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太阳犹如一颗大火球,熊熊燃烧着,它不断地向大地倾泻着过量的光与热。整个大地似乎要燃烧起来了,变得火辣辣的——
既然最大的资金问题解决了,各地的学堂也在这个炎炎夏日热后朝天地破土动工了。当然摆在张帆面前还有两个要解决的麻烦,一个是教材,一个是师资力量。
想要普及识字率光有学校可不行,必须有教材给学生看,有老师教他们。关于授课的老师,张帆是这么打算的,采取征辟和自主培养选拔相结合的方式:
一方面向所有民间大儒发出邀请,请他们出山来教授学生;当然这样教师数量仍然有很大缺口,所以他打算主要就是从每届科举考试的落选者中择优录取。
毕竟录取名额有限,张帆也不可能把每个来参加科考的举子都录取。不过即使是落榜生,既然敢来参加科举考试,估计起码还是有几把刷子,别说是其中的佼佼者,那怕是平均值以上的人,至少给孩童发蒙,教人读书识字应该问题不大。
张帆决定聘请他们去各个地方的学堂当夫子,给他们提供食宿,保证其衣食无忧,让他们一边教书一边深造,也不耽误他们在下一次科举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对很多出身一般的举子来说也不失为一条好出路……
师资力量看起来比较好解决,不过教材就没这么简单了。
按道理来说这对于来自后世的张帆来说应该不是问题,不论是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是进阶版的《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或者更高级的“四书五经”,哪些被士族门阀视为传家宝的珍贵书籍,张帆要多少有多少,甚至更珍稀的也能弄来……
可这里有一个问题,一本两本根本没什么意义。别说整个大汉十三州,单扬州一地,哪怕每本只印刷十万册,那需要的课本至少也得百万起步,这样仍然有很大的缺口,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人手一本……
如果是一本两本,张帆还可以选择用金豆从系统兑换,可是上百万册的数目实在是兑换不起,长年累月的还不是要把他拖累死啊!再说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老老实实爬科技树——改进造纸术和发明活字印刷术吧!
造纸术已经被蔡伦在几十年前改进过一次,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出“蔡侯纸”。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但是原材料成本较高,难以全面推广。
张帆来到造纸工坊亲自观看了造纸的经过,大致可以分为四步: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自汉代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现代,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
张帆却是知道后世主要的造纸原料是竹子,于是向管理工坊的小官询问:
“那个,你们有试过用竹子作原料吗?”
小官面露难色,磕磕巴巴回道:“回君侯,小人确实曾经试过,可不知为何竟难以成功……”
张帆点点头有些失望,这时候书友里的一大票“砖家”来给他科普知识点:
“竹子的纤维硬、脆、易断,技术处理比较困难。”
“从技术上来说,竹纸应该在皮纸技术获得相当发展以后,才能出现,因为竹料是茎秆纤维,比较坚硬,不容易处理。”
“对头!在晋代几乎不太可能出现竹纸。竹纸应该起源于唐以后,而在唐宋之际有比较大的发展。欧洲要到十八世纪才有竹纸——”
“受教了,给大佬递茶!”
“666,敲下小黑板,这都是要考的!”
“主播还是不要好高骛远了,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啊!”
“星期天带儿子喝下午茶,儿问:“为什么要我读书?”我答:“这么跟你说吧!你读了书,喝这茶时会说:‘此茶汤色澄红透亮,气味幽香如兰,口感饱满纯正,圆润如诗,回味甘醇,齿颊留芳,韵味十足,顿觉如梦似幻,仿佛天上人间,真乃茶中极品!’而如果你没有读书,你就会说:——”
“卧槽,爸你这茶哪买的?真好喝!”
“大家千万别当儿子啊!”
“不好好读书被人占了便宜都不知道!”
“我屮艸芔茻,还好我打字慢,差点被套路!”
……
张帆又仔细考察了现在造纸的主要原料,和蔡伦时代几乎没什么变化,几十年间根本没什么创新。张帆对此很不满意,食餐素位,不思进取可不是做技术的态度。
张帆直接下命令给他:“我说几种材料,你听好了,有桑皮、藤皮、檀皮、麦杆、稻杆等,你给我想办法找到并且研究怎么用这些新材料做出优良的纸。明白了吗?”
小官头一听头都大了,只能硬着头皮回道:
“诺,属下遵命。”
张帆见他这幅为难的样子有些不喜,语气也严厉起来:
“你也不用过度忧虑,本将之所以列举这几种原材料,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听闻在极西之地,当地人就是用这几种材料造纸。我会把这几种材料的样子特征画给你看,免得你找不到。这次没问题了吗?”
小官的脸色好看不少,赶紧回答:
“诺,多谢君侯体恤,小官儿一定竭尽全力,必不负君侯所托。”
“嗯,那就好,记得一定要用心,有什么困难马上派人来问我。行了你快去办吧!”
张帆摆了摆手,小官恭顺的退了下去……
既然最大的资金问题解决了,各地的学堂也在这个炎炎夏日热后朝天地破土动工了。当然摆在张帆面前还有两个要解决的麻烦,一个是教材,一个是师资力量。
想要普及识字率光有学校可不行,必须有教材给学生看,有老师教他们。关于授课的老师,张帆是这么打算的,采取征辟和自主培养选拔相结合的方式:
一方面向所有民间大儒发出邀请,请他们出山来教授学生;当然这样教师数量仍然有很大缺口,所以他打算主要就是从每届科举考试的落选者中择优录取。
毕竟录取名额有限,张帆也不可能把每个来参加科考的举子都录取。不过即使是落榜生,既然敢来参加科举考试,估计起码还是有几把刷子,别说是其中的佼佼者,那怕是平均值以上的人,至少给孩童发蒙,教人读书识字应该问题不大。
张帆决定聘请他们去各个地方的学堂当夫子,给他们提供食宿,保证其衣食无忧,让他们一边教书一边深造,也不耽误他们在下一次科举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对很多出身一般的举子来说也不失为一条好出路……
师资力量看起来比较好解决,不过教材就没这么简单了。
按道理来说这对于来自后世的张帆来说应该不是问题,不论是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是进阶版的《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或者更高级的“四书五经”,哪些被士族门阀视为传家宝的珍贵书籍,张帆要多少有多少,甚至更珍稀的也能弄来……
可这里有一个问题,一本两本根本没什么意义。别说整个大汉十三州,单扬州一地,哪怕每本只印刷十万册,那需要的课本至少也得百万起步,这样仍然有很大的缺口,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人手一本……
如果是一本两本,张帆还可以选择用金豆从系统兑换,可是上百万册的数目实在是兑换不起,长年累月的还不是要把他拖累死啊!再说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老老实实爬科技树——改进造纸术和发明活字印刷术吧!
造纸术已经被蔡伦在几十年前改进过一次,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出“蔡侯纸”。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但是原材料成本较高,难以全面推广。
张帆来到造纸工坊亲自观看了造纸的经过,大致可以分为四步: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自汉代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现代,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
张帆却是知道后世主要的造纸原料是竹子,于是向管理工坊的小官询问:
“那个,你们有试过用竹子作原料吗?”
小官面露难色,磕磕巴巴回道:“回君侯,小人确实曾经试过,可不知为何竟难以成功……”
张帆点点头有些失望,这时候书友里的一大票“砖家”来给他科普知识点:
“竹子的纤维硬、脆、易断,技术处理比较困难。”
“从技术上来说,竹纸应该在皮纸技术获得相当发展以后,才能出现,因为竹料是茎秆纤维,比较坚硬,不容易处理。”
“对头!在晋代几乎不太可能出现竹纸。竹纸应该起源于唐以后,而在唐宋之际有比较大的发展。欧洲要到十八世纪才有竹纸——”
“受教了,给大佬递茶!”
“666,敲下小黑板,这都是要考的!”
“主播还是不要好高骛远了,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啊!”
“星期天带儿子喝下午茶,儿问:“为什么要我读书?”我答:“这么跟你说吧!你读了书,喝这茶时会说:‘此茶汤色澄红透亮,气味幽香如兰,口感饱满纯正,圆润如诗,回味甘醇,齿颊留芳,韵味十足,顿觉如梦似幻,仿佛天上人间,真乃茶中极品!’而如果你没有读书,你就会说:——”
“卧槽,爸你这茶哪买的?真好喝!”
“大家千万别当儿子啊!”
“不好好读书被人占了便宜都不知道!”
“我屮艸芔茻,还好我打字慢,差点被套路!”
……
张帆又仔细考察了现在造纸的主要原料,和蔡伦时代几乎没什么变化,几十年间根本没什么创新。张帆对此很不满意,食餐素位,不思进取可不是做技术的态度。
张帆直接下命令给他:“我说几种材料,你听好了,有桑皮、藤皮、檀皮、麦杆、稻杆等,你给我想办法找到并且研究怎么用这些新材料做出优良的纸。明白了吗?”
小官头一听头都大了,只能硬着头皮回道:
“诺,属下遵命。”
张帆见他这幅为难的样子有些不喜,语气也严厉起来:
“你也不用过度忧虑,本将之所以列举这几种原材料,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听闻在极西之地,当地人就是用这几种材料造纸。我会把这几种材料的样子特征画给你看,免得你找不到。这次没问题了吗?”
小官的脸色好看不少,赶紧回答:
“诺,多谢君侯体恤,小官儿一定竭尽全力,必不负君侯所托。”
“嗯,那就好,记得一定要用心,有什么困难马上派人来问我。行了你快去办吧!”
张帆摆了摆手,小官恭顺的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