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孙郎中的话王菁的脸色一变,忙看向崔祯:“侯爷……”
不等崔祯开口,孙郎中摇了摇头:“进来吧!”要不是他见了珠珠,知晓如珺没死,他才不会想到要为崔祯看症,顶多出言提醒他罢了。
崔祯没有拒绝,随着孙郎中一起走进了院子。
院子里的坊间人都在各自行事,除了管事帮着孙郎中待客,其他人都没有前来打扰,坊间人与崔祯在太原府时见到的不太一样了,不仅有不少揭榜人前来投靠,而且一切管理的井然有序。
崔祯跟着孙郎中走进了屋子,坐在椅子上,他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汗透了衣襟。
孙郎中将手搭在崔祯手腕上,诊了片刻他皱起眉头:“明明病重却要死撑着。”身上滚烫还四处走动不知将养,活该病成这般模样。
“侯爷,我给您拧了巾子擦擦脸吧!”王菁声音比往常低沉。
崔祯想要拒绝,却感觉到身上是有些乏力,喘息之间气息异常的灼热,看来真的是病了。
从府中出来的时候,他还觉得没什么大碍,不想却病在了这里,可能觉得该做的全都做完了吧,如此一松懈,就让病气压倒了精神。
“劳烦孙先生了。”崔祯能看出孙先生的敌意,若非医者仁心,定不愿意理会他。
温热的巾子擦了擦脸,崔祯暂时恢复了些清明,就要向孙先生告辞,他总不能真的病在这里,不管如何都要先回到侯府。
“阿弥陀佛。”
门口传来一声佛语,崔祯抬头看过去。
一个僧人缓缓走过来,而这僧人崔祯识得。
“崇华长老。”
当年在边疆安葬了那老僧之后,他将老僧留下的经书带去了隆华寺,在隆华寺中与一位僧人有过交谈,那僧人叫崇华,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
崔祯起身行礼。
崇华还礼:“崔施主。”
孙郎中没有理会那大和尚,大和尚讨厌得很,遇到他之后就非要与他同行,还说什么他治不得的病,便由大和尚来帮忙。
遇到药石罔救的病患,待病患过世之后,那大和尚就会做一场法事,让他总觉得大和尚是故意跟在他身后化缘。魏三爷前来接他,这大和尚也偏要跟着一起来。这哪里是和尚,根本就是狗皮膏药。不过让孙郎中没想到的是,这和尚还与崔祯相识。
孙郎中诊完了脉看向崔祯:“崔侯伤到了内腑,伤口已经开始溃烂,虽然我诊出病根,但这伤病拖延时间太久,也未必就能治好,崔侯可以另请其他郎中。”
崔祯没有犹豫:“还请孙先生开药方。”
孙郎中道:“我先熬了药,才能帮你清理伤口。”说着站起身带着徒弟走出了屋子。
屋子里剩下崔祯面对崇华,崔祯看向崇华道:“长老一向可好?”
崇华颔首:“贫僧随心自在,倒是崔施主看起来不太好,可是心中有什么难解之结?”
崔祯摇头:“劳长老惦念,只是最近家中事多,不免劳累了些。”
“那就好,”崇华道,“要知道人生漫长,安好不易。”
安好不易,他走到如今的地步,想要求个安好,有多么不易!崔祯看着崇华长老那静谧亲和的神情,忽然神情有些恍惚。
“若是一切能重来。”或许他还有机会。
崇华取来一支蜡烛点燃放在桌上:“就像这烛火,一旦烧起就没有回头的机会,崔施主应该向前看。”
长老说的很对,崔祯望着那蜡烛,想要起身向崇华道谢,眼前却忽然一黑。
不知过了多久,耳边传来悦耳的铁环撞击声。
崔祯忽然惊醒,什么时辰了?是不是该练枪了?他开始练武之后,都是寅时起身,从来没有迟到过。
可现在……崔祯看向窗子,一缕阳光直射进来。
已经晚了。
崔祯掀开被子下了床,穿好衣服拿起立在角落里的那杆木枪,慌忙向院子里跑去,父亲抽出时间才会指点他,他不能让父亲等得着急。
沿着长廊向后院奔跑,并不远的距离,却因为他跑得太过着急而气喘吁吁,他的身子什么时候这样弱了?
“祯哥儿。”
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崔祯转过头看到了母亲。
母亲穿着藕色的衣裙,竖着圆髻,看起来光彩照人。
崔祯不禁怔愣在那里。
“祯哥儿,”母亲脸上浮起担忧的神情,“病了就要好好歇着,今日不要练枪了,身子骨比什么都重要。”
崔祯依旧望着母亲,不知该说些什么。
母亲的手抚上了他的额头,母亲的手是那般的柔软。
“瞧瞧,还热着呢,快回去歇着。”
崔祯没有动。
“你这孩子,怎么那么倔。”母亲拉起他的手就要往回走。
崔祯却依旧不肯动。
“他不愿意回去躺着,就不要强迫他。”
略带威严的声音传来,崔祯转头看到了父亲。
父亲欣慰地向崔祯点了点头:“不错,有几分骨气,不亏是我崔家的儿郎。”
母亲不悦地道:“你崔家的儿郎又如何?我儿的身子比什么都重要,若是祯哥儿的病迟迟不好,看我如何与你算账。”
“好了,”父亲表面上威势不减,声音却温和几分,“祯哥儿病着不能练枪,就让他在旁边坐着,我练一遍与他瞧。”
下人搬来了椅子,崔祯与母亲一起坐下,看着父亲拿起了铁枪。
崔家代代相传的铁枪在父亲手中舞动得虎虎生威。
崔祯望着父亲的身影,小心翼翼转过头看着母亲嘴边噙着的笑容,一切都像是真的一样。
一切都是真的。
真的让他不敢眨眼睛,握紧了手中的那杆木枪。
“铛铛”的铁环撞击声再次传来。
“侯爷,侯爷。”
崔祯似是听到了有人叫喊,眼前的景象消失,重新变成了一片黑暗,他努力想要睁开眼睛。
终于恢复一丝清明,隐约看到了烛火的光亮。
那是……崇华长老摆在桌子上的蜡烛。
烛光越来越亮,眼前的一切也渐渐清晰,那是一对龙凤烛。
崔祯低头向身上看去,他穿着一身的吉服。
“侯爷,快去吧!别误了良辰。”
“是啊,大哥,快看看嫂嫂生得什么模样。”
身边忽然多了许多人,都是崔氏族中的女眷。
“听说嫂嫂生得极好,我说的是真的,京中谁人不晓?嫂嫂不但生得好,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那七弦琴,我还想着要嫂嫂教我呢。”
“大哥哥快去。”
崔祯感觉到自己被簇拥着向前走,他原本握着木枪的手上如今是一根秤杆。
“称心如意。”
在喜娘道喜的声音中,崔祯调开了那红红的盖头。
一双清澈的眼眸映入眼帘,那女子的面容不知为何竟有些熟悉,却又让他想不起来是在什么时候见过。
但是崔祯清楚这不是张氏,她是周如珺。
“大哥哥看傻了。”
这是梦吗?或者这不是梦。
周如珺还活着,崔祯压在心口的一颗大石落地,终于让他感觉到一丝的轻松。
活着就好,一切还能挽回。
崔祯上前拉起了周如珺的手,身边传来一阵阵笑声,仿佛是在笑他的急切,又是在为他贺喜。
娶妻是人生大事,暂时放下肩头的重担又如何?
崔祯想到那块蜜蜡,想要与周如珺提及周择承,他的手摸向胸口,那块蜜蜡却不在了。
蜜蜡哪里去了?
“铛铛”又是木枪上铁环的撞击声。
崔祯眼前的情景又是一变,耳边传来厮杀声,在他失神之际,一柄长刀落下斩在了他身上。
崔祯强忍着疼痛,挥起了手中的长枪,刺入敌将胸口。
“大哥。”有人赶过来帮他挡住了身边的攻击。
那身影是崔渭。
不等崔祯开口,孙郎中摇了摇头:“进来吧!”要不是他见了珠珠,知晓如珺没死,他才不会想到要为崔祯看症,顶多出言提醒他罢了。
崔祯没有拒绝,随着孙郎中一起走进了院子。
院子里的坊间人都在各自行事,除了管事帮着孙郎中待客,其他人都没有前来打扰,坊间人与崔祯在太原府时见到的不太一样了,不仅有不少揭榜人前来投靠,而且一切管理的井然有序。
崔祯跟着孙郎中走进了屋子,坐在椅子上,他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汗透了衣襟。
孙郎中将手搭在崔祯手腕上,诊了片刻他皱起眉头:“明明病重却要死撑着。”身上滚烫还四处走动不知将养,活该病成这般模样。
“侯爷,我给您拧了巾子擦擦脸吧!”王菁声音比往常低沉。
崔祯想要拒绝,却感觉到身上是有些乏力,喘息之间气息异常的灼热,看来真的是病了。
从府中出来的时候,他还觉得没什么大碍,不想却病在了这里,可能觉得该做的全都做完了吧,如此一松懈,就让病气压倒了精神。
“劳烦孙先生了。”崔祯能看出孙先生的敌意,若非医者仁心,定不愿意理会他。
温热的巾子擦了擦脸,崔祯暂时恢复了些清明,就要向孙先生告辞,他总不能真的病在这里,不管如何都要先回到侯府。
“阿弥陀佛。”
门口传来一声佛语,崔祯抬头看过去。
一个僧人缓缓走过来,而这僧人崔祯识得。
“崇华长老。”
当年在边疆安葬了那老僧之后,他将老僧留下的经书带去了隆华寺,在隆华寺中与一位僧人有过交谈,那僧人叫崇华,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
崔祯起身行礼。
崇华还礼:“崔施主。”
孙郎中没有理会那大和尚,大和尚讨厌得很,遇到他之后就非要与他同行,还说什么他治不得的病,便由大和尚来帮忙。
遇到药石罔救的病患,待病患过世之后,那大和尚就会做一场法事,让他总觉得大和尚是故意跟在他身后化缘。魏三爷前来接他,这大和尚也偏要跟着一起来。这哪里是和尚,根本就是狗皮膏药。不过让孙郎中没想到的是,这和尚还与崔祯相识。
孙郎中诊完了脉看向崔祯:“崔侯伤到了内腑,伤口已经开始溃烂,虽然我诊出病根,但这伤病拖延时间太久,也未必就能治好,崔侯可以另请其他郎中。”
崔祯没有犹豫:“还请孙先生开药方。”
孙郎中道:“我先熬了药,才能帮你清理伤口。”说着站起身带着徒弟走出了屋子。
屋子里剩下崔祯面对崇华,崔祯看向崇华道:“长老一向可好?”
崇华颔首:“贫僧随心自在,倒是崔施主看起来不太好,可是心中有什么难解之结?”
崔祯摇头:“劳长老惦念,只是最近家中事多,不免劳累了些。”
“那就好,”崇华道,“要知道人生漫长,安好不易。”
安好不易,他走到如今的地步,想要求个安好,有多么不易!崔祯看着崇华长老那静谧亲和的神情,忽然神情有些恍惚。
“若是一切能重来。”或许他还有机会。
崇华取来一支蜡烛点燃放在桌上:“就像这烛火,一旦烧起就没有回头的机会,崔施主应该向前看。”
长老说的很对,崔祯望着那蜡烛,想要起身向崇华道谢,眼前却忽然一黑。
不知过了多久,耳边传来悦耳的铁环撞击声。
崔祯忽然惊醒,什么时辰了?是不是该练枪了?他开始练武之后,都是寅时起身,从来没有迟到过。
可现在……崔祯看向窗子,一缕阳光直射进来。
已经晚了。
崔祯掀开被子下了床,穿好衣服拿起立在角落里的那杆木枪,慌忙向院子里跑去,父亲抽出时间才会指点他,他不能让父亲等得着急。
沿着长廊向后院奔跑,并不远的距离,却因为他跑得太过着急而气喘吁吁,他的身子什么时候这样弱了?
“祯哥儿。”
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崔祯转过头看到了母亲。
母亲穿着藕色的衣裙,竖着圆髻,看起来光彩照人。
崔祯不禁怔愣在那里。
“祯哥儿,”母亲脸上浮起担忧的神情,“病了就要好好歇着,今日不要练枪了,身子骨比什么都重要。”
崔祯依旧望着母亲,不知该说些什么。
母亲的手抚上了他的额头,母亲的手是那般的柔软。
“瞧瞧,还热着呢,快回去歇着。”
崔祯没有动。
“你这孩子,怎么那么倔。”母亲拉起他的手就要往回走。
崔祯却依旧不肯动。
“他不愿意回去躺着,就不要强迫他。”
略带威严的声音传来,崔祯转头看到了父亲。
父亲欣慰地向崔祯点了点头:“不错,有几分骨气,不亏是我崔家的儿郎。”
母亲不悦地道:“你崔家的儿郎又如何?我儿的身子比什么都重要,若是祯哥儿的病迟迟不好,看我如何与你算账。”
“好了,”父亲表面上威势不减,声音却温和几分,“祯哥儿病着不能练枪,就让他在旁边坐着,我练一遍与他瞧。”
下人搬来了椅子,崔祯与母亲一起坐下,看着父亲拿起了铁枪。
崔家代代相传的铁枪在父亲手中舞动得虎虎生威。
崔祯望着父亲的身影,小心翼翼转过头看着母亲嘴边噙着的笑容,一切都像是真的一样。
一切都是真的。
真的让他不敢眨眼睛,握紧了手中的那杆木枪。
“铛铛”的铁环撞击声再次传来。
“侯爷,侯爷。”
崔祯似是听到了有人叫喊,眼前的景象消失,重新变成了一片黑暗,他努力想要睁开眼睛。
终于恢复一丝清明,隐约看到了烛火的光亮。
那是……崇华长老摆在桌子上的蜡烛。
烛光越来越亮,眼前的一切也渐渐清晰,那是一对龙凤烛。
崔祯低头向身上看去,他穿着一身的吉服。
“侯爷,快去吧!别误了良辰。”
“是啊,大哥,快看看嫂嫂生得什么模样。”
身边忽然多了许多人,都是崔氏族中的女眷。
“听说嫂嫂生得极好,我说的是真的,京中谁人不晓?嫂嫂不但生得好,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那七弦琴,我还想着要嫂嫂教我呢。”
“大哥哥快去。”
崔祯感觉到自己被簇拥着向前走,他原本握着木枪的手上如今是一根秤杆。
“称心如意。”
在喜娘道喜的声音中,崔祯调开了那红红的盖头。
一双清澈的眼眸映入眼帘,那女子的面容不知为何竟有些熟悉,却又让他想不起来是在什么时候见过。
但是崔祯清楚这不是张氏,她是周如珺。
“大哥哥看傻了。”
这是梦吗?或者这不是梦。
周如珺还活着,崔祯压在心口的一颗大石落地,终于让他感觉到一丝的轻松。
活着就好,一切还能挽回。
崔祯上前拉起了周如珺的手,身边传来一阵阵笑声,仿佛是在笑他的急切,又是在为他贺喜。
娶妻是人生大事,暂时放下肩头的重担又如何?
崔祯想到那块蜜蜡,想要与周如珺提及周择承,他的手摸向胸口,那块蜜蜡却不在了。
蜜蜡哪里去了?
“铛铛”又是木枪上铁环的撞击声。
崔祯眼前的情景又是一变,耳边传来厮杀声,在他失神之际,一柄长刀落下斩在了他身上。
崔祯强忍着疼痛,挥起了手中的长枪,刺入敌将胸口。
“大哥。”有人赶过来帮他挡住了身边的攻击。
那身影是崔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