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二世对于这一次远征的理解是威吓为主,所以出征之前造出了很大的声势,与此同时对土耳其的战争也一并宣布,俄国上下都陷入到狂热的战争气氛中。现在从欧洲到亚洲的电报线路已经贯通无阻,所以中国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了这个消息,对于俄国海军大部分国会议员没有什么了解,现在欧洲的媒体把波罗的海舰队远征东亚炒的如此热闹他们不禁也有些担心,在此之前中俄之间的战争只是边疆冲突,可是海军介入之后就等于将战火蔓延到中国广阔的海岸线上了,这怎么说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件,一二次鸦片战争的阴影又一次浮上了大家的心头,所以海军的重要性一下子又凸显了出来,国会里造舰的呼声忽然又高了起来。李富贵的确打算利用俄国海军远征的这一段时间进一步扩充海军,不过说到造舰就引起他满腹的辛酸,只从致远舰回国之后江南造船厂就开始以它为蓝本进行仿制,结果搞到现在还是一个铁壳子,实在是有辱华人仿制大师的头衔。新战舰无法下水只能在老舰上打主意,李富贵没有给那些木制战舰加铁甲的打算,他觉得这样做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不过火炮和蒸汽机倒是有换装的必要,再进行一轮全面的保养,力求舰队以最好的竞技状态出现在俄国人的面前。
波罗的海舰队因为俄国与土耳其的战争关系不能通过苏伊士运河,必须绕过非洲的航线留给了中国充足的时间,东北的俄军自从丢掉了海参崴之后军需供应一下子降了一大截,军事上也转入了全面的防守,这最终导致了蒙古诸部倒向了二唐。在沈阳发生了严重的民族冲突之后关内的满人们就整天提心吊胆的,为了与关外的那些狂热分子划清界限留在北京的一些满族王公们抛开了以往不与新政权合作的立场开始出入长城内外进行奔走游说,僧格林沁和托穆格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向南京表示臣服的。
僧格林沁表面上粗豪蛮横,可是在朝中纵横这么多年而不倒若说没有一点政治头脑实在很难说得过去,他与李富贵说到底是意气之争,两人并无什么解不开的仇恨,当年的僧格陵沁看不上李富贵这个暴发户,不过在李富贵地位日高之后僧格林沁虽然在嘴巴上还不肯服软,但是在行动上却总是避免与李富贵发生冲突。在东北的战事爆发以后僧格林沁更是拥兵保境不介入战争,直到二唐已经明显占据了上风。
虽然没有直接参战可是僧格林沁父子没有放过战场上的任何细节,到海参崴被唐军攻克以后他们达成了这样一些共识,首先俄国人是不能依靠的,这帮野人六亲不认,连那些苦大仇深的满人也越来越无法容忍他们,要是真的有一天科尔沁草原被俄国人统治了那真是一场无尽的灾难。其次在中俄之间的夹缝中生存绝对也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情,北方的几个旗已经为此吃够了苦头,首鼠两端在这里只能代表一个意思,那就是两面不讨好。由于有了这样的认识僧格林沁父子已经开始心向南方,等到俄国人向后退缩之后僧格林沁终于下定决心发起了拥护中央的倡议。
经由僧格林沁站出来这样振臂一呼很快又有几位蒙古王爷附议,为了表示对二唐的忠诚郭尔罗斯前旗的巴山王爷还请求中央派人下来整编该旗的军队,这让其他的几位有些进退两难,一方面军队被整编之后作为旗主就不再对其拥有直接的控制力了,但是另一方面未经改编的老式军队作用却又有限,派不上太大的用处,俄国人要是再来未必能担负起保境的重任。僧格林沁反复权衡最后一咬牙让他儿子托穆格尔也上表请求接受整编,因为在僧格林沁看来既然降了二唐如果再作墙头草那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另外托穆格尔年龄还不大,他也不希望自己这个儿子这辈子就只能在草原上做一个郡王。
刘铭传第二次进军吉林的时候可以说是志得意满,现在蒙古诸旗或臣服于二唐,或盟誓不犯唐军,他的左翼可以说是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而俄满联军因为这段时间的战争消耗战斗力已经大大减弱,他这次携四个师回来报仇雪恨可以说是势在必得。托穆格尔作为新组建的二唐第二骑兵师的师长负责为唐军进行周边警戒,僧格林沁对于自己的儿子竟然屈居当年淮军一个小小参将之下感到很是郁闷,当年抗击英法联军的时候这个小子不过是谢子澄手下的一个幕僚,和自己三军总指挥的地位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不过为官多年他也明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官场上面总是不停的潮涨潮落,所以他还拜托刘铭传看顾他的儿子。
这一次俄军已经没有了和唐军对抗的锐气,现在他们不但要面对唐军正面的进攻还必须防范后方的游击队,不管是部队的行动还是物资的补给都受到了很大的妨碍,俄军统帅很是纳闷,他们明明是应满族政权的请求来东北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满人拿起武器反抗他们。原来刘铭传在退出吉林后就看到了北方的人心仍有可以利用的地方,于是他一边约束汉人的义勇军以防止进一步加深汉满两族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找了一些已经效忠二唐的满人向北方渗透来挑动当地的少数民族抗击俄国人,这个政策在这一年多来颇有成效,俄军的气焰一旦低落各地的游击队立刻就活跃起来。
当刘铭传经过一番苦战又一次夺下了长春之后俄军决定北撤以避开唐军的锋芒,可是这个决定遭到了伪满政权的一致反对,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伪满政权里的少壮派已经逐步地把那些靠着在前清地位混饭吃的那些遗老赶出了决策中心,现在除了奕欣还作为摆设放在最高处之外其他的各个权力机关的领导都是在满清灭亡以后迅速窜上来的,这些人血气方刚他们当中有很多的确打着和吉林共存亡的打算,而奕欣之所以也极力的支持他们的主张是因为他不愿意伪满沦为俄国侵略中国的工具,到现在为止因为在许多方面还需要伪满合作所以俄国与伪满的关系还没有到主仆那一步,可是要退到黑龙江那自己建立的这个政权就会彻底的沦为俄国的附庸,甚至会成为一个摆设,或者说一件用来挑拨满汉关系的工具,奕欣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如果那样满族真的可能面临灭种的未来。
这个时候驻守吉林的俄军统帅米哈诺维奇骁勇善战是个猛将,不过政治眼光却很短浅,他对俄军与满人这种不上不下的关系非常不耐烦,认为这些满人除了给他拖后腿就会打他的黑枪,现在既然他们要与吉林城共存亡那他干脆就甩掉这个包袱,所以第二天拔营整队,一路烧杀着向北方退去。
吉林城后面是宁古塔,本来作为北方重镇这里还是可以向吉林派出一些援兵的,不过现在也被石达开牵制住了,所以吉林城已经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城。刘铭传听说俄军主力北撤不禁大失所望,他这次此时憋足了劲要一雪前耻的,现在正主跑了只好重新算一算沈阳的帐了,于是大军将立刻将吉林围的水泄不通,等到攻城令一下就玉石俱焚,可是没想到当天晚上刘铭传的军营里却来了一位城中的密使。
登保是土生土长的吉林人,在清帝逊位之前他已经是吉林将军府的副将了,在伪满政权移师吉林之后吉林将军很快就为外来者排挤到了一边,他们这些人也处处矮人一头,所以这一次奕欣的投降密谋本土满人成为了他最主要的力量,这些人的家业往往没有遭到太大的打击,即便是近期受到了一些损失大多数也只能怪到那些出关的贵族身上。登保能够在这个时候潜出城来也是靠了守城将士中本土满人的掩护。
刘铭传看着登保从衣褶里抠出来的密信,再一次感到了一丝沮丧“你家王爷这封信上写的这个献城计划倒是不错,不过我怎么觉得这是一个圈套,难道恭王就没有为投降开出什么条件?”
“我家王爷说了,大唐天子广施仁政,必不会难为降臣的,所以我们无条件投降,我们王爷只有一个请求,就是天兵入城之后不要为难百姓。”登保的态度十分谦恭。
刘铭传谣了摇头“我丑话说在前面,我们万岁爷的意思我大致能猜出一点,你们满人不服大唐妄图独燎因为我们两方立场不同,所以虽然我们要予以镇压不过应该也不会太严厉的追究,也就是说如果仅仅是发起战争不至于掉脑袋、坐牢,当年王珍和王庆云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被特赦的,但是屠杀平民、纵兵劫掠则是严重的战争罪行,这样的人我们是决不轻饶的,在平定西南之后就有好几个军阀被判了死刑,你们在沈阳做的事情自己掂量掂量,别等到投降了再说我刘某人不仗义。”刘铭传并不是很希望城内不战而降,因为他在这个地方栽过跟头,要是没有一场胜利来洗刷这个污点的话总让人感到不自在。
登保倒是很敬佩刘铭传这种实话实说的性格“刘大人请放心,沈阳的惨剧我家王爷也是万分痛心的,对此我们决不推辞,献城之后一定配合朝廷的审查,该量什么刑我们都愿意承担。”
根据刘铭传的印象恭亲王奕欣不是一个有担当的人物,所以这次登保把话说到这么满让他很是惊讶,刘铭传并不知道沈阳惨案发生时伪满上层的变故。虽然后来听说奕欣被人架空,不过现在听到登保计划中他们要调动的兵马似乎奕欣仍然掌握着很大的力量。
“既然如此那就事不宜迟,后天拂晓献城,我可警告你们,不要在我面前玩花样,就你们那点实力再翻跟头也逃不出我的手掌。”
登保回去秉明奕欣之后城中也紧张的准备起来,按照奕欣的计划他将在第二天晚上召开作战会议,会议会一直持续到深夜,等到后半夜那些少壮派睡眼朦胧的时候由奕欣的亲信带领吉林将军的卫队将他们一网成擒,与此同时登保在南门发动忠于奕欣的军人打开城门放外面的唐军进来。
刘铭传并不了解吉林城中的政治形势,所以并未对这个计划提出异议,实际上在他看来计划成功与否并不重要,反正吉林是他的囊中之物。
奕欣在第二天依计行事时遇到了问题,对于他召开的军事会议有四个人没有到,这个时候城内正是准备城防的关键时刻,这几位没工夫去听奕欣啰嗦。
这个变故是奕欣没有想到的,因为在以前这些人对他还保持着面子上的尊重,没想到这次以布置城防为借口召开会议却有人缺席,而且还有两人十分重要,如果不能捉住他们那这一次行动很可能就会失败。于是奕欣又去信说明现在正是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大家更应该同心协力共御外敌,城防会议非常重要所以务必要参加。
本来这四位都认为奕欣这个大投降派在唐军大兵压境的时候召集大家开会肯定不会有什么好话,所以他们干脆不理不睬,现在除了负责东门防务的国英之外另外三人都觉得奕欣的话还能入耳所以在信使一再的催请之下来到了临时的王府。
直到国英也参加了这次的会议,这让奕欣终于放下了心来,不过国英前来的目的与其他人大不相同,他总觉得奕欣今天的表现很反常,虽然可以用唐军合围他们面临最后一战来解释但是他仍然认为应当小心谨慎,所以他在外面作了一些布置之后来王府探听虚实了。
会议厅里众人各出奇谋,这些人并无多少军旅经验,这样的人反而往往有一些奇思妙想,可惜这个时候这些怪异的想法已经很难一条一条的去试验了。不过这种讨论的气氛倒是奕欣乐于见到的,因为这样一争起来时间过的就特别快。他并没有发现国英不断的让他那几个亲随进进出出的帮着拿东西,等到会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国英已经基本上弄清楚了奕欣在王府中的布置,他也不动声色,派了一个小厮偷溜出去告诉部下悄悄的在暗中把王府包围起来。
奕欣是以摔杯为号,不过那一声哐啷的脆响刚刚把会场上那些睡眼朦胧的家伙吓醒国英和他的一名亲兵就已经把刀架在了奕欣的脖子上,这让带着人冲进来的吉林将军金顺愣在当场。
“你们已经被包围了,赶快放了王爷还可以留你们一条活路。”金顺见情况有变赶忙连声恐吓,
国英哈哈大笑“我们已经被包围了?你还是看看王府外面吧。”
就在这时门外闯进来一个人低声到金顺耳边说了两句,金顺立刻面色大变,手里的刀几乎都要握持不住。看到他的样子国英不禁冷笑一声“就你这个样子还做什么将军,还不赶快放下武器束手就擒。”
金顺在最初得知自己已被敌军包围的时候的确是想缴械投降的,可是转念又一想唐军马上就要进城,如果那个时候自己在这些人手里难免还是要挨上一刀,现在自己身边怎么说也有两三百号人保护,不管是抵挡一时还是突围都比束手就擒要好,当然最好的局面就是这么僵着,等到唐军来了再在外面反包围一圈自己基本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金顺的反映出乎国英的预料,因为金顺一直不是一个有种的人。突然远处传来的喊杀声让国英脸色大变,他回过头来向奕欣怒视道:“你竟然勾结唐贼,真是没想到啊,我们大清朝不但出了认贼作父的石敬唐,还有你这样里通外国的秦桧。”国英原来以为奕欣只是想发动政变夺回权力。
奕欣感到钢刀已经划开了他的皮肤立刻吓得魂不附体,急忙说道:“我也是为了满城的百姓着想,事已至此,各位就不要再执拗了,这个时候投降我想还能保住一条性命。”
“想劝我投向?白日做梦。”国英说着就要挥刀,可是却被旁边的两个人拦了下来。
“我们本来留在吉林就没有打算守住这座城,而是想以我们的死来昭显满人不屈之精神,现在既然已经这样了杀了他也没什么用,说到底他还是皇族,我们杀他到底是犯上,就留他一条命吧,我们出去战死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国英的刀在半空悬停了好久,最后狠狠地说了一声:“也罢”就头也不回的冲了出去。
波罗的海舰队因为俄国与土耳其的战争关系不能通过苏伊士运河,必须绕过非洲的航线留给了中国充足的时间,东北的俄军自从丢掉了海参崴之后军需供应一下子降了一大截,军事上也转入了全面的防守,这最终导致了蒙古诸部倒向了二唐。在沈阳发生了严重的民族冲突之后关内的满人们就整天提心吊胆的,为了与关外的那些狂热分子划清界限留在北京的一些满族王公们抛开了以往不与新政权合作的立场开始出入长城内外进行奔走游说,僧格林沁和托穆格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向南京表示臣服的。
僧格林沁表面上粗豪蛮横,可是在朝中纵横这么多年而不倒若说没有一点政治头脑实在很难说得过去,他与李富贵说到底是意气之争,两人并无什么解不开的仇恨,当年的僧格陵沁看不上李富贵这个暴发户,不过在李富贵地位日高之后僧格林沁虽然在嘴巴上还不肯服软,但是在行动上却总是避免与李富贵发生冲突。在东北的战事爆发以后僧格林沁更是拥兵保境不介入战争,直到二唐已经明显占据了上风。
虽然没有直接参战可是僧格林沁父子没有放过战场上的任何细节,到海参崴被唐军攻克以后他们达成了这样一些共识,首先俄国人是不能依靠的,这帮野人六亲不认,连那些苦大仇深的满人也越来越无法容忍他们,要是真的有一天科尔沁草原被俄国人统治了那真是一场无尽的灾难。其次在中俄之间的夹缝中生存绝对也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情,北方的几个旗已经为此吃够了苦头,首鼠两端在这里只能代表一个意思,那就是两面不讨好。由于有了这样的认识僧格林沁父子已经开始心向南方,等到俄国人向后退缩之后僧格林沁终于下定决心发起了拥护中央的倡议。
经由僧格林沁站出来这样振臂一呼很快又有几位蒙古王爷附议,为了表示对二唐的忠诚郭尔罗斯前旗的巴山王爷还请求中央派人下来整编该旗的军队,这让其他的几位有些进退两难,一方面军队被整编之后作为旗主就不再对其拥有直接的控制力了,但是另一方面未经改编的老式军队作用却又有限,派不上太大的用处,俄国人要是再来未必能担负起保境的重任。僧格林沁反复权衡最后一咬牙让他儿子托穆格尔也上表请求接受整编,因为在僧格林沁看来既然降了二唐如果再作墙头草那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另外托穆格尔年龄还不大,他也不希望自己这个儿子这辈子就只能在草原上做一个郡王。
刘铭传第二次进军吉林的时候可以说是志得意满,现在蒙古诸旗或臣服于二唐,或盟誓不犯唐军,他的左翼可以说是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而俄满联军因为这段时间的战争消耗战斗力已经大大减弱,他这次携四个师回来报仇雪恨可以说是势在必得。托穆格尔作为新组建的二唐第二骑兵师的师长负责为唐军进行周边警戒,僧格林沁对于自己的儿子竟然屈居当年淮军一个小小参将之下感到很是郁闷,当年抗击英法联军的时候这个小子不过是谢子澄手下的一个幕僚,和自己三军总指挥的地位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不过为官多年他也明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官场上面总是不停的潮涨潮落,所以他还拜托刘铭传看顾他的儿子。
这一次俄军已经没有了和唐军对抗的锐气,现在他们不但要面对唐军正面的进攻还必须防范后方的游击队,不管是部队的行动还是物资的补给都受到了很大的妨碍,俄军统帅很是纳闷,他们明明是应满族政权的请求来东北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满人拿起武器反抗他们。原来刘铭传在退出吉林后就看到了北方的人心仍有可以利用的地方,于是他一边约束汉人的义勇军以防止进一步加深汉满两族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找了一些已经效忠二唐的满人向北方渗透来挑动当地的少数民族抗击俄国人,这个政策在这一年多来颇有成效,俄军的气焰一旦低落各地的游击队立刻就活跃起来。
当刘铭传经过一番苦战又一次夺下了长春之后俄军决定北撤以避开唐军的锋芒,可是这个决定遭到了伪满政权的一致反对,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伪满政权里的少壮派已经逐步地把那些靠着在前清地位混饭吃的那些遗老赶出了决策中心,现在除了奕欣还作为摆设放在最高处之外其他的各个权力机关的领导都是在满清灭亡以后迅速窜上来的,这些人血气方刚他们当中有很多的确打着和吉林共存亡的打算,而奕欣之所以也极力的支持他们的主张是因为他不愿意伪满沦为俄国侵略中国的工具,到现在为止因为在许多方面还需要伪满合作所以俄国与伪满的关系还没有到主仆那一步,可是要退到黑龙江那自己建立的这个政权就会彻底的沦为俄国的附庸,甚至会成为一个摆设,或者说一件用来挑拨满汉关系的工具,奕欣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如果那样满族真的可能面临灭种的未来。
这个时候驻守吉林的俄军统帅米哈诺维奇骁勇善战是个猛将,不过政治眼光却很短浅,他对俄军与满人这种不上不下的关系非常不耐烦,认为这些满人除了给他拖后腿就会打他的黑枪,现在既然他们要与吉林城共存亡那他干脆就甩掉这个包袱,所以第二天拔营整队,一路烧杀着向北方退去。
吉林城后面是宁古塔,本来作为北方重镇这里还是可以向吉林派出一些援兵的,不过现在也被石达开牵制住了,所以吉林城已经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城。刘铭传听说俄军主力北撤不禁大失所望,他这次此时憋足了劲要一雪前耻的,现在正主跑了只好重新算一算沈阳的帐了,于是大军将立刻将吉林围的水泄不通,等到攻城令一下就玉石俱焚,可是没想到当天晚上刘铭传的军营里却来了一位城中的密使。
登保是土生土长的吉林人,在清帝逊位之前他已经是吉林将军府的副将了,在伪满政权移师吉林之后吉林将军很快就为外来者排挤到了一边,他们这些人也处处矮人一头,所以这一次奕欣的投降密谋本土满人成为了他最主要的力量,这些人的家业往往没有遭到太大的打击,即便是近期受到了一些损失大多数也只能怪到那些出关的贵族身上。登保能够在这个时候潜出城来也是靠了守城将士中本土满人的掩护。
刘铭传看着登保从衣褶里抠出来的密信,再一次感到了一丝沮丧“你家王爷这封信上写的这个献城计划倒是不错,不过我怎么觉得这是一个圈套,难道恭王就没有为投降开出什么条件?”
“我家王爷说了,大唐天子广施仁政,必不会难为降臣的,所以我们无条件投降,我们王爷只有一个请求,就是天兵入城之后不要为难百姓。”登保的态度十分谦恭。
刘铭传谣了摇头“我丑话说在前面,我们万岁爷的意思我大致能猜出一点,你们满人不服大唐妄图独燎因为我们两方立场不同,所以虽然我们要予以镇压不过应该也不会太严厉的追究,也就是说如果仅仅是发起战争不至于掉脑袋、坐牢,当年王珍和王庆云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被特赦的,但是屠杀平民、纵兵劫掠则是严重的战争罪行,这样的人我们是决不轻饶的,在平定西南之后就有好几个军阀被判了死刑,你们在沈阳做的事情自己掂量掂量,别等到投降了再说我刘某人不仗义。”刘铭传并不是很希望城内不战而降,因为他在这个地方栽过跟头,要是没有一场胜利来洗刷这个污点的话总让人感到不自在。
登保倒是很敬佩刘铭传这种实话实说的性格“刘大人请放心,沈阳的惨剧我家王爷也是万分痛心的,对此我们决不推辞,献城之后一定配合朝廷的审查,该量什么刑我们都愿意承担。”
根据刘铭传的印象恭亲王奕欣不是一个有担当的人物,所以这次登保把话说到这么满让他很是惊讶,刘铭传并不知道沈阳惨案发生时伪满上层的变故。虽然后来听说奕欣被人架空,不过现在听到登保计划中他们要调动的兵马似乎奕欣仍然掌握着很大的力量。
“既然如此那就事不宜迟,后天拂晓献城,我可警告你们,不要在我面前玩花样,就你们那点实力再翻跟头也逃不出我的手掌。”
登保回去秉明奕欣之后城中也紧张的准备起来,按照奕欣的计划他将在第二天晚上召开作战会议,会议会一直持续到深夜,等到后半夜那些少壮派睡眼朦胧的时候由奕欣的亲信带领吉林将军的卫队将他们一网成擒,与此同时登保在南门发动忠于奕欣的军人打开城门放外面的唐军进来。
刘铭传并不了解吉林城中的政治形势,所以并未对这个计划提出异议,实际上在他看来计划成功与否并不重要,反正吉林是他的囊中之物。
奕欣在第二天依计行事时遇到了问题,对于他召开的军事会议有四个人没有到,这个时候城内正是准备城防的关键时刻,这几位没工夫去听奕欣啰嗦。
这个变故是奕欣没有想到的,因为在以前这些人对他还保持着面子上的尊重,没想到这次以布置城防为借口召开会议却有人缺席,而且还有两人十分重要,如果不能捉住他们那这一次行动很可能就会失败。于是奕欣又去信说明现在正是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大家更应该同心协力共御外敌,城防会议非常重要所以务必要参加。
本来这四位都认为奕欣这个大投降派在唐军大兵压境的时候召集大家开会肯定不会有什么好话,所以他们干脆不理不睬,现在除了负责东门防务的国英之外另外三人都觉得奕欣的话还能入耳所以在信使一再的催请之下来到了临时的王府。
直到国英也参加了这次的会议,这让奕欣终于放下了心来,不过国英前来的目的与其他人大不相同,他总觉得奕欣今天的表现很反常,虽然可以用唐军合围他们面临最后一战来解释但是他仍然认为应当小心谨慎,所以他在外面作了一些布置之后来王府探听虚实了。
会议厅里众人各出奇谋,这些人并无多少军旅经验,这样的人反而往往有一些奇思妙想,可惜这个时候这些怪异的想法已经很难一条一条的去试验了。不过这种讨论的气氛倒是奕欣乐于见到的,因为这样一争起来时间过的就特别快。他并没有发现国英不断的让他那几个亲随进进出出的帮着拿东西,等到会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国英已经基本上弄清楚了奕欣在王府中的布置,他也不动声色,派了一个小厮偷溜出去告诉部下悄悄的在暗中把王府包围起来。
奕欣是以摔杯为号,不过那一声哐啷的脆响刚刚把会场上那些睡眼朦胧的家伙吓醒国英和他的一名亲兵就已经把刀架在了奕欣的脖子上,这让带着人冲进来的吉林将军金顺愣在当场。
“你们已经被包围了,赶快放了王爷还可以留你们一条活路。”金顺见情况有变赶忙连声恐吓,
国英哈哈大笑“我们已经被包围了?你还是看看王府外面吧。”
就在这时门外闯进来一个人低声到金顺耳边说了两句,金顺立刻面色大变,手里的刀几乎都要握持不住。看到他的样子国英不禁冷笑一声“就你这个样子还做什么将军,还不赶快放下武器束手就擒。”
金顺在最初得知自己已被敌军包围的时候的确是想缴械投降的,可是转念又一想唐军马上就要进城,如果那个时候自己在这些人手里难免还是要挨上一刀,现在自己身边怎么说也有两三百号人保护,不管是抵挡一时还是突围都比束手就擒要好,当然最好的局面就是这么僵着,等到唐军来了再在外面反包围一圈自己基本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金顺的反映出乎国英的预料,因为金顺一直不是一个有种的人。突然远处传来的喊杀声让国英脸色大变,他回过头来向奕欣怒视道:“你竟然勾结唐贼,真是没想到啊,我们大清朝不但出了认贼作父的石敬唐,还有你这样里通外国的秦桧。”国英原来以为奕欣只是想发动政变夺回权力。
奕欣感到钢刀已经划开了他的皮肤立刻吓得魂不附体,急忙说道:“我也是为了满城的百姓着想,事已至此,各位就不要再执拗了,这个时候投降我想还能保住一条性命。”
“想劝我投向?白日做梦。”国英说着就要挥刀,可是却被旁边的两个人拦了下来。
“我们本来留在吉林就没有打算守住这座城,而是想以我们的死来昭显满人不屈之精神,现在既然已经这样了杀了他也没什么用,说到底他还是皇族,我们杀他到底是犯上,就留他一条命吧,我们出去战死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国英的刀在半空悬停了好久,最后狠狠地说了一声:“也罢”就头也不回的冲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