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皇帝和长公主想让为师讲什么?”霍光沉默了片刻,直接开口询问二人,他也毫不客气的在皇帝和长公主面前自称为师。

    “请老师教我治国之道,老师走后大汉又该何去何从?”刘进跪坐在案几前,微微低着头恭敬的问道。

    “国之根本当以民为重,大汉久经战乱,这几十年来消耗了太多底蕴,不过大汉人口众多潜力犹在。陛下当施行休养生息之策,轻徭薄役,激励农耕,鼓励生养。只需十余年大汉便能重回鼎盛之世。”霍光没有多说什么无关紧要的话,直接奔向主题。

    这种休养生息之策,几乎是战乱大灾之后一个国家必须施行的政策,就此一条来说霍光也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因为即便霍光再厉害,也必须照此行事,休养生息才是一切的根本,只有一个国家有了根基才可以谈发展,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大汉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休养生息,只需重启文景之策便可。不过国家之大,诸事繁多,内需贤臣,外需干吏,不知老师以为朝中何人可用?”刘进对休养生息这一国策也是赞同,即便霍光不说他也会去做。不过一个皇帝能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不是靠皇帝个人的能力,而是需要能臣干吏辅佐。历来有大成就的明君圣主,身边一定围绕着许多的贤臣,那些丰功伟绩绝非一人可成。

    这其实是一个皇帝识人之明的体现,他的祖父刘彻便是古往今来最能识人的帝王,无论是三公将帅,还是郡守边将,甚至钱谷小吏,阴阳博士,汉武帝都能让其各尽其才。而霍光也具有同样的优点,文臣武将,干吏学者甚至专业工匠,这些人都能被霍光发掘并委以重任,最后发挥出超乎想象的作用。

    “朝中尚有几位可用之人,这些人先帝也已经为陛下安排好了。如果陛下敢用的话,其实还有两人”霍光知道刘进的意思,自己这个弟子只是想听听自己的意见,选取几位真正的肱骨之臣。

    “哦?是何人?”刘进急切的问道,这是他眼下最关心,也是最急切的事情。

    霍光走后,朝中便是群龙无首的局面,原本还有个桑弘羊,不过他最近的态度有些奇怪,似乎心思并不在朝政上,并且已经好几次称病没有上朝了。眼下刘进最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够总领朝政的三公之选。

    “司马迁老成持重,行事稳重大度,司马氏又世代为汉臣,此人可坐镇中枢,若陛下不惧天下质疑之声,可使司马迁为丞相。另外苏武年富力强,忠勇果毅,见识之广博天下无人能出其右,此人乃出将入相之才,若有外事可使苏武决断。其实这二人我在已为陛下培养多年了有此二人内外相辅,朝堂自当无忧。再有张安世、上官桀等人,陛下朝堂实则人才济济。”霍光继续说道,却是为刘进推荐了司马迁和苏武。

    “老师大恩学生惭愧”刘进还未表示,却是刘细君看着霍光即惊讶又感动的说道。此刻她的眼睛竟微微有些湿润了,当她听到霍光说从几年前开始,就在河西培养司马迁和苏武,其实是为了让这二人在长安辅佐刘进时,作为一个女子,她的心确实已经被深深的触动了。

    “另外陛下可调回王元祐,只要有此人在,可保陛下万全!”霍光没有与刘进和刘细君说什么煽情的话,而是继续提到了另一个人。

    “老师不会带走扬武侯?”刘进也是有些不敢相信的问向霍光。这个王元祐连汉武帝都不敢用,因为此人为将实在太过厉害了,关键是此人又只忠心于东方朔和霍光,至使这个旷世奇才至今还被搁置在朝鲜。

    “他是大汉臣子,就让他留在本属于他的地方吧”霍光对王元祐也很是喜欢,不过他没有什么收集癖好,不是所有的名臣武将都要收归麾下。

    “那渔阳上谷的八万骑兵?”刘进有些喜出望外的样子,他又向霍光问到了北部边郡上霍光那八万精骑。这支军队也是如今大汉和长安的心病,让一个诸侯王的军队摆在边郡,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待我返回河西之时,便会传令这支军队退回居延泽。”霍光心中似乎早有定计,刘进一问他便答道。

    一听霍光会将军队撤走,刘进更是喜出望外。于是连忙说道:“待老师撤走安阳国之军,朕便下旨让扬武侯驻防渔阳上谷一线。”

    “这些事情陛下安排便可,匈奴已不足为虑!”霍光自信的说道。

    刘进微微一愣,这才想起。原本大汉的心腹大患匈奴,如今已经名义上向大汉称臣了。“不知朝廷往后当以和策略对待匈奴?”刘进继续问道。

    “臣会在有生之年助乌雅一统匈奴,或可保两族百年安宁。”霍光继续说道。

    “老师也没有一劳永逸之法?”刘进有些失望的问道,匈奴是大汉心腹,两族之战已经延续了数百年,能一劳永逸彻底消灭匈奴或让其永远臣服是每一个统治者的愿望。

    “哪有真正一劳永逸之法即便羌人被困雪域,或许数百年后他们便能再次走下高原了。只有自己强大才能保证不被超越,对于匈奴也不可能屠尽,不过有几个方面陛下日后需要注意一下。”霍光摇着头笑着说道,一个人能够看到几年十年后已经很了不起了,能够影响百年便可以称为伟大了。至于更遥远的变化谁也无法保证。

    “请老师明示。”刘进恭敬问道。

    “陛下需注意,严防胡人内迁,如今边郡凋敝,不仅是大汉,连匈奴等部也举步维艰。恐怕不久的将来会有大量外族归附,陛下切不可完全以外族充实边郡,此乃引祸之源,不可不防!”霍光神色严肃的郑重说道。

    “学生记下了!”刘进认真的说道,虽然不知道霍光为何如此警惕胡人内迁,但还是将之记在了心里。

    “即便真到了需要内迁胡人的时候,也需严格控制比例,汉民至少要两倍于异族。请陛下务必谨记。”霍光深知后世那段数百年的黑暗时期是如何造成的,对于没有发生的事他也无法掌控,甚至现在也还难以影响到那么长远,但是他也希望自己在刘进这个大汉皇帝心中埋下这颗种子,或许会对未来产生一些积极的作用。

    “另外对于大汉周边各蛮夷藩国,陛下可对其推行大汉文化,只需徐徐图之步步蚕食,毁去他们原本的文化与信仰,将他们彻底汉化。这个过程会很长很慢,不过只要几代人坚持下去,大汉将无外族之忧。这其实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霍光继续说着,将他心中的一些想法说了出来。

    以前的霍光在对于异族态度上,通常就是杀戮与驱赶。不过霍光也知道,这种方法只是一时痛快,可解一时之患,却无法根本上解决隐患。要想彻底解决只有进行文化灭绝和种族融合,最后整个大汉疆域之下便再无异族,所有人从血脉灵魂之中都变为汉人。

    “随后臣会将这些想法整理出来,再呈给陛下吧!”霍光想了想,觉得这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一时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便觉得还是直接以上书的形式更好。

    “好,今日的话,还有老师随后的奏疏,学生会命人整理成册,置于天禄阁中。自朕而起,《安阳王治国方略》将是大汉皇帝必须学习的内容。”刘进连忙表态,还要将霍光的布置和上书内容整理成册,成为往后大汉皇帝必需学习的内容。

    “陛下有心倒是臣之幸,那么今日便到此结束吧,望皇帝往后好自为之。臣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便告退了!”霍光突然站起身来,向刘进说出了告退的话。

    也不等刘进有何回复,霍光便转身向着天禄阁外走去。他走的有些决绝,似乎根本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要对这两个弟子说一般。

    “等一下”就在霍光走到天禄阁门口,即将跨出去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了刘细君的声音。

    “怎么?长公主还有事?”霍光停下脚步站在门口,他也没有回头,只是背对着二人淡淡的问了一句。

    “呵呵长公主今日一别或是永别,老师真的那么不愿意最后叫一次我的名字?”刘细君看着霍光的背影,有些自嘲的说道。

    “你们好自为之”霍光最终还是没有回头,大步走出了天禄阁。

    刘细君看着霍光远去的背影,此时她的眼中同时浮现出几年前,太学故园中那个与眼前一模一样的背影,只不过那时候的她,还只是一个躲在梅树后的罪臣之女。

    霍光走出天禄阁,却并没有直接出未央宫,而是通过未央宫内的道路直接去了武台殿,这里曾经是大将军衙署的临时所在,而现在随着霍光成为安阳王,这里也将不再是大将军衙署了。

    武台殿中依旧一片忙碌,不过与往日的忙碌不同,这里的官吏也大多是在收拾东西。原本大将军衙署中的官吏,两日后都会跟随霍光前往河西,也就是安阳国。他们作为霍光曾经的部属,再留在长安做官已经不合适了,而朝廷方面也不能放心的用这些人。

    “恭迎大王。”武台殿中见到霍光的官吏都躬身施礼,霍光径直走到了原本他的位置上,那是大殿中央,原本属于大将军的席位。

    “收拾好东西,便带着你们的家眷前往敦煌吧,大院君已经为你们安排好了一切。那些不愿去安阳国的,孤会为你们置办大量的钱财和土地。”霍光高居主位,如往常一般对着自己的下属说道。

    “臣等愿誓死追随大王。”殿中官吏在杜延年和司马迁的带领下齐齐躬身说道。他们这些人也都清楚,这辈子被打上了霍光的烙印,便只能一生追随这位安阳王了。

    “司马迁”霍光继续开口,单独叫到了司马迁的名字。

    “臣在。”司马迁原本是大将军司马,可是现在大汉已经没有大将军了,司马迁反倒没了官职,不过他也打定了主意与霍光一起回敦煌,那里他并不陌生,甚至在那里他还能见识到真正的世界之大。

    “你留在长安吧,陛下对你另有任用,便不用随孤回敦煌了。”霍光开口直接让司马迁留下。

    “这”司马迁有些诧异,他不知道霍光究竟是何意。

    见司马迁有些疑惑,霍光便继续说道:“你的家族世居长安,皆为大汉忠良,你的才干不应被困于一地,你应该是属于长安的,留下来吧这里才是你的舞台。”

    “不知这是殿下的意思,还是陛下的意思?”司马迁与霍光共事多年,他对霍光已经非常了解了。司马迁知道,霍光不会仅凭一时兴起就说这样的话。

    “是孤的想法,也已经与陛下说过了。”霍光目视着司马迁,这几年下来他与司马迁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让司马迁和苏武留在长安,从个人情感来讲霍光也是舍不得的。但是作为朋友,他又觉得这两个本可以比原本史书中更加光彩夺目的人,不应该被埋没,而只有长安才能让他们比原本历史中更加耀眼。

    “臣遵命”司马迁对着霍光一拜,也没有多说什么。

    接来下霍光与诸王都忙着收拾行装归国,而就在霍光等诸王离开的前一日,一份安阳王名义的上表被递到了皇帝跟前。

    这不是那份霍光的治国方略,而是他上表主动退还原河内郡安阳县封地的奏表。如今已经有了一个安阳国,那么河内郡安阳县的存在就有些不伦不类了,关键是霍光那一万六千多户的食邑,几乎就是整个安阳县的户数了。

    当即刘进便同意了霍光的上表,并且对霍光这一举动大肆宣扬,同时下诏将安阳县改为了邺城。

    终于到了大汉诸王离开长安的日子,这一日的长安反倒显得异常安静。百姓们几乎很少外出,而长安街道上大量的军队巡逻,一些街道甚至还被军队戒严,为诸王仪仗留下了特定的行进路线。

    霍光的仪仗走出原安阳侯府,他与其他诸王的方向都不同,因为安阳国在河西,只有霍光一人是需要从长安西门出城。

    长安西城外一片空旷,连行人商旅都没有踪影。或许是因为避嫌,长安官员也没有一人来为霍光送行,就连司马迁和苏武都没有来。盛夏的长安城外郁郁葱葱,却不知为何今日有些秋日的萧瑟感。数千人的队伍缓缓西行,杂乱的马蹄声混杂着车轮的轱辘声,仿佛成为这寂静天地间,极不和谐的杂声。

    越渐远去的队伍中,那辆最为华丽宽大的马车中伸出一个脑袋,霍光习惯性的回首看了一眼高大雄伟的长安城楼,他的目光有些复杂,却又平静异常,没有遗憾与不甘,也没有不舍与留恋。仿佛他只是这个世界,这座长安城的过客,从来都不属于这里

    这本书的名字叫大汉封疆,其实写到霍光封王这里已经可以结束了。不过考虑到前面还有些坑没有填,便决定再写几章,反正也不差那么几万字。而这一章也可以看作一个结尾!历史的结尾其实都是很无奈甚至残酷的,因为他不像仙侠可以让人永生,再厉害的历史文主角都是会死的,而人也是会变的,就像刘进在获得帝位后也改变了一样,没人能知道历史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如果喜欢留在美好中,留在幻想中的读者就当这一章就是大结局吧,后面的就不用看了!

章节目录

大汉封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庄不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缺并收藏大汉封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