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支强大的军队在旁边,不可能让喀尔喀蒙古诸部放心。
    尤其是车臣汗部,理论上说,煌夏雇佣军还占领着部分他们所属的土地,这更加让他们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这一次和女真人联合,说是约定一起对抗茅元仪所部,但实际上, 车臣汗部连茅元仪是谁都不清楚。
    他们下意识地就把煌夏雇佣军当成了茅元仪所率领的蓟州军的一部分。
    这并不奇怪,毕竟喀尔喀蒙古与中原已经很久没有直接的交集了。
    而清国与喀尔喀蒙古之间的交集也并不多,作为使者的范文程一次出使三个部落,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地交代清楚,告诉车臣汗部的信息也是有限的。
    信息差是一种很致命的东西。
    大明通过使用电报,将辽东各个将领之间的信息共享, 于是才能够从容地对清国的布置做出部署。
    多尔衮一开始想的就是利用信息传递的局限性, 进而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他却不知道,如今的他的动向在刚出发的时候就被明军摸得一清二楚, 而且,明军对此做好了安排。
    茅元仪在听到多尔衮率领二十八万军队大举进攻辽河防线的时候,感觉非常的兴奋。
    短时间之内,他做出了安排,让辽河一带的明国守军“望风而逃”。
    目的很简单,就是诱敌深入。
    他手下的军队,基本上都在大凌河一带,而辽河地区则过于宽阔,如果防守,拉得战线太长。
    而且,只有让清国的士兵足够的深入,辽东半岛的军队才能从后面包抄,辽西的守军才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
    大凌河一带以外的地方,是没有农民耕种土地的。
    因为早就有进取辽东的计划,加上气温降低太多,辽东之地收成也不好,朝廷索性把普通的百姓全部撤离。
    分别送到辽西地区以及辽东半岛上。
    这样,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人力来开垦两地的土地, 同时可以快速地建立武器加工厂和造船厂。
    制造船只,不只是造船厂一个“主机厂”就可以完成,需要相应的“零部件”加工厂。
    这些都需要加派人手。
    尤其是钢铁。
    在萧升没有到来之前,大明帝国钢铁年产量大概是十三万吨,虽然比不上强盛时期的十六七万吨,但也不少了。
    毕竟,整个欧洲各国,包括俄罗斯欧洲部分,到18世纪铁产量大致也就在14到18万吨之间。
    萧升来到大明之后,前期积累了一些资金,然后一手抓煤炭,一手抓钢铁。
    使得大明帝国的钢铁产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之内暴增,仅仅是崇祯元年一年之内,就生产了七十四万多吨钢铁。
    进入崇祯二年之后,整个大明更是进入了“大炼钢铁”的时期。
    火器,铁路,火车,钢铁战舰。
    这些产业就是消耗钢铁的头等大户。
    仅仅是一艘破虏级铁甲战舰就需要消耗钢铁一千三百吨!
    铁甲舰钢铁消耗巨大, 这也是之后大量建造穹甲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的原因。
    主要就是因为钢铁产量禁不住这么消耗。
    其它的火车铁轨更是如此,甚至现在铁轨之间用的都是木头。
    如今在大明只要是用煤矿和铁矿,就是等着银子往你的口袋里跑。
    因为只要你产出来了,就会有人收。
    铁道建设司和煌夏造船厂对钢铁有着无尽的需求,虽然他们对品质有要求,但也有专门做二次加工的厂家,可以接收那些小厂子炼制的焦炭和钢铁进行优化。
    而后再卖给造船厂或者铁道司,依旧可以赚不少钱。
    于是,那些小作坊也都被极大程度地利用了起来。
    崇祯二年,蒸汽机被推广应用,大明正式进入了工业化转型的道路。
    日不落大英帝国的工业化用了大概一百年,萧升和朱由检的想法是让大明在十年之内完成工业化转型。
    这并非是不可能实现的,相反,实现的概率还非常的大。
    解决了外敌的袭扰,再挖掉了那些士绅,这样皇帝的权力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非常容易集中力量去做一件事。
    而煌夏商会统领全国的商业布局,影响整个大明的商业进展。
    两者联合,那么就可以轻易使得大明这个机器加快速度,朝着指定的方向运转起来。
    煤炭和钢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今年,也是崇祯二年的上半年,北方完成了对农业技术和工具的革新,高产作物被推广开,下半年就可以推进到华中,明年就可以完成整个大明的农业革新。
    这也是集权下,高质量工作效率的成果。
    工业化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原本一百人的手工工场,使用新机器之后,裁掉九十个人,就用这十个人来经营一家工厂,其它九十个人成为无业游民。
    另外一种就是新成立九家工厂,让十家工厂和这一百人来提供生产力,产出十倍以上的货物。
    大部分人的选择会是第一种,因为工厂主是商人,第二种选择会极大地降低市场价格,甚至导致自己赔钱。
    但在大明集权控制之下的工业化,却可以采用第一种方式。
    这样一来,物价还是会下降,但是通过向外倾销的方式,却可以让价格维持在一个仍然有一定高额利润的水准。
    于是大明的百姓也不会因此而成为流民,反而会因为提高的工资以及低廉的物价,获得更高的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其幸福感。
    这个时期的辽东半岛天寒地冻,农业发展并不好,但是这里的矿产资源十分的丰富,其中铁矿石储量更是占整个大明帝国的五分之一!
    优质的煤炭和铁矿资源,让其工业化进度快速地推进,大量的工厂在短时间之内拔地而起,甚至于直接催生了一批建筑行业的工人出现。
    现在,每个月都有一批钢铁从金州运送到天津,作为建造大船的材料。
    辽东湾的海运行业彻底打开,原本的海禁政策大家都识趣的一字不提。
    毕竟,很多官员也是这场开海运动的既得利益者。
    辽东半岛不仅消化掉了那些从辽河等地搬迁来的汉人,而且仍然对劳动力有着大量的需求。
    大明的工业化进程持续提速着!

章节目录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飘逸楷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飘逸楷书并收藏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