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与不好,陶知府也没得选择,只能收拾铺盖卷,赶快去军前上任。
    打发走了陶知府,朱元章又看了看王通,把这小子吓得浑身颤抖,慌到了不行,连知府大人都滚蛋了,他这种还不得千刀万剐啊!
    但是令人讶异的是,朱元章竟然没有发作,而是把他拉起来,还让他坐下,询问一些状况……比如你家里怎么样啊,有多少亲人啊?
    老朱越是提问,王通就越是心慌,不会要灭门九族吧?
    陛下开恩啊!
    哪知道朱元章笑呵呵道:“事情虽然发生了,你也没有什么大罪,咱又不是不讲理的人,这样吧,咱可以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你继续在市面上晃荡,不过有什么事情,你可以告诉咱……对了,你会写字吗?”
    王通点头,字他是会写,可问题是他不知道写什么啊?
    张希孟却是一下子明白过来,自从张承天跑了,老朱身边没了可用之人,像王通这种,充当个眼线也是不错的。
    张希孟还有点佩服朱元章了,还真是人尽其才。
    “王通,你不必担心,陛下的意思,是让你多瞧瞧市面上的事情,有什么经营投资,发财亏本的事情,有哪些人操作比较厉害,全都如实告诉陛下,最最关键,就是要实话实话,不能隐瞒。”
    王通简直要哭了,他哪敢隐瞒啊,这可是欺君之罪啊!
    果不其然,老朱点了点头,“太师教你的话都记住了,主要盯着有关河中战场的物资往来,商贾交易,有什么好玩的事情,都告诉咱。回头咱有重赏。”
    交代清楚之后,王通算是死里逃生,活了过来。
    随后就有消息传出来,王公子手眼通天,竟然去了行宫,见到了陛下,太师还勉励了他。
    就这样,王通不光是有钱,还背景深厚,深不可测。
    在西安的名声,更胜从前几分。
    把他撒出去之后,朱元章这边,还真就消息不断。
    老朱也开始正儿八经,研究起了商贾之事,说了这么多年,折腾了这么久,老朱在这上面,始终有那么一点点别扭,也始终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
    可是这一次不一样了,他沉下心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琢磨,还真别说,让他品出一点味道来。
    “张先生,其实用不着担忧,此战蓝玉必胜!”
    张希孟眉头微皱,“主公,你怎么对蓝玉如此有信心?”
    老朱呵呵一笑,“不是对蓝玉有信心,是咱发现,有不少河中过来的夷商,居然买咱们的战争债券,还帮着往西域贩运货物。”
    张希孟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钦佩的神色。
    “主公圣明,确实如此!”
    王通的经营让老朱明白了一个道理,确实可以无中生有,大发利市……但是有个前提,必须看得准,赌得对,不然的话,就会赔得裤子都不剩。
    试问那些夷商都愿意押宝大明,不就是看好大明,认为大明的胜算极大吗?
    连这帮人都是如此看,身为大明天子,又何必那么担忧呢!
    “西北的事情,暂时放下,咱们可以去河南,先祭拜贾鲁先生,然后继续南下,去西南瞧瞧,随后就可以返回应天,铸造金鼎,咱也可以放心退位了。”
    张希孟点了点头,微微一笑,显然朱元章开始领悟金钱的高明,自然知道,大明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需要非常细腻的手段,治国也不再是老朱习惯的大开大合,必须精准调控,切中要点。
    甚至张希孟这种威望泼天的当世圣贤,也早就不适合朝廷了,所以他们俩都必须退位让贤。
    不过这一次到了西安,张希孟还有个想法。
    “主公,虽然说迁都的事情,臣在多年前就反对,也没有正儿八经讨论。当世国家这么大,事务这么多,消息传递又不是很快捷,臣斗胆提议,应该设立几个陪都。”
    “陪都?这都是应该的,咱也想过,其实前些时候,就有人提议把北平升为北京,然后采取南北二京制。”
    老朱提了一嘴,并没有说下去。
    可张希孟却是一清二楚,由于北平都是朱棣的手下,他们那伙人实在是让人厌恶,尤其是应天中书诸公,简直恨得牙根痒痒。
    指望着提升他们的地位,那是痴人说梦。
    尤其是黄子澄、齐泰之流,更是被人视作酷吏,又是发展工商,又是到处征税,下手狠辣,毫不留情。
    这种人如何能让他们得势!
    这也就体现出文官的厉害之处,他们也不明着反对,只是拖延,逼急了,他们就安排几个学者官吏,让他们组建个调研会,然后就是不停研究,不断提交各种各样的报告,消息相继送到了朱标的桉头。
    想升格,做梦去吧!
    除了朱元章之外,其他任何人,现在基本格局上面,有所改变,都是十分艰难的。
    此刻张希孟提出陪都的事情,老朱思量再三,问道:“先生以为该怎么办?”
    “主公,北平是工业中心,无论如何,都要升格。但仅仅升格北平,还远远不够,臣提议将西安和昆明一起升格!”
    “昆明?”
    老朱大吃一惊,升格西安,他并不意外,长安本就是古都,而且这里扼守关中,通过河西走廊,连接西域,又通往河中之地,这是处理整个西北政务的核心,作为陪都,绝对是够格的。
    但是昆明就显得有点突兀了。
    要知道整个云南之地,也和中原分隔了很久,当初派遣朱英进军云南,才算重新拿回来。而且老朱是让朱英世袭镇守云南的。
    总不能反悔吧?
    张希孟倒是一笑,“主公,朱英的事情好办,我给他写封信,他就会想明白的。而且云南虽好,但是到底不如天竺,他要是愿意换块封地,天下间有的是地方安排。至于昆明,正好南洋诸国,什么缅甸啊、南掌啊、暹罗啊、占城啊,全都可以影响,包括乌斯藏在内,昆明就是整个西南的中心,当个陪都,也是够格的。”
    老朱想了想,“这倒也是,朱英的事情,你要写信,咱也写信,再让皇后跟他讲讲,一定要说明白了……还有啊,先生,设立了三个陪都,你看要安排多少官吏?”
    张希孟眨了眨眼睛,提到安排多少人,他就比较无语了。
    毕竟到了现在,大明朝的官吏已经突破了十万。老朱在位,还能约束,未来一定会疯狂膨胀的。
    但是他又没有什么好办法。
    所有的衙门,都不是以经济效益为考评依据,体现一个衙门的价值,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更多的预算,拥有更多的雇员……
    “主公,要设置官吏,臣以为就暂时设立三位通政使就是了。”
    通政使也是老朱早早设立的,主要的作用就是执掌奏疏,传递消息,朱元章很担心下面官吏会欺瞒他。
    但是在朝堂运作的时候,由于老朱的勤奋,加上张希孟的存在,并没有谁真的敢在大事情上隐瞒老朱。
    他们只是把所有信息都送给老朱,只要他发现不了,就湖弄过关了……因此在相当长时间里,通政使都是个闲的抠脚的存在。
    不过要设立陪都,安排三位通政使,总揽三处政务,汇总起来,及时上奏朝廷,也就够了。
    总不能按照中书诸部的格局,弄出来四套人马,那样一来,大明的官吏数量就爆表了。
    朱元章思索了片刻,点头道:“这样安排不错,但是要加上一条,天子要不定期到各处巡游,尤其是陪都,要坐镇处理政务,了解民情。国家这么大,不能只有一个应天!”
    说完之后,老朱又意味深长说了一句,“应天太繁荣了,容易让人忘了,这天下还有穷苦人!”
    张希孟和老朱商议妥当,消息传到了应天,接到书信的朱标,直接叫来了群臣,这一次别推脱了,父皇和太师都决定了,你们还想怎么样?
    而且这一次还是升格三个陪都,又只是安排通政使,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吗?
    孙炎思量少许,就立刻道:“殿下,此议极好,臣以为,能不能在陪都增设三处仓场,作为国库的分库,总算四方财税,避免转运之苦。”
    朱标点头,“这是好事,应该可行!”他又问道:“除了增设仓场,还有别的意见吗?”
    这时候罗复仁站了出来,“殿下,臣以为还要增加大明银行分行,金融货币,最重要的就是方便,设立三处分行,能提供便利,方便商贾往来。”
    朱标又是点头,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这件事之后,钱唐提议增加西安和昆明的学堂数量,要大力兴学。
    另外还有人提议,要安排大理寺分寺,负责刑名。
    果然如张希孟预料的那样,即便光是设立一个通政使,这帮人也能塞进来一大帮人,而且还都是理由充分。
    官僚体系的膨胀,几乎是无解的问题。
    好在他们现在的提议还都是利国利民的,朱标在酌量之后,也都点头了。
    现在就剩下一件事,朱英能不能愿意放弃云南啊?
    那可是他的老巢,经营了这么多年,舍得放弃吗?得到消息的朱英,简直高兴坏了,还有这等好事?
    他连夜就收拾好了行囊,迫不及待动身回应天,云南再好,也不是他的家……

章节目录

大明第一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青史尽成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史尽成灰并收藏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