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日,高杰携大将李成栋等人亲自去滁州朝见永宁皇帝朱慈烺。随后刘良佐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他知道朱慈烺胜利已是大势所趋,也派了使者表明忠心,请求一同剿灭盘踞在应天的刘泽清和朱由崧。
朱慈烺和路振飞、黄得功商量后,以守土的名义,命令刘良佐即刻返回凤阳,留下一万人由刘良佐部下秦大鹏率领,一同围攻应天。
高杰这边也是如此,在朝见完毕后,留下一万人马归李成栋,高杰本人亲率其余部众返回徐州驻守。
就这样,永宁政权直接掌握的军队达到四万余人,对应天府刘泽清形成优势,紧接着黄蜚、翁之琪从镇江、芜湖派遣水陆部队两万多人助战,一时间,在应天的监国朱由崧已是毫无胜算。
形势变得太快,朱由崧如做梦一般,明明几天前已对滁州形成了围剿之势,天下马上就要收入囊中,连东林党头子钱谦益都对他摇尾乞怜,承诺效忠,可惜没过两天,情况就急转直下,现在轮到朱慈烺的大军围困应天府了。
朱由崧一筹莫展的时候,殿门外的刘泽清请求觐见。
“快,快宣他上殿。”
刘泽清听到旨意后昂首阔步走上殿来。
“将军,现在大军围城,你可有良策退敌啊?”
刘泽清道:“现在臣有一计,可释兵戈,保我应天军民免受战火之苦。”
“是何计策啊?”朱由崧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
刘泽清上前一步,从怀中逃出匕首,对着宝座上的朱由崧就是一刀,一下捅在了朱由崧的心口上。
“啊……你……你”朱由崧死不瞑目,他没想到,最后结束他性命的会是刘泽清。
“殿下,这也是为百姓着想,用您的命换取大家的平安。”说罢他猛然抽出匕首,只见朱由崧吐出了一口污血,当场毙命。
……
五月二十二日,应天府江东门外,刘泽清携朱由崧的人头,和被五花大绑的王喜朝见朱慈烺,并痛哭流涕,直言先前糊涂,望朱慈烺能网开一面,免他死罪。
朱慈烺为了先稳住局势,答应了他的要求,刘泽清部两万人全部缴械投降,朱慈烺的大军进城。
至此,关于南明权利的争夺落下帷幕,朱慈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进入应天府,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明之主。
当天晚上,朱慈烺设宴,款待立下大功的罗虎、黄得功、路振飞、史可法等人等人,同宴的还有派水师帮助大军过江的黄蜚和翁之琪。
黄蜚和翁之琪都是忠臣,罗虎愿意和这两位老兄结交。
黄蜚本姓涂,为东江镇总兵黄龙的外甥。黄蜚年少时跟随舅舅黄龙在辽东对抗清军,黄龙战死后无子,黄蜚得以承袭,遂跟母姓。南明之时,黄蜚驻守在镇江,弘光政权覆亡后黄蜚坚持抗清,于隆武元年八月战败于舟山。黄蜚被绑至南京,痛骂洪承畴,舌头被割掉,于九月五日就义于水西门外。
翁之琪武状元出身,曾协助黄得功、黄蜚击败左良玉的叛乱,弘光政权覆灭时,翁之琪因自责被田雄劫走了朱由崧,自刎而死。
面对两位忠贞之臣,罗虎心中非常敬仰。
“罗将军,听说你先前与建奴战于辽东、辽西二地,杀叛徒耿仲明,可有此事?”
罗虎看了看不远处正在与人推杯换盏的柳和尚,知道这事必是他这爱炫耀的家伙说的。
“是有此事。”
黄蜚赶紧说道:“罗将军帮我舅父报仇,请受在下一拜。”
罗虎赶紧把黄蜚搀扶起来,他好像记起来一件事——黄蜚的舅舅黄龙和耿仲明有大仇。
黄龙担任东江镇总兵时,耿仲明的弟弟耿仲裕以索饷为名,带兵包围了黄龙的官署,竟然割去了黄龙的耳鼻,幸亏被其他将领救下。后来,他虽然反杀耿仲裕,但岛上混乱的局面没有改变,耿仲明投奔登州的孔有德。
后孔有德、耿仲明发动“登莱之乱”,杀黄龙在登州的家眷。崇祯六年,明军收复登州,孔有德和耿仲明率残部走海路逃往辽东。旅顺的黄龙听到消息后,在海上堵截这股叛军,一战下来,虽然孔、耿逃走,但生擒毛承禄等人,获首级一千多。”
此战过后,孔、耿对黄龙更是咬牙切齿,他们投降皇太极,做了汉奸,后趁黄龙的水师外出,旅顺空虚。孔有德就向皇太极建议出兵。皇太极派岳托等人,率领八旗兵与孔有德的降兵共万余人,围攻旅顺,黄龙最终不敌,自刎而死。
黄龙死了,但黄蜚没有忘记舅舅是怎么死的,他视孔有德和耿仲明为血仇,发誓要报仇雪恨,现在听说耿仲明死于罗虎之手,马上来当面求证。
“黄将军不用这样客气,耿仲明残害同袍,投降建奴,人人得而诛之。满清入关,天下离乱,虎愿与将军一道驱除鞑虏,平定辽东,讨还我华夏江山。”
黄蜚从小跟随舅舅在辽东打仗,闻言激动不已,他倒满一碗酒,捧给罗虎道:“一言为定,届时将军北征之时,蜚一定恳请陛下与君并肩作战,来,请与吾满饮此碗。”
“好。”罗虎与黄蜚两碗相碰,豪爽地饮完了整碗酒。
“哈哈哈……”笑声在热烈的空气中散开,不想刚与黄蜚饮完,黄得功的部将田雄和马得功又上来给他敬酒。
这两人也是历史上挂了名的,不过他俩是因当汉奸投降满清而留名。清兵攻陷南京,这两人背着黄得功投降清廷,还把弘光皇帝朱由崧给抓了,造成翁之琪自尽。
不过目前二人还是黄得功的得力战将,罗虎也给了他们面子。
“以后若有机会,还请将军多多提携。”看着二人谄媚的笑容,罗虎微笑着点点头。
今天是喝了太多酒,旁人还在推杯换盏,罗虎已有点不胜酒力了。他离开座位,躺在一个四处无人的石阶上,仰头望天,脑海中思考着一个问题。
满清逼近南京时,四镇的表现如何呢?
刘良佐降。
刘泽清降。
高杰已死,余部投降。
黄得功中箭而死,田雄、马得功降。
朝廷花几百万军费打造的淮河长江防线,几十万军队在面对满清时根本就没打什么硬仗就都投降了。有进取心和忠于大明的人不是没有,只不过他们也被叛徒出卖,最后都未成事。
大明在最后时刻并不是没人拥护,从北直隶、山东、河南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赶走大顺官员,恢复明廷统治就可以看出来人心还是向着大明这边的。但为何关键时刻总有人投降,这些投降的人又是怎么和满清联络的。那些满清的间谍和说客如此猖獗,大明相对应的机构又在哪里?明末朝廷对文武官员的控制为何如此之弱?
想当年万历朝鲜战争时,锦衣卫都为前方作战提供大量情报,而现在呢?北京陷落时,锦衣卫在干啥?
罗虎认为晚明会出现这种情况,和崇祯皇帝荒废东厂、锦衣卫这两大机构有很大关系。有权力就要有监督,锦衣卫和东厂的监察作用,可以约束官员的行为。但崇祯登基后,轻信文官之言,荒废了东厂和锦衣卫这两大机构,等于是自断臂膀,自绝耳目。
“竟然在这儿呢,怕是喝多了吧,哈哈。”近旁传来了路振飞的声音,罗虎扭头一看,果然是他,只是他身后还有新皇朱慈烺。
罗将军,陛下正要跟你喝一杯酒呢,不想你却躲在这里,路振飞笑嘻嘻地把罗虎扶起来。
罗虎起身给朱慈烺行了礼,道:“小人不胜酒力,还请皇帝陛下赎罪。”
朱慈烺也不拘泥于礼节,这几天让他看透了太多的事。
刘良佐、刘泽清、甚至是高杰和南京朝廷里的一帮文臣都是见风使舵之流,朱由崧占据优势时他们投靠朱由崧,形势稍稍好转,他们又投靠自己。
这一次惊险的政变,帮着自己在苦苦支撑的,除了身边的路振飞、黄得功就是他罗虎了,而且罗虎所起的作用最大,挽救自己于苏咀,击溃刘良佐,招抚高杰,都是他在出主意想办法,战斗时又冲在最前面。
朱慈烺不傻,他知道眼前这人比黄得功、路振飞和史可法更有才能,虽然他仍旧傲慢,不接受封赏,不发誓效忠,但朱慈烺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此人成为大明朝的柱石。
“从直隶到登州,再到淮安、滁州、应天,朕还没给你说声‘感谢’呢。”
路振飞赶紧拿出酒壶,倒满了朱慈烺手中的两个白玉杯。
新登基的皇帝亲自执杯而来,这事何等荣耀。
“来,朕与汝干了这杯酒。”朱慈烺把酒杯递过去,罗虎单手接杯,一饮而尽。
“好,南京已定,将军即将北行,以后的打算可否告知?”朱慈烺道。
“自然是全力准备抵御满清南下,陛下可别忘了咱们之间的约定,国策应以防范满清为主,切不可主动与大顺为敌,不然只会让东虏各个击破,届时恐怕整个华夏都要披发左衽,屈膝事夷了。”
“这个朕记着呢,将军可以放心,”朱慈烺顿了顿,道,“将军还有什么建言,都可告知。”
罗虎想了想,诚恳地对朱慈烺道:“从这次政变可以看出大明文武官员不乏见风使舵之徒,官员控制之弱可见一斑,若他日满清来攻,是否一个间谍,一个说客就能摧毁一座城池呢?请陛下深思。”
朱慈烺也正为这事发愁,如何控制官员,辨别忠奸,这确实是件难事。
“请陛下复设锦衣卫,监察百官。”罗虎的声音掷地有声,让朱慈烺振聋发聩。
“好建议。”朱慈烺没想到的事,罗虎全都先他一步想到了,永宁皇帝一边感叹,一边盘算:此人真乃国士,不留在朝中委以重任实在可惜,而且他初登大宝,身边着实没有几个能信任的人。
“将军既然要复设厂卫,那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您看谁出任合适?”朱慈烺继续问道。
“那就需要陛下您的裁决了,我一个闯荡多年的泥腿子对南京朝廷可不了解。”
这时,朱慈烺大笑一声,道:“将军,朕也敞开天窗说亮话,若将军能留在朝中,这锦衣卫都指挥使的位置也可授予将军,山东那边只要你遣一部将即刻,何如?”
朱慈烺说完这些,面色坚定地等待罗虎回应。
锦衣卫指挥使不是什么大官,但绝对是极为重要的角色,朱慈烺觉得罗虎是个‘外人’,与朝中大多数官员的都没有交集,也就没有羁绊,便能放手做事。
罗虎思索片刻,道:“山东关系重大,还是小人去坐镇的好,谢谢陛下的信任。”
朱慈烺有些丧气,叹气道:“朕来到南京,一帮臣子没有熟悉的,更谈不上信任,锦衣卫的事就暂且搁置吧。”
罗虎也没再说什么,他只是建议,至于怎么做是他朱慈烺的事。
“另外陛下打算怎么处置刘泽清这个叛将。”罗虎转移话题道。
“此人不可再用,淮安是不能让他再去了,先留在南京做个闲职,以后再对付他。”
罗虎点点头,道:“如此的话,小人想与高杰换换防区,让他守淮安、扬州,而小人为了进取山东,去守徐、宿地区。”
淮安、扬州地区富庶,历史上高杰对两地是梦寐以求,现在自己主动要求换防,想必他不会拒绝。
“看来将军的志向都用在山东了,准奏。”朱慈烺道。
“至于秦大鹏,就别让他回凤阳了,由黄得功将军把他安排在眼皮子底下,借此削弱刘良佐的实力。”
朱慈烺点点头,也表示同意。
“还有就是……”罗虎想起了那帮东林搅屎棍,现在正是打击他们的时候。
“陛下,东林挑起文官党争,绝非善类,这次党魁礼部侍郎钱谦益投靠朱由崧,论罪该杀,望陛下千万不要手软。先帝在时,说过‘文臣皆可杀’,这钱谦益首鼠两端,对外无御敌之才,对内却贻害无穷,就属于‘可杀’的那类人。”
这个问题朱慈烺还没考虑过,不过他父亲的那句话可谓是犹在耳畔,前代的弊政看来是该由他来解决了。
……
朱慈烺和路振飞、黄得功商量后,以守土的名义,命令刘良佐即刻返回凤阳,留下一万人由刘良佐部下秦大鹏率领,一同围攻应天。
高杰这边也是如此,在朝见完毕后,留下一万人马归李成栋,高杰本人亲率其余部众返回徐州驻守。
就这样,永宁政权直接掌握的军队达到四万余人,对应天府刘泽清形成优势,紧接着黄蜚、翁之琪从镇江、芜湖派遣水陆部队两万多人助战,一时间,在应天的监国朱由崧已是毫无胜算。
形势变得太快,朱由崧如做梦一般,明明几天前已对滁州形成了围剿之势,天下马上就要收入囊中,连东林党头子钱谦益都对他摇尾乞怜,承诺效忠,可惜没过两天,情况就急转直下,现在轮到朱慈烺的大军围困应天府了。
朱由崧一筹莫展的时候,殿门外的刘泽清请求觐见。
“快,快宣他上殿。”
刘泽清听到旨意后昂首阔步走上殿来。
“将军,现在大军围城,你可有良策退敌啊?”
刘泽清道:“现在臣有一计,可释兵戈,保我应天军民免受战火之苦。”
“是何计策啊?”朱由崧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
刘泽清上前一步,从怀中逃出匕首,对着宝座上的朱由崧就是一刀,一下捅在了朱由崧的心口上。
“啊……你……你”朱由崧死不瞑目,他没想到,最后结束他性命的会是刘泽清。
“殿下,这也是为百姓着想,用您的命换取大家的平安。”说罢他猛然抽出匕首,只见朱由崧吐出了一口污血,当场毙命。
……
五月二十二日,应天府江东门外,刘泽清携朱由崧的人头,和被五花大绑的王喜朝见朱慈烺,并痛哭流涕,直言先前糊涂,望朱慈烺能网开一面,免他死罪。
朱慈烺为了先稳住局势,答应了他的要求,刘泽清部两万人全部缴械投降,朱慈烺的大军进城。
至此,关于南明权利的争夺落下帷幕,朱慈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进入应天府,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明之主。
当天晚上,朱慈烺设宴,款待立下大功的罗虎、黄得功、路振飞、史可法等人等人,同宴的还有派水师帮助大军过江的黄蜚和翁之琪。
黄蜚和翁之琪都是忠臣,罗虎愿意和这两位老兄结交。
黄蜚本姓涂,为东江镇总兵黄龙的外甥。黄蜚年少时跟随舅舅黄龙在辽东对抗清军,黄龙战死后无子,黄蜚得以承袭,遂跟母姓。南明之时,黄蜚驻守在镇江,弘光政权覆亡后黄蜚坚持抗清,于隆武元年八月战败于舟山。黄蜚被绑至南京,痛骂洪承畴,舌头被割掉,于九月五日就义于水西门外。
翁之琪武状元出身,曾协助黄得功、黄蜚击败左良玉的叛乱,弘光政权覆灭时,翁之琪因自责被田雄劫走了朱由崧,自刎而死。
面对两位忠贞之臣,罗虎心中非常敬仰。
“罗将军,听说你先前与建奴战于辽东、辽西二地,杀叛徒耿仲明,可有此事?”
罗虎看了看不远处正在与人推杯换盏的柳和尚,知道这事必是他这爱炫耀的家伙说的。
“是有此事。”
黄蜚赶紧说道:“罗将军帮我舅父报仇,请受在下一拜。”
罗虎赶紧把黄蜚搀扶起来,他好像记起来一件事——黄蜚的舅舅黄龙和耿仲明有大仇。
黄龙担任东江镇总兵时,耿仲明的弟弟耿仲裕以索饷为名,带兵包围了黄龙的官署,竟然割去了黄龙的耳鼻,幸亏被其他将领救下。后来,他虽然反杀耿仲裕,但岛上混乱的局面没有改变,耿仲明投奔登州的孔有德。
后孔有德、耿仲明发动“登莱之乱”,杀黄龙在登州的家眷。崇祯六年,明军收复登州,孔有德和耿仲明率残部走海路逃往辽东。旅顺的黄龙听到消息后,在海上堵截这股叛军,一战下来,虽然孔、耿逃走,但生擒毛承禄等人,获首级一千多。”
此战过后,孔、耿对黄龙更是咬牙切齿,他们投降皇太极,做了汉奸,后趁黄龙的水师外出,旅顺空虚。孔有德就向皇太极建议出兵。皇太极派岳托等人,率领八旗兵与孔有德的降兵共万余人,围攻旅顺,黄龙最终不敌,自刎而死。
黄龙死了,但黄蜚没有忘记舅舅是怎么死的,他视孔有德和耿仲明为血仇,发誓要报仇雪恨,现在听说耿仲明死于罗虎之手,马上来当面求证。
“黄将军不用这样客气,耿仲明残害同袍,投降建奴,人人得而诛之。满清入关,天下离乱,虎愿与将军一道驱除鞑虏,平定辽东,讨还我华夏江山。”
黄蜚从小跟随舅舅在辽东打仗,闻言激动不已,他倒满一碗酒,捧给罗虎道:“一言为定,届时将军北征之时,蜚一定恳请陛下与君并肩作战,来,请与吾满饮此碗。”
“好。”罗虎与黄蜚两碗相碰,豪爽地饮完了整碗酒。
“哈哈哈……”笑声在热烈的空气中散开,不想刚与黄蜚饮完,黄得功的部将田雄和马得功又上来给他敬酒。
这两人也是历史上挂了名的,不过他俩是因当汉奸投降满清而留名。清兵攻陷南京,这两人背着黄得功投降清廷,还把弘光皇帝朱由崧给抓了,造成翁之琪自尽。
不过目前二人还是黄得功的得力战将,罗虎也给了他们面子。
“以后若有机会,还请将军多多提携。”看着二人谄媚的笑容,罗虎微笑着点点头。
今天是喝了太多酒,旁人还在推杯换盏,罗虎已有点不胜酒力了。他离开座位,躺在一个四处无人的石阶上,仰头望天,脑海中思考着一个问题。
满清逼近南京时,四镇的表现如何呢?
刘良佐降。
刘泽清降。
高杰已死,余部投降。
黄得功中箭而死,田雄、马得功降。
朝廷花几百万军费打造的淮河长江防线,几十万军队在面对满清时根本就没打什么硬仗就都投降了。有进取心和忠于大明的人不是没有,只不过他们也被叛徒出卖,最后都未成事。
大明在最后时刻并不是没人拥护,从北直隶、山东、河南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赶走大顺官员,恢复明廷统治就可以看出来人心还是向着大明这边的。但为何关键时刻总有人投降,这些投降的人又是怎么和满清联络的。那些满清的间谍和说客如此猖獗,大明相对应的机构又在哪里?明末朝廷对文武官员的控制为何如此之弱?
想当年万历朝鲜战争时,锦衣卫都为前方作战提供大量情报,而现在呢?北京陷落时,锦衣卫在干啥?
罗虎认为晚明会出现这种情况,和崇祯皇帝荒废东厂、锦衣卫这两大机构有很大关系。有权力就要有监督,锦衣卫和东厂的监察作用,可以约束官员的行为。但崇祯登基后,轻信文官之言,荒废了东厂和锦衣卫这两大机构,等于是自断臂膀,自绝耳目。
“竟然在这儿呢,怕是喝多了吧,哈哈。”近旁传来了路振飞的声音,罗虎扭头一看,果然是他,只是他身后还有新皇朱慈烺。
罗将军,陛下正要跟你喝一杯酒呢,不想你却躲在这里,路振飞笑嘻嘻地把罗虎扶起来。
罗虎起身给朱慈烺行了礼,道:“小人不胜酒力,还请皇帝陛下赎罪。”
朱慈烺也不拘泥于礼节,这几天让他看透了太多的事。
刘良佐、刘泽清、甚至是高杰和南京朝廷里的一帮文臣都是见风使舵之流,朱由崧占据优势时他们投靠朱由崧,形势稍稍好转,他们又投靠自己。
这一次惊险的政变,帮着自己在苦苦支撑的,除了身边的路振飞、黄得功就是他罗虎了,而且罗虎所起的作用最大,挽救自己于苏咀,击溃刘良佐,招抚高杰,都是他在出主意想办法,战斗时又冲在最前面。
朱慈烺不傻,他知道眼前这人比黄得功、路振飞和史可法更有才能,虽然他仍旧傲慢,不接受封赏,不发誓效忠,但朱慈烺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此人成为大明朝的柱石。
“从直隶到登州,再到淮安、滁州、应天,朕还没给你说声‘感谢’呢。”
路振飞赶紧拿出酒壶,倒满了朱慈烺手中的两个白玉杯。
新登基的皇帝亲自执杯而来,这事何等荣耀。
“来,朕与汝干了这杯酒。”朱慈烺把酒杯递过去,罗虎单手接杯,一饮而尽。
“好,南京已定,将军即将北行,以后的打算可否告知?”朱慈烺道。
“自然是全力准备抵御满清南下,陛下可别忘了咱们之间的约定,国策应以防范满清为主,切不可主动与大顺为敌,不然只会让东虏各个击破,届时恐怕整个华夏都要披发左衽,屈膝事夷了。”
“这个朕记着呢,将军可以放心,”朱慈烺顿了顿,道,“将军还有什么建言,都可告知。”
罗虎想了想,诚恳地对朱慈烺道:“从这次政变可以看出大明文武官员不乏见风使舵之徒,官员控制之弱可见一斑,若他日满清来攻,是否一个间谍,一个说客就能摧毁一座城池呢?请陛下深思。”
朱慈烺也正为这事发愁,如何控制官员,辨别忠奸,这确实是件难事。
“请陛下复设锦衣卫,监察百官。”罗虎的声音掷地有声,让朱慈烺振聋发聩。
“好建议。”朱慈烺没想到的事,罗虎全都先他一步想到了,永宁皇帝一边感叹,一边盘算:此人真乃国士,不留在朝中委以重任实在可惜,而且他初登大宝,身边着实没有几个能信任的人。
“将军既然要复设厂卫,那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您看谁出任合适?”朱慈烺继续问道。
“那就需要陛下您的裁决了,我一个闯荡多年的泥腿子对南京朝廷可不了解。”
这时,朱慈烺大笑一声,道:“将军,朕也敞开天窗说亮话,若将军能留在朝中,这锦衣卫都指挥使的位置也可授予将军,山东那边只要你遣一部将即刻,何如?”
朱慈烺说完这些,面色坚定地等待罗虎回应。
锦衣卫指挥使不是什么大官,但绝对是极为重要的角色,朱慈烺觉得罗虎是个‘外人’,与朝中大多数官员的都没有交集,也就没有羁绊,便能放手做事。
罗虎思索片刻,道:“山东关系重大,还是小人去坐镇的好,谢谢陛下的信任。”
朱慈烺有些丧气,叹气道:“朕来到南京,一帮臣子没有熟悉的,更谈不上信任,锦衣卫的事就暂且搁置吧。”
罗虎也没再说什么,他只是建议,至于怎么做是他朱慈烺的事。
“另外陛下打算怎么处置刘泽清这个叛将。”罗虎转移话题道。
“此人不可再用,淮安是不能让他再去了,先留在南京做个闲职,以后再对付他。”
罗虎点点头,道:“如此的话,小人想与高杰换换防区,让他守淮安、扬州,而小人为了进取山东,去守徐、宿地区。”
淮安、扬州地区富庶,历史上高杰对两地是梦寐以求,现在自己主动要求换防,想必他不会拒绝。
“看来将军的志向都用在山东了,准奏。”朱慈烺道。
“至于秦大鹏,就别让他回凤阳了,由黄得功将军把他安排在眼皮子底下,借此削弱刘良佐的实力。”
朱慈烺点点头,也表示同意。
“还有就是……”罗虎想起了那帮东林搅屎棍,现在正是打击他们的时候。
“陛下,东林挑起文官党争,绝非善类,这次党魁礼部侍郎钱谦益投靠朱由崧,论罪该杀,望陛下千万不要手软。先帝在时,说过‘文臣皆可杀’,这钱谦益首鼠两端,对外无御敌之才,对内却贻害无穷,就属于‘可杀’的那类人。”
这个问题朱慈烺还没考虑过,不过他父亲的那句话可谓是犹在耳畔,前代的弊政看来是该由他来解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