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补档,第九十五层(一)
书接上文,话说天尊在试炼之塔第九十五层投了一本书,而这本书连作为魔尊的黑暗王始皇帝也羡慕不已。
而试炼之塔外的石碑又表示,排名在第三名的空,就是在这一关失败的。
第九十五层的关卡其实非常常规。
俗话说战胜别人简单,战胜自己容易,修行者定会面对无尽的诱惑,能否保持本心是很重要的事情。
第九十五层的考验也就是除“六欲”。
试炼之塔的六欲综合了传统的“口耳鼻舌身意”和佛教总结的“色形仪语细相”,最终却定位六种最质朴,杀伤力也最大的“欲”。
分别为:金钱、佳肴、权势、麻醉、享乐、美色。
而天尊投入的那本书籍,名为“智慧”,也是对魏索的额外考验,第七欲,求知。
第一关,金钱。
魏索被拉入幻境中,在幻境之中,魏索的记忆和能力暂时被封存。幻境中,魏索的身份是一个大财主,坐享良田千亩、房屋万间。
魏父死后,魏索当上家主。
一日,一乞丐上门乞讨,家丁正在驱赶他,这番场景刚好被魏索撞见。
虽然祖训教导,细大不捐才能戏水长流,可魏索发现自己良心隐隐作痛,于是做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
魏索将自己的玉扳指送给了乞丐,又另厨房的人给了他一些干粮。
乞丐千恩万谢地离开了,魏索也就此爱上了帮助人的感觉。
自此之后,魏县多了个魏大善人,凡是本地人无不称赞,而魏家的产业也越做越大。
十余年后,一场政变突发,魏县掀起了一场“分豪强以济天下”的活动,而魏索作为魏县最大的财主,被判处死。
令初下,魏县百姓自诩良知,不行分豪强之权,直至镇上泼皮孙二踹开魏府大门,劫走三夫人与一箱金银细软后,魏府的门槛被踏平了。
而魏索也被安上了“欺压百姓”、“为富不仁”的帽子。
处决前夜,由百人组成的“皮兜代表团”在公众面前义正言辞地宣布着魏索的一项又一项罪名,而这百人中,几乎每人都受过魏索的恩惠。
牢中,魏索回首一声不禁苦笑,此生不爱财,最后偏偏死在财上了。
明日斩首,魏索难以入眠,谁知后半夜一人来此,魏索一眼便认出了他,是当年那个乞丐!
乞丐要代替魏索赴死,魏索自然不可能答应。而乞丐早就买通了衙役,将魏索迷晕搬出牢房。
翌日,百姓发现被斩首者的样貌根本就不是魏索,但他们丝毫不关心此事,毕竟死的是“魏索”他们就有钱地可分,谁是“魏索”又能如何?
在他乡醒来,魏索打听到自己处于“王县”,经了解到,王县的王大财主是个鱼肉百姓的大恶人,如今天道好轮回,明天必将被斩首。
从人们的表情来看,魏索知道那王大财主的确是个恶人。
行刑当天,众人看魏索衣衫破烂,认为魏索这是最高尚的人,推举魏索魏持刀人,亲自审判王大财主。
赶鸭子上架,刑台上魏索持刀,老泪两行,突然明白了什么道理。
世先有金石而后有善恶,故前者可断后者。而人心常在,岂能偏颇?金石乃天下之金石,善恶乃一人之善恶。
血溅五步,欢声四起,王财主人头落地,魏索仰天长啸,自刎归去。
第一层幻境破,金钱,过关
第二关,佳肴。
这一世,魏索变成了一只饕餮,不同的是,这一次魏索拥有着记忆。
然而,有记忆也没有用,刚刚进入环境之中,魏索就感觉到了难以忍受的饥饿感。
饥饿,太恐怖了。在求生本能的面前,任何理智和思想都被抛弃。
吃!
魏索只剩下了一个念头。
作为饕餮,魏索无物不吞,所到之处寸草不剩,很快,魏索就清空了一片范围,开始向下一个地方飞行。简直比蝗虫还恐怖。
据传说,饕餮在没有东西吃的情况下,会把自己吃掉。
不吃的话会饿死,一直吃的话早晚会自己把自己吃掉。也就是说,照这么吃下去,早晚是死路一条。
此时魏索才明白这一关的恐怖,明明理智告诉自己不能再吃了,可身体告诉自己,不吃不行。
好在魏索是学过地理的人,如果把自己当成羊的话,那饲养自己,自然也要用轮牧制度。
资源是有限的,但资源也是能再生的。魏索顶住诱惑,在吞食的时候不竭泽而渔而是吃一半留一半,留一半种一半,最终完成了资源的再生产。
佳肴这一关的解法和吃无关,而是要考验试炼者对于资源的使用方式。一毫莫取和取之无禁都是不正确的,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型,才是破局的关键。
第三关,权势。
此层幻境,魏索同样失去记忆与修为。
这一世,魏索生于寒门,从小浸淫孔孟之道,最大的志向就是登科当官,兼济天下。
朝廷软弱,治理不力,官员鱼肉百姓,又恰逢天灾降临,收成不好。朝廷不但不减免税赋,反而加重了不交税赋的处罚。
收成不好,各级官员的油水都被迫缩减,于是欺压之行更甚。
此种状况下,各地农民起义频发,其中最强大的势力,当属凉山集团。
魏索寒窗苦读如愿登科,却因未能上交买官进爵的钱而进士的名额被人顶替。不仅如此,还被扣了一顶舞弊的帽子,被发配充军。
发配途中,队伍被凉山集团所劫,魏索的凄惨故事也被凉山好汉叹惋。魏索的才学和军事头脑折服了凉山好汉,经过几次战役后,魏索正式成为凉山集团的中心人物之一。
虽然如此,可从小学习的孔孟之道,还是让魏索有着如宋江一般的想法,归顺正统才是正道。
后,朝廷派密探联系魏索,希望魏索能够与朝廷沟通,里应外合进而瓦解凉山集团,并承诺事成之后为其平反,并任一品大员。
一面是忠,一面是义,魏索很难抉择。
纠结之中,魏索在烟花柳巷排解忧愁,于勾栏瓦肆抒发苦闷。
饮酒作乐时,歌女抱着琵琶哼唱起最新的曲目。
歌词写的是赞美凉山好汉为民做主,盼望凉山好汉早日推翻旧朝廷。
魏索的心有些动摇,第二天又在街上听到小孩儿在唱着儿歌,同样是赞美凉山批判朝廷,说书先生的新话本也是取材于凉山的事迹。
魏索恍然醒悟,忠君主为小忠,忠天下为大忠。
五年后,改朝换代,新王登基,魏索拜相。可谓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浸淫官场,魏索变了,处庙堂之高远江湖,不知天下何以兼济天下。
万里之国,百二十郡,每时每刻都有困苦之事发生。
魏索很头疼,自己有心无力,难以事无巨细地去管理,手下的大小官员又不见得全部干净。
久而久之,魏索变得麻木,行事以无过当有功,对待下面的事和人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初心渐渐失去,魏索意识到权高的不幸。
京城遛弯,魏索听见了当年草莽时听过的评书声,老爷子身体英朗,讲的虽然还是凉山好汉的故事,名字却都为避讳而改变。
魏索听到话本中描写的自己的光辉形象,羞愧不已,不日上奏致仕。
皇帝再三挽留,魏索强烈请辞。皇帝赐万金还山,并承诺官饷照旧。
归于山野,魏索著书立说、开办学堂,为当地百姓办实事。
二十余年,上百县受益。
魏索并不快乐,他知道自己是逃避了兼济天下的责任,原本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
又三十年,魏索的生祠已在各地立了上百座,此时魏索垂垂老矣,将要离世。
“权高得幸并非幸,大业难成总未成。但恨平生力不富,无愧终身每在行。”
第三关,过关。权势不只是权利,还是义务。魏索用一生践行了这一点。
(本章完)
书接上文,话说天尊在试炼之塔第九十五层投了一本书,而这本书连作为魔尊的黑暗王始皇帝也羡慕不已。
而试炼之塔外的石碑又表示,排名在第三名的空,就是在这一关失败的。
第九十五层的关卡其实非常常规。
俗话说战胜别人简单,战胜自己容易,修行者定会面对无尽的诱惑,能否保持本心是很重要的事情。
第九十五层的考验也就是除“六欲”。
试炼之塔的六欲综合了传统的“口耳鼻舌身意”和佛教总结的“色形仪语细相”,最终却定位六种最质朴,杀伤力也最大的“欲”。
分别为:金钱、佳肴、权势、麻醉、享乐、美色。
而天尊投入的那本书籍,名为“智慧”,也是对魏索的额外考验,第七欲,求知。
第一关,金钱。
魏索被拉入幻境中,在幻境之中,魏索的记忆和能力暂时被封存。幻境中,魏索的身份是一个大财主,坐享良田千亩、房屋万间。
魏父死后,魏索当上家主。
一日,一乞丐上门乞讨,家丁正在驱赶他,这番场景刚好被魏索撞见。
虽然祖训教导,细大不捐才能戏水长流,可魏索发现自己良心隐隐作痛,于是做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
魏索将自己的玉扳指送给了乞丐,又另厨房的人给了他一些干粮。
乞丐千恩万谢地离开了,魏索也就此爱上了帮助人的感觉。
自此之后,魏县多了个魏大善人,凡是本地人无不称赞,而魏家的产业也越做越大。
十余年后,一场政变突发,魏县掀起了一场“分豪强以济天下”的活动,而魏索作为魏县最大的财主,被判处死。
令初下,魏县百姓自诩良知,不行分豪强之权,直至镇上泼皮孙二踹开魏府大门,劫走三夫人与一箱金银细软后,魏府的门槛被踏平了。
而魏索也被安上了“欺压百姓”、“为富不仁”的帽子。
处决前夜,由百人组成的“皮兜代表团”在公众面前义正言辞地宣布着魏索的一项又一项罪名,而这百人中,几乎每人都受过魏索的恩惠。
牢中,魏索回首一声不禁苦笑,此生不爱财,最后偏偏死在财上了。
明日斩首,魏索难以入眠,谁知后半夜一人来此,魏索一眼便认出了他,是当年那个乞丐!
乞丐要代替魏索赴死,魏索自然不可能答应。而乞丐早就买通了衙役,将魏索迷晕搬出牢房。
翌日,百姓发现被斩首者的样貌根本就不是魏索,但他们丝毫不关心此事,毕竟死的是“魏索”他们就有钱地可分,谁是“魏索”又能如何?
在他乡醒来,魏索打听到自己处于“王县”,经了解到,王县的王大财主是个鱼肉百姓的大恶人,如今天道好轮回,明天必将被斩首。
从人们的表情来看,魏索知道那王大财主的确是个恶人。
行刑当天,众人看魏索衣衫破烂,认为魏索这是最高尚的人,推举魏索魏持刀人,亲自审判王大财主。
赶鸭子上架,刑台上魏索持刀,老泪两行,突然明白了什么道理。
世先有金石而后有善恶,故前者可断后者。而人心常在,岂能偏颇?金石乃天下之金石,善恶乃一人之善恶。
血溅五步,欢声四起,王财主人头落地,魏索仰天长啸,自刎归去。
第一层幻境破,金钱,过关
第二关,佳肴。
这一世,魏索变成了一只饕餮,不同的是,这一次魏索拥有着记忆。
然而,有记忆也没有用,刚刚进入环境之中,魏索就感觉到了难以忍受的饥饿感。
饥饿,太恐怖了。在求生本能的面前,任何理智和思想都被抛弃。
吃!
魏索只剩下了一个念头。
作为饕餮,魏索无物不吞,所到之处寸草不剩,很快,魏索就清空了一片范围,开始向下一个地方飞行。简直比蝗虫还恐怖。
据传说,饕餮在没有东西吃的情况下,会把自己吃掉。
不吃的话会饿死,一直吃的话早晚会自己把自己吃掉。也就是说,照这么吃下去,早晚是死路一条。
此时魏索才明白这一关的恐怖,明明理智告诉自己不能再吃了,可身体告诉自己,不吃不行。
好在魏索是学过地理的人,如果把自己当成羊的话,那饲养自己,自然也要用轮牧制度。
资源是有限的,但资源也是能再生的。魏索顶住诱惑,在吞食的时候不竭泽而渔而是吃一半留一半,留一半种一半,最终完成了资源的再生产。
佳肴这一关的解法和吃无关,而是要考验试炼者对于资源的使用方式。一毫莫取和取之无禁都是不正确的,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型,才是破局的关键。
第三关,权势。
此层幻境,魏索同样失去记忆与修为。
这一世,魏索生于寒门,从小浸淫孔孟之道,最大的志向就是登科当官,兼济天下。
朝廷软弱,治理不力,官员鱼肉百姓,又恰逢天灾降临,收成不好。朝廷不但不减免税赋,反而加重了不交税赋的处罚。
收成不好,各级官员的油水都被迫缩减,于是欺压之行更甚。
此种状况下,各地农民起义频发,其中最强大的势力,当属凉山集团。
魏索寒窗苦读如愿登科,却因未能上交买官进爵的钱而进士的名额被人顶替。不仅如此,还被扣了一顶舞弊的帽子,被发配充军。
发配途中,队伍被凉山集团所劫,魏索的凄惨故事也被凉山好汉叹惋。魏索的才学和军事头脑折服了凉山好汉,经过几次战役后,魏索正式成为凉山集团的中心人物之一。
虽然如此,可从小学习的孔孟之道,还是让魏索有着如宋江一般的想法,归顺正统才是正道。
后,朝廷派密探联系魏索,希望魏索能够与朝廷沟通,里应外合进而瓦解凉山集团,并承诺事成之后为其平反,并任一品大员。
一面是忠,一面是义,魏索很难抉择。
纠结之中,魏索在烟花柳巷排解忧愁,于勾栏瓦肆抒发苦闷。
饮酒作乐时,歌女抱着琵琶哼唱起最新的曲目。
歌词写的是赞美凉山好汉为民做主,盼望凉山好汉早日推翻旧朝廷。
魏索的心有些动摇,第二天又在街上听到小孩儿在唱着儿歌,同样是赞美凉山批判朝廷,说书先生的新话本也是取材于凉山的事迹。
魏索恍然醒悟,忠君主为小忠,忠天下为大忠。
五年后,改朝换代,新王登基,魏索拜相。可谓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浸淫官场,魏索变了,处庙堂之高远江湖,不知天下何以兼济天下。
万里之国,百二十郡,每时每刻都有困苦之事发生。
魏索很头疼,自己有心无力,难以事无巨细地去管理,手下的大小官员又不见得全部干净。
久而久之,魏索变得麻木,行事以无过当有功,对待下面的事和人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初心渐渐失去,魏索意识到权高的不幸。
京城遛弯,魏索听见了当年草莽时听过的评书声,老爷子身体英朗,讲的虽然还是凉山好汉的故事,名字却都为避讳而改变。
魏索听到话本中描写的自己的光辉形象,羞愧不已,不日上奏致仕。
皇帝再三挽留,魏索强烈请辞。皇帝赐万金还山,并承诺官饷照旧。
归于山野,魏索著书立说、开办学堂,为当地百姓办实事。
二十余年,上百县受益。
魏索并不快乐,他知道自己是逃避了兼济天下的责任,原本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
又三十年,魏索的生祠已在各地立了上百座,此时魏索垂垂老矣,将要离世。
“权高得幸并非幸,大业难成总未成。但恨平生力不富,无愧终身每在行。”
第三关,过关。权势不只是权利,还是义务。魏索用一生践行了这一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