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敌我力量
郑勇告诉他进到山洞的这帮盐工,共有三百多人,
这些盐工基本上都是赤贫家庭,有的甚至就是孤身一人。
盐工们看到巴桑过来,一起站起,无不带着崇敬的眼神,
他们当中不少人亲眼看见巴桑带十几个人痛杀盐场卫队、团灭猛虎百人队、战胜郭大树百人队,
没有看到的,昨天晚上也听别的工友详细描述了,
特别是狼群助攻,更是让他们觉得巴桑犹如神一般的存在。
特别是后来的那一批盐工感触更深,要不是巴桑带人打退郭大山百人队,他们不死也要脱层皮,
其实,巴桑还没有告诉他们,跑向昌宁城那些盐工多数非死即伤,他们是幸运的。
对于巴桑来说,很喜欢这些盐工,
他们从盐场跑到这边,一方面反应他们的有胆量、有智慧,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这些人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强壮的体魄是跑不到这么远的,
稍差一点的,要么逃往昌宁城方向而遭到屠杀,要么留在盐场不敢动,继续被奴役。
相当于对盐场所有盐工做了一次体能、智力测试。
巴桑和他们愉快交流,盐工们很兴奋,
这帮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远大的目光,但都很朴实、勇敢,
对下一步该怎么办也没有什么规划。
有几个胆子大的盐工话里话外想请巴桑领头带他们跟官府斗,巴桑兴趣大增,详细问他们个人经历,
一问大喜,原来盐工们中间有十二人之前就是大刀军的战士,
大刀军失败后,他们不愿意投降,就到盐场干苦力,
一方面为了生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躲避官府追捕,
但他们的心中,仍然燃烧着复仇的怒火。
其实,盐工们基本上都清楚,巴桑带人杀了这么多官兵、盐场卫队的队员,事实上已经造反了,
他们从盐场逃跑,也已经和盐场彻底决裂,
那个元老爷肯定不会放过他们,其实没有地方可去。
巴桑心里有数了,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只要有老百姓的支持,事情一定能干成。
午饭后,他召集孙二牛、徐定山等人进入山洞,
看得出来,各人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毕竟有了目标和希望。
众人见徐定山捧着一个长盒子,不知何意?一起看着他,
徐定山走到巴桑身前,郑重把盒子递给他,“东家,盒子里面是昌兴国舆图!”
巴桑大喜,这可是好东西,立即打开,舆图是用布绘制的,很清晰!
立即把舆图挂在洞壁上,众人围上去观看,
昌兴国主要有五座城市:昌宁城、昌康城、昌久城、昌远城、昌中城,
相当于大安朝的五个州,其中昌中城就是昌兴国的京城。
徐定山主动在一边讲解,主要介绍昌兴国军队编制情况,
昌兴国实行募兵制和府兵制相结合的制度,所谓募兵是职业军人,
而府兵就是普通老百姓,打仗时应召入伍,自备兵器马匹,
不打仗时就回家,仍然是农民或牧民。
一旦成为府兵,会在税收上减免,以刺激农牧民参军。
巴桑又询问关于昌兴国的军队具体编制及各级军官的名称。
徐定山是大刀军的高级军官,吴竹生的心腹,对官军的军队情况很清楚,详细说了出来。
昌兴国军队最小单位是伍,也就是常说的什伍制。
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十什为队,十队为幢,三幢为军。
对应的军官分别是伍长、什长、百夫长(也叫队主)、千夫长(也叫幢主)、将军。
至于武将方面,昌兴国设置了四个柱国大将军,
分别管辖昌宁城、昌康城、昌久城、昌远城四地常备军及府兵。
因各城的位置不同,四个柱国大将军手下的兵力并不相同,
昌宁城、昌康城、昌久城对外防务任务不重,
每个柱国大将军下设一个骠骑将军,一个车骑将军,
骠骑将军统领常备军,车骑将军统领府兵,
府兵只有战争时才招募,所以车骑将军只是一个封号,平时并没有实权。
骠骑将军下设两个卫将军,各统帅一个千人队,所以卫将军又称千夫长,也叫幢主,
再往下就是百夫长、什长、伍长了。
而昌远城与长番国接壤,属于重点军事区,镇守该地的正是昌兴国名将柱国大将军窦荣光,
他手下有五个骠骑将军,共有常备军一万人。
昌中城是皇宫所在地,除少部分御林军外,主要防务是由勇亲王杨之恭率领的常备军负责,
杨之恭手下的兵力最多,约有四万人,相当于大安朝的中央禁军。
这么一算,昌兴国的常备军约有六万人,府兵不在其中。
徐定山这么一说,众人有点担心,徐定山也表现出信心不足,
他出身大刀军,但刀王吴竹生正式起兵前,以收徒传教为名,身边已经集聚了大几千人,
而且他是当地人,揭竿而起后,一个月内就聚拢了近万人。
可是目前山洞内连盐工在内也不到四百人,面对六万的常备军,怎么打?
更何况朝廷还有府兵可以召集!
大家都看着巴桑,他是主心骨,
巴桑一脸轻松,深知此时最重的是给大家信心!
用非常自信的语气跟大家分析:
杨家朝廷荒淫无度,老百姓早就憋着一口气,只是没有办法,
之前吴竹生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占领了大片土地,差点建国成功,就能说明一切,
大刀军的失败主要是内部动乱所造成的。
徐定山点点头,当即把当时大刀军内部分裂情况说了一遍,众人频频点头,感叹原来如此。
巴桑继续分析:
我们目前人数虽然少,但东连山大有作为,
特别是野马峰,地势险要,我们可以守住这座山峰,同时壮大自己的力量,
一旦条件成熟,再走出大山,攻城拔寨。
此外,昌兴国虽有常备兵力六万人,但分散在四周,皇帝如此荒淫残暴,
带兵将领必然有人离心离德,并不完全忠于他。
只要有人带头造反,那些将领即使不跟着造反,也不会全力跟我们作战。
徐定山提出疑问,说倘若官兵来攻打,如何守住野马峰?
这些盐工基本上都是赤贫家庭,有的甚至就是孤身一人。
盐工们看到巴桑过来,一起站起,无不带着崇敬的眼神,
他们当中不少人亲眼看见巴桑带十几个人痛杀盐场卫队、团灭猛虎百人队、战胜郭大树百人队,
没有看到的,昨天晚上也听别的工友详细描述了,
特别是狼群助攻,更是让他们觉得巴桑犹如神一般的存在。
特别是后来的那一批盐工感触更深,要不是巴桑带人打退郭大山百人队,他们不死也要脱层皮,
其实,巴桑还没有告诉他们,跑向昌宁城那些盐工多数非死即伤,他们是幸运的。
对于巴桑来说,很喜欢这些盐工,
他们从盐场跑到这边,一方面反应他们的有胆量、有智慧,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这些人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强壮的体魄是跑不到这么远的,
稍差一点的,要么逃往昌宁城方向而遭到屠杀,要么留在盐场不敢动,继续被奴役。
相当于对盐场所有盐工做了一次体能、智力测试。
巴桑和他们愉快交流,盐工们很兴奋,
这帮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远大的目光,但都很朴实、勇敢,
对下一步该怎么办也没有什么规划。
有几个胆子大的盐工话里话外想请巴桑领头带他们跟官府斗,巴桑兴趣大增,详细问他们个人经历,
一问大喜,原来盐工们中间有十二人之前就是大刀军的战士,
大刀军失败后,他们不愿意投降,就到盐场干苦力,
一方面为了生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躲避官府追捕,
但他们的心中,仍然燃烧着复仇的怒火。
其实,盐工们基本上都清楚,巴桑带人杀了这么多官兵、盐场卫队的队员,事实上已经造反了,
他们从盐场逃跑,也已经和盐场彻底决裂,
那个元老爷肯定不会放过他们,其实没有地方可去。
巴桑心里有数了,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只要有老百姓的支持,事情一定能干成。
午饭后,他召集孙二牛、徐定山等人进入山洞,
看得出来,各人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毕竟有了目标和希望。
众人见徐定山捧着一个长盒子,不知何意?一起看着他,
徐定山走到巴桑身前,郑重把盒子递给他,“东家,盒子里面是昌兴国舆图!”
巴桑大喜,这可是好东西,立即打开,舆图是用布绘制的,很清晰!
立即把舆图挂在洞壁上,众人围上去观看,
昌兴国主要有五座城市:昌宁城、昌康城、昌久城、昌远城、昌中城,
相当于大安朝的五个州,其中昌中城就是昌兴国的京城。
徐定山主动在一边讲解,主要介绍昌兴国军队编制情况,
昌兴国实行募兵制和府兵制相结合的制度,所谓募兵是职业军人,
而府兵就是普通老百姓,打仗时应召入伍,自备兵器马匹,
不打仗时就回家,仍然是农民或牧民。
一旦成为府兵,会在税收上减免,以刺激农牧民参军。
巴桑又询问关于昌兴国的军队具体编制及各级军官的名称。
徐定山是大刀军的高级军官,吴竹生的心腹,对官军的军队情况很清楚,详细说了出来。
昌兴国军队最小单位是伍,也就是常说的什伍制。
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十什为队,十队为幢,三幢为军。
对应的军官分别是伍长、什长、百夫长(也叫队主)、千夫长(也叫幢主)、将军。
至于武将方面,昌兴国设置了四个柱国大将军,
分别管辖昌宁城、昌康城、昌久城、昌远城四地常备军及府兵。
因各城的位置不同,四个柱国大将军手下的兵力并不相同,
昌宁城、昌康城、昌久城对外防务任务不重,
每个柱国大将军下设一个骠骑将军,一个车骑将军,
骠骑将军统领常备军,车骑将军统领府兵,
府兵只有战争时才招募,所以车骑将军只是一个封号,平时并没有实权。
骠骑将军下设两个卫将军,各统帅一个千人队,所以卫将军又称千夫长,也叫幢主,
再往下就是百夫长、什长、伍长了。
而昌远城与长番国接壤,属于重点军事区,镇守该地的正是昌兴国名将柱国大将军窦荣光,
他手下有五个骠骑将军,共有常备军一万人。
昌中城是皇宫所在地,除少部分御林军外,主要防务是由勇亲王杨之恭率领的常备军负责,
杨之恭手下的兵力最多,约有四万人,相当于大安朝的中央禁军。
这么一算,昌兴国的常备军约有六万人,府兵不在其中。
徐定山这么一说,众人有点担心,徐定山也表现出信心不足,
他出身大刀军,但刀王吴竹生正式起兵前,以收徒传教为名,身边已经集聚了大几千人,
而且他是当地人,揭竿而起后,一个月内就聚拢了近万人。
可是目前山洞内连盐工在内也不到四百人,面对六万的常备军,怎么打?
更何况朝廷还有府兵可以召集!
大家都看着巴桑,他是主心骨,
巴桑一脸轻松,深知此时最重的是给大家信心!
用非常自信的语气跟大家分析:
杨家朝廷荒淫无度,老百姓早就憋着一口气,只是没有办法,
之前吴竹生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占领了大片土地,差点建国成功,就能说明一切,
大刀军的失败主要是内部动乱所造成的。
徐定山点点头,当即把当时大刀军内部分裂情况说了一遍,众人频频点头,感叹原来如此。
巴桑继续分析:
我们目前人数虽然少,但东连山大有作为,
特别是野马峰,地势险要,我们可以守住这座山峰,同时壮大自己的力量,
一旦条件成熟,再走出大山,攻城拔寨。
此外,昌兴国虽有常备兵力六万人,但分散在四周,皇帝如此荒淫残暴,
带兵将领必然有人离心离德,并不完全忠于他。
只要有人带头造反,那些将领即使不跟着造反,也不会全力跟我们作战。
徐定山提出疑问,说倘若官兵来攻打,如何守住野马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