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了一道茶。白瓷杯子,胎极薄,形制也美。店主人品位不俗,茶是上品六安梅片,遇水即展,宝绿般的颜色,叶片微卷,当真是一颗芽也未见。
    因是饮绿茶,所配的茶点都偏甜些,蜜枣、龙须酥、糯米虾仁卷、糖松仁。王公子着急问可有膳食,茶房微微一笑:有汤团、包子、家常饼、春卷、锅贴、烧卖、银耳羹和面,客官可要用些?胖子一听,肚里更饿了。
    张起灵道:各色都上一点吧。茶房听完就下去了,走路悄没声息的。
    吴邪还怕吃不完。张起灵说:无妨。然后指了指王公子。
    待回到船上,已经是傍晚了,三人皆吃得有些撑。结果船老大连同两个下人在船上烧晚饭,暮色四合中炊烟袅袅,上得船才知道原来今日船老大捕到两条鲥鱼。
    已经是初秋,正是鲥鱼降河入海之时。吴邪捧着肚子,面露难色,却又经受不住诱惑。鲥鱼本就娇嫩,出水即亡,若不是在船上,怕是难吃到活的鲥鱼。船上本就备着些干菜火腿,船老大将鱼收拾了,放了些香菇火腿笋片在鱼身上,上笼清蒸。又在出锅时往鱼身上洒了些细细的芫荽。
    王公子早已经耐不住这香味了。待鱼上桌,一个人又吃了几乎半条,鲜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因舱里地方有限,三个人都睡在一处,舱板上铺了厚厚的毛毡隔潮。许是乏了,王公子早早睡了过去,吴邪却来了精神,翻了个身,凑到张起灵身边,用气声问他:今日怎么不上山?
    张起灵果然是没有睡着的:我走不动你们玩得尽兴就好。
    你不来,也无甚意思,吴邪知道他是玩笑话,天底下的庙大概都是一样的。
    修行法门四万八千,但最后还是要见性见佛,既然法无二法。庙又怎会有所不同你求了什么?
    吴邪有点走神,半天才反应过来他在问自己,摇了摇头:什么也未求。
    两人皆沉默过了一会,吴邪又问:你是否有什么心愿?
    他不知道该怎样答。心愿,他没有什么心愿。这些年他一直一个人,有时候他觉得,这世上所谓的幸福大概都是注定不能长久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他习惯了这样安慰自己。若说求什么,那他向来是不愿的。
    不,不是不愿,是不敢。他宁愿永远是现在这个样子,不索取,也不失去。这样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他不敢有什么心愿。
    船舱的窗棂上嵌着琉璃,从里往外望出去,江面上渔火点点,水面也泛着银光,可以想见天上定是一轮皓月当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随风吹来断断续续的弦歌,曲调高洁。
    月从东方出照人,揽晖曾不盈把。酒将醒
    第五章
    船进了江西,行得慢了。三人闲来无事,窝在舱里闲聊。秋雨一落,到处都显得寒索。舱里的红泥炉上置了一只沙锅,小火咕嘟咕嘟地熬着白粥。
    船老大捞了一尾鱼,将整肉剔下来做鱼片粥。粥底绵软,鱼肉入口既化,竟是一丝腥味都没有。王公子连连赞叹,这手艺,真真比我家的厨子强多了。
    吴邪笑了,道:都说隔家饭香,上次你在我家园子里,也是如此说的。
    非也非也,王公子打着嗝说,都说什么山珍海味,要我说,非要上山入海,身临其境,才能品出妙处。你看我原来端坐家中,厨子是变着花样地做吃食,但我总觉得没什么滋味。现在想来,只缘我离了那山那水。因此今天的粥,自然是上品,极好极好的。
    这一顿夸,船老大坐不住了,连连拱手道:公子说笑了,我们跑船的,吃得简陋,怎入得了诸位的法眼。
    吴邪喝完了一碗,张起灵又给他顺手盛了一碗,这才有工夫细细地品。听了王公子的话,连连点头。
    这味道真的极好,咦,小哥你为何不喝?
    船老大道:少爷他,怕是早都喝腻了。
    张起灵未置可否,慢慢地搅着锅里的粥。
    王公子挑着眉说:有道是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再好吃的东西,吃久了都受不了。不过,眼珠转了转,又叫船老大讲故事,既然长年出门在外,不如讲两件见闻来听听?
    船老大说:公子们都是读书人,自然都有大学问,天下事哪有不知道的。我这哪有什么见识,无非是些山野粗话。
    王公子道:无妨,我偏爱听这些山野粗话。
    吴邪也笑:读书毕竟是死的,耳目闭塞。哪及您老的亲身经历。但说无妨。
    船老大看了看自家少爷,见他颔首,才笑道:那我就拣一件来说。话说有一年走船,行至洞庭上,天气极好,风也大,船行得极快。突然船侧传来水声,哗啦啦的声音极大,我们都拥去看,只见一尾大鱼,从水中高高跃起,正正就砸在我们船上。浑身的鳞片都有指甲大,遍体泛金,人扑过去抓它,你猜怎的?
    怎的?吴邪问。
    那鱼竟从眼中流出眼泪。周围人开始议论,说是神鱼。也有贪心的,说神鱼难得一见,莫要放走了。就在此时,好好的天竟变了颜色,一时间乌云密布,风也停了,船竟定在水中一般。任你如何摇橹,就是不动。你说是不是奇事?
    然后呢?
    然后船主赶紧让人放了那条鱼,又扔了些活牲到湖里,船才能动了。
    可是遇到了河神?王公子问。
    船老大还未开口,吴邪先说:洞庭湖底的神君,可不是柳毅。柳毅救了洞庭三公主,后来和公主成了亲
    张起灵在一旁开口了:哦?你还知道得清楚
    吴邪迅速地看了一眼张起灵,不吭气了。
    王公子顾不上这些,缠着船老大问:尔后呢?尔后又如何了?
    张起灵反倒接了话茬:尔后,自然是平安了。不过,说到柳毅
    吴邪来了精神,迅速地望向他。
    柳毅后来做了龙王,因本是个凡人,书生气又浓,自然是镇不住水中的大小异兽。后来有人做了个面具呈给他,那面具极其狰狞骇人。戴上后水下各类水怪都被吓住,从此不敢作乱。但是面具戴得太久,最后竟然拿不下来,和脸长在一处。柳毅恼怒万分,心里也变得多疑起来。若是有人看他,就觉得是在嘲笑他的脸。从此,船行洞庭,船夫总要提醒,万不可朝着水里指点谈笑。否则,龙王大怒。必要掀翻船只,让一船人陪葬。
    这真是真是王公子半天也没真是出下文。船老大拱了拱手,说前面还有事,笑着出去了。
    要不我也讲一个?吴邪说。
    两人都望着他,王公子自是不用说,张起灵也是第一次听到吴邪说要讲故事,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吴邪清了清嗓子,道:我这故事也是听来的。说的是一个书生才讲了一句,张起灵就笑了。
    吴邪停下来看看他,他摆了摆手:无妨,你讲你的。
    话说有个穷书生,在乡试中中了秀才。这下同窗好友都来祝贺,有一个平日最不学无术的,见了人家中举,很是羡慕,巴巴地问到底有什么秘诀。作文章哪有什么秘诀,穷书生被缠得烦了,就说,考试那天他早上起来,吃了一口糕,结果他娘没蒸熟,他就喊了声糕生了!结果就中了。现在想来,大概是中了好彩头。那学生听了,如获至宝般地回家了,以为得了秘诀。待到考试前一天,也嘱咐他娘给他蒸了块糕。特意嘱咐不要蒸熟,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吃了一口,脱口而出是枣糕!吴邪讲到这里就停住了,巴巴地看着两个人。
    王公子还未反应过来,碰碰旁边的张起灵:张兄你笑什么?
    张起灵道:都糟糕了,还中什么举。
    王公子才恍然大悟,大笑捶地。笑了一会儿,才说:我也有书生的故事,要不要听?
    从前有个书生,父母双亡,跟着哥哥嫂子生活。可惜哥哥又去世了,家里只剩他和嫂子相依为命,生活苦得很。于是奋发读书,一心要中个功名。但是人日渐消瘦,茶饭不思,他嫂子见了,着急得很
    才讲到这里,就听见张起灵咳了一声。吴邪还不明所以,王公子倒是懂了,看了一眼吴邪,才对着他笑道:张兄莫要担心,这故事好得很。
    嫂子有一日在湖中捕了一尾大草鱼,本要烧给小叔吃,结果小叔连连摇头,说鱼肉极腥,吃不下。嫂子愁得很,后来想,醋能开胃,家里正好也有自己磨的藕粉,于是用藕粉调了糖醋酱汁,浇在鱼身上烧出来,果然香味漫溢。小叔闻到了,连连说好,胃口大开。从此,身体也好了,终于取了功名,当了大官。这道菜也出名了,就是西湖醋鱼。
    吴邪点头:这故事果真好得很。
    王公子道:这就好了?那我还有,这次不是书生了,是仙人。
    吴邪就催他快讲,张起灵斜斜靠着,笑着看他俩。秋雨千点万点地落下,舱顶的琉璃瓦也被打得叮当作响,江面上一片迷蒙,如梦似幻。?
    第六章
    船行至吉安,三人上了岸。张起灵在这里有货栈,一早便去打点生意了。吴邪和王公子两个,闲闲地在城里四处看看。
    此地的永和窑口,有千年历史,至元末才终烧,影响深远。随处可见一种黑釉瓷盏,施以满釉,芒口矮足。胎质倒不甚细腻,因釉薄,颜色也不厚重,但是遇水后盏内却变得极亮。特别有一种木叶纹饰的,在盏底贴一片树叶,或是半边挂在盏边,在水中纤毫毕现,简直可以称奇。吴邪爱不释手。
    看了几家的盏都不错,吴邪掏出银子就想买。却被王公子拦住。
    王公子指着一溜瓷盏,拍了拍肚子,道:这些个杯盏,年代各有不同,烧制各有优劣,你准备买哪个?
    吴邪哪里懂这些,只是觉得看着好看罢了。可王公子做的就是典当生意,虽然平日有掌柜照应,不过,每日耳濡目染的,见过无数宝物,对鉴识一途,也算是有些见地的。吴邪听他这样说,晓得他能看懂,当即便让王公子来挑选。
    王公子是个好为人师的,也不矜持,当下就挨个品评了一番。
    永和本就是民窑,又烧了千年,这种盏产量极大。当朝风气精致纤细,因此你看那盏,胎质轻薄,品相规整的,都是新瓷。
    掌柜的在一旁听了,知道是遇到了行家,也就不再说话,任他俩自己看。
    这种又极笨重肥大的,是元瓷,你喜不喜欢?
    吴邪摇摇头,说:倒是像你。
    王公子哈哈大笑道:我还真的中意这元瓷,喝个茶,像你们一小口一小口的!简直急煞个人!
    吴邪但笑不语。
    你看这满釉的,都是南宋出产,而这半釉的,则是宋前了。天下万物,无非不是循环往复,沿袭变革,不仅永和窑,各个窑口都是如此。其实不难鉴别,多看多记罢了。
    吴邪看他的眼神已经是崇拜了,呼出口气,道:原来还有这些学问,果然隔行如隔山。
    王公子挑来拣去,最后只选了一个瓷盏出来,才对吴邪说:你莫要这样讲,要我说,读书才是大学问。你看书中,任你是哪一行当,都能说出道理,可不是什么都不隔?
    吴邪细看王公子挑出的碗,形制极规整,古朴大气,确实有北宋遗风。又听王公子说:其实此地还有一种窑变出的兔豪盏,黑釉中透出细密的银丝,犹如兔毛一般。宋人斗茶,专用此盏。后来又御制专供宫中使用,因此传世极少。若是能碰上一二,也算不虚此行了。
    吴邪听了,就要拉着王公子继续寻觅。也为了今日只得了一个茶盏,而他想凑成一双,送予小哥一只。
    王公子却道:你我转了这大半天,眼看天已过午,就不乏了?这些心爱的物件,碰到了就是缘分,碰不到也不要强求。顺应天意就好。
    吴邪看他洒脱,心里也只好作罢。王公子自谦没有读过多少书,平日里极爱玩笑,说话也是清脆爽利。初一相识,只当他是小哥的朋友,到底隔了一层。如今相处了这么多日子,才真正体会到,王公子着实是个妙人。
    他像是真正活在这红尘里的人,而吴邪自己,因读了太多书,反而觉得万事虚空起来。这样说来,又不知道读书是好还是不好了。因为书中太博大,反而觉得自己渺小至斯,人生命运又总反复无常。将来,将来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他一开始以为,要沿着父亲叔父的路,去读书,去科举,然后呢?做官?做官了又能如何?他也不知道了。
    书中不会给他答案。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是为真人。书里的答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于他今日的所思所想,没有一点助益。而如今,他正在体会这种虚空无寂。
    回到船上,张起灵竟然已经回来了。看见他俩,不知怎的,脸色竟十分不好。
    吴邪刚要问他怎么了,只见他站起身,走到他旁边,一只手按住他的肩膀,沉沉地唤了他一声:吴邪。
    他从未这样叫过他,不知道为何,吴邪竟心生出一股寒意。果然,看他从怀中掏出一张信笺,打开了递给他。
    你爷爷,怕是他说不下去了。
    第七章
    信上的日期,已经是半月前。三人随即打点行装,在当地换了大船,即刻就往回赶。回去的时候分明顺风顺水,吴邪还是觉得慢。张起灵少不了要天天劝慰他。
    老太爷春天的时候犯了旧疾,有些咳嗽,精神也差了起来。请先生来诊脉,说是肺寒。配了几服药,倒是有些起色。吴邪走的时候,看着都大好了。谁知天气一转凉,说病就病了,而且一日重过一日。
    先生来了几回了,药也喝了,实在不见效,又换了先生来看,说来说去,无非是体虚,或寒或热,也并没有结论。看先生吞吞吐吐的样子,吴二白心里也明白了几分,大概是年岁到了,寿数有限。但到底还是不愿信的。
    吴邪回了家,刚进老太爷的屋子,人还未到跟前,泪先下来了。人人都道他爷爷宠他,刚开蒙那会,他年纪小,先生留的字写不完,不敢去学堂,就跑到爷爷面前哭。后来竟是连学堂也不用去了。爷爷让二叔亲自教他,真是见不得他受一点委屈的。人都说他爷爷宠他太过,老太爷也就是一笑,该怎样还是怎样。
    奶奶过世的时候,他还太小,已经在记忆中寻不见痕迹。其实,他今日还是懵懂的,并不真正明白死亡到底代表了什么。他只是害怕,这种害怕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但是现在,他隐隐感觉到了这种害怕,却又是最最无力的生死之事。
    吴邪哭了一场,渐渐冷静了。每日衣不解带地陪在老太爷身边。张起灵看他的样子,知道是再说什么也听不进去了,遂也就不再劝。毕竟有些事情,谁也替代不了。
    但当吴邪二叔和他商量给吴邪娶亲的事时,他只觉得被当头喝棒,脚下站立不稳。
    该来的,总是要来。

章节目录

旧朝遗事BY羯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作者:鱼团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鱼团团并收藏旧朝遗事BY羯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