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好处大大的有
    裴耀卿居然会跟张九龄一起成为宰相,这大大的出乎了大唐百官的意料。
    当然,无论是从能力,还是从履历上,都没有人会质疑裴耀卿,毕竟此人开元二年就出任长安令,在长安令任上的几年,他颇有政绩,至今长安的百姓们提起他来,仍是对他当初在任时的举措赞不绝口。而且在随后十几年的为官生涯之中,他历任多地刺史,每一任都颇能留下一些政绩,又曾为大军武备,计赚契丹,堪称允文允武。
    所以,要说能力,他是完全有能力出任宰相之职的。
    但是,他的资历差了一些。
    从头到尾,裴耀卿虽然辗转各地都是历任要职,但是他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没有丝毫在中央的为官经验。
    因此,在一开始宰相人选悬而未决的时候,虽然也曾有不少人考虑过他或许也会成为几个候选人中的一个,但是正如韦縚对他的轻视一样,绝大多数人都会因为裴耀卿在资历上的这一点致命缺憾而将他排除出名单之外。
    要知道,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论资排辈都是一个谁都跳不过去的坎儿,在官场上,这一点尤其重要。前头那么多人排着队呢,不少人都曾经是你的老上司,你说你能力强,人家能走到那一步,难道能力就比你差了?
    但是呢,话又说回来,如果完全的论资排辈,合适的人选中,谁的资历更老谁就上位,其他人继续排队,那还要皇帝做什么?
    玄宗皇帝虽然靡靡渐老,但是开元二十二年春天的这个唐玄宗,却还并没有成为后来那个难得糊涂的老皇帝呢,这个时候的他,大到天下,小到朝堂,巨细靡遗都在心中,又是一贯的善于用人,他又岂会被所谓论资排辈的议论而卡住?
    圣旨一经宣布,争论月余的新任宰相人选的问题,尘埃落定。
    此时毕竟是在朝贺之中,即便有很多官员听到这个结果之后都是面带诧异之色,但是却顶多也只能是三二好友之间交换几个眼神罢了,除了刚开始因为吃惊而倒吸一口凉气之外,现场只是稍稍的骚乱了一下,便马上恢复了平静。
    玄宗皇帝对朝堂的控制力,比之他的祖母武则天还要强大了好几倍,就更别提一度被关中士族力量掣肘的太宗皇帝了。
    可以说,太宗皇帝时期要任命一位新宰相,甚至都要获得关中士族们的认可之后,才有可能正式任命,到了武后时期,一是因为武后的杀伐果决,对关中士族大力的打压,二是科举制的持续发展冲击着门阀制度,为官场注入了很多新鲜血液,所以她对朝堂的控制力要大了许多,但即便如此,她要推行什么政令,还是会有不少大臣敢于公然跳出来阻挠,这一点,你杀都杀不干净。
    但是到了玄宗时期,经过了二十年的掌控,哪怕是此前名声极大控制力极强的几任宰相,诸如张嘉贞、姚崇、宋璟、张说,在朝中也压根儿就无法与玄宗皇帝抗衡。
    到了眼下,更是如此。虽说为了新任宰相的问题,玄宗皇帝也曾一度迟疑,但那仅仅是出于他缺乏一个借口而已,一旦这个借口被他找到了,他的政令颁布下来,举朝上下,连个敢于站出来挑挑刺的人都欠奉。
    裴耀卿资历不够?但是玄宗皇帝就是任命他出任宰相了!百官纵会有些背地里的议论,但是圣旨宣读完毕,没有丝毫迟疑的,百官齐声称颂。
    人群之中,韦縚脸上的苦涩藏都藏不住。
    扭头看看侧前方站在第一排诸位皇族人物第一位的太子李鸿此时正低着头,想必,他也应该是心中颇有苦涩吧?
    壮士断腕呀,连亲儿子都说丢就丢开了,谁曾料想,却居然被裴耀卿给摘走了桃子。
    此时要说他心里不恨裴耀卿,那是不可能的,但他毕竟是聪明人,圣旨宣读完了大家一起行礼的当儿,他心里稍微一理顺,却是马上就明白过来:
    陛下怎么可能就因为裴耀卿抓了自己的儿子就任命他做宰相?肯定是在此前他就已经成为陛下心目中的宰相人选了。陛下又怎么可能因为自己儿子的不堪,就跳过自己任命裴耀卿?主要是因为从一开始,他压根儿就没准备让自己上去。
    如此想来,裴耀卿那一下充其量也就是撞巧了而已,倒未必是存心。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次宰相的任命,让他突然就嗅出了一股子很不对的味道来。
    论能力、论威望、论资历,自己即便略逊于张九龄,但是压过裴耀卿一头却是稳稳当当的,但是却会如此毫无悬念的落败,原因何在?
    答案就是,皇帝陛下不喜欢自己的权力太大。
    那么,自己身上又有什么可以让皇帝陛下太过顾忌甚至是忌惮的呢?
    再次抬头看看侧前方不远处的太子李鸿,韦縚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点什么,心中莫名的就闪过一丝无奈与失落。
    但是,棋到中盘了呀,怎么可能收得回来?
    现在也只能盼着,或许裴耀卿此次跃升之后,反而会有所顾忌,自己那儿子,或许能逃过一劫?
    一想到这些天来许氏因为茶饭不思整日啼哭而迅速的削瘦了下去,韦縚便只能轻轻地叹口气,在心里一再的安慰自己:或许只有等到太子殿下登基,自己才有可能问津相位吧!但是,自己能熬得到那个时候吗?
    或者说,就看陛下对自己的忌惮,太子殿下他,能熬得到那个时候吗?
    身处百官之中,李曦忍不住满脸的兴奋。
    他当然不是裴耀卿的嫡系,所以按说,裴耀卿上台,他并不会就跟着一步登天,而且偏偏的,虽然从身份上来说,作为张九龄女婿周邛的唯一入室弟子,自己应该算是张九龄的嫡系了,但张九龄又好像是并不怎么待见自己,所以这两个人携手登台拜相,其实自己压根儿也就占不到什么光,并没有什么值得兴奋的。
    但问题是,这两个人不管是谁,都有充分的理由不至于打压自己呀!
    张九龄就不必说了,即便是他再怎么不喜欢自己的那份奏章,并因此不喜欢自己,甚或还有可能会觉得自己如此年轻就拿出那等妄言国事的奏章有些妖异之言,但是至少,哪怕仅仅只是看在老师周邛的份上,他即便不照顾自己,却也不至于为难自己。
    而裴耀卿呢,他刚刚承了自己一个人情,这个人情对于他能顺利登台拜相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姑且不说,但至少,他心里会记着的。而且,李曦虽然跟他交往时间不长,见面也只有寥寥数次,彼此却都给双方留下了极好的印象,看得出来,与当下朝中不少人对自己并不待见不同,他是很欣赏自己的,而且对于自己主管的漕运之事,他也一贯都是大力支持的。
    相比起其他几位最有可能的宰相候选人来说,还有比这样的两个人登台拜相对自己更有利的吗?
    只要他们两个主持的政事堂那边对自己事事放心,大事小事秉公办理,或者,裴耀卿为了还人情,兴许还会偶尔对自己放宽松一点,再加上上头有玄宗皇帝亲自支持这个官儿还真是想不好当都困难哪!
    百官朝贺完毕,对于绝大部分的小官来说——李曦这个从六品自然也在其列——基本上就已经算是交代了公事了,只等着吃完了中午的赐宴,就可以回家继续过年,而朝中三品以上官员,却仍要继续忙碌,尤其是礼部的官员,这几乎是他们在一年之中最集中露脸的机会,长安城内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都离不开他们,尤其是以玄宗皇帝要带领着朝中的高官们去祭拜天地祭拜列祖列宗,就更是他们的分内之事。
    在礼部几位官员的引导下,不够资格参加那些活动的百官们徐徐退出,到勤政务本楼前的小广场上等待中午的赐宴,这个时候,规矩就要稍稍宽松了一些,柳荣和李逸风,乃至魏岳等江淮转运使司衙门的人便纷纷冲李曦围拢过来,一个个脸上都带着莫名的惊喜。
    对于魏岳等人来说,裴耀卿身为江淮转运使司的正牌子主官,此时得以出任宰相,这自然可以极大的增强这个衙门在朝中的话语权,也极大地抬高了他们的地位,而且,此后要办什么事情,自然是要比此前方便许多。所以要说惊喜,还真不是过分。
    而柳荣和李逸风脸上的惊喜,则很可能就是跟李曦心中所想的近似了,他们也都知道,张九龄与裴耀卿携手拜相,不管是对于以自己为首的江淮转运使司众人来说,还是对于此时蜀州的周邛与柳博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
    甚至,柳荣说不定还已经想到了年前时候自己曾许诺给他的:一旦周邛离开蜀州刺史的位子,那么自己将帮柳家在朝中尽力活动,力争帮柳博往上挪一挪,哪怕刺史的位子摸不着,弄个长史、别驾之类,希望还是很大的。
    对此,李曦给他递过去一个“你放心”的眼神,然后两人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抛开李曦在蜀州的那些产业的经营都迫切的需要有一个官场上的硬派人物来支撑,不想让后来到任的官员挑毛病找茬儿不说,就算是为了婠儿,这个忙也是李曦必须要帮的。
    再说了,他还指望着柳荣以后能够帮自己分担一些事情呢,他老子的事儿,又怎么能不尽心?
    “饿死了,饿死了,静女呢?莲莲,赶紧弄点吃的去!”
    一回到家里,李曦就嚷了起来。
    宫廷赐宴,当然都是好东西,而且给皇帝做饭吃的,都不用寻思就知道,厨艺肯定都是很好的,但问题是,一万多人同时赐宴哪,如果再加上那么多命妇们也要进宫朝贺,也都要赐宴,兴庆宫里又能有多少个厨子?现做,怎么可能来得及?
    所以,据说从年前好几天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反正冬天,菜做出来坏不了,只是等到端上来的时候,有很多菜居然还是带着冰渣子的,别说尝尝了,筷子都夹不动,怎么吃?
    所以一路上,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朝廷赐宴的李曦就跟柳荣、李逸风说笑起来,几个人纷纷交流着可惜。
    别的不说,李曦面前那一份炙羊肉就都是冻着的,看着色泽鲜nèn而金黄,但是压根儿就没法吃,而且偏偏李曦他们从半夜就起来进宫,当时也只是来得及胡乱弄了点东西垫了垫肚子,到中午时候,已经都饿得眼冒金星了,看着那份炙羊肉,自然也就是分外的眼馋。
    只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好权作是长了一次见识罢了。
    赐宴完毕,群臣又再次站队,一起去皇帝陛下赐宴,到这里,才算是完成了典礼,然后鱼贯退出兴庆宫,李曦几个人上了马之后这一路上就使劲儿催马,回到家里,其他事情都不着急,赶紧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去弄吃的,不止他们三个上朝的,就连在在外围看马伺候的杨钊和庚新等人,也早都已经饿到有气无力了。
    恰好,杨钊知道李曦的胃口,年前的时候特意买了几十斤上好的狗肉交到厨上,静女便特意下厨给李曦炖了些狗肉解馋,今年是大年初一,照例要有家宴,虽说狗肉上不了席面,但是自己一家人坐起来吃席,当然不需要那么多顾忌,所以静女便又收拾了十几斤狗肉在灶上,这个时候火候刚刚好,加上各种调料弄好了端上来,冒着腾腾热气的狗肉,闻着都能馋死人,正好让李曦他们几个大快朵颐,吃得不亦乐乎。
    把肚子填饱了,李曦这才有心思跟柳荣他们商议一下今日张九龄和裴耀卿登台拜相将给自己这边带来的影响以及此后在行事风格上的调整等等,但是茶才刚沸,还没等到几个人坐下来慢慢商讨,兴庆宫那边就已经派人来传旨了:召李曦正月初三日前往兴庆宫赴宴。

章节目录

大唐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英年早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英年早肥并收藏大唐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