鹁鸽岭确实不高,几岁的小孩子都能一口气跑到山顶上去玩,耄耋老人也可以拄着拐杖上去看看风景。鹁鸽岭地处丘陵,土地呈浅红色,山坡上长的大多是松树。

    鹁鸽岭一带是很偏僻的,只有一条大一点的路通往外界。山岭、水塘、田垄、村落、小路,组成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

    关于鹁鸽岭和梅斯柏的童年,有一首词:

    山峦起伏,小路蜿蜒,点缀村落。见泥坯土屋,窗前倚雀;稻田鱼塘,鸭鹅游乐。松树艾草,红岭赤坡,爱听少年放牧歌。油茶树,堤坝漫开花,随风婆娑。

    涧边村姑浣衣,迷住彩云一缕难脱。百湾河水涨,桥断渡口。鸳鸯坳下,日出月落。鹁鸽岭高,度仙坡遥,蔗坊赤岭听人说。人幼小,遐想世间事,几许猜度。

    春来看幼苗破土,秋分攒落叶暖灶。童年的记忆总是那么清晰,而故乡的一草一木则令人终生难忘。

    人不能选择何时出生,也不能选择出生在哪里,只有在来到人世后,才可以有适当的选择。所有人都是出于偶然,消于必然。

    梅斯柏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知道自己是鹁鸽岭人。他所在的村落叫岭西。村子里有十几户人家共一百多个人;七家姓梅,七家姓徐,还有六家姓蔡。几乎家家都住土坯房子。大家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矛盾。

    梅斯柏的祖先为什么要迁徙到这样一个偏僻得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来,对他们后人来说,一直是个谜。有的大门上方有一些述古雕刻,但那只是当时建筑的艺术点缀,和他的祖先渊源没有关系。

    七十多年前,梅斯柏的爷爷梅兴石娶亲了。那时候梅兴石父母双亡,也没有兄弟姐妹,连亲戚也没有一个。梅斯柏的奶奶叫林兰芝,她这是第二次嫁人。林兰芝第一次嫁人。生了梅斯柏的异姓大伯。林兰芝和梅兴石只在一起生活了六年,梅兴石就去世了。

    梅兴石是劳累过度死的。他被军阀征去修筑工事,饱受徭役之苦,最后累得吐血身亡。他不是机灵的人。胆子又小,根本不敢偷懒,不然不一定会那么早死。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即他是个不经夸的人,只要同伴夸他力气大,他就会拼命干,因而导致累死。

    林兰芝没办法,只好又一次改嫁。可怜梅斯柏父亲梅旺喜那时只有五岁。

    几家邻居都是同一个祖先,自然要有人当梅旺喜的监护人,于是梅旺喜就跟着梅连泰一家生活。梅连泰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和梅旺喜一般年纪,叫梅图德。那时候,谁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梅旺喜只能跟着人家艰难度日。几乎不用人教,他就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了。播种、收割。他都要去做一些辅助性的事。至于放牛、喂猪、薅草、砍柴之类的活,几乎就是他的主要活动。上学读书是极少数孩子才有条件的,压根儿轮不到梅旺喜这个孤儿。

    梅连泰家虽然也很穷,但很想让梅图德学点文化,就送他去学堂念书。梅旺喜很羡慕梅图德,也想读书,但不敢跟梅连泰说。

    有一回。梅旺喜偷偷地跟着梅图德去了学堂,躲在学堂外面看人家读书。等他回来后,梅连泰就问他到哪里去玩了,梅旺喜老实说了出来,梅连泰很生气,要责罚他。他吓得躲到供桌下面,最后还是被抽了一麻绳,颈上留下了一块疤痕。从那以后,梅旺喜只有在心里羡慕有书读的孩子了。不过,梅图德读了几个月书之后也很快就辍学了。只是勉强认识几个字而已。

    八岁那年,梅旺喜要负责放养一群鸭子。有一次,赶鸭子赶得急了,被绊了一跤,掉进水沟里了。由于饥饿,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怎么也起不来。真是天可怜见,幸好有个过路人碰见了,气息奄奄的梅旺喜向他求救。那人把梅旺喜抱起来,梅旺喜还想着那些鸭子,那人只好把他连同鸭群送回了家。这一次梅连泰没有生气,因为梅旺喜不是调皮。梅连泰用茶水招待了好心的过路人。他们聊了天,过路人知道了梅旺喜的身世。梅连泰让梅旺喜吃饱,又让他休息。第二天,梅旺喜就继续放鸭子去了。

    梅旺喜住在梅兴石留给他的房子里。这些房子包括一间堂屋,两间卧室,一间柴房,一间厨房,楼上还有两间杂货房加一间阁楼。在离主屋三十丈的地方还有一间牛棚兼猪圈。梅兴石手上原有三十五担(四担合一亩)水田和几块旱地,暂由几家邻居代为耕种。还有几片不相连的山林,几乎就不用去管它。

    梅旺喜十三岁时,就和梅连泰家分开了,开始独立生活。这时候的梅旺喜,肩上已有些力气,可以挑得起七八十斤的担子了。各类农活如用牛耕田,插秧,割稻,种花生、红薯、豌豆、蚕豆等,也都做得熟练了。各类农具如犁、耙、草筢子、锄头、镰刀、铁锹等原先家里都有的,也就不用买。蒸饭,煮菜也能应付。火刀、火石还在,只可惜他父亲的烟斗不知道放在哪儿,怎么也找不到了;他只好又买了一杆烟斗。

    虽然独立生活了,但开始的时候还是非常艰难的。锅破了也没钱去请人补,当然更没钱去买新锅,只好将就着用。他很难买得起盐,所以煮菜时只好省着用。一定要等到收到花生才能去榨油,而且还得用花生抵榨油的工钱。晚上点灯的煤油也没有,只好点松明——好在这种松树根很好找。第一次用自家的水桶去挑水,发现水桶是漏的,两桶水挑回来,只剩得小半桶了。第二次去挑水,水就漏得少多了,梅旺喜还当是老天爷在帮自己呢!第三次挑水时,水桶竟几乎不漏了。直到好多年后,他才弄明白,水桶泡水后会膨胀,这样漏缝也就自然而然填满了。

    十五岁时,梅旺喜用五担谷子换了一头小牛。这时候他的生活已经有了起色。他一边种田,一边养着牛犊。逐渐地不用梅连泰操心了,有时还能帮梅连泰家一些忙。

    又过了三年,小牛长大了,梅旺喜耕田就再也不用去借牛了。也就是在这一年。梅旺喜和黎双凤订了亲。说起来还有点儿巧,黎双凤就是当年从水沟里将梅旺喜救起来的那个过路人的女儿。梅旺喜交给黎双凤家的彩礼是十担谷子。

    梅旺喜和黎双凤成亲后,第二年便生了个女儿。那时候土地改革工作队来了。

    在他们鹁鸽岭一带主要有四个自然村,即他们岭西村、黄坎村、莲塘村、秀田村;在黄坎和莲塘之间有一个三家村叫隘口,归莲塘管辖。鹁鸽岭村就由这些自然村组成。黎双凤家就在秀田村的东头。土改工作队的干部挑了一个人当临时干事,协助他们做一些调查工作,他就是黄坎村的林诗桃。林诗桃当时也就二十出头,是个土改积极分子。

    林诗桃认为梅旺喜家土地较多,划成分等级时会对他们家不利。一天早上,他就到梅旺喜家去商讨对策。他先说明了附近几个村土改的基本情况:黄坎有一家富农。莲塘有一家地主,秀田有一家富农,其他都是贫下中农。岭西要是一定要划一家富农的话,也只有梅旺喜家勉强够条件。他劝梅旺喜放弃位于黄坎村前面的八担水田,让给他们村。这样梅旺喜家就可划成中农,否则很可能就会被划成富农。梅旺喜不答应,他不想做对不起祖宗的事。后来林诗桃又说梅旺喜家两口人有这么多田地,还有这么多房屋,又有一头牛,土改队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家。梅旺喜说:“我们家现在有三口人,以后还会生孩子。”林诗桃说:“小孩子不算。”还说梅旺喜是死脑筋。看不清形势。

    因为梅旺喜不同意放弃那八担水田,林诗桃一时间也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了。但下午他又放出口风:“明天土改队要去岭西开批斗会,要梅旺喜做好准备!”

    梅旺喜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了,吓得半死。黎双凤正在坐月子,可眼下就有两件事叫人揪心:一是梅旺喜得罪了林干事。眼看就要挨批斗了;二是若是被划成富农,日后就难做人了。思量再三,黎双凤劝梅旺喜还是先躲一躲为好。于是,心神不定的梅旺喜连夜就去二十多里外的异姓兄长家躲了起来。(后来,梅旺喜的这位异姓兄长时常会来看望梅旺喜一家。还会伤感地对梅旺喜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爸爸这一辈子可是受到苦了!”)

    梅旺喜在兄长家住了半个月,估摸着风声平息了,才提心吊胆地回到家里。这时候事情已经过去。那八担水田归了黄坎村,让给了林诗桃的堂兄——据说他堂兄原来只有几块旱地。分田插标牌的时候,黎双凤抱着女儿,当着土改队的面,说那块水田原是自家的,但现在不要了,愿意让给林诗桃的堂兄耕种。梅旺喜家的成分等级被划成了中农,总算没有戴上富农的帽子。而整个岭西村,就全是贫下中农了。梅旺喜跟林诗桃的恩怨一笔勾销,谁也没有再计较。由于梅旺喜不仅能吃苦耐劳,而且犁、耙、滚都是行家里手,林诗桃还让他当过不脱产村干部——组长、副队长等。

    那时候,一个家庭的成分等级是很重要的。地主富农家的大人只能老老实实,不能乱说乱动;连小孩子也常遭歧视,因此他们都很自卑。地主富农家的儿子几乎都讨不到老婆,女儿也很难嫁得出去。穷得光荣似乎成了人们最好的安慰。有的时候,连干部们也喜欢穿打补丁的衣服,他们的头脑是简单的:“因为我穷,说明我从来没有欺负过人家。”

章节目录

捡来的总工程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禁忌书屋只为原作者茹山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茹山草并收藏捡来的总工程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