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儿子,也要提前的预防一下被分权的风险。
    皇后心头担忧,毕竟如今皇帝膝下子嗣尚少,就是如此的防备嫡长子。若待皇帝儿孙多后,身为皇帝长子,且嫡且长的司马晖又当如何自处?
    特别是皇帝老年,大皇子壮年时。
    皇后心头的忧虑偏偏没法子与人讲。实是她这等防备与你讲了,别人也只会认为她多想。奈何从皇帝如今的态度上看,皇后从来不觉得她是想多了。
    乾元三十七年,秋。
    宁藩得到消息,皇帝的旨意。对宁王是嘉奖。同时,也是册封宁藩的嫡长孙司马暻册为世孙。皇帝口喻,让世孙留在宁藩孝顺长辈,不必进京都进学。
    宁王、宁王妃诸人自然是谢恩。
    要论世子妃司徒滢滢的心情,她是轻松下来。长子被册封为世孙,这是宁王上书奏章时,顺带的一笔。皇帝那儿没同意长孙进京都,同时也有安慰下来,就是同时册封世孙。
    对于司徒滢滢而言,世孙一册立,这便是嫡长子司马暻的未来便是明晃晃的定下来。这代表着儿子是未来的宁藩继承人一事,再无半分的争议。
    乾元三十七年。
    天下太平,诸事皆顺。当然,朝廷传下恩旨,来年永庆元年,皇帝加恩科。
    京都内城,司徒家。
    杜绵绵知道外孙不会进京都后,她莫名松一口气。实在是皇宫那地方,在杜绵绵的眼中威信太重。真是一个虎狼之地,要噬人的。
    在杜绵绵的眼中,孙儿自然还是待在亲娘的跟前最好。有亲娘护着。
    朝廷回恩科,我得着朱家二房的消息。铭哥儿会参加明年的恩科。杜绵绵与丈夫谈一谈外孙不会进京都的事情后。杜绵绵说到朱家的消息。
    此是好事。铭哥儿下场一试,万一中了,也便是朱家之福。司徒弘光倒是为侄孙高兴的。
    盼着铭哥儿高中。杜绵绵自然也是盼着侄孙高中。如此朱家就是起复之势,待他年同样是官宦人家的底子。
    于是乾元三十七年一过,迎来乾元三十八年。
    春,朝廷恩科。朱铭下场一试,然后,结果不尽人意。朱铭落榜了。
    这一年的恩科,永庆帝司马瞻点选三百七十名进士老爷。一朝登上天子常,朝廷的新进士街时。京都内外,也是替新进士贺彩。
    乾元三十八,夏过,秋来。
    乾元帝的国丧早已经过去。此时,最是一年好时节。朝廷收完夏赋秋赋,夏税秋税。国库充盈。此在文人的口中,自然便是众正盈朝,盛世太平。
    也是这一年,永庆帝的班底们凑在一起,与永庆帝谋划起一桩大事。永庆帝要削藩。
    这消息一出,天下震惊。
    京都内城,宁王府。
    宁王世子司马睦的跟前,他的两个弟弟正在与他说话。不,应该是他听着,两个弟弟是在咆哮。
    皇帝要削藩。凭什么。王府二公子很不满意。要知道同是高皇帝的子孙,皇帝已经登基为帝,坐在龙椅上享受天下的供奉。
    其余的堂兄弟们,就靠着亲爹的藩王收入供养。一旦削藩,那就是凤凰变成鸡,没果子吃。
    都是高皇帝的子孙,皇帝待同宗何其薄也。王府三公子也是嘀咕着话,只是这嘀咕声有一点大。
    大哥,你打小就跟宫里的皇帝走得近。你就没提前听一个风声?三公子跟自家大哥司马睦问道。
    司马睦一眼的脸堪,他回道:我只是巴结对方,彼时那是堂兄,亦是太孙,是储君。我一介人质。司马睦对于自己的地位还是认识的清楚。
    王府三公子一听大哥这般讲,他是沉默一下后。他说道:也不知道宁藩的收到消息后,父王准备怎么做?
    唉。大哥、二哥,咱们继续留在京都,这会不会都成人质。王府三公子挺是为难的问一句话。
    这不废话,咱们在京都自然是皇帝手中的人质。除非父王不要咱们三个儿子。二公子指一指自己,指一指两个兄弟。他说道:咱父王膝下就咱兄弟仨,父王哪可能不在意咱们三兄弟。凭何母妃也得在父王跟前哭一哭,让父王心疼咱们三兄弟。
    天下宗室是一家。皇上那儿应该不会冒天下之大不讳。司马睦还是有点不敢相信,皇帝凭什么就敢削藩。真当天下的藩王是吃素的。要知道北疆有藩王,南疆同样有藩王。这可是乾元帝留给孙儿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这是国之柱石,这是天下之基。
    永庆元年。
    永庆帝一说削藩。宁王就是请旨入京都。这一回,永庆帝同意了。
    宁王一入京都,就是拜见皇帝。宁王是嫡王叔,是乾元帝留下来的唯一一个嫡子。宁王敢入京都,天下的藩王都在瞧着皇帝的态度。这削藩,到底是做一做样子,还是敢干真的。
    泰和宫。
    秋末的皇宫,一片萧瑟。永庆帝对于六皇叔敢入京都,他还是吓唬一跳的。对于这等机会,永庆帝在迟疑,他应该不应该把王叔囚禁起来。然后,一劳永逸。
    臣恭请皇上圣安。宁王对于新帝,哪怕是侄儿,还是一派恭敬的行着臣子礼。
    王叔,皆是自家人不必客气。永庆帝到底还是顾念自己的名声,他最主要还是没做好完全的准备。
    --

章节目录

穿书之福运绵绵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华卿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华卿晴并收藏穿书之福运绵绵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