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宁宫。
朱常深奶声奶气地问他祖母:“祖母祖母,为什么弟弟是太子而我不是?是我没有他聪明吗?”
这是朱常深第一次问这个问题。
如今他的口齿已经很伶俐了。
可对于李太后而言,这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
虽然她不止一次想过,但即便如她那般玲珑剔透的一个人,被当面问及时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该怎么说呢?
要告诉朱常深,尽管他早于朱常洵出生,但因为他娘已经不在了,出于安全的考虑,所以不能立他为太子吗?
可安全的问题……
一个还不到三岁的孩子能懂吗?即便懂,李太后这时候也不想说呀。
都是皇室子孙,她可不希望这么小就告诉他们有关争权夺利的事儿。
因为她的两个宝贝儿子朱翊钧与朱翊镠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最后的结果……她可不想再看到她的孙子为了皇位而起争执,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必须避免发生。
所以,她根本就不想与孙子说及任何有关储位与皇位等问题,眼下只盼望孙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然而,她又知道,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孙子逐渐长大,一定会问这个问题的,就像当日朱常洛追问他爹为什么不在紫禁城一样。
朱常洵叫朱常深“哥”,就是这个当哥的为什么不是太子反而弟是?
懂事了反而好解释,因为或许不用解释他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可就是这个年幼无知的时候,不好解释。当然也不是不好解释,只是李太后不想给孩子灌输这样的观念。
“你们都是你爹的好孩子。”李太后如是般回道。
“可是祖母,太子与皇子不一样。我知道太子将来要做皇帝,而不是太子的皇子将来要离开这里,对不对祖母?”朱常深嘟着小嘴。
“常深真聪明!”
“祖母,那太子为什么不是我而是弟弟呢?是因为我娘去世得早,而弟弟的娘亲还在的缘故吗?”
“常深,这话谁对你说的?”李太后忽然一本正经地问。
“祖母,没有人对我说,是我自己想的。”朱常深回答。
“常深真聪明。”李太后又夸赞,继而问道,“做太子好吗?”
“太子将来要做皇帝,天下第一,当然好。”朱常深毫不掩饰地回道。
“可做皇帝很累,不信问你爹。”
“祖母,累是什么?”
“就是身体被掏空了,没意思,没斗志,没劲。”任凭李太后口才多好,感觉在孙子面前也解释不清这个“累”字。
“祖母是说爹很累吗?”
“嗯。”
“可我为什么不知道?爹每天很快乐呀,每天都笑着。”
“那是因为常深还小,还不懂得大人的快乐是什么,大人的笑不像小孩儿只有在高兴开心的时候……”
问得李太后都不会解释了,尽管像模像样给出一个解释,但感觉以朱常深的年纪,很有可能听不懂。
好在似乎跳过“太子”的问题,让李太后回答倒是没有什么太大压力。
只听朱常深又奶声奶气地问道:“祖母,笑不就是开心快乐吗?”
“等常深长大了就会知道,在大人的世界里,笑有很多种含义,不一定代表高兴快乐。”李太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释给朱常深听,至于是否听得懂,暂时她也顾不上了。
“哦。”朱常深只得点了点头,忽然又来一句,“祖母,娘如果在世,爹会不会让我当太子呢?”
“常深,听祖母的话,太子不好当,别想了好不好?”
“好吧,不问祖母,改天我问爹去,让爹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太后无言以对,顿时感觉很有必要与朱翊镠交流一次。
在孩子面前到底该怎么解释?
第二天,李太后便决定与朱翊镠单独沟通这个问题,孩子的事大。
“镠儿,常深昨儿个突然问为什么不立他为太子而要立他弟弟?还真把我给问住了,我该如何回答呢?”
李太后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朱翊镠不由得微微一滞,“这个小兔崽子,他问这个干嘛?”
“迟早不是要给他一个解释吗?”
“待他长大了自然会明白。”
“但现在也得给他合理的引导吧,我可不赞同给他灌输一些什么立储呀、争权夺位呀的理念,一来孩子太小了,二来娘也不希望这么做。”
“娘,孩儿与你说心里话,刚不久也特意他皇后说过这事儿,虽然已经册封常洵为太子,但将来继承皇位的不一定是他,眼下立常洵为太子,只是确保朝廷的安稳,至于将来继承皇位,能者居之,所以现在还不好说。”
“镠儿的意思是,将来倘若常洵的能力不及常深或常淳,那么他的太子地位就不保了吗?”李太后忙问。
“嗯。”
“可镠儿这样做,岂不是更容易挑起他们的争执?”
“我当然希望将皇位交到一个更有才能的儿子手里,或许容易挑起争执,但这是为国家为天下负责的表现,若能力不足而被推到皇位上,那不是陷害国家陷害人吗?”
“娘可不想再看到夺位之争。”李太后极度认真地提醒道,但准确地说,这不是提醒而是警告。
“皇后与娘有同样的担忧,请娘相信孩儿会处理好的。”
“娘当然相信你了,那该如何对常深解释这个呢?”
“他太小,解释不清。”朱翊镠摇了摇头,“再说了,这话暂时也不能公开,孩儿是关起门来与娘说清而已,倘若传出去,恐怕会引发乱子,孩儿此举一定会有朝中大臣跳起来反对。”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已经被镠儿改过一次,能者居之等于是又要改,朝中大臣岂能安容忍?”
“无论如何,孩儿确定能者居之这个方向一定是对的。”
朱翊镠信心满满,只不过这时候他还没提,如果几个儿子都欠火候能力堪忧,他都想过是不是要将皇位传给不姓朱的很有能力的人?
当然,这个想法有点“离经叛道”,朱翊镠觉得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绝不能操之过急。
在他眼里,大明不是朱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既然如此,皇帝为何一定要姓朱?
……
。
朱常深奶声奶气地问他祖母:“祖母祖母,为什么弟弟是太子而我不是?是我没有他聪明吗?”
这是朱常深第一次问这个问题。
如今他的口齿已经很伶俐了。
可对于李太后而言,这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
虽然她不止一次想过,但即便如她那般玲珑剔透的一个人,被当面问及时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该怎么说呢?
要告诉朱常深,尽管他早于朱常洵出生,但因为他娘已经不在了,出于安全的考虑,所以不能立他为太子吗?
可安全的问题……
一个还不到三岁的孩子能懂吗?即便懂,李太后这时候也不想说呀。
都是皇室子孙,她可不希望这么小就告诉他们有关争权夺利的事儿。
因为她的两个宝贝儿子朱翊钧与朱翊镠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最后的结果……她可不想再看到她的孙子为了皇位而起争执,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必须避免发生。
所以,她根本就不想与孙子说及任何有关储位与皇位等问题,眼下只盼望孙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然而,她又知道,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孙子逐渐长大,一定会问这个问题的,就像当日朱常洛追问他爹为什么不在紫禁城一样。
朱常洵叫朱常深“哥”,就是这个当哥的为什么不是太子反而弟是?
懂事了反而好解释,因为或许不用解释他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可就是这个年幼无知的时候,不好解释。当然也不是不好解释,只是李太后不想给孩子灌输这样的观念。
“你们都是你爹的好孩子。”李太后如是般回道。
“可是祖母,太子与皇子不一样。我知道太子将来要做皇帝,而不是太子的皇子将来要离开这里,对不对祖母?”朱常深嘟着小嘴。
“常深真聪明!”
“祖母,那太子为什么不是我而是弟弟呢?是因为我娘去世得早,而弟弟的娘亲还在的缘故吗?”
“常深,这话谁对你说的?”李太后忽然一本正经地问。
“祖母,没有人对我说,是我自己想的。”朱常深回答。
“常深真聪明。”李太后又夸赞,继而问道,“做太子好吗?”
“太子将来要做皇帝,天下第一,当然好。”朱常深毫不掩饰地回道。
“可做皇帝很累,不信问你爹。”
“祖母,累是什么?”
“就是身体被掏空了,没意思,没斗志,没劲。”任凭李太后口才多好,感觉在孙子面前也解释不清这个“累”字。
“祖母是说爹很累吗?”
“嗯。”
“可我为什么不知道?爹每天很快乐呀,每天都笑着。”
“那是因为常深还小,还不懂得大人的快乐是什么,大人的笑不像小孩儿只有在高兴开心的时候……”
问得李太后都不会解释了,尽管像模像样给出一个解释,但感觉以朱常深的年纪,很有可能听不懂。
好在似乎跳过“太子”的问题,让李太后回答倒是没有什么太大压力。
只听朱常深又奶声奶气地问道:“祖母,笑不就是开心快乐吗?”
“等常深长大了就会知道,在大人的世界里,笑有很多种含义,不一定代表高兴快乐。”李太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释给朱常深听,至于是否听得懂,暂时她也顾不上了。
“哦。”朱常深只得点了点头,忽然又来一句,“祖母,娘如果在世,爹会不会让我当太子呢?”
“常深,听祖母的话,太子不好当,别想了好不好?”
“好吧,不问祖母,改天我问爹去,让爹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太后无言以对,顿时感觉很有必要与朱翊镠交流一次。
在孩子面前到底该怎么解释?
第二天,李太后便决定与朱翊镠单独沟通这个问题,孩子的事大。
“镠儿,常深昨儿个突然问为什么不立他为太子而要立他弟弟?还真把我给问住了,我该如何回答呢?”
李太后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朱翊镠不由得微微一滞,“这个小兔崽子,他问这个干嘛?”
“迟早不是要给他一个解释吗?”
“待他长大了自然会明白。”
“但现在也得给他合理的引导吧,我可不赞同给他灌输一些什么立储呀、争权夺位呀的理念,一来孩子太小了,二来娘也不希望这么做。”
“娘,孩儿与你说心里话,刚不久也特意他皇后说过这事儿,虽然已经册封常洵为太子,但将来继承皇位的不一定是他,眼下立常洵为太子,只是确保朝廷的安稳,至于将来继承皇位,能者居之,所以现在还不好说。”
“镠儿的意思是,将来倘若常洵的能力不及常深或常淳,那么他的太子地位就不保了吗?”李太后忙问。
“嗯。”
“可镠儿这样做,岂不是更容易挑起他们的争执?”
“我当然希望将皇位交到一个更有才能的儿子手里,或许容易挑起争执,但这是为国家为天下负责的表现,若能力不足而被推到皇位上,那不是陷害国家陷害人吗?”
“娘可不想再看到夺位之争。”李太后极度认真地提醒道,但准确地说,这不是提醒而是警告。
“皇后与娘有同样的担忧,请娘相信孩儿会处理好的。”
“娘当然相信你了,那该如何对常深解释这个呢?”
“他太小,解释不清。”朱翊镠摇了摇头,“再说了,这话暂时也不能公开,孩儿是关起门来与娘说清而已,倘若传出去,恐怕会引发乱子,孩儿此举一定会有朝中大臣跳起来反对。”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已经被镠儿改过一次,能者居之等于是又要改,朝中大臣岂能安容忍?”
“无论如何,孩儿确定能者居之这个方向一定是对的。”
朱翊镠信心满满,只不过这时候他还没提,如果几个儿子都欠火候能力堪忧,他都想过是不是要将皇位传给不姓朱的很有能力的人?
当然,这个想法有点“离经叛道”,朱翊镠觉得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绝不能操之过急。
在他眼里,大明不是朱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既然如此,皇帝为何一定要姓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