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定型量产!常规射击测试合格。
    连续射击测试合格。
    极限射程测试合格。
    直瞄射击测试……合格。
    画面仿佛暂停,历史悄然定格。
    “李局,现在的时间是多少?”余华手里握着直瞄射击测试纸质结果,远方夕阳拂面,映照于瞳孔之中,面含笑意,整个人透出意气风发之意,向身侧的李强轻声问道。
    李强闻言深吸一口气,看了看手表,回应道:“傍晚七点整。”
    “八个月了,不知不觉间,已经二百多个日夜……”
    余华轻声呢喃,怔怔地望着前方,思绪情不自禁回到八个月前的夜晚。
    除夕之夜穿越而来,立下科技救国之愿,就读北平四中,跟随华罗庚入清华园,亲历七七事变,到延城开创根据地工业……
    他的脑海闪过很多画面,师父华罗庚的严肃,师母吴筱元的温柔,总是爱笑的方玉,坚忍不拔的林婉,少年时期的邓稼先,国学大师陈寅恪,身怀劲骨的清华校长梅贻琦,两鬓斑白的约翰·拉贝,沉默寡言的赵忠尧……
    同窗,好友,老师,一幅幅画面似如放电影般不断闪过,紧接着出现四中时期搞过的便携式照明灯源,硝化甘油,tnt,余氏七塔……
    一路走来,回首望去,未曾想经历了如此之多的人和事。
    他的路,有认可,有支持,有辱骂,有否认……
    至于以后的日子,或许批判否认居多,认可支持居少。
    “我虽没有打死任何一名日军士兵,也犯了许多或轻或重的错误,但我,无愧于心,我所选择的道路无须别人认可,百年之后,自有人评价。”余华渐渐回神,转头望向测试场中心的红牡丹重炮,双眼清澈而透亮,透出无比坚定之意。
    时间如若倒退八个月时间,回到除夕夜那晚,在参军打鬼子和科学救国之间,余华依然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消灭一百个鬼子和眼前的红牡丹重炮相比,孰轻孰重,无须多言。
    他,无愧于心。
    “人有时会迷茫,需要开导。但我开导不了你,你的人生由你自己决定,你所选择的路是否正确,需要亲自验证。”
    就在这时,耳旁忽然传来领导的声音,温和而平缓:“即使很多人都不看好你,可你偏偏就要争气……如果累了,可以停下来歇息,道阻且长,不必急于一时一刻,还有,我们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背。”
    余华闻言怔了一下,转头看去,迎面而来的是领导如自家长辈般的微笑,李强和历史上有名有姓的部队首长们,面容严肃,全都投来蕴含认可之意的目光。
    红牡丹原型炮试验通过,等同于红牡丹榴弹炮项目正式成功,而这,意味着余华即将离去。
    领导知道,李强知道,在场部队首长同样知道,他们更知道此番分别余华将踏上海外求学之路,再见之日遥遥无期。
    “德胜让我转告一句话给你,你不是抗日战场的逃兵,而是科学界最强大的战士,你要去学习西方最先进的知识,要去打赢西方的科学界,中华的未来在你和所有海外求学的学子身上。”领导缓缓说道。
    听闻此话,余华没说话,轻轻点头:“谢谢您。”
    领导轻轻拍了拍余华的肩膀,微笑未语。
    余华深呼吸一口气,稍微整理情绪,翻开直瞄射击测试纸质报告单,正对在场众人和项目测试人员:
    “各位同志,各位首长,现公布代号‘红牡丹’105毫米榴弹炮原型直瞄射击测试结果:五百米实际穿深110毫米,一千米实际穿深90毫米,一千五百米实际穿深75毫米,测试射靶材质均为高碳均质钢,测试结果经多次检验无误,该测试结果符合预期,达到设计指标,满足未来五至十年内对敌作战中的穿甲需求。”
    “现在,我宣布,基于上述原型炮综合测试结果及测试数据,代号‘红牡丹’105毫米榴弹炮通过原型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达到量产标准,正式研发成功!”
    “我们再次创造了一个奇迹,那就是造出了中华第一款倍径达到23倍的身管榴弹炮,并且实现所有零部件自主生产。”
    话音落下,四周顿时响起无比热烈的掌声。
    伴随着红牡丹重炮的正式研发成功,所有人全都激动起来,项目参与人员纷纷流下热泪,部队首长们眼眶微微湿润,欢喜高兴,双手用力地拍动着,既为重炮项目研发成功高兴,又想到了曾经倒下的战友们……
    “真的是一个奇迹,我从未想象过的奇迹……重炮,这是属于我们的重炮。”李强望着原型炮,双手拍动,心中感慨万千。
    一步一步走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踏踏实实。
    历尽千辛万苦,今日,终成正果。
    消息层层传递,气氛点燃并推到巅峰,整个测试场沸腾了。
    余华安静享受如今的荣耀时刻,这是属于他的个人时间,这种凭借自身努力所得来的胜利果实,格外香甜可口。
    1937年10月五日傍晚七点整,代号‘红牡丹’105毫米原型炮在南沟测试场经过原型炮测试,所有测试项目合格,达到设计指标,正式研发成功。
    “报告领导,重炮项目研发成功,这是105毫米榴弹炮项目定型量产申请。”待到测试场内气氛稍稍回落,李强举手敬礼,转身取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定型量产申请报告,接着递向领导。
    领导点了点头,面容严肃且庄重,用手接过定型量产申请报告,认真读阅内容,确认无误后将其放在一旁的桌案,接着向机要秘书招了招手。
    机要秘书连忙上前,同样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钢笔和总部印章。
    “幸好我早有准备。”领导朝着李强和余华笑了笑,从机要秘书手中接过钢笔和总部印章,于签字栏处签名捺印。
    红色的八路军总部字样,清晰可见。
    “经上级组织和八路军总部商议决定,通过105毫米榴弹炮项目定型量产申请,武器型号命名为37式105毫米榴弹炮,代号不变,依旧为‘红牡丹’,李强同志,正式文件稍后会下发到军工局。”
    领导拿起定型量产申请,向李强宣布关于105毫米重炮项目的相关决定:“军工局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提高产量,前线部队急需重火力打击日寇,我个人就一句话,红牡丹重炮有多少要多少,你们只管造,不用担心经费的问题。”
    正式武器型号——37式105毫米榴弹炮,代号‘红牡丹’。
    “是,保证完成任务!”李强正声回应。
    领导点了点头,示意李强放松,转头看向余华:“余同学,红牡丹重炮现在产量怎么样?”
    “在电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一个月最多6门,这个数字再多的话,会严重影响柳树沟各工厂运行效率。”余华给出专业答复:“等到刘家沟火电站建成,红牡丹重炮的产量紧张问题就能极大程度缓解,月产可达30门以上。”
    红牡丹重炮产量高低由电渣钢决定,而电渣钢产量高低则由发电量决定,柳树沟工业区当前电力供应问题相当紧张,所有工厂全都如嗷嗷待哺的小孩般张口要电。
    发电量本就不多的电网,根本无法支撑所有工厂运转,唯有等待刘家沟火电站的建成,方可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
    刘家沟火电站,小型火电站,与榆林三岔湾火电站同等规模,用于满足柳树沟工业区以及未来安塞工业区的用电需求。
    等解决了电力供应问题,重炮产量的高低,则由兵工厂生产线效率决定。
    到时候,月产30门只是基础,月产一百门,也不是不可能。
    “够了,月产6门已经足够满足前期的需求。”

章节目录

我的科学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仲渊2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仲渊2并收藏我的科学时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