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二人谈论了许久,直到用膳时,才从书房离开。
出来没走几步,就看到许平启正站在连廊拐弯处。
少年一身青衣,双手背在身后,静静的望着天空,不知在这里站了多久。
察觉到有人过来,他目光转回,随即道:“父亲,大哥。”
许谷诚点头,许平逸则直接快步上前,神情一瞬间从谨慎恭敬变成大大的笑脸,他拍了拍许平启的肩膀:“二郎长高了不少,那这东西应该更适合你些了。”
说着话,从袖中取出一块黄翡。
许平启接过,见这块黄翡主体为黄色,边缘颜色变浅,有一处已是全白。像白色浸入黄色,又像黄色染透白色,黄白相间的部分非常飘逸灵动。
虽然不是满色的黄,却因这一处白更添几分韵味。
翡翠牌一面刻着启字,另一面刻了几个线条,线条十分简单,有深有浅,似是随性刻画,但一眼就能看出这线条之中是个观音像。
许平逸第一次尝试这样的雕刻方式,费了很多功夫才做到用最简单的线条做出表达。
“多谢大哥。”许平启收下,轻轻握在手心,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我很喜欢,非常喜欢。
这句话他没有说出来。
到了晚上,屋内点满烛灯,明亮温暖。香炉里的香气静静地飘出,一丝一丝盘旋在屋顶。
吕氏张罗着布膳,满面欢喜。
今日是她这半年最开心的一天,比得知长子进殿试那天更欢喜。
许诺坐在食案前,看着一道道精美的菜肴上桌,有她喜欢的丝瓜汤,也有兄长喜欢的鱼羹……
屋内除了许家五人,还有李嬷嬷,七月,夙夜……
“今日,我们一家人终于聚齐了,为父希望大郎可以多做有用之事、二郎做学问更进一步、六娘可以多做自己喜欢之事。”
许谷诚举起屠苏酒,说出自己的期盼。
“儿必当不负父亲所盼。”
“儿定认真研习。”
“谢谢爹爹。”
举起屠苏酒,隔空碰杯。
屠苏酒下肚后,开始食用其他菜肴。
除夕夜,汴京城家家都虔诚地祈福,感恩过往,迎接新岁。
……
入夜,许谷诚与吕氏去休息,三兄妹则留在屋里守岁。
“大哥,二郎,我们放烟花吧。”许诺早早就准备好烟花,一直盼着这个环节。
“太过吵闹了,不如品茶。”看到被七月拉过来的一大箱烟花,许平启皱了皱眉,如此说道。
这几年除夕夜放烟花,这二人就放一会,继而没放完的都逼着他要放完。
今年又要放,而且比往年的都多。
许平逸看到烟花后眼睛一亮,跃跃欲试,已经到箱子跟前开始选烟花,毫无为官时的沉着稳重。
他看着坐在榻上的人,道:“外面家家户户都在放,本来已不安静,况且今夜该饮屠苏酒,怎能用茶!”
“是啊,你小小年纪,怎能怕热闹,快起来!”
任二人怎么劝,许平启就是不加入,最后他找管家拿了材料做起灯笼,以忙着做灯笼为由堵住二人的劝告。
他的手不如大哥那样灵巧,但做个灯笼还是没问题。
后半夜时,烟花还有半箱,许平逸与许诺坐在榻上不起来,嘴上道:“这些烟花今夜要放完,许的愿望才能实现……”
见二人又是和往年的套路,许平启起身,喊着小厮将烟花搬到院里。
烟花在空中散开,一个接着一个。
夜越深,烟花越亮。
佳肴美酒,亲人在畔,漫天烟火,灯火通明。
许诺心内十分温暖,她真的好幸福。
两日后,天上蒙着厚厚一层灰云,似乎即刻就要落雪。
钱府,吕二十一娘笑着进了孙太妃的屋,身上斗篷都没来得及脱就说:“太妃,我姐夫许侍郎和姐姐来看您了。”
太妃正侧躺在榻上,两个婢女在给她捶腿揉肩,见二十一娘来了,挥手让婢女退下,理了理花白的头发,“你姐姐可带了她的几个孩儿?”。
“自然是带着的,否则只是他们二人来给您拜年,多无聊啊。”吕二十一娘穿着一身芙蓉底色的大袖,今日装扮极为素净,但眉眼依旧热情张扬,素色的衣衫也挡不住她的艳丽。
“好,你去把他们接到小花厅。”
吕二十一娘应声是,往外走去,随后一个婢女也疾步走了出去。
孙太妃的院子在钱府最舒适的一处,出来就能看到一片湖,而且离小花厅极近。
孙太妃让人扶着缓步到小花厅的时候,许谷诚一行人也到了。
管家先将许家带来的礼品册子给吕二十一娘,吕二十一娘看过后给孙太妃递上。孙太妃没有和往常那样随手放下,而是一页页翻看。
“以你我二家的关系,不必备如此厚礼。”孙太妃放下礼册,含笑说道。
年纪虽长,但声音依旧中气十足。
她的目光从几人身上扫过。
许谷诚身着着墨绿色的锦服,身姿挺拔如松,气息沉稳淡然。这样的气度,怪不得家里几个主事的孩子都对他颇为赏识。
继而目光又落在许平逸身上,这个孩子她过去没有见过,但早有听闻,相貌果然如同传闻那般令人赏心悦目。眼眸清澈,想必也是个真诚的孩子。
最后,目光到了许平启身上,小小年纪,却是比兄长更为沉稳。
随后唤了几个人上前,给许平逸兄弟每人赐了一方砚台,给许诺赐了一颗极大的珍珠。
众人坐下,聊起汴京城的事情,又聊了聊苏杭的事,有吕二十一娘在,自是不会冷场。
许诺往太妃处望去,太妃左手边是吕二十一娘,右手边站着一个穿着白衣的小娘子,这位小娘子十岁出头的年纪,脸庞白净透亮,头发极黑,在乌发的承托下更显得皮肤白皙如同刚剥开的荔枝。
眼神乖巧,却掩不住娇蛮。
想来是孙太妃极爱的晚辈。
吕二十一娘向许谷诚介绍这位小娘子:“这个是大哥的幼女安儿,大哥大嫂年前来见过太妃时便带着她,太妃喜欢,又怕冬日里路上严寒,就没让她回去。”
出来没走几步,就看到许平启正站在连廊拐弯处。
少年一身青衣,双手背在身后,静静的望着天空,不知在这里站了多久。
察觉到有人过来,他目光转回,随即道:“父亲,大哥。”
许谷诚点头,许平逸则直接快步上前,神情一瞬间从谨慎恭敬变成大大的笑脸,他拍了拍许平启的肩膀:“二郎长高了不少,那这东西应该更适合你些了。”
说着话,从袖中取出一块黄翡。
许平启接过,见这块黄翡主体为黄色,边缘颜色变浅,有一处已是全白。像白色浸入黄色,又像黄色染透白色,黄白相间的部分非常飘逸灵动。
虽然不是满色的黄,却因这一处白更添几分韵味。
翡翠牌一面刻着启字,另一面刻了几个线条,线条十分简单,有深有浅,似是随性刻画,但一眼就能看出这线条之中是个观音像。
许平逸第一次尝试这样的雕刻方式,费了很多功夫才做到用最简单的线条做出表达。
“多谢大哥。”许平启收下,轻轻握在手心,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我很喜欢,非常喜欢。
这句话他没有说出来。
到了晚上,屋内点满烛灯,明亮温暖。香炉里的香气静静地飘出,一丝一丝盘旋在屋顶。
吕氏张罗着布膳,满面欢喜。
今日是她这半年最开心的一天,比得知长子进殿试那天更欢喜。
许诺坐在食案前,看着一道道精美的菜肴上桌,有她喜欢的丝瓜汤,也有兄长喜欢的鱼羹……
屋内除了许家五人,还有李嬷嬷,七月,夙夜……
“今日,我们一家人终于聚齐了,为父希望大郎可以多做有用之事、二郎做学问更进一步、六娘可以多做自己喜欢之事。”
许谷诚举起屠苏酒,说出自己的期盼。
“儿必当不负父亲所盼。”
“儿定认真研习。”
“谢谢爹爹。”
举起屠苏酒,隔空碰杯。
屠苏酒下肚后,开始食用其他菜肴。
除夕夜,汴京城家家都虔诚地祈福,感恩过往,迎接新岁。
……
入夜,许谷诚与吕氏去休息,三兄妹则留在屋里守岁。
“大哥,二郎,我们放烟花吧。”许诺早早就准备好烟花,一直盼着这个环节。
“太过吵闹了,不如品茶。”看到被七月拉过来的一大箱烟花,许平启皱了皱眉,如此说道。
这几年除夕夜放烟花,这二人就放一会,继而没放完的都逼着他要放完。
今年又要放,而且比往年的都多。
许平逸看到烟花后眼睛一亮,跃跃欲试,已经到箱子跟前开始选烟花,毫无为官时的沉着稳重。
他看着坐在榻上的人,道:“外面家家户户都在放,本来已不安静,况且今夜该饮屠苏酒,怎能用茶!”
“是啊,你小小年纪,怎能怕热闹,快起来!”
任二人怎么劝,许平启就是不加入,最后他找管家拿了材料做起灯笼,以忙着做灯笼为由堵住二人的劝告。
他的手不如大哥那样灵巧,但做个灯笼还是没问题。
后半夜时,烟花还有半箱,许平逸与许诺坐在榻上不起来,嘴上道:“这些烟花今夜要放完,许的愿望才能实现……”
见二人又是和往年的套路,许平启起身,喊着小厮将烟花搬到院里。
烟花在空中散开,一个接着一个。
夜越深,烟花越亮。
佳肴美酒,亲人在畔,漫天烟火,灯火通明。
许诺心内十分温暖,她真的好幸福。
两日后,天上蒙着厚厚一层灰云,似乎即刻就要落雪。
钱府,吕二十一娘笑着进了孙太妃的屋,身上斗篷都没来得及脱就说:“太妃,我姐夫许侍郎和姐姐来看您了。”
太妃正侧躺在榻上,两个婢女在给她捶腿揉肩,见二十一娘来了,挥手让婢女退下,理了理花白的头发,“你姐姐可带了她的几个孩儿?”。
“自然是带着的,否则只是他们二人来给您拜年,多无聊啊。”吕二十一娘穿着一身芙蓉底色的大袖,今日装扮极为素净,但眉眼依旧热情张扬,素色的衣衫也挡不住她的艳丽。
“好,你去把他们接到小花厅。”
吕二十一娘应声是,往外走去,随后一个婢女也疾步走了出去。
孙太妃的院子在钱府最舒适的一处,出来就能看到一片湖,而且离小花厅极近。
孙太妃让人扶着缓步到小花厅的时候,许谷诚一行人也到了。
管家先将许家带来的礼品册子给吕二十一娘,吕二十一娘看过后给孙太妃递上。孙太妃没有和往常那样随手放下,而是一页页翻看。
“以你我二家的关系,不必备如此厚礼。”孙太妃放下礼册,含笑说道。
年纪虽长,但声音依旧中气十足。
她的目光从几人身上扫过。
许谷诚身着着墨绿色的锦服,身姿挺拔如松,气息沉稳淡然。这样的气度,怪不得家里几个主事的孩子都对他颇为赏识。
继而目光又落在许平逸身上,这个孩子她过去没有见过,但早有听闻,相貌果然如同传闻那般令人赏心悦目。眼眸清澈,想必也是个真诚的孩子。
最后,目光到了许平启身上,小小年纪,却是比兄长更为沉稳。
随后唤了几个人上前,给许平逸兄弟每人赐了一方砚台,给许诺赐了一颗极大的珍珠。
众人坐下,聊起汴京城的事情,又聊了聊苏杭的事,有吕二十一娘在,自是不会冷场。
许诺往太妃处望去,太妃左手边是吕二十一娘,右手边站着一个穿着白衣的小娘子,这位小娘子十岁出头的年纪,脸庞白净透亮,头发极黑,在乌发的承托下更显得皮肤白皙如同刚剥开的荔枝。
眼神乖巧,却掩不住娇蛮。
想来是孙太妃极爱的晚辈。
吕二十一娘向许谷诚介绍这位小娘子:“这个是大哥的幼女安儿,大哥大嫂年前来见过太妃时便带着她,太妃喜欢,又怕冬日里路上严寒,就没让她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