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初平元年四月初,兖州刺史刘岱兴起刀兵欲要杀尽兖州境内的匪患,和东郡太守乔瑁借粮用以征讨蛾贼之用,然乔瑁早知刘岱素有野心,如何能轻易答应刘岱的借粮要求,直接找了一个借口委婉拒绝了前来要粮的使者,使者回到刘岱的营帐内,直接告知刘岱,刘岱心中大怒。
营帐内
刘岱面色阴沉,眼神中藏着杀意,其弟刘繇见状直接上前劝阻道:“兄长,乔瑁为人一向如此,性子高傲,看不起吾等。”
刘繇的话无疑是在愤怒的刘岱头上火上浇油,刘岱瞬间怒火中烧冷哼道:“老匹夫欺人太甚!”
不过,刘岱也只能按压住心中的怒火,如果他冒然动手诛杀一郡太守的话,恐怕会被人指着脊梁骨在那边骂他刘岱乃是不仁不义之人,毕竟如今联军刚刚解散,他刘岱便痛下杀手除掉乔瑁,定然会落得一个不好的名声,身为天下有名的君子,刘岱珍惜的自己的名声远胜过自己的生命,故而一时间陷入了左右为难之中。
见状,刘繇眼中闪过一抹精光遂开口道:“兄长,乔瑁素来如此,恐已得罪不少人,兄长为何不如书信一封,唤陈留太守张邈、济北相鲍信、山阳太守袁遗三人前来,在议此事如何?”
兖州的治所在昌邑,下设八郡,分别是山阳郡、东郡、陈留郡、泰山郡、济阴郡、任城国、济北国、东平国(此国为郡国)。
闻言,刘岱眼前一亮,他本和山阳郡守袁遗的交情颇深,毕竟兖州的治所在山阳,他和袁遗也共事多年,至于鲍信、张邈二人本来就对乔瑁这个老家伙颇有意见,如今他刘岱身为兖州刺史,乃是东郡太守乔瑁的上官,向他借粮平蛾贼余孽,同时清楚兖州境内的贼患,这本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纵今董卓挟持天子西迁入长安,但是这个天下还是名叫大汉!
如此他刘岱就占据大义,若是得到鲍信、袁遗、张邈三人的相助,这乔瑁如何杀不得!
随之,刘岱当即命人速速前往鲍信、袁遗、张邈三人的营帐处,并且把自己写好的书信交付给亲信。
反观乔瑁自从他自己拒绝刘岱借粮之后,心中就一直感到忐忑不安,总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他知这刘岱明面上乃是一个仁义君子,以往乔瑁也是这样子认为,但是自从诸侯联盟之后,乔瑁便知晓自己看错人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知,乔瑁才会下定决心拒绝刘岱的借粮。
刘岱这厮狼子野心,恐有逐鹿中原的野心,况且他刘岱还是宗亲,难免中有这样的野心,虽然说刘岱此举没有什么不妥,但是乔瑁也是一个清高之人,他断然不可能助纣为虐!
想到这一处,乔瑁心中一横,当即提笔书信,随之唤来亲信,认真的看着自己的亲信说道:“汝务必要把此信交到典军校尉曹操手中!”
“唯!”
亲信看着自己的主君信誓旦旦的回应着,随之把信揣进怀里,便快速的离去,望着亲信离去的背影,乔瑁喃喃自语着:“希望来得及。”
曹操今在沛国,行军快速,不曾停留,不似他们一路上走走停停,都在相互防备着对方,但是曹操远在沛国,而今他们却是已行至济阳,本欲要在此地分道扬镳,但是乔瑁总觉得自己似乎活不到回到东郡的那一天。
“虽言郡守刺史,实则为诸侯,诸侯者窃国贼!”
营帐内,乔瑁视线落在远处已经逐渐开始变得昏暗的天空喃喃自语着,逆贼窃国,有心无力!
随之,营帐内只留下阵阵的叹息声......
深夜,在刘岱的营帐内,得到刘岱相招的鲍信、袁遗、张邈三人来到营帐中却不见刘岱心中正在疑惑时,却听见营帐外爽朗的笑声,三人不约而同的紧皱眉头,刘岱这厮身为主人却让他们这些客人等候着他,着实是无礼至极!
不过纵然心中有怨,他们亦是不会直接表达出来,三人皆沉默不语,直到刘岱坐上主位,其胞弟刘繇立足在帐内后,三人的视线同一时间落在刘岱身上,刘岱这厮借助自己乃是兖州刺史的身份呼唤他们前来,说是有要事相商,故而他们来了,只是他们心中也明白一件事,刘岱不过是披着君子的外皮实则内在是一个妥妥的豺狼之辈,和这种相处,需要小心谨慎。
良久后,见到鲍信、袁遗、张邈三人皆看着自己且不开口说话,刘岱心中有些烦躁,随之视线落在胞弟刘繇身上,刘繇见状立即开口言道:“诸位,今府君欲招揽兵马铲除兖州蛾贼之患,平兖州匪患之祸,向东郡太守乔瑁借粮,然却被其直言拒绝,此人不思国家大义,只顾个人利益,何以称得上大汉臣子.........”
刘繇说的义愤填膺的,口中不断说出乔瑁的种种罪项,张邈、袁遗、鲍信三人对视一眼当即就明白刘岱这厮准备做什么了,是想要借助他们的手来铲除掉乔瑁,只是乔瑁为人虽然让人厌恶,但是东郡在他的治理之下也算是安稳太平,难不成刘岱这厮是准备把他们当傻子耍不成?
一时间,待刘繇说完之后,无论是鲍信还是袁遗都沉默不语,皆低着头避开刘岱灼热的视线,至于陈留太守张邈则是心中大呼倒霉,只因为刘岱这厮直接开口朝着他问到:“孟卓兄,汝可有何看法乎?”
随着刘岱的话音落下,营帐内瞬间陷入死一般的沉寂,张邈只能硬着头皮回应道:“但凭府君。”
简短的四个字却仿佛用尽了张邈浑身上下的力气,听到张邈的这句话后,刘岱嘴角轻轻上扬,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遂视线落在鲍信、袁遗二人身上时,却见鲍信直接起身遂拂袖离去,刘岱欲要开口询问其因时,却听鲍信言之:“道不同不相为谋,告辞!”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初平元年四月初,兖州刺史刘岱兴起刀兵欲要杀尽兖州境内的匪患,和东郡太守乔瑁借粮用以征讨蛾贼之用,然乔瑁早知刘岱素有野心,如何能轻易答应刘岱的借粮要求,直接找了一个借口委婉拒绝了前来要粮的使者,使者回到刘岱的营帐内,直接告知刘岱,刘岱心中大怒。
营帐内
刘岱面色阴沉,眼神中藏着杀意,其弟刘繇见状直接上前劝阻道:“兄长,乔瑁为人一向如此,性子高傲,看不起吾等。”
刘繇的话无疑是在愤怒的刘岱头上火上浇油,刘岱瞬间怒火中烧冷哼道:“老匹夫欺人太甚!”
不过,刘岱也只能按压住心中的怒火,如果他冒然动手诛杀一郡太守的话,恐怕会被人指着脊梁骨在那边骂他刘岱乃是不仁不义之人,毕竟如今联军刚刚解散,他刘岱便痛下杀手除掉乔瑁,定然会落得一个不好的名声,身为天下有名的君子,刘岱珍惜的自己的名声远胜过自己的生命,故而一时间陷入了左右为难之中。
见状,刘繇眼中闪过一抹精光遂开口道:“兄长,乔瑁素来如此,恐已得罪不少人,兄长为何不如书信一封,唤陈留太守张邈、济北相鲍信、山阳太守袁遗三人前来,在议此事如何?”
兖州的治所在昌邑,下设八郡,分别是山阳郡、东郡、陈留郡、泰山郡、济阴郡、任城国、济北国、东平国(此国为郡国)。
闻言,刘岱眼前一亮,他本和山阳郡守袁遗的交情颇深,毕竟兖州的治所在山阳,他和袁遗也共事多年,至于鲍信、张邈二人本来就对乔瑁这个老家伙颇有意见,如今他刘岱身为兖州刺史,乃是东郡太守乔瑁的上官,向他借粮平蛾贼余孽,同时清楚兖州境内的贼患,这本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纵今董卓挟持天子西迁入长安,但是这个天下还是名叫大汉!
如此他刘岱就占据大义,若是得到鲍信、袁遗、张邈三人的相助,这乔瑁如何杀不得!
随之,刘岱当即命人速速前往鲍信、袁遗、张邈三人的营帐处,并且把自己写好的书信交付给亲信。
反观乔瑁自从他自己拒绝刘岱借粮之后,心中就一直感到忐忑不安,总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他知这刘岱明面上乃是一个仁义君子,以往乔瑁也是这样子认为,但是自从诸侯联盟之后,乔瑁便知晓自己看错人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知,乔瑁才会下定决心拒绝刘岱的借粮。
刘岱这厮狼子野心,恐有逐鹿中原的野心,况且他刘岱还是宗亲,难免中有这样的野心,虽然说刘岱此举没有什么不妥,但是乔瑁也是一个清高之人,他断然不可能助纣为虐!
想到这一处,乔瑁心中一横,当即提笔书信,随之唤来亲信,认真的看着自己的亲信说道:“汝务必要把此信交到典军校尉曹操手中!”
“唯!”
亲信看着自己的主君信誓旦旦的回应着,随之把信揣进怀里,便快速的离去,望着亲信离去的背影,乔瑁喃喃自语着:“希望来得及。”
曹操今在沛国,行军快速,不曾停留,不似他们一路上走走停停,都在相互防备着对方,但是曹操远在沛国,而今他们却是已行至济阳,本欲要在此地分道扬镳,但是乔瑁总觉得自己似乎活不到回到东郡的那一天。
“虽言郡守刺史,实则为诸侯,诸侯者窃国贼!”
营帐内,乔瑁视线落在远处已经逐渐开始变得昏暗的天空喃喃自语着,逆贼窃国,有心无力!
随之,营帐内只留下阵阵的叹息声......
深夜,在刘岱的营帐内,得到刘岱相招的鲍信、袁遗、张邈三人来到营帐中却不见刘岱心中正在疑惑时,却听见营帐外爽朗的笑声,三人不约而同的紧皱眉头,刘岱这厮身为主人却让他们这些客人等候着他,着实是无礼至极!
不过纵然心中有怨,他们亦是不会直接表达出来,三人皆沉默不语,直到刘岱坐上主位,其胞弟刘繇立足在帐内后,三人的视线同一时间落在刘岱身上,刘岱这厮借助自己乃是兖州刺史的身份呼唤他们前来,说是有要事相商,故而他们来了,只是他们心中也明白一件事,刘岱不过是披着君子的外皮实则内在是一个妥妥的豺狼之辈,和这种相处,需要小心谨慎。
良久后,见到鲍信、袁遗、张邈三人皆看着自己且不开口说话,刘岱心中有些烦躁,随之视线落在胞弟刘繇身上,刘繇见状立即开口言道:“诸位,今府君欲招揽兵马铲除兖州蛾贼之患,平兖州匪患之祸,向东郡太守乔瑁借粮,然却被其直言拒绝,此人不思国家大义,只顾个人利益,何以称得上大汉臣子.........”
刘繇说的义愤填膺的,口中不断说出乔瑁的种种罪项,张邈、袁遗、鲍信三人对视一眼当即就明白刘岱这厮准备做什么了,是想要借助他们的手来铲除掉乔瑁,只是乔瑁为人虽然让人厌恶,但是东郡在他的治理之下也算是安稳太平,难不成刘岱这厮是准备把他们当傻子耍不成?
一时间,待刘繇说完之后,无论是鲍信还是袁遗都沉默不语,皆低着头避开刘岱灼热的视线,至于陈留太守张邈则是心中大呼倒霉,只因为刘岱这厮直接开口朝着他问到:“孟卓兄,汝可有何看法乎?”
随着刘岱的话音落下,营帐内瞬间陷入死一般的沉寂,张邈只能硬着头皮回应道:“但凭府君。”
简短的四个字却仿佛用尽了张邈浑身上下的力气,听到张邈的这句话后,刘岱嘴角轻轻上扬,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遂视线落在鲍信、袁遗二人身上时,却见鲍信直接起身遂拂袖离去,刘岱欲要开口询问其因时,却听鲍信言之:“道不同不相为谋,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