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磨牙向北(一)
新的朝廷总算是立了起来,方方面面的人这个时候都对这个新朝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希望,换句话说,在这个时候,内斗的概率是最低的。即使是最擅长内斗的东林诸公和复社诸子这次也消停了不少,他们在这一次的权力分配中得到了不错的收获,这让他们很满意,而人一旦感到满足,那么接下来的就肯定会是幸福。
既然没有太多的内斗,那么多余的精力总是要找地方发泄的,这个地方就是满清了。
随着孙传庭在陕西大败何洛会,目前明军已经对清军形成了包围夹击的态势。但是这个时候明军的弱点也变得越来越明显,首先是地盘扩大了一倍不止,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军队去防卫。其次就是野战军在这次缩编之后,总人数也就二十二万,加上可以从后方诸省抽调参战的地方军队,实际可用于和满清作战的军队大约是四十万人。
这个数字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根据锦衣卫的可靠情报,满清的八旗军在入关之后,由于阵亡、伤残特别是大面积的感染性病,人数已经从六万下降到了四万多。而且因为大明的强势复苏,现在盘踞在宁远锦州地区的吴三桂的关宁军再次拒绝了多尔衮征调其入关作战的命令。换句话说,满清的力量算不得多么强大。但即使是这样,张振岳也不敢仗着人多一把推。
理由很简单,满清的八旗虽然人不多,但都是骑兵,这只要来个穿插,那就能让明军遭受比萨尔浒之战更大的失败。而这恰恰是自己的军队最大的弱点所在,对于后勤的依赖程度实在是有点高的过分了,以至于现在制定的最新的北伐计划用“龟速前进”来形容似乎更恰当一些。
“看样子,这肉还是只能一口一口的吃啊!”张振岳不由的感叹道。
北伐的准备工作从大明永德元年元月就开始了,一共分为三个大部分,同时进行。
第一个部分是军队改编,这个时代可没有移动电话,建制规模越大,指挥调度就越困难。而且张振岳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自己麾下的这些将军,其实还真没几个有韩信的本事,带兵多多益善还做不到,他们能做到的也就是五万人上下,再多那就要出乱子了。
所以张振岳已经把军队的最大作战单位从十万人降低到了六万以下,为的就是符合实际情况。之前那个混乱的指挥水平对付那些投降满清的汉奸军队自然是没什么问题,大家要比的不是谁比谁厉害,想胜利,比谁没谁垃圾就行了。可是如果是北上,对付满清的八旗精锐,二十年前在辽东曾和八旗精锐交过手的张振岳深知,这样做就玩不转了。所以军队规模的缩小也就成了耽误之急,这最急的事情自然是最容易做好的。
难就难在第二部分,做最需要的事情。那就恢复整个南方光复地区的生产秩序,到奉天殿第一次大朝会为之,在长达五个月的时间里,根据统计上来的各项数据显示,大明崇祯十八年的兵乱,导致南直隶、浙江、福建、湖广数省人口锐减四百多万。不仅仅是死去的人蒙受了灾难,活下来的人也面临着巨大的心灵创伤,许多妇女遭到了奸污,而程朱理学这个时候却是这个时代儒家的核心思想。各种各样的人间悲剧即使是在光复之后,依然在不断上演。
张振岳知道自己解决不了,就算他有萧严和宋小鲁这样的好兄弟也解决不了,因为很多东西已经强大到即使你握有最高权力也解决不了的地步了。更何况张振岳这个东平郡王虽然爵位比威国公那会要高,但是实际权力可是逊色了不少。
如今的皇帝朱慈焕虽然年少,但毕竟是皇帝,大明可不比大清,防藩王都跟防贼一样,自然不存在什么摄政王一说。所以太子监国时期那一套辅政大臣放在现在就玩不转了,如今的大明,是皇太后张嫣效仿当年神宗帝时的慈圣皇太后旧制听政,所以摄政这个事情大家谁也别想了。
但是张振岳依然是一言九鼎,他手中的实力使得他无论待人多么谦恭都无人敢心生动他的念头,谁也不知道这个面相谦和的人一旦遭遇危险会是个什么举动。连懿安皇太后都对左右道:“今后外事皆托付东平郡王等四位郡王即可。”
这就直接把唐王他们都撇开了,而等到永德元年六月,魏国公府因为通敌,被剥夺了世袭爵,魏国公的府邸连带玄武湖被籍没后又封赏了张振岳做东平郡王府。
张振岳却不忘让人去把苏州的拙政园收回来,他盘算着夏天就带着自己一大家子去拙政园避暑好了。
第二部分真正能做的就是尽快把北伐的物资筹备起来,军工局已经开始向长江流域搬迁,各种各样的军需物资也朝着淮北地区和关中地区输送过去。
孙传庭现在还兼了个西北总督的差事,反正没有到南京上任陆军部尚书的意思,看这个架势是不把建奴赶到关外,这位老夫子是不回来南京了。
而最好操作的反而是第三部分,就是策动北方地方的反清斗争。这个中国的北方人和南方人是有一定性格差异的,严格来说,在炫耀自身优势方面,北方人比南方人要更像男人。而南方人在很多事情上看起来都是没脾气,都是可以妥协的。可是在面对强者的时候,北方人却表现的比南方人更温顺了。历史上无论是蒙古还是满清或是日本,在中国北部地区的统治都是比较舒服的,他们征服的脚步大多在中国的南方受阻。
这到不是说北方男人的男子汉气概是装出来的,而是大家对于侵略的理解程度不同。对北方人来说,换个统治者对他们影响不大,无非是继续交税过活而已。而南方人则是自己的小日子本来就过得好好的,换谁来统治自己他们都觉得不舒服,一旦不舒服了,没脾气也有脾气了,这个时候绵阳就变成了老虎。
温顺的另一极端就是你死我活,一旦北方人发现在你的统治下活不下去了,他不会逃,而是一定会跟你干到底,趋利避害的自然法则没用,和你玩命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
华夏民族历史上数十次面临灭亡危险却没有灭亡,想来就是这个南北两种性格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满清统治下的山西、河南、山东、直隶就是这个情况。。。
!!
新的朝廷总算是立了起来,方方面面的人这个时候都对这个新朝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希望,换句话说,在这个时候,内斗的概率是最低的。即使是最擅长内斗的东林诸公和复社诸子这次也消停了不少,他们在这一次的权力分配中得到了不错的收获,这让他们很满意,而人一旦感到满足,那么接下来的就肯定会是幸福。
既然没有太多的内斗,那么多余的精力总是要找地方发泄的,这个地方就是满清了。
随着孙传庭在陕西大败何洛会,目前明军已经对清军形成了包围夹击的态势。但是这个时候明军的弱点也变得越来越明显,首先是地盘扩大了一倍不止,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军队去防卫。其次就是野战军在这次缩编之后,总人数也就二十二万,加上可以从后方诸省抽调参战的地方军队,实际可用于和满清作战的军队大约是四十万人。
这个数字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根据锦衣卫的可靠情报,满清的八旗军在入关之后,由于阵亡、伤残特别是大面积的感染性病,人数已经从六万下降到了四万多。而且因为大明的强势复苏,现在盘踞在宁远锦州地区的吴三桂的关宁军再次拒绝了多尔衮征调其入关作战的命令。换句话说,满清的力量算不得多么强大。但即使是这样,张振岳也不敢仗着人多一把推。
理由很简单,满清的八旗虽然人不多,但都是骑兵,这只要来个穿插,那就能让明军遭受比萨尔浒之战更大的失败。而这恰恰是自己的军队最大的弱点所在,对于后勤的依赖程度实在是有点高的过分了,以至于现在制定的最新的北伐计划用“龟速前进”来形容似乎更恰当一些。
“看样子,这肉还是只能一口一口的吃啊!”张振岳不由的感叹道。
北伐的准备工作从大明永德元年元月就开始了,一共分为三个大部分,同时进行。
第一个部分是军队改编,这个时代可没有移动电话,建制规模越大,指挥调度就越困难。而且张振岳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自己麾下的这些将军,其实还真没几个有韩信的本事,带兵多多益善还做不到,他们能做到的也就是五万人上下,再多那就要出乱子了。
所以张振岳已经把军队的最大作战单位从十万人降低到了六万以下,为的就是符合实际情况。之前那个混乱的指挥水平对付那些投降满清的汉奸军队自然是没什么问题,大家要比的不是谁比谁厉害,想胜利,比谁没谁垃圾就行了。可是如果是北上,对付满清的八旗精锐,二十年前在辽东曾和八旗精锐交过手的张振岳深知,这样做就玩不转了。所以军队规模的缩小也就成了耽误之急,这最急的事情自然是最容易做好的。
难就难在第二部分,做最需要的事情。那就恢复整个南方光复地区的生产秩序,到奉天殿第一次大朝会为之,在长达五个月的时间里,根据统计上来的各项数据显示,大明崇祯十八年的兵乱,导致南直隶、浙江、福建、湖广数省人口锐减四百多万。不仅仅是死去的人蒙受了灾难,活下来的人也面临着巨大的心灵创伤,许多妇女遭到了奸污,而程朱理学这个时候却是这个时代儒家的核心思想。各种各样的人间悲剧即使是在光复之后,依然在不断上演。
张振岳知道自己解决不了,就算他有萧严和宋小鲁这样的好兄弟也解决不了,因为很多东西已经强大到即使你握有最高权力也解决不了的地步了。更何况张振岳这个东平郡王虽然爵位比威国公那会要高,但是实际权力可是逊色了不少。
如今的皇帝朱慈焕虽然年少,但毕竟是皇帝,大明可不比大清,防藩王都跟防贼一样,自然不存在什么摄政王一说。所以太子监国时期那一套辅政大臣放在现在就玩不转了,如今的大明,是皇太后张嫣效仿当年神宗帝时的慈圣皇太后旧制听政,所以摄政这个事情大家谁也别想了。
但是张振岳依然是一言九鼎,他手中的实力使得他无论待人多么谦恭都无人敢心生动他的念头,谁也不知道这个面相谦和的人一旦遭遇危险会是个什么举动。连懿安皇太后都对左右道:“今后外事皆托付东平郡王等四位郡王即可。”
这就直接把唐王他们都撇开了,而等到永德元年六月,魏国公府因为通敌,被剥夺了世袭爵,魏国公的府邸连带玄武湖被籍没后又封赏了张振岳做东平郡王府。
张振岳却不忘让人去把苏州的拙政园收回来,他盘算着夏天就带着自己一大家子去拙政园避暑好了。
第二部分真正能做的就是尽快把北伐的物资筹备起来,军工局已经开始向长江流域搬迁,各种各样的军需物资也朝着淮北地区和关中地区输送过去。
孙传庭现在还兼了个西北总督的差事,反正没有到南京上任陆军部尚书的意思,看这个架势是不把建奴赶到关外,这位老夫子是不回来南京了。
而最好操作的反而是第三部分,就是策动北方地方的反清斗争。这个中国的北方人和南方人是有一定性格差异的,严格来说,在炫耀自身优势方面,北方人比南方人要更像男人。而南方人在很多事情上看起来都是没脾气,都是可以妥协的。可是在面对强者的时候,北方人却表现的比南方人更温顺了。历史上无论是蒙古还是满清或是日本,在中国北部地区的统治都是比较舒服的,他们征服的脚步大多在中国的南方受阻。
这到不是说北方男人的男子汉气概是装出来的,而是大家对于侵略的理解程度不同。对北方人来说,换个统治者对他们影响不大,无非是继续交税过活而已。而南方人则是自己的小日子本来就过得好好的,换谁来统治自己他们都觉得不舒服,一旦不舒服了,没脾气也有脾气了,这个时候绵阳就变成了老虎。
温顺的另一极端就是你死我活,一旦北方人发现在你的统治下活不下去了,他不会逃,而是一定会跟你干到底,趋利避害的自然法则没用,和你玩命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
华夏民族历史上数十次面临灭亡危险却没有灭亡,想来就是这个南北两种性格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满清统治下的山西、河南、山东、直隶就是这个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