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果然在欺瞒我!”刘琦冷笑着说了一句,又吩咐道:“有几人招供称当时已经看出那具尸首不是并波悉林的?”
“启禀中尉,只有一人。”
“将其余人全部处死,尸首挂在城中关押着俘虏的营寨旁,告诫所有俘虏,只要敢欺瞒我国必死无疑。”
“中尉,这样做,是不是有些过了?”高适忽然说道:“欺瞒中尉的十二个大食人死不足惜,但悬挂在俘虏营附近,恐怕会让俘虏们非常惊恐,进而做出某些不理智之事,对我军也没好处。”
高适说话的声音很平稳,但他心里却惴惴不安。他因为曾是哈迪军将领,身上背有污点,在安西的位置尴尬,只能做与外交有关的事,治军治民的差事统统不交给他。
可高适自己却不愿只做外交。他和李白一样,虽以诗人身份闻名于世,心里也想做出一番大事业。历史上高适在安史之乱时抓住机会,步步高升,一度担任淮南节度使、刑部侍郎等官职,死后追赠礼部尚书,也算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此时他因为卷入安西与大食的战争去不了中原,只能在安西实现抱负了。
但他毕竟算是有污点,贸然对这种事插嘴福祸难料,所以虽然表面上能保持不动声色,心里却安定不下来。
“你说的也是。”刘琦听到高适出言也发愣,下意识看了一眼自己左侧,之后才说道:“既然如此,适才招供那个大食人叫做甚?”
“启禀中尉,那人名叫艾什勒弗。”
“在将十二具尸首挂到俘虏营附近的同时,命艾什勒弗去俘虏营,告知俘虏那十二人为何被杀,自己为何没有死。”
“是。”护卫答应一声,下去传令。
“高达夫,你这个建议不错。以后若对某事还有见解,尽可对我,甚至对殿下说。”
“属下明白。”高适俯身答应,脸上微微露出喜色。
“接下来要议论的,是并波悉林竟然敢用这种手段欺瞒我军,应当如何惩处!”刘琦又大声说道:“并波悉林身为大食摄政王,竟然使出这种阴损的法子,罪不可恕!”
‘这有啥阴损的?’唐少栋不理解刘琦的话。
可高适却明白的很。刘琦之所以话说的这样严厉,显得十分生气,主要是因为并波悉林的手段差一点儿让他丢脸。
一连十三个大食人都说尸首是并波悉林本人,唐少栋也不敢否认;整座营寨的将士又都已经知晓并波悉林自尽,刘琦很可能宣布尸首确实是并波悉林本人。
但并波悉林不可能再不露面。他一旦露面,消息就会渐渐传回安西,到那时众将士百姓表面上不敢多说,暗地里一定会笑话刘琦,他的威望也会受到影响。而威望又是刘琦立足的根本,至少在十年内都是他立足安西的重要因素。所以刘琦不恼怒才奇怪,恼怒十分正常。
“中尉,属下告退。”高适心里想着,又出言道。虽然他适才的进言没有被刘琦否定,但惩处并波悉林无非是自己派兵攻打,或者让库思老·萨珊派兵攻打,他现在身为外交官员不宜参与。
“你们退下吧。”刘琦这时也反应过来,对高适与唐少栋二人挥手说道。
“你们二人辨认出尸首并非并波悉林,功劳不小。我必有封赏。”他又补充道。
“多谢中尉。”二人行礼,见他没有别的吩咐,就要离开。
但他们转过身才走出几步,忽然听到从身后传来一声:“慢!”
‘这是谁的声音?’唐少栋没听到过这个声音,心里疑惑。
可高适瞬间明白声音是谁发出的,立刻转过身,看向刘琦身侧一人,见那人示意赶忙行礼道:“臣见过殿下。”
“殿下?”唐少栋这时刚刚转过头来,听到这五个字立刻愣住了,下意识脱口而出这两个字。
“大胆!”迪马什不知何时进入帐篷,对他喝道。
“不必如此。”李珙将手中持着的长矛递给一名护卫,笑着说道:“不知者无罪。”
“是。”迪马什答应一句,又对他喊道:“还不快快行礼!”
“臣,见过殿下。”唐少栋这时才回过神来,连忙跪下。
“免礼平身。”
“谢殿下。”高适又说了一句,从地上站起来。唐少栋大约还在发懵,慢了两拍才起来。
“你去宣诸位将领赶来。”李珙又对一人吩咐一句,待他离开去传令后对二人说道:“高适,唐壮士,我留下你们二人,是有一件事想请你们解惑。
按理说,并波悉林无论如何都知道自己还活着的消息不可能完全隐瞒住,早晚会被我军知晓;他也应当知道一旦被我军知晓,我军将领对他会更加愤怒,反而不利于两国和平。几人如此,他为何要留下一具假尸首蒙骗我军?
高适,你曾在大食军中多年,也见过并波悉林许多次,对他的想法应当比我们了解的更多;唐壮士,你也在大食军中为兵为将,更熟悉本地人的想法,应当也能对解开这个疑惑有所助益。”
“殿下谬赞了,臣愧不敢当。”高适忙说道。他知道这句话不是特别合适,但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其他搪塞的话。
“哎,哪里就不敢当了?我又不是给你出了一个难题,你只需从你对并波悉林了解,告诉我你觉得他为何这样做即可。”
“既然如此,臣就冒昧想一想了。”高适说出这句话,低头沉思一会儿,说道:“殿下,在臣看来,并波悉林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以为我军还要追杀他;此外,他也不明白咱们安西上下知晓实情后的反应。”
“启禀中尉,只有一人。”
“将其余人全部处死,尸首挂在城中关押着俘虏的营寨旁,告诫所有俘虏,只要敢欺瞒我国必死无疑。”
“中尉,这样做,是不是有些过了?”高适忽然说道:“欺瞒中尉的十二个大食人死不足惜,但悬挂在俘虏营附近,恐怕会让俘虏们非常惊恐,进而做出某些不理智之事,对我军也没好处。”
高适说话的声音很平稳,但他心里却惴惴不安。他因为曾是哈迪军将领,身上背有污点,在安西的位置尴尬,只能做与外交有关的事,治军治民的差事统统不交给他。
可高适自己却不愿只做外交。他和李白一样,虽以诗人身份闻名于世,心里也想做出一番大事业。历史上高适在安史之乱时抓住机会,步步高升,一度担任淮南节度使、刑部侍郎等官职,死后追赠礼部尚书,也算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此时他因为卷入安西与大食的战争去不了中原,只能在安西实现抱负了。
但他毕竟算是有污点,贸然对这种事插嘴福祸难料,所以虽然表面上能保持不动声色,心里却安定不下来。
“你说的也是。”刘琦听到高适出言也发愣,下意识看了一眼自己左侧,之后才说道:“既然如此,适才招供那个大食人叫做甚?”
“启禀中尉,那人名叫艾什勒弗。”
“在将十二具尸首挂到俘虏营附近的同时,命艾什勒弗去俘虏营,告知俘虏那十二人为何被杀,自己为何没有死。”
“是。”护卫答应一声,下去传令。
“高达夫,你这个建议不错。以后若对某事还有见解,尽可对我,甚至对殿下说。”
“属下明白。”高适俯身答应,脸上微微露出喜色。
“接下来要议论的,是并波悉林竟然敢用这种手段欺瞒我军,应当如何惩处!”刘琦又大声说道:“并波悉林身为大食摄政王,竟然使出这种阴损的法子,罪不可恕!”
‘这有啥阴损的?’唐少栋不理解刘琦的话。
可高适却明白的很。刘琦之所以话说的这样严厉,显得十分生气,主要是因为并波悉林的手段差一点儿让他丢脸。
一连十三个大食人都说尸首是并波悉林本人,唐少栋也不敢否认;整座营寨的将士又都已经知晓并波悉林自尽,刘琦很可能宣布尸首确实是并波悉林本人。
但并波悉林不可能再不露面。他一旦露面,消息就会渐渐传回安西,到那时众将士百姓表面上不敢多说,暗地里一定会笑话刘琦,他的威望也会受到影响。而威望又是刘琦立足的根本,至少在十年内都是他立足安西的重要因素。所以刘琦不恼怒才奇怪,恼怒十分正常。
“中尉,属下告退。”高适心里想着,又出言道。虽然他适才的进言没有被刘琦否定,但惩处并波悉林无非是自己派兵攻打,或者让库思老·萨珊派兵攻打,他现在身为外交官员不宜参与。
“你们退下吧。”刘琦这时也反应过来,对高适与唐少栋二人挥手说道。
“你们二人辨认出尸首并非并波悉林,功劳不小。我必有封赏。”他又补充道。
“多谢中尉。”二人行礼,见他没有别的吩咐,就要离开。
但他们转过身才走出几步,忽然听到从身后传来一声:“慢!”
‘这是谁的声音?’唐少栋没听到过这个声音,心里疑惑。
可高适瞬间明白声音是谁发出的,立刻转过身,看向刘琦身侧一人,见那人示意赶忙行礼道:“臣见过殿下。”
“殿下?”唐少栋这时刚刚转过头来,听到这五个字立刻愣住了,下意识脱口而出这两个字。
“大胆!”迪马什不知何时进入帐篷,对他喝道。
“不必如此。”李珙将手中持着的长矛递给一名护卫,笑着说道:“不知者无罪。”
“是。”迪马什答应一句,又对他喊道:“还不快快行礼!”
“臣,见过殿下。”唐少栋这时才回过神来,连忙跪下。
“免礼平身。”
“谢殿下。”高适又说了一句,从地上站起来。唐少栋大约还在发懵,慢了两拍才起来。
“你去宣诸位将领赶来。”李珙又对一人吩咐一句,待他离开去传令后对二人说道:“高适,唐壮士,我留下你们二人,是有一件事想请你们解惑。
按理说,并波悉林无论如何都知道自己还活着的消息不可能完全隐瞒住,早晚会被我军知晓;他也应当知道一旦被我军知晓,我军将领对他会更加愤怒,反而不利于两国和平。几人如此,他为何要留下一具假尸首蒙骗我军?
高适,你曾在大食军中多年,也见过并波悉林许多次,对他的想法应当比我们了解的更多;唐壮士,你也在大食军中为兵为将,更熟悉本地人的想法,应当也能对解开这个疑惑有所助益。”
“殿下谬赞了,臣愧不敢当。”高适忙说道。他知道这句话不是特别合适,但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其他搪塞的话。
“哎,哪里就不敢当了?我又不是给你出了一个难题,你只需从你对并波悉林了解,告诉我你觉得他为何这样做即可。”
“既然如此,臣就冒昧想一想了。”高适说出这句话,低头沉思一会儿,说道:“殿下,在臣看来,并波悉林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以为我军还要追杀他;此外,他也不明白咱们安西上下知晓实情后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