气了,应该起个“千里眼”、“万里眼”、“百万里眼”之类超叼的名字。
    但是李爱国不听他的。
    申请文件抵达部里面后,要想最终定型,还需要经过评估。
    这评估一般耗时动辄数月,程序也很复杂。
    不过,大眼睛已经得到了陈部长的认可,只需要简单走遍程序就可以了。
    部里面忙着走程序,208忙着在全国筛选合适的工厂,李爱国也骑着自行车回到了气象站。
    进到办公室里,他代表农夫把参与研究工作的技术员和职工都叫了过来,宣布了对他们的奖励。
    老猫,因为押送配件有功,工资级别提升一级,大奖状一张。
    工资倒是无所谓,真要是为了钱,老猫也不会干这份工作。
    他在解放后,曾经有数次机会调到部委里担任领导,都被他拒绝了。
    关键是那张奖状,上面写明了他为军工作出了成绩。
    老猫郑重接过奖状,一张黑脸笑得跟菊一样,咳咳,黑菊。
    几个技术员和组长是技术人员编制,工资上调一级,但是级别保持不变。
    这类似于常见的“享受某某级别待遇”,能多拿工资,但是要想晋升,还得再努力。
    但是,这已经够那些技术员们高兴的了,毕竟每个月能多领到七块两毛钱工资。
    再说了,这次的任务因为李爱国拆分得当,跟他们往常的任务相比较,也没有太困难。
    特别是他们这次完成的是一项重要的军工任务,这种成就感,是摆弄那些谍战设备所无法相提并论的。
    当时就有好几个技术员表示以后还要继续跟着李爱国干。
    李爱国也很高兴,有了这些技术员们的支持,以后要再搞什么超越时代的设备,就方便多了。
    只是老猫感到有点奇怪:“爱国,按理说这次的首功是你的,上面怎么没有表彰啊?”
    他不提起来,李爱国还真忘记这事儿了。
    “农夫可能有别的安排吧。”
    李爱国并没有在意。
    荣誉这种事儿,是你的总归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争也没用。
    “爱国,你这次肯定是要中大奖了。”老猫沉思了片刻,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
    这么一说,李爱国有些期待了。
    不过路要一步一步走,走得快了容易摔跟头。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吃多了不消化。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李爱国协助周总工在国内挑选出十五家具备生产配件能力的工厂。
    “国营庆华工具厂(北安)
    国营112厂
    国营617厂
    沈阳51兵工厂
    国营724厂
    ”
    近炸引信被拆分成一个个零部件,李爱国将每个分部件的图纸交代保密员的手中,由保密员担任专员前往各家工厂监督生产工作。
    保密员除了要沟通生产工作外,还要负责工厂的保密工作。
    这项工作特别重大,在农夫的支持下,李爱国从气象站调取了一个行动队,行动队一共有三十名队员,个个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同志了。
    在誓师会议上,章队长阐述了具体任务,喊了声:“稍息”
    他扭头看向李爱国:“司机同志,你来讲几句。”
    李爱国目光在那些队员们的脸上滑过:“各位,这次的任务你们已经清楚了?是不是觉得很简单?”
    那些队员们神情一凛。
    李爱国接着说道:“但是,要是我告诉你们,这次的任务关系到未来几十年内,我们炮火的强度,关系到我们能不能举起铁拳,你们会怎么想?”
    队员们齐声大吼:“报告,我们一定坚定意志,绝对不允许图纸出现任何差错,以生命来保护图纸,绝对不允许泄密事件发生。”
    李爱国缓缓点头:“图纸已经被定为绝密级别,您们到了地方工厂后,一旦发现异常,可以直接就地处理。”
    所谓的就地处理,等于是具备了独立的调查权。
    这等于是给队员们配备了一面护盾。
    “致死捍卫机密!”
    “致死捍卫机密!”
    “致死捍卫机密!”
    口号声回荡在气象站的上空。
    李爱国对这些队员都很放心,在把他们派遣到地方军工厂后,便静静等待七机部那边通过申请。
    只要申请通过,就可以开工生产了,介时,李爱国也能从近炸引信项目中抽出手,集中力量研制铁路网。
    队员们在抵达地方军工厂后,迅速展开工作,李爱国和周总工坐镇京城,筹备生产准备工作。
    就在李爱国在208所忙碌的时候,易中海正喜气洋洋的捯饬了自己。
    就在两天前,易中海终于成功说服贾东旭当自己的干儿子。
    三大爷扒了一晚上的通历,今天就是这个月唯一一天的好日子。
    这可是一件大事,易中海一旦有了贾东旭这个干儿子,以后就不用发愁养老的事儿了。
    现在贾东旭还有了儿子,他等于是白捡个干孙子。
    以后贾东旭老了,棒梗再续上,他就算活到一百二十岁也不用担心养老了。
    最关键的是,贾张氏被踢回了农村,贾家的负担减轻不少。
    等再过几个月晋升考试的时候,易中海出把力,贾东旭晋升为二级工的话,这每个月的钱足够一家人,不需要易中海的接济。
    易中海等于是不用费一分钱代价,就捡到了一个养老人。
    岂不美哉。
    易中海本来邀请亲朋好友来见证他易中海有儿子了。
    但是,聋老太太却提醒他要小心谨慎,不要惹人眼。
    易中海虽不情愿,却还是听了聋老太太的意见,只是决定请几个厂领导,在家里准备简单的席面。
    易中海换上中山装,头上摸上头油,让一大妈去菜市场买一些青菜、几斤肉。
    他自己呢,背着手来到了南易家门口。
    “南易啊,今天晚上有空吗?”看到南易正在帮着梁拉娣修理电动缝纫机,易中海直接开口了。
    “是一大爷啊,快请进。”南易虽看不上易中海,不过考虑到人家是四合院的一大爷,该有的礼数还是得有的。
    易中海摆摆手,直接说明来意:“我晚上想请客,大概十五六个人吧,凑成两桌。你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来帮着做顿席面,磨炼一下厨艺,我也是为了你好啊。”
    听到这个,南易有些不情愿了。
    他经常帮人做席面,但是人家真给钱啊,每桌席面能挣一块钱呢。
    很显然,易中海是准备空手套白狼。
    只是南易也不好意思拒绝,只能暗暗给梁拉娣使眼色。
    梁拉娣是个泼辣的性子,才不管什么一大爷呢。
    她走上前道:“哎吆,一大爷,您真是大好人啊,知道我们家没钱,给我们家送钱来了!”
    “送钱?送什么钱?”易中海懵了。
    梁拉娣笑道:“你请我们家南易做席面,不就是送钱嘛,你这么客气,我们也不能不懂事儿。
    这么着吧,南易在外面做席面的价格是一块钱。一桌席面,您拿8毛钱得了。”
    她的意思很明显:易中海要想白嫖,就是不懂事儿。
    易中海岂能听不出来,心中直呼梁拉娣太鸡贼了。
    他有些后悔当年不该把傻柱送进去,现在只能任由南易压榨了。
    “该给钱,我是一大爷,能够短了你们的这点钱吗。”
    易中海说着话,从兜里摸出一块6毛钱递给了梁拉娣。
    “南易,这次我请的都是厂领导,等会你先到我家,斟酌点好菜式,把御菜传人的水平拿出来。”
    他叮嘱了南易一句便匆匆离开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四条腿的小白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四条腿的小白兔并收藏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