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原来如此
第146章原来如此
眼看着郑父已经醉的人事不省,钱母便将郑父留了下来,住一宿,明日再回去。
吴晴薇点头照顾了一会儿,便回了郑家。
已经临近晚上,吴晴薇回来后,便发现蔡婆子等人都在屋子里一脸的担忧。
见吴晴薇回来,忙迎上前去:“晴薇啊,你爹不知道哪里去了,你见过他没有?”
吴晴薇笑笑:“祖母,娘,你们不要担心。爹在路上遇见了以前的故友,两人相谈甚欢,一时把酒言欢,贪杯了,便在他家住了下来。”
“故友?”蔡婆子和郑母面面相觑,实在不知道,郑父哪里来的什么“故友”。
他窝在家里,整整十多年,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基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里突然冒出来一个什么“故友”?
望着两人疑惑的目光,吴晴薇欲言又止,这事她来说毕竟不好。
她也是因为郑父醉酒,才无意中知晓此事的。
郑父既然已经选择隐瞒了十八年,想必已经做好了一直隐瞒的打算。
想什么时候告诉家里人,告不告诉家里人,他心里应该有决断才是。
这事,要说,也是应该由他自己来说。
想了想,吴晴薇便笑道:“看起来两人很是相熟。祖母和娘你们放心,这人是钱父的人,是我徒弟钱多多的爹,和相公的同窗是一家人呢。”
说到这里,蔡婆子和郑母才稍稍放下心来,虽然满心的问号,可毕竟人没有什么事情就好,等他回来,再好好问问他就是了。
晚上,郑旭几人都回来后,吴晴薇在上炕睡觉前,在屋子里和郑旭说了这件事。
郑旭大惊:“你是说,爹,爹当年是中了探花?”
吴晴薇忧心地点点头:“怪不得爹这么多年郁郁寡欢,这事要摊在谁身上,也是要郁闷一辈子的。爹本就是寒门出身,能考到探花,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了。可是...唉...”
郑旭久久不能出声,他坐在炕上,抿紧了嘴唇,半晌后,才慢慢吐出一句:“爹他这么多年,太不容易了。”
吴晴薇也叹息:“是啊。大家都在说爹不成器,从京城回来后便一蹶不振,家里家外全靠着家里这几个女人,烂泥扶不上墙,不知道话说得有多难听。谁能想到,他当年是遭遇了这样的事情?”
郑旭缓缓地摇摇头:“晴薇,这么多年,我们都错怪我爹了。我们谁也没有想到,他当年遭遇了这么重大的事情。他隐瞒了家里人,他选择一个人扛,他...他居然就这么自己扛了十八年。”
说着,郑旭便眼含热泪:“我一直对他颇有怨言。我以为,他这么多年,都是在逃避,他不是个男人。谁能想到,他竟...”
吴晴薇心疼地抱住了郑旭:“相公,这不是你的错。相公,你不要自责。爹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八年,咱们应该庆幸,爹的心性真的很好,他好好的活着,不是吗?”
郑旭点点头:“对,这是多大的打击。听说那年的榜眼,就是因为此事割腕自杀的。对一个寒门学子来说,终身不得参加科考,真的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吴晴薇安慰地拍着郑旭的肩膀:“以后我们要对爹好一些。这么多年,他将苦都埋在心里,一点没让家里任何人去承受,想必已经很难受了。所以,咱们定要倾尽全力,让爹心里能更好过一些。”
望着吴晴薇水灵灵的大眼睛,郑旭重重地点了点头。
——
第二日,郑父在钱府头昏脑涨地醒来,便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屋子里。
他有些茫然。
自己怎么会在这里?
他怎么都想不起来,他昨日,不是在一家小酒馆里喝酒吗?
然后...有些不记得了...
好像依稀看见了什么熟人来着?
正努力回想着过往,钱父便推门进来了。
“郑兄!”钱父望着郑父,一脸的激动。
郑父有些恍然。
“昨日,我是在酒馆里和钱兄遇见的吗?”郑父有些呆愣:“真是惭愧,醉日喝的太多,什么都不记得了。”
钱父笑着点点头:“昨日咱们都喝多了,是我女儿多多和你家儿媳妇将咱们找到,带到我府上的。”
郑父恍然大悟,在仔细看到还在笑着的郑父时,一时间不禁悲从中来。
钱父两鬓斑白的头发和消瘦的身形,好像都在诉说着这么多年的不易。
郑父的嗓子嘶哑道:“多年不见,钱兄...钱兄怎成了现在这番模样?”
钱父心酸地谈了口气:“老了,老了,岁月不饶人啊!一转眼,咱们都已经十八年未见了!”
郑父跟着点头,看着钱父苍老的样子,想到他们曾经的遭遇,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钱父幽幽道:“当年那事发生以后,我一夜间,便愁的白了头发,将家里人吓得要命,以为我多么的想不开。”
他自嘲地笑了一声:“其实啊,还真得这么想过。可是,一想到,家里年迈的父亲和我的妻儿,是在是不忍心让他们经历这样的悲痛,所以,咬咬牙,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不过是混了这些日子罢了。”
郑父也不自觉地跟着点头:“是啊。我也是。不过,我没有告诉家里人,他们所有人都不知道,我当年的事情,我一直颓废到了现在。”
钱父大吃一惊:“郑兄,竟一直没有告诉家里人这事?你们家里人,也没有听说过吗?这么大的事情,就连别国都有人听说,咱们国家的人,还能不知道吗?”
“说来惭愧。”郑父笑着摇了摇头:“你也知道,我的家乡清河县地处偏僻,消息闭塞。就连县里知道这事的人,都是少之又少,更别提家里那几个老弱妇孺了。”
钱父听后,连连感叹:“郑兄我实在佩服你。我都是在家里人苦苦安慰了将近五年才打开心结,你竟然将所有事,都自己一个人扛了?”
郑父笑了笑,低下了头,眼睛定定看向桌上的茶杯,不知在想着什么,很长时间,都没有说一句话。
钱父见他的样子,不禁深深谈了一口气,那年的科考,可真是,害人不浅啊!
(本章完)
眼看着郑父已经醉的人事不省,钱母便将郑父留了下来,住一宿,明日再回去。
吴晴薇点头照顾了一会儿,便回了郑家。
已经临近晚上,吴晴薇回来后,便发现蔡婆子等人都在屋子里一脸的担忧。
见吴晴薇回来,忙迎上前去:“晴薇啊,你爹不知道哪里去了,你见过他没有?”
吴晴薇笑笑:“祖母,娘,你们不要担心。爹在路上遇见了以前的故友,两人相谈甚欢,一时把酒言欢,贪杯了,便在他家住了下来。”
“故友?”蔡婆子和郑母面面相觑,实在不知道,郑父哪里来的什么“故友”。
他窝在家里,整整十多年,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基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里突然冒出来一个什么“故友”?
望着两人疑惑的目光,吴晴薇欲言又止,这事她来说毕竟不好。
她也是因为郑父醉酒,才无意中知晓此事的。
郑父既然已经选择隐瞒了十八年,想必已经做好了一直隐瞒的打算。
想什么时候告诉家里人,告不告诉家里人,他心里应该有决断才是。
这事,要说,也是应该由他自己来说。
想了想,吴晴薇便笑道:“看起来两人很是相熟。祖母和娘你们放心,这人是钱父的人,是我徒弟钱多多的爹,和相公的同窗是一家人呢。”
说到这里,蔡婆子和郑母才稍稍放下心来,虽然满心的问号,可毕竟人没有什么事情就好,等他回来,再好好问问他就是了。
晚上,郑旭几人都回来后,吴晴薇在上炕睡觉前,在屋子里和郑旭说了这件事。
郑旭大惊:“你是说,爹,爹当年是中了探花?”
吴晴薇忧心地点点头:“怪不得爹这么多年郁郁寡欢,这事要摊在谁身上,也是要郁闷一辈子的。爹本就是寒门出身,能考到探花,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了。可是...唉...”
郑旭久久不能出声,他坐在炕上,抿紧了嘴唇,半晌后,才慢慢吐出一句:“爹他这么多年,太不容易了。”
吴晴薇也叹息:“是啊。大家都在说爹不成器,从京城回来后便一蹶不振,家里家外全靠着家里这几个女人,烂泥扶不上墙,不知道话说得有多难听。谁能想到,他当年是遭遇了这样的事情?”
郑旭缓缓地摇摇头:“晴薇,这么多年,我们都错怪我爹了。我们谁也没有想到,他当年遭遇了这么重大的事情。他隐瞒了家里人,他选择一个人扛,他...他居然就这么自己扛了十八年。”
说着,郑旭便眼含热泪:“我一直对他颇有怨言。我以为,他这么多年,都是在逃避,他不是个男人。谁能想到,他竟...”
吴晴薇心疼地抱住了郑旭:“相公,这不是你的错。相公,你不要自责。爹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八年,咱们应该庆幸,爹的心性真的很好,他好好的活着,不是吗?”
郑旭点点头:“对,这是多大的打击。听说那年的榜眼,就是因为此事割腕自杀的。对一个寒门学子来说,终身不得参加科考,真的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吴晴薇安慰地拍着郑旭的肩膀:“以后我们要对爹好一些。这么多年,他将苦都埋在心里,一点没让家里任何人去承受,想必已经很难受了。所以,咱们定要倾尽全力,让爹心里能更好过一些。”
望着吴晴薇水灵灵的大眼睛,郑旭重重地点了点头。
——
第二日,郑父在钱府头昏脑涨地醒来,便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屋子里。
他有些茫然。
自己怎么会在这里?
他怎么都想不起来,他昨日,不是在一家小酒馆里喝酒吗?
然后...有些不记得了...
好像依稀看见了什么熟人来着?
正努力回想着过往,钱父便推门进来了。
“郑兄!”钱父望着郑父,一脸的激动。
郑父有些恍然。
“昨日,我是在酒馆里和钱兄遇见的吗?”郑父有些呆愣:“真是惭愧,醉日喝的太多,什么都不记得了。”
钱父笑着点点头:“昨日咱们都喝多了,是我女儿多多和你家儿媳妇将咱们找到,带到我府上的。”
郑父恍然大悟,在仔细看到还在笑着的郑父时,一时间不禁悲从中来。
钱父两鬓斑白的头发和消瘦的身形,好像都在诉说着这么多年的不易。
郑父的嗓子嘶哑道:“多年不见,钱兄...钱兄怎成了现在这番模样?”
钱父心酸地谈了口气:“老了,老了,岁月不饶人啊!一转眼,咱们都已经十八年未见了!”
郑父跟着点头,看着钱父苍老的样子,想到他们曾经的遭遇,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钱父幽幽道:“当年那事发生以后,我一夜间,便愁的白了头发,将家里人吓得要命,以为我多么的想不开。”
他自嘲地笑了一声:“其实啊,还真得这么想过。可是,一想到,家里年迈的父亲和我的妻儿,是在是不忍心让他们经历这样的悲痛,所以,咬咬牙,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不过是混了这些日子罢了。”
郑父也不自觉地跟着点头:“是啊。我也是。不过,我没有告诉家里人,他们所有人都不知道,我当年的事情,我一直颓废到了现在。”
钱父大吃一惊:“郑兄,竟一直没有告诉家里人这事?你们家里人,也没有听说过吗?这么大的事情,就连别国都有人听说,咱们国家的人,还能不知道吗?”
“说来惭愧。”郑父笑着摇了摇头:“你也知道,我的家乡清河县地处偏僻,消息闭塞。就连县里知道这事的人,都是少之又少,更别提家里那几个老弱妇孺了。”
钱父听后,连连感叹:“郑兄我实在佩服你。我都是在家里人苦苦安慰了将近五年才打开心结,你竟然将所有事,都自己一个人扛了?”
郑父笑了笑,低下了头,眼睛定定看向桌上的茶杯,不知在想着什么,很长时间,都没有说一句话。
钱父见他的样子,不禁深深谈了一口气,那年的科考,可真是,害人不浅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