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不如学习祖龙迁徙天下十二万富户以充咸阳的手法,强迁蜀地当地富户前来长安,然后顺势清理蜀地力量,掌握蜀地根基。”张恢站出来道,一开口就是老法家了。
“哦!”李适听到这话,若有所思。
说实话迁徙富户到京都这种强干弱枝的政策,在秦汉时还是种很正常的行政手段。
最著名的倒不是祖龙,而是汉武帝的迁茂陵令,为此甚至呵斥了卫青,亲手办理了郭解,使得迁茂陵令彻底的执行下来。
然后到了霍光掌权时,这个强干弱枝的政策被废除掉了。
这政策被废除掉后,才有了后面世家疯狂增长的机会,若这政策一直都在,只要世家敢随便发展,只要经济到达一定程度,很可能太守一句话,整个家族都被迁徙到首都去了。
后面汉朝想要重新捡起这政策时发现抵抗这个政策力度实在太大了,除非再出一个汉武帝似的强人,强行贯彻这政策,否则根本就实现不了。
不得不说,这个政策至少在秦汉时期是相当优秀的政策,对中央来说,因为经历过了反秦之战与楚汉争霸,清楚见到关东贵族的实力,才用这种政策有效对关东势力进行打压。
同时因为这些势力离开了本土,这就使得本土底层势力拥有了向上攀登与生长空间。
而在这样厮杀出来或者出名的人,则会被人看到,通过察举制推荐给中央,或者被再次强迁,从而不断的形成新的循环。
简单的说,这个体系是辅助大汉生存重要的政治法令。
它只得罪了当时大汉中间阶级的世家与富豪,所以给人看起来是个恶的法令,但实际上他对维系整个大汉帝国人才晋升渠道的通畅,是一种很重重要的辅助手段。
这法令有点类似现在的房价高升,对真正有钱人来说,房价高升无所谓,对最底层的百姓来说,也不会奢望买房这一件事情。
但对那些有点小钱的中层来说,他们发现自己存钱也买不起房子后,就会把买房这件事情从自己选择中划掉,把原本买房的钱或者是拿来消费,或者是投资自身都0可以。
对国家来说只要是流通的钱,那就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和谐,总比死存在那里不动的好。
某种程度来说就是牺牲了一部分中层,来盘活整个国家的经济。
当然,后面房价政策被玩到了极致,有些过犹不及,甚至想要收手也有些来不及了。
这有点像印钱印多了手停不下来一样,因为很多地方政府就靠土地出让金过日子了。
而土地出让金的成本居高不下,想要让房价的价格下来,自然也不现实。
话题稍远,此刻李适对张恢想到迁徙蜀地富户的想法倒也有几分的赞同,便说道:“这的确是个法子,不过这件事情本质上来说,这是治标,而不是治本。”
“大王想要如何的治本!”听到李适的话,张九章好奇道。
“蜀地能够这般肆意妄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蜀地山高路远,经济自成一体。
相对我们来说,不仅是政治上,更重要的是经济上也是如此。”李适神色严肃道,
“蜀地跟中原其他地区不同,他们没经历过反秦乱战,所以一直以来相对都在休养生息。
但这种休养生息,真正修养的是那些豪族与富户,而不是当地百姓。
所以我们需要给这些百姓腾出生存的空间与土地,唯有下层是我们的人,上层被我们迁徙到长安,然后想办法使得中层流动起来。
蜀地才算是真正被我们所掌握!”
听到李适的话语,陈知白与张九章两人不由面面相觑。
他们再次明白,李适的思维跟他们有些不太一样,或者说看问题的关键点也不太一样。
但无可否认,李适这种思维让李适做事总希望能从根本上把事情做好,而不是面子工程。
李适继续道,“总而言之,想要动蜀地,最好一鼓作气,彻底将蜀地变样。
而不是拖拖拉拉,想到一出是一出的慢慢解决。
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对蜀地进行彻底的改造,否则我暂时更倾向先维持原状,让中原先行回复。”
听到李适的话,张九章开口道:
“我们虽然没打算对蜀地进行行动,但可以先对蜀地进行渗透。
在汉中与蜀地招募士兵进行训练,方便让他们以后在蜀地建立屯田营,安排教社进入汉中与蜀地地区,开始渗透底层的权利,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蜀地情况。
虽然这些安排不能解决蜀地问题,但这些有助于我们将来解决蜀地问题时打铺垫!”
“好,就按照九章你说的来!”李适听到张九章的话,倒是认可的点点头。
虽然自己的想一口气把事情解决掉,但张九章这种正常的行政手法,一点点向蜀地进行渗透,终究是没有错的。
甚至等到这股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说不定直接就把蜀地给按住了。
可以说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只不过这股力量的积累与解决太需要时间了。
更大可能是,在有限时间里,那些派遣过去的军屯,很可能会被蜀地本身给吸收消化。
“既然准备掺沙子,其实我们可以换种玩法!”陈知白思索了一会儿,站出来说道。
众人的目光全部都向着陈知白看了过去,很是显然,陈知白就是适合出主意。
“大建兴国,就是大王用来对付异族的那一套政策,实际上也可以用在蜀地!”
陈知白从容不迫的道,“我们可以假装说要修缮蜀中到关中的道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修缮也好,直接用军团攻击来砸山开凿也好,我们自然而然需要大量人力资源。
如果是拥有户口的,那我们正常对待,如果没户口的,我们可以把蜀中百姓重新编辑户口安置在汉中开拓,为将来谋划蜀地做准备建立一个榜样就好!
汉中与蜀中相隔不远,有汉中作为榜样,将来我们着手处理蜀中时,相信蜀地的抵抗力量会弱小得多,因为说到底他们想要的是割据,而不是真正的分裂!”
李适听着陈知白的话若有所思,说实话,李适明白自己对蜀地的想法有几分的偏颇了。
因为蜀地一开始想要的就是成为类似国中之国的待遇,他们承认李适的统治,也愿意上交税负,但他们不希望李适插手管理蜀地。
这种想法如果过个几百年也许是那种大逆不道的想法,但在这个由战国转变向统一的特使时期,在偏远地区有这么一群人是很正常的。
他们不是不拥护李适,因为他们手上的武力根本就没有办法与李适对抗。
但他们不想接受郡县制度,因为秦末大战没有波及他们,但大秦的覆灭让他们好不容易挣脱掉了束缚着他们的郡县枷锁,现在哪怕天下归一,他们依旧不愿意重新接受郡县。
而事实上蜀地这种封闭的环境,贯穿了整个两汉,不论是公孙述,还是刘备,能够以蜀地一地与整个天下僵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蜀地这种残留的封闭环境没有被彻底根除。
当然,如果李适愿意,直接派兵过去,然后狠狠的犁一变,自然就什么都解决了。
但李适连项策羽都愿意放过,如果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想要对蜀地起兵灾的。
而且陈知白的话也提醒了李适,自己最擅长的本来就不是什么军事,而是内政!
所以能够用内政解决的,就别用军事来解决,而且李适也已经想到了办法。
为什么在自己的时代好像亲戚的味道好像淡了很多,好像每家每户都自己过日子去了。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家各户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基本上都饿不死了。
是的,饿不死了就足够了。
任何家庭在正常情况下,都能以家庭为单位抵抗经济风险,所以古代那种宗族或者亲戚互助模式自然而然就被新时代给淘汰了。
但在古代因为生产力不足,一般百姓想独立生存真的很难,尤其对蜀地这个封闭环境,几乎山沟沟一片土地一个部落,更是需要大家一起抱团才能在土地里刨食。
所以,如果不希望派兵进去直接把蜀地的杀得血流成河,那就要想办法让普通百姓独立。
让他们不依赖宗族,不依赖地主也能生存,到时候他们能依赖的也就只是政府而已。
“不,知兵的方法很好,不过我们不是要假建设,而是要真建设!”李适咬咬牙说道。
“真建设?!”听到李适的话陈知白与张九章都不由自主的惊呼了起来。
张九章嘴角抽搐了一下,道,“您的意思是,真让去修建一条直通从蜀地到汉中的道路?”
“不!是蜀地到长安的道路!”李适对张九章严肃的纠正道:
“既然想要不流血的改造陇蜀地,那么就必须要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来吸纳蜀地是人口,让他们从这些世家与土著的掌控中出来。
如果他们是世家与土著登记过的奴仆,那我没办法,但如果他们不是被世家与土著登记过的奴仆,那我们给他们安排户口,谁能说他们是黑户。
世家与土著又有什么权利去要回大汉国民!”
“一开始自然还好,但若随着时间流逝,蜀地世家无法忍受而反叛呢!!”听到李适的话,张九章神色严肃道。
在张九章看来,这些被逼急了很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
“失去了底层的支持,这些世家与土著又算得了什么,杀过去也就是了!”李适从容道,“我从没有想到过不流血而解决任何的问题,我所希望的只是尽可能的减少流血而已。
更重要的是,要流有意义的血,而不仅仅是靠着暴虐的杀戮去解决所有的问题。
再说每有蜀地世家倒下,我想应该能增加几万登记在户口上的平民与几百顷的耕田,能让大汉的统治更稳几分!”
“那大王打算派遣谁过去?!”听到李适的决意,张九章苦笑着李适道。
张九章相信李适不是说假话,但也正因此,张九章才会感觉李适的计划很是幻灭。
北边有一条运河在等待的修建,西边的西域走廊在不断开拓,现在在西南又弄出个联通长安到蜀地的计划……
张九章觉得祖龙只不过是修个长城都弄得天下尽反,但李适这么做不但这个天下还好好的,甚至还越来越是繁荣了,甚至连百姓都越来越拥戴李适了。
张九章真的很想要大吼一声,“大秦,你死得实在是太冤枉了啊!”
“甘章!”李适倒也没有什么迟疑道,
“他正好要组建一支新的预备役,这支预备役的天赋就是能够进行熔炼农业类技巧。
这样的大型工程,指望粮食全部由长安运送过去就实在太消耗粮食了。
所以汉中屯田建设个稳定的粮食基地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所以第一年便让甘章在汉中进行大面积屯田,同时考察整个蜀地到长安的环境。
在储备足够粮食,给出具体修路方案后再进行修路,把这整个计划全面铺开来!”
听到李适的话语,好像李适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真有所准备,张九章与陈知白两人对视了一眼,倒也点点头通过了这一个计划。
至于甘章有没有研究出这个农业天赋,在张九章与陈知白看来,这东西肯定是研究出来了,否则李适也不会信誓旦旦的说。
当然,就算是甘章解决不了,不是还有韩知兵与白起两尊大神嘛,有这两尊大神在,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个议题到此为止,众人倒没再继续讨论下去,毕竟只是做个铺垫而已。
李适准备再等一等,等到天下统一,尤其齐地真正回归,才是自己处理蜀地问题的时候。
至于现在,就按照张九章的办法先处理的,然后叫甘章前往汉中进行屯田,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好铺垫,毕竟说到底,当前的主要问题还是统一,自然一切为统一服务。
“哦!”李适听到这话,若有所思。
说实话迁徙富户到京都这种强干弱枝的政策,在秦汉时还是种很正常的行政手段。
最著名的倒不是祖龙,而是汉武帝的迁茂陵令,为此甚至呵斥了卫青,亲手办理了郭解,使得迁茂陵令彻底的执行下来。
然后到了霍光掌权时,这个强干弱枝的政策被废除掉了。
这政策被废除掉后,才有了后面世家疯狂增长的机会,若这政策一直都在,只要世家敢随便发展,只要经济到达一定程度,很可能太守一句话,整个家族都被迁徙到首都去了。
后面汉朝想要重新捡起这政策时发现抵抗这个政策力度实在太大了,除非再出一个汉武帝似的强人,强行贯彻这政策,否则根本就实现不了。
不得不说,这个政策至少在秦汉时期是相当优秀的政策,对中央来说,因为经历过了反秦之战与楚汉争霸,清楚见到关东贵族的实力,才用这种政策有效对关东势力进行打压。
同时因为这些势力离开了本土,这就使得本土底层势力拥有了向上攀登与生长空间。
而在这样厮杀出来或者出名的人,则会被人看到,通过察举制推荐给中央,或者被再次强迁,从而不断的形成新的循环。
简单的说,这个体系是辅助大汉生存重要的政治法令。
它只得罪了当时大汉中间阶级的世家与富豪,所以给人看起来是个恶的法令,但实际上他对维系整个大汉帝国人才晋升渠道的通畅,是一种很重重要的辅助手段。
这法令有点类似现在的房价高升,对真正有钱人来说,房价高升无所谓,对最底层的百姓来说,也不会奢望买房这一件事情。
但对那些有点小钱的中层来说,他们发现自己存钱也买不起房子后,就会把买房这件事情从自己选择中划掉,把原本买房的钱或者是拿来消费,或者是投资自身都0可以。
对国家来说只要是流通的钱,那就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和谐,总比死存在那里不动的好。
某种程度来说就是牺牲了一部分中层,来盘活整个国家的经济。
当然,后面房价政策被玩到了极致,有些过犹不及,甚至想要收手也有些来不及了。
这有点像印钱印多了手停不下来一样,因为很多地方政府就靠土地出让金过日子了。
而土地出让金的成本居高不下,想要让房价的价格下来,自然也不现实。
话题稍远,此刻李适对张恢想到迁徙蜀地富户的想法倒也有几分的赞同,便说道:“这的确是个法子,不过这件事情本质上来说,这是治标,而不是治本。”
“大王想要如何的治本!”听到李适的话,张九章好奇道。
“蜀地能够这般肆意妄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蜀地山高路远,经济自成一体。
相对我们来说,不仅是政治上,更重要的是经济上也是如此。”李适神色严肃道,
“蜀地跟中原其他地区不同,他们没经历过反秦乱战,所以一直以来相对都在休养生息。
但这种休养生息,真正修养的是那些豪族与富户,而不是当地百姓。
所以我们需要给这些百姓腾出生存的空间与土地,唯有下层是我们的人,上层被我们迁徙到长安,然后想办法使得中层流动起来。
蜀地才算是真正被我们所掌握!”
听到李适的话语,陈知白与张九章两人不由面面相觑。
他们再次明白,李适的思维跟他们有些不太一样,或者说看问题的关键点也不太一样。
但无可否认,李适这种思维让李适做事总希望能从根本上把事情做好,而不是面子工程。
李适继续道,“总而言之,想要动蜀地,最好一鼓作气,彻底将蜀地变样。
而不是拖拖拉拉,想到一出是一出的慢慢解决。
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对蜀地进行彻底的改造,否则我暂时更倾向先维持原状,让中原先行回复。”
听到李适的话,张九章开口道:
“我们虽然没打算对蜀地进行行动,但可以先对蜀地进行渗透。
在汉中与蜀地招募士兵进行训练,方便让他们以后在蜀地建立屯田营,安排教社进入汉中与蜀地地区,开始渗透底层的权利,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蜀地情况。
虽然这些安排不能解决蜀地问题,但这些有助于我们将来解决蜀地问题时打铺垫!”
“好,就按照九章你说的来!”李适听到张九章的话,倒是认可的点点头。
虽然自己的想一口气把事情解决掉,但张九章这种正常的行政手法,一点点向蜀地进行渗透,终究是没有错的。
甚至等到这股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说不定直接就把蜀地给按住了。
可以说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只不过这股力量的积累与解决太需要时间了。
更大可能是,在有限时间里,那些派遣过去的军屯,很可能会被蜀地本身给吸收消化。
“既然准备掺沙子,其实我们可以换种玩法!”陈知白思索了一会儿,站出来说道。
众人的目光全部都向着陈知白看了过去,很是显然,陈知白就是适合出主意。
“大建兴国,就是大王用来对付异族的那一套政策,实际上也可以用在蜀地!”
陈知白从容不迫的道,“我们可以假装说要修缮蜀中到关中的道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修缮也好,直接用军团攻击来砸山开凿也好,我们自然而然需要大量人力资源。
如果是拥有户口的,那我们正常对待,如果没户口的,我们可以把蜀中百姓重新编辑户口安置在汉中开拓,为将来谋划蜀地做准备建立一个榜样就好!
汉中与蜀中相隔不远,有汉中作为榜样,将来我们着手处理蜀中时,相信蜀地的抵抗力量会弱小得多,因为说到底他们想要的是割据,而不是真正的分裂!”
李适听着陈知白的话若有所思,说实话,李适明白自己对蜀地的想法有几分的偏颇了。
因为蜀地一开始想要的就是成为类似国中之国的待遇,他们承认李适的统治,也愿意上交税负,但他们不希望李适插手管理蜀地。
这种想法如果过个几百年也许是那种大逆不道的想法,但在这个由战国转变向统一的特使时期,在偏远地区有这么一群人是很正常的。
他们不是不拥护李适,因为他们手上的武力根本就没有办法与李适对抗。
但他们不想接受郡县制度,因为秦末大战没有波及他们,但大秦的覆灭让他们好不容易挣脱掉了束缚着他们的郡县枷锁,现在哪怕天下归一,他们依旧不愿意重新接受郡县。
而事实上蜀地这种封闭的环境,贯穿了整个两汉,不论是公孙述,还是刘备,能够以蜀地一地与整个天下僵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蜀地这种残留的封闭环境没有被彻底根除。
当然,如果李适愿意,直接派兵过去,然后狠狠的犁一变,自然就什么都解决了。
但李适连项策羽都愿意放过,如果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想要对蜀地起兵灾的。
而且陈知白的话也提醒了李适,自己最擅长的本来就不是什么军事,而是内政!
所以能够用内政解决的,就别用军事来解决,而且李适也已经想到了办法。
为什么在自己的时代好像亲戚的味道好像淡了很多,好像每家每户都自己过日子去了。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家各户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基本上都饿不死了。
是的,饿不死了就足够了。
任何家庭在正常情况下,都能以家庭为单位抵抗经济风险,所以古代那种宗族或者亲戚互助模式自然而然就被新时代给淘汰了。
但在古代因为生产力不足,一般百姓想独立生存真的很难,尤其对蜀地这个封闭环境,几乎山沟沟一片土地一个部落,更是需要大家一起抱团才能在土地里刨食。
所以,如果不希望派兵进去直接把蜀地的杀得血流成河,那就要想办法让普通百姓独立。
让他们不依赖宗族,不依赖地主也能生存,到时候他们能依赖的也就只是政府而已。
“不,知兵的方法很好,不过我们不是要假建设,而是要真建设!”李适咬咬牙说道。
“真建设?!”听到李适的话陈知白与张九章都不由自主的惊呼了起来。
张九章嘴角抽搐了一下,道,“您的意思是,真让去修建一条直通从蜀地到汉中的道路?”
“不!是蜀地到长安的道路!”李适对张九章严肃的纠正道:
“既然想要不流血的改造陇蜀地,那么就必须要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来吸纳蜀地是人口,让他们从这些世家与土著的掌控中出来。
如果他们是世家与土著登记过的奴仆,那我没办法,但如果他们不是被世家与土著登记过的奴仆,那我们给他们安排户口,谁能说他们是黑户。
世家与土著又有什么权利去要回大汉国民!”
“一开始自然还好,但若随着时间流逝,蜀地世家无法忍受而反叛呢!!”听到李适的话,张九章神色严肃道。
在张九章看来,这些被逼急了很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
“失去了底层的支持,这些世家与土著又算得了什么,杀过去也就是了!”李适从容道,“我从没有想到过不流血而解决任何的问题,我所希望的只是尽可能的减少流血而已。
更重要的是,要流有意义的血,而不仅仅是靠着暴虐的杀戮去解决所有的问题。
再说每有蜀地世家倒下,我想应该能增加几万登记在户口上的平民与几百顷的耕田,能让大汉的统治更稳几分!”
“那大王打算派遣谁过去?!”听到李适的决意,张九章苦笑着李适道。
张九章相信李适不是说假话,但也正因此,张九章才会感觉李适的计划很是幻灭。
北边有一条运河在等待的修建,西边的西域走廊在不断开拓,现在在西南又弄出个联通长安到蜀地的计划……
张九章觉得祖龙只不过是修个长城都弄得天下尽反,但李适这么做不但这个天下还好好的,甚至还越来越是繁荣了,甚至连百姓都越来越拥戴李适了。
张九章真的很想要大吼一声,“大秦,你死得实在是太冤枉了啊!”
“甘章!”李适倒也没有什么迟疑道,
“他正好要组建一支新的预备役,这支预备役的天赋就是能够进行熔炼农业类技巧。
这样的大型工程,指望粮食全部由长安运送过去就实在太消耗粮食了。
所以汉中屯田建设个稳定的粮食基地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所以第一年便让甘章在汉中进行大面积屯田,同时考察整个蜀地到长安的环境。
在储备足够粮食,给出具体修路方案后再进行修路,把这整个计划全面铺开来!”
听到李适的话语,好像李适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真有所准备,张九章与陈知白两人对视了一眼,倒也点点头通过了这一个计划。
至于甘章有没有研究出这个农业天赋,在张九章与陈知白看来,这东西肯定是研究出来了,否则李适也不会信誓旦旦的说。
当然,就算是甘章解决不了,不是还有韩知兵与白起两尊大神嘛,有这两尊大神在,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个议题到此为止,众人倒没再继续讨论下去,毕竟只是做个铺垫而已。
李适准备再等一等,等到天下统一,尤其齐地真正回归,才是自己处理蜀地问题的时候。
至于现在,就按照张九章的办法先处理的,然后叫甘章前往汉中进行屯田,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好铺垫,毕竟说到底,当前的主要问题还是统一,自然一切为统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