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至申时(下午三点),太阳刚刚偏过中天。空中起了一层薄云,似是在天穹上罩了一袭轻纱,连阳光都已无那么刺眼。
忽来一阵清风,吹的满山遍野的旗帜哗哗做响。无数的南军列成数道长龙,如蚂蚁般往汧河岸边集结。
不多时,汧阴城下便为之一空,只留下满地死尸。
元丽气的暴跳如雷:“为何要退兵?”
这一退,他“弃暗投明”、“阵前反戈”以谋立大功的企图岂不是当场落空?
而好死不死的,他又将昌义之得罪了个死。若昌义之怀恨在心,随意找个由头就能就地斩了他,他连投靠伏罗,叛逃吐谷浑的机会都没有……
为何退兵?
昌义之看了看马前诸将,目光依次从元丽、于忠、伏罗、候刚,并一众南梁军将的脸上略过,而后伸手一指:“抬上来!”
随着一声应诺,便有亲信抬了一口木箱,置于众人面前。应是早有交待,不见昌义之再有指使,几个亲兵便有条不紊的摆弄着其中物事。
众人见其搬出几个铁罐,去掉软塞,而后将其中如水一般的物事倾倒于水缸之中。
眨眼中,水面便浮上了一层油花,在阳光的照映下反射着五颜六色的光芒,煞是好看。
看着像是柚油,但却无桐有特有的气味,反倒有些刺鼻。也更不像是猪牛之类的油脂。那东西除非熬化才会这般清,且肯定会冒着浓烟……
众将胡乱猜疑,又见昌义之的亲卫退后几步,接接一支火把,远远的抛进了水缸。
“哗”的一声,一股火焰冲天而起,惊的就近的军将急往后躲。
而但凡长眼的,无不骇的双眼狂突,毛骨悚然:于水中都能起火之物?
旷古未有,闻所未闻……
而如元丽、于忠、伏罗等人无不满脸古怪:这应是李承志那如附骨之蛆一般的火油,昌义之又是从何得来?
“莫猜了,这就是李承志送来的!便是用此物,魏军仅仅费时两个时辰,便攻克足有守军万余,坚如铁桶的清水城……”
昌义之长长的叹了一声,“而如今,李承志欲凭此物、并那天雷,绕后攻占陈仓以断我后路……试问诸位,若设身处地,换尔等为昌某,又该如何?”
众人皆知,定然不只这般简单,不可能李承志只是送来几罐火油,再恫吓几句,就能迫的昌义之退兵。
但昌义之身为名将,威名远播,故而麾下绝大多数之人都只是猜疑,心想是否何处又突生了变故,逼的县候不得不如此。
但也不乏愤愤不平之人……
“李承志称要直取陈仓,他就果真直取陈仓?当我元丽陈予陈仓之万余精锐,并你昌都督昨日遣派于城下的万五甲士是死物?”
元丽满脸狰狞,查着脖子嚷道:“可笑昌县候,昨日还取我等‘畏李承志如虎’、‘闻李色变’……而如今,昌都督竟也如我选装一般,被那李氏小儿吓破了胆?”
可怜于忠使出了浑身解数,百般阻拦、又拉又拽,竟都没挡住元丽。
待其一番痛斥出口,昌义之麾下一干南将无一不是脸色发紫,恨不得扑上来将元丽碎尸万段。
昌义之倒是波澜不惊,满脸的风轻云淡。略一摆手,拦下欲斥骂元丽的军将,才施施然道:“此一时,彼一时……若济阴王殿下自以为有与李承志决一生死之雄志,那便留下……”
说着他又回守头,看了看于忠、伏罗等人,“至于二位退是不退,悉听尊便。便是转身便投了那李承志,老夫也绝不阻拦……昌某就先行一步了……”
投个鸟毛?
如今麾下民壮已死伤殆尽,若他敢孤身一人去投,李承志就绝对敢将他就地缚住押往洛阳请功。
无论如何,也该回了陈仓,举万余之精锐一并投附,才能稍有些依仗……
元丽咬着牙不出声,于忠无奈,只好抱拳揖道:“我等自是随县候一并南退……”
伏罗也连声应着:“某自是唯昌县候之命是从……”
自百里滩一败,伏罗就已生出退兵之意。后硬是被元丽鼓动,称昌义之足有雄兵十万,且皆是精锐,未尝没有一搏之力,故而才留了下来。
如今昌义之一退,他留下等着被李承志赶尽杀绝么?
“那就起营:先退至南岸,待掘开上游河坝,使敌无法随后掩杀,便退回陈仓……”
随着昌义之一声令下,各军闻风而动,如潮水一般的往南岸涌去。
就只元丽与于忠,身后只跟着数十亲兵,好不落寞。
元丽左右一瞅,疑声问道:“侯刚呢?”
于忠黯然一叹:“方才见他与裴邃一道离去,应是随昌义之的前军一并撤了……”
随昌义一并撤了……那可是近万大军?
元丽怒极反笑:“哈哈……好个见风使驼、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
已到此时,还能如何?
于忠已然心灰意冷,莫说骂,竟连生怒的心思都已淡了许多。只是冷声道:“此贼素来如此,除过见缝插针、谄媚奉承,再一无是处……也无需生恼,待退回陈仓,再与他理论也不迟……”
不然还能如何?
手底下就数十亲卫,便是此时去寻候刚也无济于是。
好狗贼,你且给爷爷等着,迟早让你后悔……
元丽咬着牙,硬生生的忍下一口恶气。又回过头,万般不甘的往汧阴城的方向瞅了几眼:李承志啊李承志,你若信我元丽,就尽快尾追而来。元某定送你一份大礼……
只当元丽心有不甘,再者已知大势已去,一时间心乱如麻,于忠也无瑕理会。竟未察觉元丽的亲卫突然就少了两个……
杨钧立在城头,举目望着空旷的四野,任凭袍带随风扬起,拍打着他的脸颊,就跟傻了一样。
城下依旧浓烟滚滚,不时会有淒惨的尖叫声传来。但听在杨钧耳中,就如美妙的乐章。
昌义之竟然……退兵了?
依他与李韶之前猜测,昌义之便是退,也该至入夜后李承志来援之际。而此时离天黑足近有两个时辰,李承志怕是还在数十里之外……
就如魔障了一般,他又怀疑了起来:“莫不是以退为进,昌义之想诱我等出城?”
“如何诱?”
李韶无奈的往远处一指,“不看那汧河两岸已然水漫四野,显然是南军退回南岸之后,便掘开了上游堤坝……这分明就是在防备我等尾随袭他后军……”
还真就是?
真退了……
数刻前还如火如荼,杀声震天,眨眼间便退了个干干净净?
就因为李承志遣使走了一趟,见了一遭昌义之?
想想是如此的不真实……
杨钧急的抓耳挠腮:“以元伯兄以为,承志到底予昌义之说了什么,让如此名将如避蛇蝎?”
“莫胡猜了,待承志来后,自然一切皆知……左右,即刻传令,命四城暂先莫要擅开城门,以绳索、吊篮等运兵卒与马匹下城,令斥候沿河游探,看敌军退至何地……另吊步卒下城归陇伤兵,清收刀甲……”
麾下轰然应诺,忙去传令。不多时,便有兵卒与马匹被吊下城墙。
近百斥候往南而去,四城之下各有步卒近千,快速的清扫着战场。
又一阵后,突有十数甲士押着两员敌卒来到南城门下:“都督、司马,擒伏奸细二人,自称为济阴王元丽之心腹,授其秘令而来,欲当面呈予大帅……”
元丽的心腹,要见李承志?
李韶眉头一皱,沉声喝道:“吊上来!”
……
日落西山,暮色暗谈。无数道金光泼洒于地,汧水河面仿佛被染了金漆,金光闪耀,美不胜收。
汧阴城下已清扫大半,刀弓甲胄已尽皆运至城中,只余下万余死尸,待情势稍缓后,或集挖坑掩埋,或集于一处焚烧。
一个时辰前,得知昌义之不止退回南岸,甚至已马不停蹄的退回了汧源。李韶由衷的道了一声佩服。
人一上万,无边无沿,更何况是十数万大军?
便是予旷野之中摆成方阵,宽广也要逾十数里。若有令下,来去至少也要数刻。而昌义之一声令下,便如臂指使,使十数万大军浑若一人,便可见其领兵之能?
感慨之余,李韶又急派快马,往西予李承志传讯。待令卒回返,称李承志的帅旗已至县城西南约二十里。若是快些,半个时辰便能赶至汧阴。
李韶与杨钧连忙予从将下令,即刻出城迎接。
不隆重不行,李承志今日的举动委实将一众魏将骇的不轻。众将打破脑袋都想不到,他到底用了什么方法,使南梁名将昌义之如此惶急?
出城不久,也就刚刚列好了阵势,又见数骑自西南奔来。火红的塘骑在夕阳的映射之下分外夺目。
这是令卒,而非为李承志开路之仪仗兵?
李韶与杨钧下意识的心中发紧。
来传令的是虎贲军主元谳。似是分外情急,人还未到,便听其大声喝道:“大帅有令,请李都督与杨司马即刻移驾,往汧源一晤……”
一众军将满头雾水:不久前才有斥候报过,称昌义之已退兵至汧源城,而此时李承志却又要李韶与杨钧去汧源见他?
便是想马不停蹄的攻取汧源,也该示令举军前往,为何只提李韶与杨钧二人?
杨钧心中一动,眼珠急转:“是城中一晤,还是城下一晤?”
元谳嘴一咧,笑的好不得意:“自然是城中……属下来此传令之时,大帅已然与刁都督、郦司马等入城。此时应在汧源县衙恭候二位大驾……”
不汧源城中,而非汧源城下……昌义之竟然一退数舍,连汧源城下拱手相让?
而他敢退这么快,敢退这么远,那早间才遣于扶风、岐山诸郡的偏师,也定然已尽数召回,不然就会成为孤军……
如此一来……关中尽复矣?
就如喝醉了一般,李韶猛的晃了两晃,差点一头栽过去。
“元伯兄?”
杨钧一声惊呼,手忙脚乱的扶了一把。
“无妨……应是突闻喜讯,气血过盛所致……”
何止是喜讯,简直是大喜过望。
至此杨钧才算是反应过来,脸色陡然一红,双眼明亮异常。
都已退出了汧源,昌义之还能退到哪?
除了陈仓,别无他途。
若李承志再逼一步,昌义之就只能退回秦岭,返回汉中……
至此,叛乱已平,强敌已驱……大胜!
但若细想,感觉这一仗打的就如儿戏一般?
莫说杨钧了,就连李韶也未料到局势变化的如此之快,竟突然就胜了?
甚至都没想通是怎么胜的?
“贪天之功……真是贪天之功……”
杨钧胡乱叫嚷着,“我要亲笔予朝廷呈奏……”
“慌甚?见过承志……不,见过大帅再奏也不迟……快,牵我马来……”
任李韶平日里沉稳如山,此时竟也状若疯癫。幸好杨钧还留有一丝理智,连忙唤过元昭、元珍交待一番,令其守好汧阴,随时待命。
亲卫牵过战马,将二人扶上马背。几息之后,约两百余甲骑护着李韶与杨钧狂奔而去。
直到所起的烟尘随风吹来,眯的众将连眼都睁不开之时,城下众将才如梦初醒。
胜了?
竟然胜了……
“大胜……大胜……大帅威武!”
不知谁喊了一声,城内城外突就沸腾了起来,尽是呼喊“大帅威武”之声。
就如山崩海啸,震耳欲聋。
元昭又是嫉妒,又是羡慕。猛呼几口气,压抑着心中悸动,举步凑到元珍身侧:“以三叔(元珍家中行三)之见,李郡公施以何计,才使昌义之如遇猛虎,猝然退兵?”
元珍想了想,又摇了摇头:“某也不知!”
莫说元珍与元昭了,就连日夜守在李承志身畔,亲眼目睹李承志如何施为的李始贤与李松,也想不通为何只凭一封信、几样兵甲,就能骇得昌义之拱手认输?
若之前有人这般予李承志建言,李始贤保准一巴掌糊他脸上。但此时就跟做梦一样:一纸骇退十万兵,而且还是昌义之这般的名将?
忽来一阵清风,吹的满山遍野的旗帜哗哗做响。无数的南军列成数道长龙,如蚂蚁般往汧河岸边集结。
不多时,汧阴城下便为之一空,只留下满地死尸。
元丽气的暴跳如雷:“为何要退兵?”
这一退,他“弃暗投明”、“阵前反戈”以谋立大功的企图岂不是当场落空?
而好死不死的,他又将昌义之得罪了个死。若昌义之怀恨在心,随意找个由头就能就地斩了他,他连投靠伏罗,叛逃吐谷浑的机会都没有……
为何退兵?
昌义之看了看马前诸将,目光依次从元丽、于忠、伏罗、候刚,并一众南梁军将的脸上略过,而后伸手一指:“抬上来!”
随着一声应诺,便有亲信抬了一口木箱,置于众人面前。应是早有交待,不见昌义之再有指使,几个亲兵便有条不紊的摆弄着其中物事。
众人见其搬出几个铁罐,去掉软塞,而后将其中如水一般的物事倾倒于水缸之中。
眨眼中,水面便浮上了一层油花,在阳光的照映下反射着五颜六色的光芒,煞是好看。
看着像是柚油,但却无桐有特有的气味,反倒有些刺鼻。也更不像是猪牛之类的油脂。那东西除非熬化才会这般清,且肯定会冒着浓烟……
众将胡乱猜疑,又见昌义之的亲卫退后几步,接接一支火把,远远的抛进了水缸。
“哗”的一声,一股火焰冲天而起,惊的就近的军将急往后躲。
而但凡长眼的,无不骇的双眼狂突,毛骨悚然:于水中都能起火之物?
旷古未有,闻所未闻……
而如元丽、于忠、伏罗等人无不满脸古怪:这应是李承志那如附骨之蛆一般的火油,昌义之又是从何得来?
“莫猜了,这就是李承志送来的!便是用此物,魏军仅仅费时两个时辰,便攻克足有守军万余,坚如铁桶的清水城……”
昌义之长长的叹了一声,“而如今,李承志欲凭此物、并那天雷,绕后攻占陈仓以断我后路……试问诸位,若设身处地,换尔等为昌某,又该如何?”
众人皆知,定然不只这般简单,不可能李承志只是送来几罐火油,再恫吓几句,就能迫的昌义之退兵。
但昌义之身为名将,威名远播,故而麾下绝大多数之人都只是猜疑,心想是否何处又突生了变故,逼的县候不得不如此。
但也不乏愤愤不平之人……
“李承志称要直取陈仓,他就果真直取陈仓?当我元丽陈予陈仓之万余精锐,并你昌都督昨日遣派于城下的万五甲士是死物?”
元丽满脸狰狞,查着脖子嚷道:“可笑昌县候,昨日还取我等‘畏李承志如虎’、‘闻李色变’……而如今,昌都督竟也如我选装一般,被那李氏小儿吓破了胆?”
可怜于忠使出了浑身解数,百般阻拦、又拉又拽,竟都没挡住元丽。
待其一番痛斥出口,昌义之麾下一干南将无一不是脸色发紫,恨不得扑上来将元丽碎尸万段。
昌义之倒是波澜不惊,满脸的风轻云淡。略一摆手,拦下欲斥骂元丽的军将,才施施然道:“此一时,彼一时……若济阴王殿下自以为有与李承志决一生死之雄志,那便留下……”
说着他又回守头,看了看于忠、伏罗等人,“至于二位退是不退,悉听尊便。便是转身便投了那李承志,老夫也绝不阻拦……昌某就先行一步了……”
投个鸟毛?
如今麾下民壮已死伤殆尽,若他敢孤身一人去投,李承志就绝对敢将他就地缚住押往洛阳请功。
无论如何,也该回了陈仓,举万余之精锐一并投附,才能稍有些依仗……
元丽咬着牙不出声,于忠无奈,只好抱拳揖道:“我等自是随县候一并南退……”
伏罗也连声应着:“某自是唯昌县候之命是从……”
自百里滩一败,伏罗就已生出退兵之意。后硬是被元丽鼓动,称昌义之足有雄兵十万,且皆是精锐,未尝没有一搏之力,故而才留了下来。
如今昌义之一退,他留下等着被李承志赶尽杀绝么?
“那就起营:先退至南岸,待掘开上游河坝,使敌无法随后掩杀,便退回陈仓……”
随着昌义之一声令下,各军闻风而动,如潮水一般的往南岸涌去。
就只元丽与于忠,身后只跟着数十亲兵,好不落寞。
元丽左右一瞅,疑声问道:“侯刚呢?”
于忠黯然一叹:“方才见他与裴邃一道离去,应是随昌义之的前军一并撤了……”
随昌义一并撤了……那可是近万大军?
元丽怒极反笑:“哈哈……好个见风使驼、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
已到此时,还能如何?
于忠已然心灰意冷,莫说骂,竟连生怒的心思都已淡了许多。只是冷声道:“此贼素来如此,除过见缝插针、谄媚奉承,再一无是处……也无需生恼,待退回陈仓,再与他理论也不迟……”
不然还能如何?
手底下就数十亲卫,便是此时去寻候刚也无济于是。
好狗贼,你且给爷爷等着,迟早让你后悔……
元丽咬着牙,硬生生的忍下一口恶气。又回过头,万般不甘的往汧阴城的方向瞅了几眼:李承志啊李承志,你若信我元丽,就尽快尾追而来。元某定送你一份大礼……
只当元丽心有不甘,再者已知大势已去,一时间心乱如麻,于忠也无瑕理会。竟未察觉元丽的亲卫突然就少了两个……
杨钧立在城头,举目望着空旷的四野,任凭袍带随风扬起,拍打着他的脸颊,就跟傻了一样。
城下依旧浓烟滚滚,不时会有淒惨的尖叫声传来。但听在杨钧耳中,就如美妙的乐章。
昌义之竟然……退兵了?
依他与李韶之前猜测,昌义之便是退,也该至入夜后李承志来援之际。而此时离天黑足近有两个时辰,李承志怕是还在数十里之外……
就如魔障了一般,他又怀疑了起来:“莫不是以退为进,昌义之想诱我等出城?”
“如何诱?”
李韶无奈的往远处一指,“不看那汧河两岸已然水漫四野,显然是南军退回南岸之后,便掘开了上游堤坝……这分明就是在防备我等尾随袭他后军……”
还真就是?
真退了……
数刻前还如火如荼,杀声震天,眨眼间便退了个干干净净?
就因为李承志遣使走了一趟,见了一遭昌义之?
想想是如此的不真实……
杨钧急的抓耳挠腮:“以元伯兄以为,承志到底予昌义之说了什么,让如此名将如避蛇蝎?”
“莫胡猜了,待承志来后,自然一切皆知……左右,即刻传令,命四城暂先莫要擅开城门,以绳索、吊篮等运兵卒与马匹下城,令斥候沿河游探,看敌军退至何地……另吊步卒下城归陇伤兵,清收刀甲……”
麾下轰然应诺,忙去传令。不多时,便有兵卒与马匹被吊下城墙。
近百斥候往南而去,四城之下各有步卒近千,快速的清扫着战场。
又一阵后,突有十数甲士押着两员敌卒来到南城门下:“都督、司马,擒伏奸细二人,自称为济阴王元丽之心腹,授其秘令而来,欲当面呈予大帅……”
元丽的心腹,要见李承志?
李韶眉头一皱,沉声喝道:“吊上来!”
……
日落西山,暮色暗谈。无数道金光泼洒于地,汧水河面仿佛被染了金漆,金光闪耀,美不胜收。
汧阴城下已清扫大半,刀弓甲胄已尽皆运至城中,只余下万余死尸,待情势稍缓后,或集挖坑掩埋,或集于一处焚烧。
一个时辰前,得知昌义之不止退回南岸,甚至已马不停蹄的退回了汧源。李韶由衷的道了一声佩服。
人一上万,无边无沿,更何况是十数万大军?
便是予旷野之中摆成方阵,宽广也要逾十数里。若有令下,来去至少也要数刻。而昌义之一声令下,便如臂指使,使十数万大军浑若一人,便可见其领兵之能?
感慨之余,李韶又急派快马,往西予李承志传讯。待令卒回返,称李承志的帅旗已至县城西南约二十里。若是快些,半个时辰便能赶至汧阴。
李韶与杨钧连忙予从将下令,即刻出城迎接。
不隆重不行,李承志今日的举动委实将一众魏将骇的不轻。众将打破脑袋都想不到,他到底用了什么方法,使南梁名将昌义之如此惶急?
出城不久,也就刚刚列好了阵势,又见数骑自西南奔来。火红的塘骑在夕阳的映射之下分外夺目。
这是令卒,而非为李承志开路之仪仗兵?
李韶与杨钧下意识的心中发紧。
来传令的是虎贲军主元谳。似是分外情急,人还未到,便听其大声喝道:“大帅有令,请李都督与杨司马即刻移驾,往汧源一晤……”
一众军将满头雾水:不久前才有斥候报过,称昌义之已退兵至汧源城,而此时李承志却又要李韶与杨钧去汧源见他?
便是想马不停蹄的攻取汧源,也该示令举军前往,为何只提李韶与杨钧二人?
杨钧心中一动,眼珠急转:“是城中一晤,还是城下一晤?”
元谳嘴一咧,笑的好不得意:“自然是城中……属下来此传令之时,大帅已然与刁都督、郦司马等入城。此时应在汧源县衙恭候二位大驾……”
不汧源城中,而非汧源城下……昌义之竟然一退数舍,连汧源城下拱手相让?
而他敢退这么快,敢退这么远,那早间才遣于扶风、岐山诸郡的偏师,也定然已尽数召回,不然就会成为孤军……
如此一来……关中尽复矣?
就如喝醉了一般,李韶猛的晃了两晃,差点一头栽过去。
“元伯兄?”
杨钧一声惊呼,手忙脚乱的扶了一把。
“无妨……应是突闻喜讯,气血过盛所致……”
何止是喜讯,简直是大喜过望。
至此杨钧才算是反应过来,脸色陡然一红,双眼明亮异常。
都已退出了汧源,昌义之还能退到哪?
除了陈仓,别无他途。
若李承志再逼一步,昌义之就只能退回秦岭,返回汉中……
至此,叛乱已平,强敌已驱……大胜!
但若细想,感觉这一仗打的就如儿戏一般?
莫说杨钧了,就连李韶也未料到局势变化的如此之快,竟突然就胜了?
甚至都没想通是怎么胜的?
“贪天之功……真是贪天之功……”
杨钧胡乱叫嚷着,“我要亲笔予朝廷呈奏……”
“慌甚?见过承志……不,见过大帅再奏也不迟……快,牵我马来……”
任李韶平日里沉稳如山,此时竟也状若疯癫。幸好杨钧还留有一丝理智,连忙唤过元昭、元珍交待一番,令其守好汧阴,随时待命。
亲卫牵过战马,将二人扶上马背。几息之后,约两百余甲骑护着李韶与杨钧狂奔而去。
直到所起的烟尘随风吹来,眯的众将连眼都睁不开之时,城下众将才如梦初醒。
胜了?
竟然胜了……
“大胜……大胜……大帅威武!”
不知谁喊了一声,城内城外突就沸腾了起来,尽是呼喊“大帅威武”之声。
就如山崩海啸,震耳欲聋。
元昭又是嫉妒,又是羡慕。猛呼几口气,压抑着心中悸动,举步凑到元珍身侧:“以三叔(元珍家中行三)之见,李郡公施以何计,才使昌义之如遇猛虎,猝然退兵?”
元珍想了想,又摇了摇头:“某也不知!”
莫说元珍与元昭了,就连日夜守在李承志身畔,亲眼目睹李承志如何施为的李始贤与李松,也想不通为何只凭一封信、几样兵甲,就能骇得昌义之拱手认输?
若之前有人这般予李承志建言,李始贤保准一巴掌糊他脸上。但此时就跟做梦一样:一纸骇退十万兵,而且还是昌义之这般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