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夫妻两个准备歇下,便有丫鬟进来伺候洗漱。晚间小别胜新婚,其间情状自不必提。
云收雨散,二人搂在一起,贾珠叹道:“温柔乡是英雄冢。你老这样,我都不想外任了,还是家里舒坦!”
李纨轻捶他一记:“呸,胡说什么呢,倒成了我的不是!”
换个姿势窝在贾珠颈间,李纨语带几分幽怨:“这也第三年了,你何时才能卸任回京?”
贾珠一声叹息:“这我如何晓得?想来不会太久吧。”
二人皆有些沉默,贾珠轻咳一声:“时候不早了,睡吧,明天还要早起。”李纨没说话,良久方应了一声,屋里又恢复寂静。
京中过年,多要来往走动,比之秦北又是一重热闹。李家今年因有李纹、李绮几个,府里亦有了些人气。
年后李纨回娘家,跟寡婶、两个堂妹叙了寒温。等李绮和三妹到外头折梅联诗,这才问起李纹的亲事。
崔氏嗔她:“我还说初二女婿才陪你来的,怎的又来了,原是为了这事。”
瞥了弟媳一眼,崔氏拉着女儿笑道:“不知是哪家公子?说出来也让我跟你婶婶听听。”
李纨见李纹超脱淡然,耳朵却听得认真,不由翘了翘唇角:“是宁国府旁支,家里父母俱全,还有两个弟妹。今年二十岁,已是中了举人,有志春闱的。”
李家书香门第,一听这话,李纨的寡婶先有几分满意:“倒是个上进孩子。只不知人品性情如何?”
李纹亦看向堂姐,李纨微笑:“按我家相公的话,是个再老实不过的。只先前一味攻书,婚事上头这才晚了。
不过他家境贫寒,自中了举方才好些,这却要与婶娘、妹妹知晓。”
寡婶张氏眉头蹙起,李纹拉了拉她娘衣袖,张氏回过神,忙道:“多谢侄女,这事让我再想想。”
晓得需要时间考虑,李纨颇是善解人意,又拉着李纹说了回话,方起身告辞。
母女两个回了客院,张氏拉着闺女坐下,叹道:“都怪你爹死的不是时候,平白耽误了你!”
李纹神情不见忧伤愤懑,只轻声细语道:“都是命,怎能怨到爹爹头上。”
说起今日这事,张氏觉得贾珩旁的挺好,只一样家贫,到底配不得女儿,李纹却不这样认为:“娘,俗话说,莫欺少年穷。
按大姐姐跟我说的,这人前几年就中了举,可见天资出众。文章不过看火候,方向对了,功夫到了,想来前程可期。”
话里话外,倒似看好贾珩的样子。
张氏有小女儿婚事做对比,到底有些犹豫。李纹挽着母亲手臂,说起这一年间亲事的艰难,张氏心酸不已,顿时红了眼眶。
好好一个女儿,掌上明珠般捧着长大的,又通诗书、晓礼仪,就因着父丧守孝,拖大了年岁,婚事都没什么好选择了。惜哉!
擦擦眼泪,母女二人交心,李纹再三表示不惧陪对方吃苦,张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得应了。
李纨这里得了信,贾珠就到贾珩家里小坐。说及此事,贾珩爹娘哪有什么不愿意的,皆欣喜不已,贾珩红了脸:“弟弟何德何能!”
贾珠拍拍他的手臂,鼓励道:“李家既然同意,我看堂叔堂婶也愿意,这就是难得的缘法了。索性我还在京里,正可替你走一遭把事定下。”
贾珩感激不已,深深一揖,贾珠一把扶住,挑眉笑道:“亲事若成,日后待人家姑娘好些,不然我可不依的!”
贾珩及父母皆连连点头:“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于是刚出了年没几日,贾珠跟杨毅替贾珩上李家提亲,李守中出面应了,这事便定了下来。
因贾珩、李纹现下都是大龄男女,两家心里着急,婚期就定在六月。
张氏了却一桩心事,成日里眉眼带笑,就等着送了长女出嫁,再往江宁给小女儿备婚了。
贾家这里亦有一桩喜事——宝玉要成亲了。两家把婚事也定在六月,儿子成亲,王夫人只怕不完美,带着儿媳去年就在忙活,如今万事具备,就等那日到来。
贾珠却是见不着宝玉、贾珩成亲了。他是外任官,不好在京中太久,这两日便要启程。
这日才从贾政书房出来,途径花园,远远瞧见英莲在花架底下坐着,有一男子朝她走去,贾珠顿觉好奇。
距离近了,瞧那人一身仆从打扮,怀里抱着两个礼盒,说话声隐隐传来:“…甄姑娘,小的是薛家下人。
我家大爷昨儿从南面回来,这是给您带的时兴首饰。今儿因着国子监开学,方打发我过来。”
英莲听这人是薛家登徒子派来的,起身就走。那人语带几分焦急,小声呼唤,英莲猛地站住,又羞又气:“劳你回去说与你家大爷,别再送东西了,我是不会同意的!”
见那小厮还跟着英莲,贾珠从假山后头踱步出来,望着那人,语带几分冷淡:“怎么,听不懂话?这里是贾府,岂容你撒野!”
二人被突然出现的贾珠吓了一跳,英莲面上先一喜,而后便是惊慌。那小厮则是双膝一软,直接跪倒在地——
完了!大爷千叮咛万嘱咐,不能让姑奶奶两口子知道,这下可就暴露了!
见他磕头如捣蒜,贾珠不理他,只问英莲:“这是这么回事?”
英莲脸上发烧,半晌说不出话。见贾珠面色不悦,她心中慌张,眼中不由蓄出两包泪。
瞧她似难以启齿,贾珠让这小厮带着东西滚蛋,这才又问。
英莲犹豫片刻,方低声说了:“薛家大爷去年在府里偶然见我,就说要我到他家去,给他做个二房。
我当时就拒绝了。素昧平生的,他竟这般侮辱人!因是奶奶娘家兄弟,我和母亲能有今日,多赖府上恩惠,所以此事只权当没发生过。
怎料他变本加厉,每逢休沐就来给太太请安,我避之不及,一年里遇他两次,往后我就轻易不出院子了。
本以为见不着也就罢了,不料今儿在花园透气,便有人就来寻,说替薛大爷送东西,白白让人气闷。”
一听这话,贾珠唇角抿成一道直线,心里也不大高兴。他费了老大劲把英莲早早救出来,结果薛蟠又要娶她做妾,这是什么见鬼的吸引力!
若要绝了薛蟠的念头,要么早些给他娶妻,要么就把英莲嫁出去,彻底离了薛蟠的视线才好。只他明儿就要走,这事一夕之内可办不成。
见英莲还在拭泪,贾珠叹道:“也是我考虑不周。自把你接到这里,一晃几年,也没问问过的可好,倒叫你受此惊惶。”
四目相对,贾珠认真道:“薛蟠是我大舅兄,这事我来处理。”
英莲连连点头,贾珠望了望天:“走吧,起风了,外头到底凉。”
一路无话,贾珠在前头走,英莲跟在后面,悄悄踩他的影子。
贾珠忽而停下,扭头一笑:“调皮!”
英莲受此惊吓,脸上顿时火辣辣的,有被抓包的羞窘。讷讷不能语,好似揣了七八只蹦蹦跳跳的兔子,登时心都乱了。
好在这段路不算长,二人一前一后进了院子,英莲赶忙一路小跑回了屋。
甄太太在屋里做针线,透过窗户见女儿慌慌张张的样子,等她进来,不由斥道:“好好的姑娘家,怎的这般不稳重。”
英莲红晕渐褪,摇了摇封氏的胳膊撒娇,封氏摇头,又让女儿坐下:“遇事要不惊不乍、淡定从容,方显大家闺秀气度。咱们虽寄居贾府,却不能丢了甄家的脸面。”
英莲低声应了,封氏满意,让她去一边吃茶看书,再抄几页经。封氏自诩乡宦出身,在贾府这些年不卑不亢,分寸拿捏的极好,贾母、王夫人都喜欢她。
因大姑奶奶元春的儿子近来着了凉,王夫人过去看了,回来就在小佛堂念了半日经。
封氏簪花小楷写的极好,时常教闺女练字。听说此事,便令英莲抄《药师经》,算是替阳哥儿祈福,事后又托玉钏将抄好的经悄悄放进小佛堂,并未惊扰王夫人。
贾珠这厢也回了主屋,先同李纨一道用膳,便说起英莲及笄,要替她寻门亲事。
李纨颇觉讶异:“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贾珠未提薛蟠,只说英莲到了出嫁的年纪,托媳妇给她相看相看,免得耽误了云云。
李纨有些犹豫:“甄太太还在,这样未免越俎代庖,怕是不美。”
贾珠“嗐”了一声,仰在榻上,不以为然道:“甄家在京连个旧交都没有,甄太太上哪给英莲寻摸亲事?依我看,少不得要落在咱们头上。
老太太素不管事,母亲年事已高,这事还得你上心,到时也有人选参详。”
见他这么说,李纨本就喜欢英莲,自是笑应了。夫妻两个明儿就得分离,此时互相搂着,又有肥橘躺在脚边,颇觉一室温馨。
……
到了秦北已至三月上旬,又是春耕的时候。因有去年玉米、马铃薯大丰收,今年秦北境内皆种新作物。
至于冬小麦等原有粮种,贾珠也未摒弃,而是划分耕种比例,与玉米、马铃薯共同种植,最大限度平衡“吃饱”和“吃甚”之间的关系。
去年新作物的丰收自也知会了巡抚衙门,连带着长安知府也晓得了。
这几年冷眼看着,惊觉秦北与往日大不相同,秦越方觉小看了贾珠,对他的态度也从不屑、怀疑到重视。
而去年秦北新作物高产、榷场贸易繁荣,更让他对贾珠多了几分佩服——有志不在年高,这位当真是少见的干才,竟是自己看走眼了!
只两人关系着实寻常,甚至可以说除了巡抚衙门议事时偶有交谈,私底下几乎不交流。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去岁贾珠派人送暗访的小吏回长安,专程给秦知府送了节礼,弄得这位秦知府老脸羞红,更不想理他了!
不过经此一事,到底算是破了冰。这么丢脸的事都发生了,秦知府为了长安百姓,索性破罐子破摔,厚颜给贾珠写了封信,想要新作物种子。
这是为国为民的好事,贾大人自没二话,不仅给秦知府送了一份,也给巡抚衙门捎上了。
两个老汉得了粮种,私底下喝酒,吴巡抚夸贾珠实心任事、胸襟广阔,秦越罕见没怼人,还附和了几句,惹得上司连连看他,不由强辩道:“我也是实话实说,那小子还不值当我说假话吹嘘!”
吴尧指着他哈哈大笑:“你啊你,就一个嘴硬!”
于是除了秦北、京郊,整个陕西亦开始种植新作物,西北大地逐渐进入“玉米、马铃薯时期”,在贾珠的仕途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榷场那边的进展也令人喜悦,如今羊毛交易量大稳定,牛羊马、中药药材、珠宝首饰、玻璃器具、茶叶、食盐、丝绸、胭脂水粉等亦十分畅销,蒙汉商人都十分珍惜交易机会,鲜少有捣乱的。
有榆林卫护持,去岁到现在榷场安全无虞,南北客商你来我往,熙熙攘攘的,榷场日益成熟,竟成了一颗“秦北明珠”,引得无数商人趋之若鹜。
宝钗想在新榷场建镖行,这个想法薛岭也替女儿实现了。借助薛家镖行,甘沟榷场率先开启了“长安—秦北—榆林卫半月达”的物流时代,为后世物流行业“又快又安全”的服务宗旨提供了借鉴。
……
七八月是丰收的季节。今年新作物在秦北全境推广,毫无疑问再次取得了巨大成功,三州十六县亩产均破一千五百斤。
如今不独百姓,豪族也纷纷种植新作物。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堆积如山的粮食,震惊和喜悦映在每个人脸上。
田野里处处飘荡着歌声,人们欢声笑语,愁苦似也远离了这片土地。
今年的收成情况自然要给永嘉帝汇报,另有粮税,也要着人一并带去京城。至于榷场经营情况,贾珠亦写进折子,算是对永嘉帝有个阶段性总结。
云收雨散,二人搂在一起,贾珠叹道:“温柔乡是英雄冢。你老这样,我都不想外任了,还是家里舒坦!”
李纨轻捶他一记:“呸,胡说什么呢,倒成了我的不是!”
换个姿势窝在贾珠颈间,李纨语带几分幽怨:“这也第三年了,你何时才能卸任回京?”
贾珠一声叹息:“这我如何晓得?想来不会太久吧。”
二人皆有些沉默,贾珠轻咳一声:“时候不早了,睡吧,明天还要早起。”李纨没说话,良久方应了一声,屋里又恢复寂静。
京中过年,多要来往走动,比之秦北又是一重热闹。李家今年因有李纹、李绮几个,府里亦有了些人气。
年后李纨回娘家,跟寡婶、两个堂妹叙了寒温。等李绮和三妹到外头折梅联诗,这才问起李纹的亲事。
崔氏嗔她:“我还说初二女婿才陪你来的,怎的又来了,原是为了这事。”
瞥了弟媳一眼,崔氏拉着女儿笑道:“不知是哪家公子?说出来也让我跟你婶婶听听。”
李纨见李纹超脱淡然,耳朵却听得认真,不由翘了翘唇角:“是宁国府旁支,家里父母俱全,还有两个弟妹。今年二十岁,已是中了举人,有志春闱的。”
李家书香门第,一听这话,李纨的寡婶先有几分满意:“倒是个上进孩子。只不知人品性情如何?”
李纹亦看向堂姐,李纨微笑:“按我家相公的话,是个再老实不过的。只先前一味攻书,婚事上头这才晚了。
不过他家境贫寒,自中了举方才好些,这却要与婶娘、妹妹知晓。”
寡婶张氏眉头蹙起,李纹拉了拉她娘衣袖,张氏回过神,忙道:“多谢侄女,这事让我再想想。”
晓得需要时间考虑,李纨颇是善解人意,又拉着李纹说了回话,方起身告辞。
母女两个回了客院,张氏拉着闺女坐下,叹道:“都怪你爹死的不是时候,平白耽误了你!”
李纹神情不见忧伤愤懑,只轻声细语道:“都是命,怎能怨到爹爹头上。”
说起今日这事,张氏觉得贾珩旁的挺好,只一样家贫,到底配不得女儿,李纹却不这样认为:“娘,俗话说,莫欺少年穷。
按大姐姐跟我说的,这人前几年就中了举,可见天资出众。文章不过看火候,方向对了,功夫到了,想来前程可期。”
话里话外,倒似看好贾珩的样子。
张氏有小女儿婚事做对比,到底有些犹豫。李纹挽着母亲手臂,说起这一年间亲事的艰难,张氏心酸不已,顿时红了眼眶。
好好一个女儿,掌上明珠般捧着长大的,又通诗书、晓礼仪,就因着父丧守孝,拖大了年岁,婚事都没什么好选择了。惜哉!
擦擦眼泪,母女二人交心,李纹再三表示不惧陪对方吃苦,张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得应了。
李纨这里得了信,贾珠就到贾珩家里小坐。说及此事,贾珩爹娘哪有什么不愿意的,皆欣喜不已,贾珩红了脸:“弟弟何德何能!”
贾珠拍拍他的手臂,鼓励道:“李家既然同意,我看堂叔堂婶也愿意,这就是难得的缘法了。索性我还在京里,正可替你走一遭把事定下。”
贾珩感激不已,深深一揖,贾珠一把扶住,挑眉笑道:“亲事若成,日后待人家姑娘好些,不然我可不依的!”
贾珩及父母皆连连点头:“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于是刚出了年没几日,贾珠跟杨毅替贾珩上李家提亲,李守中出面应了,这事便定了下来。
因贾珩、李纹现下都是大龄男女,两家心里着急,婚期就定在六月。
张氏了却一桩心事,成日里眉眼带笑,就等着送了长女出嫁,再往江宁给小女儿备婚了。
贾家这里亦有一桩喜事——宝玉要成亲了。两家把婚事也定在六月,儿子成亲,王夫人只怕不完美,带着儿媳去年就在忙活,如今万事具备,就等那日到来。
贾珠却是见不着宝玉、贾珩成亲了。他是外任官,不好在京中太久,这两日便要启程。
这日才从贾政书房出来,途径花园,远远瞧见英莲在花架底下坐着,有一男子朝她走去,贾珠顿觉好奇。
距离近了,瞧那人一身仆从打扮,怀里抱着两个礼盒,说话声隐隐传来:“…甄姑娘,小的是薛家下人。
我家大爷昨儿从南面回来,这是给您带的时兴首饰。今儿因着国子监开学,方打发我过来。”
英莲听这人是薛家登徒子派来的,起身就走。那人语带几分焦急,小声呼唤,英莲猛地站住,又羞又气:“劳你回去说与你家大爷,别再送东西了,我是不会同意的!”
见那小厮还跟着英莲,贾珠从假山后头踱步出来,望着那人,语带几分冷淡:“怎么,听不懂话?这里是贾府,岂容你撒野!”
二人被突然出现的贾珠吓了一跳,英莲面上先一喜,而后便是惊慌。那小厮则是双膝一软,直接跪倒在地——
完了!大爷千叮咛万嘱咐,不能让姑奶奶两口子知道,这下可就暴露了!
见他磕头如捣蒜,贾珠不理他,只问英莲:“这是这么回事?”
英莲脸上发烧,半晌说不出话。见贾珠面色不悦,她心中慌张,眼中不由蓄出两包泪。
瞧她似难以启齿,贾珠让这小厮带着东西滚蛋,这才又问。
英莲犹豫片刻,方低声说了:“薛家大爷去年在府里偶然见我,就说要我到他家去,给他做个二房。
我当时就拒绝了。素昧平生的,他竟这般侮辱人!因是奶奶娘家兄弟,我和母亲能有今日,多赖府上恩惠,所以此事只权当没发生过。
怎料他变本加厉,每逢休沐就来给太太请安,我避之不及,一年里遇他两次,往后我就轻易不出院子了。
本以为见不着也就罢了,不料今儿在花园透气,便有人就来寻,说替薛大爷送东西,白白让人气闷。”
一听这话,贾珠唇角抿成一道直线,心里也不大高兴。他费了老大劲把英莲早早救出来,结果薛蟠又要娶她做妾,这是什么见鬼的吸引力!
若要绝了薛蟠的念头,要么早些给他娶妻,要么就把英莲嫁出去,彻底离了薛蟠的视线才好。只他明儿就要走,这事一夕之内可办不成。
见英莲还在拭泪,贾珠叹道:“也是我考虑不周。自把你接到这里,一晃几年,也没问问过的可好,倒叫你受此惊惶。”
四目相对,贾珠认真道:“薛蟠是我大舅兄,这事我来处理。”
英莲连连点头,贾珠望了望天:“走吧,起风了,外头到底凉。”
一路无话,贾珠在前头走,英莲跟在后面,悄悄踩他的影子。
贾珠忽而停下,扭头一笑:“调皮!”
英莲受此惊吓,脸上顿时火辣辣的,有被抓包的羞窘。讷讷不能语,好似揣了七八只蹦蹦跳跳的兔子,登时心都乱了。
好在这段路不算长,二人一前一后进了院子,英莲赶忙一路小跑回了屋。
甄太太在屋里做针线,透过窗户见女儿慌慌张张的样子,等她进来,不由斥道:“好好的姑娘家,怎的这般不稳重。”
英莲红晕渐褪,摇了摇封氏的胳膊撒娇,封氏摇头,又让女儿坐下:“遇事要不惊不乍、淡定从容,方显大家闺秀气度。咱们虽寄居贾府,却不能丢了甄家的脸面。”
英莲低声应了,封氏满意,让她去一边吃茶看书,再抄几页经。封氏自诩乡宦出身,在贾府这些年不卑不亢,分寸拿捏的极好,贾母、王夫人都喜欢她。
因大姑奶奶元春的儿子近来着了凉,王夫人过去看了,回来就在小佛堂念了半日经。
封氏簪花小楷写的极好,时常教闺女练字。听说此事,便令英莲抄《药师经》,算是替阳哥儿祈福,事后又托玉钏将抄好的经悄悄放进小佛堂,并未惊扰王夫人。
贾珠这厢也回了主屋,先同李纨一道用膳,便说起英莲及笄,要替她寻门亲事。
李纨颇觉讶异:“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贾珠未提薛蟠,只说英莲到了出嫁的年纪,托媳妇给她相看相看,免得耽误了云云。
李纨有些犹豫:“甄太太还在,这样未免越俎代庖,怕是不美。”
贾珠“嗐”了一声,仰在榻上,不以为然道:“甄家在京连个旧交都没有,甄太太上哪给英莲寻摸亲事?依我看,少不得要落在咱们头上。
老太太素不管事,母亲年事已高,这事还得你上心,到时也有人选参详。”
见他这么说,李纨本就喜欢英莲,自是笑应了。夫妻两个明儿就得分离,此时互相搂着,又有肥橘躺在脚边,颇觉一室温馨。
……
到了秦北已至三月上旬,又是春耕的时候。因有去年玉米、马铃薯大丰收,今年秦北境内皆种新作物。
至于冬小麦等原有粮种,贾珠也未摒弃,而是划分耕种比例,与玉米、马铃薯共同种植,最大限度平衡“吃饱”和“吃甚”之间的关系。
去年新作物的丰收自也知会了巡抚衙门,连带着长安知府也晓得了。
这几年冷眼看着,惊觉秦北与往日大不相同,秦越方觉小看了贾珠,对他的态度也从不屑、怀疑到重视。
而去年秦北新作物高产、榷场贸易繁荣,更让他对贾珠多了几分佩服——有志不在年高,这位当真是少见的干才,竟是自己看走眼了!
只两人关系着实寻常,甚至可以说除了巡抚衙门议事时偶有交谈,私底下几乎不交流。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去岁贾珠派人送暗访的小吏回长安,专程给秦知府送了节礼,弄得这位秦知府老脸羞红,更不想理他了!
不过经此一事,到底算是破了冰。这么丢脸的事都发生了,秦知府为了长安百姓,索性破罐子破摔,厚颜给贾珠写了封信,想要新作物种子。
这是为国为民的好事,贾大人自没二话,不仅给秦知府送了一份,也给巡抚衙门捎上了。
两个老汉得了粮种,私底下喝酒,吴巡抚夸贾珠实心任事、胸襟广阔,秦越罕见没怼人,还附和了几句,惹得上司连连看他,不由强辩道:“我也是实话实说,那小子还不值当我说假话吹嘘!”
吴尧指着他哈哈大笑:“你啊你,就一个嘴硬!”
于是除了秦北、京郊,整个陕西亦开始种植新作物,西北大地逐渐进入“玉米、马铃薯时期”,在贾珠的仕途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榷场那边的进展也令人喜悦,如今羊毛交易量大稳定,牛羊马、中药药材、珠宝首饰、玻璃器具、茶叶、食盐、丝绸、胭脂水粉等亦十分畅销,蒙汉商人都十分珍惜交易机会,鲜少有捣乱的。
有榆林卫护持,去岁到现在榷场安全无虞,南北客商你来我往,熙熙攘攘的,榷场日益成熟,竟成了一颗“秦北明珠”,引得无数商人趋之若鹜。
宝钗想在新榷场建镖行,这个想法薛岭也替女儿实现了。借助薛家镖行,甘沟榷场率先开启了“长安—秦北—榆林卫半月达”的物流时代,为后世物流行业“又快又安全”的服务宗旨提供了借鉴。
……
七八月是丰收的季节。今年新作物在秦北全境推广,毫无疑问再次取得了巨大成功,三州十六县亩产均破一千五百斤。
如今不独百姓,豪族也纷纷种植新作物。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堆积如山的粮食,震惊和喜悦映在每个人脸上。
田野里处处飘荡着歌声,人们欢声笑语,愁苦似也远离了这片土地。
今年的收成情况自然要给永嘉帝汇报,另有粮税,也要着人一并带去京城。至于榷场经营情况,贾珠亦写进折子,算是对永嘉帝有个阶段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