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筑城,才是“自古以来”的绝活,也是从先秦开始建造长城抵御游牧民的老祖宗之慧。
    在火器和火枪,以及更现代的防御工事下,汉人的堡垒几乎成了蒙古人的噩梦。
    也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在失去了很多地盘之后,明廷很自然的将蒙古作为了自己倾销货物和掠夺资源的附庸。
    最让蒙古人绝望的在于,这一次明廷对草原的侵入,并不是明廷主动而为,甚至可以说是无意为之。
    草原和明廷的纠葛从明初就开始了,长期以来,北方一直都是明廷的主要敌人,从明初迁都京师以来,明廷也一直在投入加强北方的防线。
    千百年来,草原上不断兴起的游牧民族,本身就是中原农耕文明的大敌。
    俺达汗在强盛的时候,曾经带兵突入长城,在京师城下向嘉靖皇帝耀武扬威,索要战利品,强迫明廷重开贡市,和草原上进行交易。
    这也不过是十几年前时候的事情了。
    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大明的贸易站遍布在草原各地,这些贸易站只需要简单的火枪火炮就能够守住,这些星罗棋布的贸易站将一个个部落钉在草原上,草原已经离不开这些贸易。
    汉人商人们用马车和火枪组成商队,一些中小部族还想和以前一样,故技重施装作马匪劫掠明廷的商队,但是都被躲在厚重木板马车后的火枪手打成了筛子。
    这也让那些蒙古部族非常的惊骇,再也不敢招惹这些大明的商人了。
    随着贸易的深入,黄台吉发现整个草原的物资越来越匮乏,整個草原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沦为中原的附庸。
    而这种变化是如此之迅速,迅速到让人绝望。
    一些距离大明比较近的地方,羊毛成为大明主要的需求品,这些部落开始更多的饲养能够产出羊毛的羊,用来换取和大明的交易。
    可是羊需要的草是很多的,羊在没有草吃的时候,甚至会将地里的草根都啃食干净,饲养过多的羊会对草场造成巨大的负担,在以往的时候,草原各部族通过大会来规定草场,就是为了解决草场分配的争端。
    历史上,在专门种植牧草的技术出现之前,草原的生态承受能力是很差的。
    牧场需要一定时间休养,才能重新长出牧草来,超过草场承担的牲畜,会让草场退化,甚至变成荒漠。
    而在专门培育牧草的技术出现之前,草原民族都是通过迁徙牧群的方式,给牧场一定的休养时间,通过一个强势草原部落的仲裁和划定,给草原牧场休养的空间。
    另外草原上的部族,大部分时候是没有扩张畜牧种群规模的需求的。
    草原上最重要的是牲口和人口,但是两者都是在平衡中的。
    部族没有足够的人手就养不起足够的牲畜,没有足够的牲畜也活不下去足够的人口。
    一场雪灾可能导致部落的牲口减少,而牲口的减少就会让部族的人活不下去,这时候要么去抢劫别的部族的牲口继续生存下去,要么抢劫失败然后人口减少也能活下去。
    草原、牲畜、游牧人口,这些构成了一种生态上的平衡。
    大部分部族也是没有野心扩充太多的人口的,因为太多的牲畜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人口,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低的抵御灾害的能力,在草原上的大部族固然好,但是一些小部族也能生存的不错,因为这些小部族还不需要承担维护整个草原的责任。
    所以各大部族都只会维持自己人口能够满足需要的牲畜们,这是一种古老传承下来的生存智慧。
    那些身体不够好,生产过多的羊羔往往会被杀掉,这就和草原上对待游牧民一样的残酷。
    但是现在这个平衡被打破了。
    羊毛。
    大明的商人们收购羊毛,有多少收多少。
    羊毛能够换来麻痹精神的烈酒,能够换来感叹的糖,能够换来粮食,能够换来茶叶,能够换来各种便利的生活用品。
    饲养羊的意义完全改变了。
    无论多少的羊,只要羊毛都能换到各种好用的资源,大明贸易站遍布草原,只要在贸易站附近就能享受更方便的生活。
    而大明的商人们,则会鼓励牧民们饲养更多的羊,这样才能产出更多的羊毛。
    这一切,都让草原的秩序荡然无存。
    一套新的秩序建立起来,那些中小部族会互相厮杀争夺土地,就为了能够饲养更多的羊,产出更多的羊毛。
    蒙古王庭划分的草场不再是界限,土默特草原王庭的威望一落千丈。
    这还只是普通羊毛贸易的影响,更不要说越来越猖獗的私酒贸易,对整个草原秩序的挑战。
    而面对这一切,黄台吉这位新任可汗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
    除了这些大明的商人和走私贩之外,五原城越发崛起的汉人势力,也成了土默特部的噩梦。
    就在兰州归属后,东南彻底打通了前往草原的通道。
    大量的物资运送到兰州,再通过商队直接运输到五原,俞大猷一下子得到了大量的补给。
    熊况也被陆军部的一纸调令,送到了俞大猷麾下报到。
    熊况虽然桀骜,但是他对于俞大猷可是不敢造次,毕竟俞大猷可是俞咨皋的亲爹,在大都督还没造反的时候,就已经威震天下的名将了。
    “俞将军,我们现在就攻打板升城吗?”
    .
    第669章 新农牧模式
    草原之上,俞大猷看着运送到五原城的武器弹药和粮草补给,看向远方的板升方向。
    如今的五原城,已经今非昔比了。
    俞大猷采取的政策,并不是简单的汉人和蒙古人政策,而是采用统一的编户齐民,在河道地区采取农耕和放牧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河套地区因为是黄河拐弯的地方,相比之下河水冲刷下的淤泥比较多,这里的土壤非常的肥沃。
    五原地区原本就是相当富庶的地区,这里是草原上难得适合农耕的地区。
    在占据了五原城之后,当时在苏北修建运河的胡宗宪,就亲自给俞大猷设立了五原灌溉总渠的灌溉工程规划。
    五原城靠着黄河,河套地区的黄河处于长江中上游地区,黄河水比较清,但是河套地区也同样容易泛滥,在河边开垦的土地很容易被上涨的河水冲垮。
    这是俞大猷在五原筑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在元代时期黄河曾经有一段非常剧烈的泛滥期,历史上的五原城日益废弃,也有这样的原因。
    但是胡宗宪指出,五原的水利条件是相当好的,现在的河水泛滥问题,还是因为草原水利技术落后,无法有效的利用黄河的原因。
    胡宗宪给五原城设计的是建造一条和黄河平行的灌溉支渠,然后再用一些横沟将这些支渠连接起来。
    这条和黄河平行的支渠,就被命名为五原灌溉总渠。
    有了五原灌溉总渠,比较湍急的黄河水被分开来,这样就不容易在降雨多的时候泛滥。
    而剩余的灌溉工程,则从五原灌溉总渠引水出去,用来灌溉附近的农田。
    这样的设计可以说是相当的精妙了,胡宗宪还派遣了自己的助手进入草原,帮着俞大猷完成了五原灌溉总渠的建设工作。
    正好在那个时候,大量草原上的汉人投奔五原城,俞大猷手里也有了人力,于是趁着这个机会开展了五原灌溉总渠的挖掘工作。
    等到两年前完工后,随着水利工程的扩大,更多的土地被开垦成了农田,去年就迎来了大丰收。
    除了农业之外,俞大猷对于投奔他的草原游牧民也是一视同仁。
    对于那些愿意种地的分配农田,还要继续放牧的则划定草原,给这些牧民放牧。
    苏泽听说了五原的情况之后,又写信给俞大猷,建议他在滩涂和部分农田培育优良的牧草,并且在土地中杂种豆类,用来饲养放牧。
    苏泽还向整个五原城派出了一套完善的豆类加工的技术专家,这些都是天工书院的毕业生。
    五原本身就非常适合种植豆类,这些技术专家带来了东南育种培育的优良豆类品种,这些豆类迅速在草原上扎根,得到了广泛种植。
    接着是压榨豆油的工坊被建立起来。
    油脂,在草原上一直都是非常必须的资源。
    和中原不同,在苦寒的草原上,肉蛋奶油都是必须品,如果无法补充足够的脂肪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所以奶油和黄油,这种从奶制品中提取油的技术,也不约而同的被全世界的游牧民族发明。
    大豆也能榨油,这是中原先民们早就发明的技术,但是如今植物榨油的技术,也随着东南农业技术的提高也逐渐开始走进千万户,在南直隶很多地方,使用豆油炒菜已经是家庭正常的操作了。
    这些大豆被压榨成豆油,一部分供应给了五原的百姓,一部分卖到草原其他部族,给五原城换取物资。
    而更重要的是压榨完大豆后的豆粕。
    豆粕,就是榨油之后的豆渣,这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精饲料。
    除了豆粕之外,经过大都督苏泽改良的玉米同样也是相当高产的饲料。
    虽然苏泽已经尽力改良了,但是由于西班牙商人从南美洲带回来的玉米品种太原始,种植出来的玉米口感很差,在东南各地区进行了大力推广,但是依然种植热情不高。
    原因自然是在苏泽占领的大部分地区,从江南到湖广再到广州福建,这里都是水稻产地,饮食习惯又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改变,更不要说这個时代的玉米虽然产量高一点,但是口感实在是太差了。
    以如今的技术,要完成品种选育都需要以年为单位,如今能够选育出比较高产的玉米品种,都已经是苏泽运气爆棚了,很多时候农业技术的发展就是抽卡游戏,想要抽出想要的卡,需要的是多抽几次和运气。
    有了高产玉米却只能在少部分地区推广,苏泽有些不甘心,等到五原城建立以后,苏泽看到了另外一条路。
    既然人不吃,那牲口总不能挑食吧!
    就在俞大猷刚刚建立五原城后,苏泽就给俞大猷带去了玉米种子,叮嘱他在五原城附近种植玉米,渡过了初期粮食紧缺的时期。
    在畜牧业发展起来后,俞大猷发现玉米这个东西确实相当不错。
    玉米磨碎了可以作为饲料,和牧草豆粕混合在一起,可以很轻松的饲养马牛羊之类的牲畜。
    玉米的杆子和玉米剥下来的玉米棒子,晒干之后可以作为引火的燃料。
    五原城在满足了城内粮食供应后,开始利用农业这项汉人自古以来的天赋,给牲畜们种植粮食。
    于是一种新的农牧模式出现在五原城,也就是利用农田水利设施种植玉米、大豆和牧草,生产制作饲料供应给附近游牧的部落,农场种植者再从牧民手里换取牛奶、肉类、皮毛这些物资,再进行生产加工的循环。
    五原周边的牧民,需要五原的饲料和畜牧技术。
    五原的农庄和工坊,也需要周围牧民提供的肉类毛皮和奶制品。
    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极大的削弱了游牧民和农民的矛盾,五原的汉胡矛盾减少了很多。
    这些年五原城的规模扩大,俞大猷又沿着河套建立了另外一些小城,都是按照五原模式复制的新城,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解决了吃饭问题,装备问题,接下来练兵就是最不是问题的问题了。
    俞大猷以五原为中心,很快就训练出一支骑兵。
    .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肥鸟先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肥鸟先行并收藏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