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逼着做这做那,没人的心情会好,又何况是懿安皇后这样骄傲又固执的女人。
懿安皇后的心情平静,但越是平静,心里挂的劲儿就越大。
对陈海平,懿安皇后没别的心思,就是即便斗到地老天荒,也要都下去。
总之,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和陈海平斗,这早已是懿安皇后心底唯一的一件重要事儿。
夏允彝领旨之后,阎而梅跟着又躬身道:“皇后,近日,臣闻陆续有人举家北去。”
懿安皇后一愣,随即问道:“夏大人,何人举家北去?”
阎而梅躬身道:“昆山顾氏。”
微微皱了皱眉,懿安皇后道:“昆山顾氏?”
阎而梅道:“昆山顾氏本是江东望族,现已家道中落。顾家有一子,名顾忠清,很有才学,听说已考入北朝太学。”
沉吟片刻,懿安皇后道:“我们与北朝之争和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北朝有吞吐天地的气象,我们要想与之相争,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奋起直追,所以愿者留,不愿者去,不必理会。”
阎而梅躬身领命。
阎而梅退下之后,懿安皇后忽然朗声一笑,然后高声道:“诸位卿家,那个陈海平说哀家的命不好,遇到了他这个对手,但实际上,陈海平说错了,哀家觉得命很好,能有他这样的对手才是哀家的幸运。”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南大地,多少豪杰!抛开一切,就是要在这天地间长啸一声,才不枉这大好头颅!”
懿安皇后说的豪气干云,愧煞须眉,这些江南士子无不热血沸腾,以黄宗羲为首,齐齐躬身,高声道:“臣等愿追随皇后,在这天地间长啸纵横!”
“好!”懿安皇后沉声道:“哀家已不在意这江山社稷,只要有利于我们南人对抗北人,任何方略哀家都会做的。”
“南人”“北人”,这是懿安皇后抗衡陈海平的法宝之一,现在已经悄无声息地传播出去,不论茶楼酒肆,还是街谈巷议,随处都可以听到这两个词。
这时,万寿祺躬身道:“皇后,正如陈海平所言,货币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设法应对。”
和阎而梅一样,万寿祺也是青年俊才。万寿祺和阎而梅同年,今年都是三十岁,也都是江苏沛县人。两人是生死之交,都是慷慨豪阔、狂放激烈的性情,诗文的风格也相近,被人并称“阎万”。
相较于阎而梅,这个万寿祺更是多才多艺,不仅精于诗、文、书、画,更旁及琴、剑、棋、曲、雕刻、刺绣,亦靡弗工妙,尤工人物画,精篆刻书法。
张溥恢宏大气,张采严厉厚重,陈子龙沉稳干练,黄宗羲阴沉多智,夏允彝耿介严明,阎而梅和万寿祺慷慨激烈……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骄傲,是绝不甘让北人站到他们头上的。
这些人,这等性情,这等才华,把他们拧成一股绳,才是懿安皇后倚之对抗陈海平的本钱和底气所在。
看着众人,懿安皇后道:“万卿家说的极是,你们有什么办法没有?”
众人面面相觑,都把目光落在了黄宗羲身上,因为复社之中,对经济真有研究的,只有黄宗羲。
这些人都是核心中的核心,不论人品,还是忠心,都无可怀疑。黄宗羲上前一步,躬身道:“皇后,情形正如陈海平所言,在我们能掌控农村之前,确实不宜发行纸币。”
微微皱了皱眉,懿安皇后问道:“不发行纸币,那又该怎么办?”
黄宗羲道:“皇后,天无绝人之路,镇海大将军忠勇无双,实乃国之栋梁。”
微微一笑,懿安皇后轻轻点了点头。镇海大将军就是郑芝龙,是该用他的时候了。
-----
郑森今年十岁,模样长的跟银娃娃似的,别提多漂亮了,而且年纪虽小,但文成武就,都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孩子。
郑森那可真是郑芝龙的心头肉。
其实,郑森不仅是郑芝龙的心头肉,也是懿安皇后的心头肉。一年前,懿安皇后把郑森收为义子乾儿,留在身边教养。
当初,收郑森为义子,喜欢这孩子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还是为了笼络郑芝龙。不过,把郑森留在身边的这一年,懿安皇后已经真是把这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了。
郑森极为乖巧可爱,又极其聪慧勇武。
就在几天前,郑森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其文中这么说道: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
这样的孩子天下找不到第二个,懿安皇后就是想不喜欢都难。
下得殿来,懿安皇后径直向万寿阁走去。
万寿阁是郑森住的地方,也是他习文练武之所。
懿安皇后到时,郑森正在广场上练刀。
郑森拿的是真正的刀,而且份量还不轻。
郑森天赋异禀,膂力惊人,虽然只是十岁的孩子,但气力已经不输于成人多少。
一趟刀练完,郑森见懿安皇后站在一旁,赶紧把刀放下,跑了过来,恭恭敬敬地道:“娘,孩儿练的怎么样?”
那张还满是稚气的小脸上分明是要人夸赞的神情,懿安皇后笑了,道:“好,很好,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当一个真正的大将军。”
“是,孩儿谨记娘亲教诲!”小脸绷着,郑森严肃地应道。
懿安皇后更是喜欢,她拉起郑森的手,道:“想你娘吗?”
“想。”郑森轻声地道。
现在,郑芝龙已经举家迁到了南京,懿安皇后赐地玄武湖畔,建起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府邸。
郑森每五天会回家住一天,但一个十岁的孩子,还是会想自己的亲娘的。
“好孩子。”懿安皇后道:“正好,娘要见见你父亲,那就陪娘一起去。”
郑森大喜。
对过往那些森严的礼法,懿安皇后现在已经不大在意,而且,不仅懿安皇后自己不在意,就是刘宗周这等的老顽固,竟然也不大在意了,似乎懿安皇后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理一样。
懿安皇后要来,自然早有人通知了郑芝龙,赶紧回家候着。
对这两年的际遇变化,郑芝龙跟做梦似的,尤其是懿安皇后把爱子收为义子,郑芝龙更是感激涕零。
这本是不可想象之事,却活生生地发生在了他的身上。
懿安皇后不是自己来的,随行的还有黄宗羲和夏允彝。懿安皇后突破了很多东西,但依然注意分寸。带黄宗羲和夏允彝随行,就是为了杜那些幽幽之口。
到了郑家,懿安皇后让郑森自己去玩,郑森给懿安皇后行了个礼,然后就一声欢呼,跑了出去。
郑芝龙看着儿子,喜在心头,待儿子跑了出去,他歉意地道:“皇后,福松不懂事,还望您见谅。”
福松是郑森的乳名。
懿安皇后美目流转,轻轻一笑,道:“郑将军,你这是怪哀家对福松管教不严吗?”
郑芝龙对懿安皇后绝没有一丝的觊觎之心,但这一刻,骨头也酥了,他连忙起身,躬身道:“哪里,哪里!”
只要不在正殿,在懿安皇后面前,一般情况下,臣子都是有座的。现在,这是在郑芝龙的家里,郑芝龙、黄宗羲和夏允彝都在侧坐相陪。
懿安皇后十分懂得如何利用自己身为女人的魅力,只要适当运用,会让男人在不知不觉间,就对她死心塌地,甘效死命。
看着郑芝龙,懿安皇后心中暗自庆幸。郑芝龙此人有枭雄之才,却无枭雄之心。仅仅任命郑芝龙为镇海大将军,郑芝龙就无怨无悔,对她安排去的人毫无芥蒂,全盘接受。
如果郑芝龙不是这样的人,那事情就要麻烦千百倍,真是万幸。
闲谈之句之后,进入整体,懿安皇后道:“郑将军,哀家现在决定要经略外洋,你看条件够吗?”
经略外洋的问题,懿安皇后早在一开始召见他的时候就交底了,郑芝龙一天都没有放松过。
现在懿安皇后既然提起,那就意味着懿安皇后想要开始行动了,郑芝龙胸有成竹地道:“皇后,经略外洋,台湾就是我们的第一块跳板。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取台湾没有问题。拿下台湾之后,立即全面把持外洋贸易,那我们的实力还嫌不足,但把持五成的份额还是可能的。”
见懿安皇后没有开口的意思,郑芝龙继续道:“现在外洋,是西班牙和荷兰两国争雄。荷兰的根基在天竺,他们建了一个东印度公司;西班牙的根基在吕宋,这两国之间争斗不断。”
“占据台湾的就是荷兰人,我们占据台湾之后,先可以与西班牙联合,消弱荷兰人的力量,最后再把他们统统赶出去。”
沉吟片刻,懿安皇后问道:“如果要把他们全部赶出去,郑将军,你估计还得需要多长时间?”
郑芝龙道:“按照现在的进度,臣敢保证,最多三年,我们的舰队就足以纵横外洋。”
知道事关重大,黄宗羲顶了一句,道:“郑将军,此事关乎国运,万万不能有一丝戏言。”
郑芝龙正色道:“黄大人放心,不会有任何问题。”顿了顿,又道:“不论荷兰,还是西班牙,他们都远在万里之外。以前就是朝廷不重视,要不哪有这些红毛鬼子耀武扬威的机会?现在以举国之力造船练兵,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郑某还不如一头撞死的好!”
想了想,懿安皇后道:“占领台湾之后,要立刻进行大规模移民,把台湾打造成我们经略外洋的大后方。以后,在外洋所有的战略要地,我们都要占住。至于其他地方,只要是我大明子民,去哪里闯荡我们都要大力支持,如果有能异地为王者,我们更会全力支持。”
郑芝龙一听,头皮都发麻,要是按懿安皇后说的去做,那他郑芝龙就是真真正正的海上龙王,那时的威风还了得!
郑芝龙激动地站起身来,抱拳躬身,道:“如果皇后下令,那臣这就起兵,最多两个月,捷报必定送到京师!”
虽然知道郑芝龙极为尽职,但这么快,懿安皇后还是稍微愣了愣,然后问道:“郑将军,凡事以稳为主,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郑芝龙道:“皇后,臣清楚职责所在,所以对台湾的活动从未停过一天。臣在台湾早已布下了很多人,而荷兰人加在一起总共也不到两千人。所以,只要****大军一到,荷兰人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也是,懿安皇后点了点头,道:“郑将军,哀家准你相机行事,全权负责外洋事务。”
懿安皇后之所以如此信任郑芝龙,对郑芝龙大放手,一是因为郑芝龙本人的关系,另一个原因更重要,是因为现在就是郑芝龙起了异心,懿安皇后也有手段对付郑芝龙。
行库成立之后,懿安皇后就不缺钱了,至少是不缺军费了。而且,对懿安皇后大力兴建外洋水军,商人们更是全力支持。所以,郑芝龙现在拥有的实力比之以前足足扩大了三倍不止。
现在,郑芝龙麾下的水师舰队,船的吨位更大,士兵的训练更精良,火器更猛烈……凡此种种,郑芝龙所以才有这么足的底气。
-----
看着刚刚送来的情报,陈海平轻轻叹了口气,郑芝龙已于月前攻占了台湾。
懿安皇后这个女人真应了那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懿安皇后总能在既有的条件下,把一件事做到最完美的境地。
懿安皇后接下来怎么做,一目了然,当郑芝龙成功把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这些红毛鬼子都撵跑的时候,懿安皇后就有了最大的依仗-银子。
有钱好办事,他如此,懿安皇后也一样。
清丈田亩,懿安皇后就已经把手伸进了广大的农村,如果再有充足的财力为后盾,那懿安皇后能做到什么地步,陈海平心里也没底。
懿安皇后总是在不屈不挠地,一点一点地,把他们之间的差距慢慢缩小。而这种差距,每缩小一点,也就意味着将来的战争更惨烈一分。
因为懿安皇后的这些努力,他最厉害的货币武器轻易不能用了,就是用了效果也必定有限,而且一个弄不好,偷鸡不成,还得反蚀把米。
江南的情势不容乐观,辽东的形势同样如此。
孝庄皇后不愧那一世的盛名,更因为他而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布木布泰这会儿更厉害了,简直又是一个懿安皇后。
袁崇焕本就极喜欢这位新夫人,布木布泰又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儿子,袁崇焕对布木布泰更是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袁崇焕善治兵,布木布泰善行政,这两人简直是绝配,把辽西治理的是蒸蒸日上。
这一南一北两个女人,将是这天下大势最大的变数。
辽西如此,辽东的气势就更胜一筹。
皇太极不愧是卓越的政治家,既有高超的政治手腕,又有极其精准的目光。
这一次,皇太极把高超的政治手腕用在了朝鲜人身上,而精准的目光对准的则是他。
大规模移民,是拆除这枚大炸弹唯一的法子,但皇太极想要移民成功,他不阻止是先决的条件。
皇太极看准了他不会阻止,而他也确实不能阻止。
华夏,城头变幻大王旗是小事儿,但把朝鲜并入华夏,则是千秋大业。
历史历历在目,都清楚无误地表明,朝鲜半岛对于中华大地的影响深远而重大,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地方可比。
上溯千年,隋朝灭亡的起因就是因为三征高句丽无功,如果不是因为这个,那隋炀帝杨广以开凿大运河之千古伟业,也必然是千古一帝,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盛唐出现。
明朝之亡,实亡于朝鲜,如果没有抗倭之战,努尔哈赤根本不可能兴起,明朝也就必然会挺过随后小冰河时期,那历史就将彻底改变。
清朝之亡,也是亡于甲午海战的失败,同样是因为朝鲜。
历史上,把朝鲜并入华夏版图的唯一一次机会是在唐高宗李治的手里出现的。
唐朝统一天下之后,并没有吸取隋炀帝杨广的惨痛教训,反而继承了杨广东征的策略,继续征讨高句丽。
这一战打了很多年,并终于在唐高宗总章元年摧毁了高句丽,但可惜的是,由于吐蕃借唐朝东顾而崛起,形成西线严重的安全威胁,从而不得不主动退出了朝鲜半岛。
现在,这样的机会就在眼前,而且不费自己一丝一毫的气力。所以,尽管皇太极的实力会因此大大增强,但陈海平非但不能阻止,反而还要暗中多方协助。
比如,加大粮食的贸易;再比如,走私人口。
所谓走私人口,就是把陕西的灾民转移到朝鲜去,走私的路线经山西到归化,然后再经辽东,最后抵达朝鲜。
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好在,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这一千秋大业。
皇太极也很识时务,在移民的同时,也更加速进行汉化。而这,就是最高明的政治家之间,进行的最高层次的博弈。(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懿安皇后的心情平静,但越是平静,心里挂的劲儿就越大。
对陈海平,懿安皇后没别的心思,就是即便斗到地老天荒,也要都下去。
总之,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和陈海平斗,这早已是懿安皇后心底唯一的一件重要事儿。
夏允彝领旨之后,阎而梅跟着又躬身道:“皇后,近日,臣闻陆续有人举家北去。”
懿安皇后一愣,随即问道:“夏大人,何人举家北去?”
阎而梅躬身道:“昆山顾氏。”
微微皱了皱眉,懿安皇后道:“昆山顾氏?”
阎而梅道:“昆山顾氏本是江东望族,现已家道中落。顾家有一子,名顾忠清,很有才学,听说已考入北朝太学。”
沉吟片刻,懿安皇后道:“我们与北朝之争和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北朝有吞吐天地的气象,我们要想与之相争,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奋起直追,所以愿者留,不愿者去,不必理会。”
阎而梅躬身领命。
阎而梅退下之后,懿安皇后忽然朗声一笑,然后高声道:“诸位卿家,那个陈海平说哀家的命不好,遇到了他这个对手,但实际上,陈海平说错了,哀家觉得命很好,能有他这样的对手才是哀家的幸运。”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南大地,多少豪杰!抛开一切,就是要在这天地间长啸一声,才不枉这大好头颅!”
懿安皇后说的豪气干云,愧煞须眉,这些江南士子无不热血沸腾,以黄宗羲为首,齐齐躬身,高声道:“臣等愿追随皇后,在这天地间长啸纵横!”
“好!”懿安皇后沉声道:“哀家已不在意这江山社稷,只要有利于我们南人对抗北人,任何方略哀家都会做的。”
“南人”“北人”,这是懿安皇后抗衡陈海平的法宝之一,现在已经悄无声息地传播出去,不论茶楼酒肆,还是街谈巷议,随处都可以听到这两个词。
这时,万寿祺躬身道:“皇后,正如陈海平所言,货币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设法应对。”
和阎而梅一样,万寿祺也是青年俊才。万寿祺和阎而梅同年,今年都是三十岁,也都是江苏沛县人。两人是生死之交,都是慷慨豪阔、狂放激烈的性情,诗文的风格也相近,被人并称“阎万”。
相较于阎而梅,这个万寿祺更是多才多艺,不仅精于诗、文、书、画,更旁及琴、剑、棋、曲、雕刻、刺绣,亦靡弗工妙,尤工人物画,精篆刻书法。
张溥恢宏大气,张采严厉厚重,陈子龙沉稳干练,黄宗羲阴沉多智,夏允彝耿介严明,阎而梅和万寿祺慷慨激烈……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骄傲,是绝不甘让北人站到他们头上的。
这些人,这等性情,这等才华,把他们拧成一股绳,才是懿安皇后倚之对抗陈海平的本钱和底气所在。
看着众人,懿安皇后道:“万卿家说的极是,你们有什么办法没有?”
众人面面相觑,都把目光落在了黄宗羲身上,因为复社之中,对经济真有研究的,只有黄宗羲。
这些人都是核心中的核心,不论人品,还是忠心,都无可怀疑。黄宗羲上前一步,躬身道:“皇后,情形正如陈海平所言,在我们能掌控农村之前,确实不宜发行纸币。”
微微皱了皱眉,懿安皇后问道:“不发行纸币,那又该怎么办?”
黄宗羲道:“皇后,天无绝人之路,镇海大将军忠勇无双,实乃国之栋梁。”
微微一笑,懿安皇后轻轻点了点头。镇海大将军就是郑芝龙,是该用他的时候了。
-----
郑森今年十岁,模样长的跟银娃娃似的,别提多漂亮了,而且年纪虽小,但文成武就,都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孩子。
郑森那可真是郑芝龙的心头肉。
其实,郑森不仅是郑芝龙的心头肉,也是懿安皇后的心头肉。一年前,懿安皇后把郑森收为义子乾儿,留在身边教养。
当初,收郑森为义子,喜欢这孩子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还是为了笼络郑芝龙。不过,把郑森留在身边的这一年,懿安皇后已经真是把这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了。
郑森极为乖巧可爱,又极其聪慧勇武。
就在几天前,郑森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其文中这么说道: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
这样的孩子天下找不到第二个,懿安皇后就是想不喜欢都难。
下得殿来,懿安皇后径直向万寿阁走去。
万寿阁是郑森住的地方,也是他习文练武之所。
懿安皇后到时,郑森正在广场上练刀。
郑森拿的是真正的刀,而且份量还不轻。
郑森天赋异禀,膂力惊人,虽然只是十岁的孩子,但气力已经不输于成人多少。
一趟刀练完,郑森见懿安皇后站在一旁,赶紧把刀放下,跑了过来,恭恭敬敬地道:“娘,孩儿练的怎么样?”
那张还满是稚气的小脸上分明是要人夸赞的神情,懿安皇后笑了,道:“好,很好,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当一个真正的大将军。”
“是,孩儿谨记娘亲教诲!”小脸绷着,郑森严肃地应道。
懿安皇后更是喜欢,她拉起郑森的手,道:“想你娘吗?”
“想。”郑森轻声地道。
现在,郑芝龙已经举家迁到了南京,懿安皇后赐地玄武湖畔,建起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府邸。
郑森每五天会回家住一天,但一个十岁的孩子,还是会想自己的亲娘的。
“好孩子。”懿安皇后道:“正好,娘要见见你父亲,那就陪娘一起去。”
郑森大喜。
对过往那些森严的礼法,懿安皇后现在已经不大在意,而且,不仅懿安皇后自己不在意,就是刘宗周这等的老顽固,竟然也不大在意了,似乎懿安皇后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理一样。
懿安皇后要来,自然早有人通知了郑芝龙,赶紧回家候着。
对这两年的际遇变化,郑芝龙跟做梦似的,尤其是懿安皇后把爱子收为义子,郑芝龙更是感激涕零。
这本是不可想象之事,却活生生地发生在了他的身上。
懿安皇后不是自己来的,随行的还有黄宗羲和夏允彝。懿安皇后突破了很多东西,但依然注意分寸。带黄宗羲和夏允彝随行,就是为了杜那些幽幽之口。
到了郑家,懿安皇后让郑森自己去玩,郑森给懿安皇后行了个礼,然后就一声欢呼,跑了出去。
郑芝龙看着儿子,喜在心头,待儿子跑了出去,他歉意地道:“皇后,福松不懂事,还望您见谅。”
福松是郑森的乳名。
懿安皇后美目流转,轻轻一笑,道:“郑将军,你这是怪哀家对福松管教不严吗?”
郑芝龙对懿安皇后绝没有一丝的觊觎之心,但这一刻,骨头也酥了,他连忙起身,躬身道:“哪里,哪里!”
只要不在正殿,在懿安皇后面前,一般情况下,臣子都是有座的。现在,这是在郑芝龙的家里,郑芝龙、黄宗羲和夏允彝都在侧坐相陪。
懿安皇后十分懂得如何利用自己身为女人的魅力,只要适当运用,会让男人在不知不觉间,就对她死心塌地,甘效死命。
看着郑芝龙,懿安皇后心中暗自庆幸。郑芝龙此人有枭雄之才,却无枭雄之心。仅仅任命郑芝龙为镇海大将军,郑芝龙就无怨无悔,对她安排去的人毫无芥蒂,全盘接受。
如果郑芝龙不是这样的人,那事情就要麻烦千百倍,真是万幸。
闲谈之句之后,进入整体,懿安皇后道:“郑将军,哀家现在决定要经略外洋,你看条件够吗?”
经略外洋的问题,懿安皇后早在一开始召见他的时候就交底了,郑芝龙一天都没有放松过。
现在懿安皇后既然提起,那就意味着懿安皇后想要开始行动了,郑芝龙胸有成竹地道:“皇后,经略外洋,台湾就是我们的第一块跳板。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取台湾没有问题。拿下台湾之后,立即全面把持外洋贸易,那我们的实力还嫌不足,但把持五成的份额还是可能的。”
见懿安皇后没有开口的意思,郑芝龙继续道:“现在外洋,是西班牙和荷兰两国争雄。荷兰的根基在天竺,他们建了一个东印度公司;西班牙的根基在吕宋,这两国之间争斗不断。”
“占据台湾的就是荷兰人,我们占据台湾之后,先可以与西班牙联合,消弱荷兰人的力量,最后再把他们统统赶出去。”
沉吟片刻,懿安皇后问道:“如果要把他们全部赶出去,郑将军,你估计还得需要多长时间?”
郑芝龙道:“按照现在的进度,臣敢保证,最多三年,我们的舰队就足以纵横外洋。”
知道事关重大,黄宗羲顶了一句,道:“郑将军,此事关乎国运,万万不能有一丝戏言。”
郑芝龙正色道:“黄大人放心,不会有任何问题。”顿了顿,又道:“不论荷兰,还是西班牙,他们都远在万里之外。以前就是朝廷不重视,要不哪有这些红毛鬼子耀武扬威的机会?现在以举国之力造船练兵,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郑某还不如一头撞死的好!”
想了想,懿安皇后道:“占领台湾之后,要立刻进行大规模移民,把台湾打造成我们经略外洋的大后方。以后,在外洋所有的战略要地,我们都要占住。至于其他地方,只要是我大明子民,去哪里闯荡我们都要大力支持,如果有能异地为王者,我们更会全力支持。”
郑芝龙一听,头皮都发麻,要是按懿安皇后说的去做,那他郑芝龙就是真真正正的海上龙王,那时的威风还了得!
郑芝龙激动地站起身来,抱拳躬身,道:“如果皇后下令,那臣这就起兵,最多两个月,捷报必定送到京师!”
虽然知道郑芝龙极为尽职,但这么快,懿安皇后还是稍微愣了愣,然后问道:“郑将军,凡事以稳为主,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郑芝龙道:“皇后,臣清楚职责所在,所以对台湾的活动从未停过一天。臣在台湾早已布下了很多人,而荷兰人加在一起总共也不到两千人。所以,只要****大军一到,荷兰人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也是,懿安皇后点了点头,道:“郑将军,哀家准你相机行事,全权负责外洋事务。”
懿安皇后之所以如此信任郑芝龙,对郑芝龙大放手,一是因为郑芝龙本人的关系,另一个原因更重要,是因为现在就是郑芝龙起了异心,懿安皇后也有手段对付郑芝龙。
行库成立之后,懿安皇后就不缺钱了,至少是不缺军费了。而且,对懿安皇后大力兴建外洋水军,商人们更是全力支持。所以,郑芝龙现在拥有的实力比之以前足足扩大了三倍不止。
现在,郑芝龙麾下的水师舰队,船的吨位更大,士兵的训练更精良,火器更猛烈……凡此种种,郑芝龙所以才有这么足的底气。
-----
看着刚刚送来的情报,陈海平轻轻叹了口气,郑芝龙已于月前攻占了台湾。
懿安皇后这个女人真应了那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懿安皇后总能在既有的条件下,把一件事做到最完美的境地。
懿安皇后接下来怎么做,一目了然,当郑芝龙成功把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这些红毛鬼子都撵跑的时候,懿安皇后就有了最大的依仗-银子。
有钱好办事,他如此,懿安皇后也一样。
清丈田亩,懿安皇后就已经把手伸进了广大的农村,如果再有充足的财力为后盾,那懿安皇后能做到什么地步,陈海平心里也没底。
懿安皇后总是在不屈不挠地,一点一点地,把他们之间的差距慢慢缩小。而这种差距,每缩小一点,也就意味着将来的战争更惨烈一分。
因为懿安皇后的这些努力,他最厉害的货币武器轻易不能用了,就是用了效果也必定有限,而且一个弄不好,偷鸡不成,还得反蚀把米。
江南的情势不容乐观,辽东的形势同样如此。
孝庄皇后不愧那一世的盛名,更因为他而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布木布泰这会儿更厉害了,简直又是一个懿安皇后。
袁崇焕本就极喜欢这位新夫人,布木布泰又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儿子,袁崇焕对布木布泰更是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袁崇焕善治兵,布木布泰善行政,这两人简直是绝配,把辽西治理的是蒸蒸日上。
这一南一北两个女人,将是这天下大势最大的变数。
辽西如此,辽东的气势就更胜一筹。
皇太极不愧是卓越的政治家,既有高超的政治手腕,又有极其精准的目光。
这一次,皇太极把高超的政治手腕用在了朝鲜人身上,而精准的目光对准的则是他。
大规模移民,是拆除这枚大炸弹唯一的法子,但皇太极想要移民成功,他不阻止是先决的条件。
皇太极看准了他不会阻止,而他也确实不能阻止。
华夏,城头变幻大王旗是小事儿,但把朝鲜并入华夏,则是千秋大业。
历史历历在目,都清楚无误地表明,朝鲜半岛对于中华大地的影响深远而重大,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地方可比。
上溯千年,隋朝灭亡的起因就是因为三征高句丽无功,如果不是因为这个,那隋炀帝杨广以开凿大运河之千古伟业,也必然是千古一帝,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盛唐出现。
明朝之亡,实亡于朝鲜,如果没有抗倭之战,努尔哈赤根本不可能兴起,明朝也就必然会挺过随后小冰河时期,那历史就将彻底改变。
清朝之亡,也是亡于甲午海战的失败,同样是因为朝鲜。
历史上,把朝鲜并入华夏版图的唯一一次机会是在唐高宗李治的手里出现的。
唐朝统一天下之后,并没有吸取隋炀帝杨广的惨痛教训,反而继承了杨广东征的策略,继续征讨高句丽。
这一战打了很多年,并终于在唐高宗总章元年摧毁了高句丽,但可惜的是,由于吐蕃借唐朝东顾而崛起,形成西线严重的安全威胁,从而不得不主动退出了朝鲜半岛。
现在,这样的机会就在眼前,而且不费自己一丝一毫的气力。所以,尽管皇太极的实力会因此大大增强,但陈海平非但不能阻止,反而还要暗中多方协助。
比如,加大粮食的贸易;再比如,走私人口。
所谓走私人口,就是把陕西的灾民转移到朝鲜去,走私的路线经山西到归化,然后再经辽东,最后抵达朝鲜。
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好在,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这一千秋大业。
皇太极也很识时务,在移民的同时,也更加速进行汉化。而这,就是最高明的政治家之间,进行的最高层次的博弈。(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