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一战后的美国政府,同样从本国金融资本家手中接管了国际债务,否则摩根等金融家就要破产,本国银行业就会崩溃。
    但美国政府还有另外的考虑,那就是,私人债权人很难从欧洲国家收回债务,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收购这些债务,将欧洲债务转变成本国债务,美国政府成为唯一债权人,不但更容易催讨,而且让美国可以通过债务干涉和影响欧洲国家。
    不过此时大燕帝国对干涉欧洲并不感兴趣,欧洲作为一个地区,还比不上大燕帝国统治的其他一些领土,因此对欧洲事务并不是很关心。
    大燕帝国主要目的在于对上海为中心的自由金融市场的控制,这里长期作为吴国公主家族的领地,不受帝国政府监管,金融业野蛮滋长,经常制造危机。由于吴国公主家族在东亚三大帝国之间的特殊关系,让大燕帝国也不敢收回这块领地,而是借助这块自由领地,作为三国之间的纽带。
    大燕帝国承担国际债务,成为一个突破口,让吴王家族同意,接受帝国监管本地金融市场。不同意,则该地最活跃的一群金融商业家族就要破产,吴王家族自身也要承担极大的损失。
    南洲宋国承担本国商人债务,就是随大流,因为宋国商人手里并没有太多战争债券,宋国工业以中小工业为主,数以万计的家族资本支撑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化,投机氛围不浓,而且国际债券交易中心也主要在上海和东洲汉国的城市。
    东洲汉国收购债权,就有很强类的政治目的了。因为地缘关系,他们跟欧洲的距离更近,以前经济联系就很紧密,而且政治和军事上,先后跟波罗的海联盟和英国都发生过冲突和战争,所以东洲汉国统治者对欧洲更加关心,积极参与欧洲事务。
    三国成立战争债务清算银行,直接开设在伦敦,三国政府共同授权这家银行全权处理债务问题,负责跟欧洲各国交涉。
    银行行首由吴国家族的亲王世子赵不器担任,赵世子召开债务会议,跟各国商讨债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方案,英法先后驳斥了好几个方案。
    但英国人已经同意,不降还债和赔款挂钩,英国希望给波罗的海共和国一个喘息之机,让这个国家恢复元气。法国则恨不能这个国家彻底崩溃,因此撕咬赔款问题。
    最后达成折中协议,债务清算银行承诺,对英法债务延期三年,英国承诺允许波罗的海联盟赔款延期三年,法国人则被迫接受赔款延长支付,分为五十年清偿。这样赔给法国的七十亿战争赔款,每年只需要赔偿十四亿,但依然非常沉重,因为战前白女真帝国每年的财政收入都没有十四亿,刚刚超过一亿而已。但这笔赔款额度,却让法国不得不接受撤离鲁尔工业区的要求。
    此时波罗的海共和国怎么想的?
    他们没有想法,国家继续崩溃,政治上四分五裂,急需要重新凝聚,经济上濒临崩溃,以前的白女真钱引沦为废纸,新发型的波罗的海盾继续崩溃,因为共和国政府只能走上继续滥发纸币维持的老路。
    但一些有国家意识的波罗的海精英已经开始活动起来,他们此时不考虑对外赔款问题,反而希望能从外国紧急借一笔硬通货,维持货币稳定,让经济体系重新运转起来。一些波罗的海私人银行家频频呼吁和活动,终于得到了清算银行的认可。
    清算银行向波罗的海共和国提出要求,答应帮他们稳定货币,但货币印刷需要得到清算银行的监督。具体执行任务,被交给了吕贝克、汉堡地区的几个银行家族完成,赵世子作为顾问,提供了巨大帮助,从东方为波罗的海共和国筹措了一亿小平金的黄金和十亿东洲汉国金五铢纸币。支持波罗的海共和国发行金本位的新货币,命名为波罗的海金盾,跟金五铢保持十比一的兑换关系。
    货币体系这才稳定下来,白女真银行家出身的乌林答费舍尔成为国家英雄,被总统任命为财政部长,完全掌控波罗的海共和国经济大权。
    乌林答氏出身的费舍尔开始继续寻求东方支持,中欧地区战前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地区,如果不能启动这里的工业生产,经济是不可能恢复过来的。一方面,他跟赵世子商议,清算银行担保发行一笔固定数额的波罗的海工业期票,专门用来采购波罗的海工业品,波罗的海共和国财政部指定银行负责兑现这些期票。
    这是一个很狡诈的计划,对债权国来说,是用波罗的海的实物来偿付债务,期票被印刷出来,以极低的利息借给东亚进口商,对方用这笔期票直接向波罗的海工厂采购商品,工厂得到期票从政府指定银行贴现,银行拿出真金白银向债权国支付债务。在这个过程中,波罗的海工业企业相当于得到了跟债务挂钩的一笔定向订单。
    从长期来看,波罗的海的实物作为债务流出,当然是一种经济失血现象,但短期内却激活了庞大的波罗的海工业体系,一旦这个工业体系激活,生产出来的财富,自然不会只有支付债务那点,而是源源不断的膨胀和扩大。
    乌林答费舍尔指定的两家银行,虽然是私人银行,却是波罗的海特权银行。皮科洛米尼银行和邦西尼奥里家族银行,这是两家来自意大利锡耶纳的银行家族建立的,在波罗的海联盟时期,积累了巨额财富,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强大的大银行。战争中也受到了波及,但在乌林答费舍尔支持下,浴火重生。两家私人银行,被财政部授予印刷波罗的海金盾的特权,他们是印钞银行,自然拥有无限信用。
    以这两家银行为武器,乌林答还需要工业家的支持。他同样找了一些寡头,米萨利亚(missaglia)、菲利普(filippo)和因格尔(ingelri)、艾斯博特(ulfberht)四大家族承担生产任务。这四大家工业家族,都是过去的军事工业巨头。米萨利亚和菲利普家族,是从意大利米兰迁移来的,早期被神圣罗马帝国王室招募,生产铠甲;因格尔和艾斯博特家族则是维京时代就有名的刀剑工匠,最早可以追溯到蛮族时期的法兰克人,是莱茵地区的工业巨头。
    让四大家族承担任务,可不是让他们出口军火,而是民用品。虽然四大巨头主要生产军工产品,战争期间也建立了庞大的兵工厂,但也有一些军民两用产品。米萨利亚和菲利普家族以前制造铠甲,后来生产刀剑,在奥格斯堡、索林根一带拥有庞大的工业产业,制造精良的线膛步枪为主,但还能生产优质民用餐具,菲利普家族还是世界最大的机床生产商;因格尔家族战争期间为军队生产了大量卡车,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车辆生产上;艾斯博特家族则在莱茵地区拥有最大的冶金工厂。
    启动这些工业巨头,转产民用,如果没有保护性订单,他们很难在国际上立足,他们生产的产品,很难跟英法和东亚产品竞争。
    在得到了大笔隐形补贴的订单之后,四大巨头的工厂率先恢复活力,大量汽车、拖拉机和机床被生产出来,出口到东亚地区。利润让他们放心大胆的扩大生产,工人重新就业,消费开始扩大,波罗的海共和国的经济恢复了。
    战后经济大环境是增长的,东亚三大强国之间贸易关系正常化,驱动了大量新产业和新技术的扩散和重新布局。给波罗的海共和国提供了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继续工业化的西辽帝国,再次成为波罗的海共和国的经济后花园。乌林答费舍尔甚至愿意向西辽提供专用贷款来采购波罗的海工业设备,至于债务,自然是直接转化为机器设备了。
    波罗的海共和国出于经济考虑,甚至放弃了对东欧领土的追溯,东欧地区,经历过惨烈的斯拉夫大暴动之后,最后形成了一个新的斯拉夫国家。斯拉夫大暴动最后冲击到了基辅大公国,但没有摧毁这个国家,反而让大公国内的天主教信徒,一大批日耳曼人和波兰人离开东欧,回迁到了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基辅大公短暂出逃后,很快被大公国的斯拉夫贵族迎回。
    之后作为唯一一个正常的斯拉夫大公国,在经历过混乱,且内部无法稳定的其他几个混乱公国的邀请下,基辅大公派兵进入伏尔加公国、梁赞公国、弗拉基米尔公国和诺夫哥罗德公国,同时兼任这些公国的大公,五大公国建立中央政权,称基辅罗斯帝国,首都基辅,基辅大公加冕基辅罗斯沙皇。
    这个以斯拉夫人为核心,以东正教为信仰的东欧帝国刚一形成,立刻就成为欧洲人口和领土最大的帝国。但工业十分落后,以农业为主。经历长期混乱后稳定下来的基辅罗斯帝国,人口只有三千多万,但已经开发出来的更低多达十亿亩。以前大多属于女真人和白女真农场主,如今则大量抛荒。帝国政府出台法令,允许斯拉夫百姓占地,只要能连续耕作五年,则永久归属耕种者。
    结果基辅罗斯帝国百姓耕种热情高涨,以前的佃农成为地主,还扩大耕种面积。优良的农业条件,让这里的农产品竞争力很强,农民迅速致富。大量购买农用机器,为了得到了这笔订单,波罗的海共和国放弃诺夫哥罗德公国领土追索,反而鼓励本国商人去这里收购农产品和出口拖拉机。
    主要混乱国家先后稳定下来,战后第三年,世界经济一片大好。
    英法两个战胜国经济恢复反而困难重重,法国人利用战争赔款,恢复国内经济,修复了铁路网和基础设施,但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主要是因为劳动力资源枯竭,战争中丧生了数百万年轻人,加上人口本来就老龄化,像一架老爷车一样,开不起来。英国在战争中,没有遭到破坏,伤亡也比法国小的多,只有一百万士兵伤亡,但对英国贵族打击很大,由于过于强烈的贵族文化,战场上英国贵族军官热衷于进攻,往往进攻在前,撤退在后,造成许多古老的英国贵族家族绝嗣。
    英法两国内部增长疲软,都转向继续经营殖民地,跟以前直接从殖民地暴力掠夺不同,这一次则是国内投资不足,过剩的资本涌入殖民地,殖民地继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后,变成投资方向。两国开始在殖民地建设更多的铁路,开发更多的矿产,殖民地经济反倒是快速发展起来。
    恢复最快的,反而是看起来最惨的。波罗的海共和国恢复极其迅速,其实他们之前的惨烈,主要是表象。战争没有在本国国土上爆发,虽然损伤了大量人力,但本国工业和设施都得以保存。战后许多战争期间发明出来的新技术开始应用到民用领域,驱动经济快速增长。

章节目录

宋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狂人阿Q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狂人阿Q并收藏宋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