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楞严经表解》,心色开合表,为迷心重者说五阴——一、色就是色法;受、想、行、识归纳成心法。为迷色重者说十二处,十二处——六根(就是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只有[意]是心法;色、声、香、味、触、法,是色法,前面五根加六尘就是十一,十一种色法,一个心法。第三、为心色俱迷者说十八界——六识、六根、六尘,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那么六识,还有六根里面的意根,总共加起来七,这是心法。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前五根,还有六尘,五加六,色法就是十一,十一加七就是十八界。为心色俱不迷者,就是比较轻一点,就只要说:万法都是心法跟色法,万法不是精神就是物质,说心色二法,即可了知。
好!现在再来看原来的经本,这下来就好谈了,要不然,什么是开?什么是合?就会很迷糊。有了这样的基础,再讲下来就非常的快。
[因缘和合,虚妄有生者:即指四科],四科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心、色诸法,不离因缘。先约心法释:夫真心绝待,寂湛常恒,不假因缘;而六种染心,虚妄生灭,必借因缘]。六种染心,这个在《大乘起信论》讲得非常清楚。[一、以真如不守自性为因],诸位!这一句语病非常严重,真如如果会不守自性,成佛以后就会又再变成众生,这一句语病非常的重!你只能说,祖师大德为了说明无明一念不觉,所以,不得已作如此的开端来解释,那么,无可厚非。是为了解释最初的一念妄动的无明,所以,不得已只好讲:真如不守自性。真如不守自性,那成佛以后,就有一天会变众生,不守自性就变众生,守自性又变佛,变佛以后又会不守自性又变众生,所以,这一句有语病,语言、文字就不是见性,真如,从来不生、从来不灭;从来不增、从来不减;从来不生、从来不死;从来不迷,从来不悟,问题是你有没有发现。真如不会不守自性,就象虚空,无量亿劫来,它老是站在那边,问题你有没有去发现。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诸位!看看这里我举个例子,真心绝待,不假因缘,真如不会不守自性。看这里我比喻,开不开悟看这个关键,在这里。我现在拿着个杯子,这个杯子里有什么?有虚空对不对?这杯子里面有虚空。我的杯子捞一下,把这个虚空捞一下,拿到左边来,诸位看:我从右边装了虚空,拿到左边来,杯子有没有虚空?有。好!我把它倒下来,你有没有看到虚空掉下来?为什么虚空没有掉下来?你不是承认我盛了一个虚空,拿到左边来?盛了虚空,右边虚空有没有少一块?
...
好!现在再来看原来的经本,这下来就好谈了,要不然,什么是开?什么是合?就会很迷糊。有了这样的基础,再讲下来就非常的快。
[因缘和合,虚妄有生者:即指四科],四科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心、色诸法,不离因缘。先约心法释:夫真心绝待,寂湛常恒,不假因缘;而六种染心,虚妄生灭,必借因缘]。六种染心,这个在《大乘起信论》讲得非常清楚。[一、以真如不守自性为因],诸位!这一句语病非常严重,真如如果会不守自性,成佛以后就会又再变成众生,这一句语病非常的重!你只能说,祖师大德为了说明无明一念不觉,所以,不得已作如此的开端来解释,那么,无可厚非。是为了解释最初的一念妄动的无明,所以,不得已只好讲:真如不守自性。真如不守自性,那成佛以后,就有一天会变众生,不守自性就变众生,守自性又变佛,变佛以后又会不守自性又变众生,所以,这一句有语病,语言、文字就不是见性,真如,从来不生、从来不灭;从来不增、从来不减;从来不生、从来不死;从来不迷,从来不悟,问题是你有没有发现。真如不会不守自性,就象虚空,无量亿劫来,它老是站在那边,问题你有没有去发现。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诸位!看看这里我举个例子,真心绝待,不假因缘,真如不会不守自性。看这里我比喻,开不开悟看这个关键,在这里。我现在拿着个杯子,这个杯子里有什么?有虚空对不对?这杯子里面有虚空。我的杯子捞一下,把这个虚空捞一下,拿到左边来,诸位看:我从右边装了虚空,拿到左边来,杯子有没有虚空?有。好!我把它倒下来,你有没有看到虚空掉下来?为什么虚空没有掉下来?你不是承认我盛了一个虚空,拿到左边来?盛了虚空,右边虚空有没有少一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