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抬头看了谢安一眼,发现他的神情从刚才的激动变成了如今的一言不发,同时他的眼中还有着不同寻常的光芒。
老和尚收拾完棋盘,并没有像昨日那样起身离去。他示意谢安坐在自己面前,待谢安坐定他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了起来,“光武刘秀,昆阳之战,亲率三千死士出关冲阵,势如破竹大败王莽新军四十余万,终换来大汉中兴。”
谢安正摈住呼吸,神游昔年那一幕幕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之际,老和尚开口打断了他的沉思。
“谢公,当今大晋比之百年前的东吴如何?”
“略胜之!”
谢安想都不想,答案脱口而出。
如今晋氏虽衰,但比之之前的东吴,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晋国的疆域范围除了东吴原有的荆扬州二州外,还占领了淮泗之地,以及益州大部分;在桓温北伐期间,还一度占领司州、豫州、徐州等地。这都是当年东吴无法企及的。
老和尚见谢安答得如此痛快,微微一笑道,“那秦主苻坚比之曹公又如何?”
“秦主虽雄才大略,但其基业主要靠王猛辅之得来。单论之,当不及曹公孟德的气吞寰宇之威。”谢安之言相交还是客观中肯。
“王猛较之荀彧、荀攸、贾诩、程昱呢?”
“王猛虽胸有百万之兵,但此景不如当年那个英雄辈出的岁月昔年。”在谢安心中,辅助苻坚横扫北地的王猛也最多能和孟德公的四大谋士位列同席。
单论韬略,恐怕还不及贾文和、荀文若。
“当年曹公尽起北地雄狮南征,荆州水陆精锐皆不战而降,东吴长江天堑已失大半。”
老和尚见谢安心中坚冰正被烈火烧裂,乘热打铁的晓之以厉害,“如今荆、益二州尽在大晋掌中,又有淮泗防线,纵是秦军来犯,未必见得了长江。”
“加之秦并未扫清北地群雄,如此之势再败之。”老和尚说罢不禁失声笑道,“恐后世史书,会把晋国君臣贻笑千年也!”
古语有言:士可杀,不可辱!
谢安东晋名门望族之后,如今更是族中中坚,一想到族人会被后世之人嘲笑千年,肩头的担子无形之中又增添了不少。
“可我晋军于江北之地,鲜在胡骑下讨得便宜。”谢安犹豫了下,说出了自己担忧所在。
当年东吴之所以能在赤壁,把曹公的百万雄狮付之一炬,是因为阵中有孔明、公瑾这样的能人异士、将帅之才。
而如今晋国内忧外患不说,能领军作战的将军屈指可数,及得上周郎三分者唯桓温可任。
更可悲的是,这些人绝大部分,归于自己的死对头桓温麾下。
谢安所说,句句实情。
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要是周郎死而复生,能助自己一臂之力,谢安也敢兴江南之师渡江北上与秦军叫板。
“谢公贵人多忘事,还曾记得祖逖中流击楫之事?”
“略知一二。”谢安陷入沉思开始回想。
同样陷入沉思的老和尚突然站了起来,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刀口舔血的年少岁月,回到了教导自己的苍将军身边。
当日苍将军所念的那两首汉赋,更是在他心中刻骨三分。
老和尚望着正不断西沉的落日朗声念道:
踏上黄泉路,
今生终不悔!
大江东去不复回,
中流击楫山河碎。
闻鸡起舞青锋剑,
月下三尺寒光现。
今朝自渡大江北,
重拾中原金銮殿!
……
祖逖当年向晋请命北伐,去支援自己在晋阳死守了十年的挚友刘琨。哪想到晋王朝并未给祖逖一兵一卒,唯一给的不过是三千匹绢。
正是在那样的逆境之下,祖逖中流击楫,北渡大江,连败石赵开国雄主石勒,一时间收复了黄河以北的千里沃野。
“除了祖逖,还有一人!”
老和尚说得兴起,因为此刻他,又回忆起了苍将军昔年的豪情万丈。
“此人从司州洛阳,只身前去被胡人海洋淹没的北地晋阳。在无数艰难险阻下,一守就是十年,不过终究不见南方大地尽头,王师北进的旌旗。”
“你说的,可是刘琨,刘越石?”谢安其实已经猜到老和尚所说之人是谁,还是情不自禁的问道。在谢安心中,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知道这老和尚所说绝不仅限于此。
老和尚果然没有令谢安失望,“刘琨死守晋阳之际,还曾做了一首诗。”
踏上黄泉路,
今生终不悔!
借来天兵千百万,
逐得胡马塞外归。
昨夜幽梦寒窗前,
月下长忆友人言。
苍天若能随我愿,
自跪九渊五千年!
……
“苍天若能随我愿,自跪九渊五千年……苍天若能随我愿,自跪九渊五千年……”
谢安听完自顾自的念着最后两句,突然拍案而起的他放生大笑,接着多年未曾涌现的泪水,如决堤之洪,犹有滔天之势。
谢安生性谨慎,积压在心头多年的情绪,终于迸发了出来。待情绪平复了些后,向老和尚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你是如何得知这两首诗的?”
“当年师从之人,正巧在刘、祖二人身边出仕过,故他告知也。”老和尚说的是实情,他没有隐瞒的必要。
谢安从老和尚言语之中分辨,其中没有半点诓骗之意,然后怔怔的盯着老和尚打量了半晌,最终开口问道,“那你又是何人?”
“我是一个想在有生之年,亲眼看看盛世到底是何模样的和尚。”老和尚答得极为平静。
“盛世?”
谢安再次疑惑,“看那有何用?”
“男人耕地,女人纺纱,再也不受异族欺凌屠杀,和平的活下去。”老和尚没有正面回答谢安的问题,他在绘制自己心目中的盛世,“我想在死前,用我这双眼睛,亲眼看到那个时代的来临。”
“三十年前,我与千万族人一同去抗争所谓的命运。”
老和尚说道这里,嘴角泛出了一丝遗憾的笑容,“可惜,终究还是败了,败在了鲜卑人的铁骑之下……”
“三十年前……三十年前……”
闻言后,谢安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曾经魂牵梦绕的名字,再次浮上了他的心头。
“你……当年……莫非是乞活军的一员?”
谢安激动得有些口齿不清,但还是问出了那个尘封了数十年的名字。
想当年冉闵北地掀起《杀胡令》大旗,令普天之下的汉人男儿无不热血沸腾。
就连远在江南的谢安,也想手提三尺青峰渡江北上,与那些在大汉河山牧马的胡骑一决雌雄,让他们见识下,什么是汉家男儿的热血赤胆。
不过因为原因种种,面对称帝的冉闵,晋王朝终究没有往江北派出一兵一卒。
眼见着不足万人的乞活军部众,在胡人的海洋里掀起惊天巨浪,无论巨浪与狂风怎样拍打都屹立不倒,反而击起了更大的碎浪。
然而相对有限的乞活军,胡人的兵马是无限的,最终乞活军全军皆战死沙场,包括他们的首领冉闵。
老和尚听谢安说完点了点头,“永兴元年,燕贼慕容俊提精锐大军二十余万南侵,闵王遂点起汉军将士北上拒之。”
“敌我双方隔凌水河布阵对峙,时值寒冬,突然一夜天降大雪凌水河封冻。风雪中,我率先锋千僧突入敌阵,慕容鲜卑大败,伏尸千里。”
“那首童谣我听过!”
仿佛身临其境的谢安双眼放光,“雪夜千僧,明王破阵,若不速逃,寸草不生!”
老和尚点了点头接着说,“永兴三年,燕贼举倾国之兵,在名将慕容恪的率领下再次南侵,而我们每日都疲于与各胡的争斗之中。”
老和尚说到此处,眼神渐渐暗淡,“为保住北疆的百姓不被燕贼屠戳,闵王在全无胜算之下,点起最后的八千死士,前去迎击慕容鲜卑的数十万铁骑……”
说到这里,老和尚没有继续说下去,换言之是久久的沉默。
与此同时,谢安的神情也随之变得黯然,那是一段他不愿意提起的回忆。当年闻得冉闵兵败,邺城二十余万百姓被鲜卑人屠戳殆尽,谢安在家中恸哭了三日之久。
“依你之言,如今我大晋,还没有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
面对一个曾经无数次从绝境逢生的人,谢安知道当今自己面对的局势,远没有他当年面对的恶劣。
“若能组建一支数万人的精锐,胡骑渡不得长江!”老和尚答得斩金截铁。
“组建新军,当有名号,不知何名号为妥?”谢安再问。
“立誓在江北大地开宗立府,我看就叫北府吧”。老和尚想了一会答道。
“北府……”
沉默中谢安眼中闪过了一缕光芒,“对了你我二人说了这么久,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
名字!?
对于老和尚来说,在这数十年间,他很少对人提及,也很少有人问他这样的问题。
老和尚清了清嗓子,但声音依旧沙哑,“很多年前,别人称我为,破阵明王——勿弃……”
老和尚收拾完棋盘,并没有像昨日那样起身离去。他示意谢安坐在自己面前,待谢安坐定他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了起来,“光武刘秀,昆阳之战,亲率三千死士出关冲阵,势如破竹大败王莽新军四十余万,终换来大汉中兴。”
谢安正摈住呼吸,神游昔年那一幕幕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之际,老和尚开口打断了他的沉思。
“谢公,当今大晋比之百年前的东吴如何?”
“略胜之!”
谢安想都不想,答案脱口而出。
如今晋氏虽衰,但比之之前的东吴,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晋国的疆域范围除了东吴原有的荆扬州二州外,还占领了淮泗之地,以及益州大部分;在桓温北伐期间,还一度占领司州、豫州、徐州等地。这都是当年东吴无法企及的。
老和尚见谢安答得如此痛快,微微一笑道,“那秦主苻坚比之曹公又如何?”
“秦主虽雄才大略,但其基业主要靠王猛辅之得来。单论之,当不及曹公孟德的气吞寰宇之威。”谢安之言相交还是客观中肯。
“王猛较之荀彧、荀攸、贾诩、程昱呢?”
“王猛虽胸有百万之兵,但此景不如当年那个英雄辈出的岁月昔年。”在谢安心中,辅助苻坚横扫北地的王猛也最多能和孟德公的四大谋士位列同席。
单论韬略,恐怕还不及贾文和、荀文若。
“当年曹公尽起北地雄狮南征,荆州水陆精锐皆不战而降,东吴长江天堑已失大半。”
老和尚见谢安心中坚冰正被烈火烧裂,乘热打铁的晓之以厉害,“如今荆、益二州尽在大晋掌中,又有淮泗防线,纵是秦军来犯,未必见得了长江。”
“加之秦并未扫清北地群雄,如此之势再败之。”老和尚说罢不禁失声笑道,“恐后世史书,会把晋国君臣贻笑千年也!”
古语有言:士可杀,不可辱!
谢安东晋名门望族之后,如今更是族中中坚,一想到族人会被后世之人嘲笑千年,肩头的担子无形之中又增添了不少。
“可我晋军于江北之地,鲜在胡骑下讨得便宜。”谢安犹豫了下,说出了自己担忧所在。
当年东吴之所以能在赤壁,把曹公的百万雄狮付之一炬,是因为阵中有孔明、公瑾这样的能人异士、将帅之才。
而如今晋国内忧外患不说,能领军作战的将军屈指可数,及得上周郎三分者唯桓温可任。
更可悲的是,这些人绝大部分,归于自己的死对头桓温麾下。
谢安所说,句句实情。
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要是周郎死而复生,能助自己一臂之力,谢安也敢兴江南之师渡江北上与秦军叫板。
“谢公贵人多忘事,还曾记得祖逖中流击楫之事?”
“略知一二。”谢安陷入沉思开始回想。
同样陷入沉思的老和尚突然站了起来,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刀口舔血的年少岁月,回到了教导自己的苍将军身边。
当日苍将军所念的那两首汉赋,更是在他心中刻骨三分。
老和尚望着正不断西沉的落日朗声念道:
踏上黄泉路,
今生终不悔!
大江东去不复回,
中流击楫山河碎。
闻鸡起舞青锋剑,
月下三尺寒光现。
今朝自渡大江北,
重拾中原金銮殿!
……
祖逖当年向晋请命北伐,去支援自己在晋阳死守了十年的挚友刘琨。哪想到晋王朝并未给祖逖一兵一卒,唯一给的不过是三千匹绢。
正是在那样的逆境之下,祖逖中流击楫,北渡大江,连败石赵开国雄主石勒,一时间收复了黄河以北的千里沃野。
“除了祖逖,还有一人!”
老和尚说得兴起,因为此刻他,又回忆起了苍将军昔年的豪情万丈。
“此人从司州洛阳,只身前去被胡人海洋淹没的北地晋阳。在无数艰难险阻下,一守就是十年,不过终究不见南方大地尽头,王师北进的旌旗。”
“你说的,可是刘琨,刘越石?”谢安其实已经猜到老和尚所说之人是谁,还是情不自禁的问道。在谢安心中,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知道这老和尚所说绝不仅限于此。
老和尚果然没有令谢安失望,“刘琨死守晋阳之际,还曾做了一首诗。”
踏上黄泉路,
今生终不悔!
借来天兵千百万,
逐得胡马塞外归。
昨夜幽梦寒窗前,
月下长忆友人言。
苍天若能随我愿,
自跪九渊五千年!
……
“苍天若能随我愿,自跪九渊五千年……苍天若能随我愿,自跪九渊五千年……”
谢安听完自顾自的念着最后两句,突然拍案而起的他放生大笑,接着多年未曾涌现的泪水,如决堤之洪,犹有滔天之势。
谢安生性谨慎,积压在心头多年的情绪,终于迸发了出来。待情绪平复了些后,向老和尚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你是如何得知这两首诗的?”
“当年师从之人,正巧在刘、祖二人身边出仕过,故他告知也。”老和尚说的是实情,他没有隐瞒的必要。
谢安从老和尚言语之中分辨,其中没有半点诓骗之意,然后怔怔的盯着老和尚打量了半晌,最终开口问道,“那你又是何人?”
“我是一个想在有生之年,亲眼看看盛世到底是何模样的和尚。”老和尚答得极为平静。
“盛世?”
谢安再次疑惑,“看那有何用?”
“男人耕地,女人纺纱,再也不受异族欺凌屠杀,和平的活下去。”老和尚没有正面回答谢安的问题,他在绘制自己心目中的盛世,“我想在死前,用我这双眼睛,亲眼看到那个时代的来临。”
“三十年前,我与千万族人一同去抗争所谓的命运。”
老和尚说道这里,嘴角泛出了一丝遗憾的笑容,“可惜,终究还是败了,败在了鲜卑人的铁骑之下……”
“三十年前……三十年前……”
闻言后,谢安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曾经魂牵梦绕的名字,再次浮上了他的心头。
“你……当年……莫非是乞活军的一员?”
谢安激动得有些口齿不清,但还是问出了那个尘封了数十年的名字。
想当年冉闵北地掀起《杀胡令》大旗,令普天之下的汉人男儿无不热血沸腾。
就连远在江南的谢安,也想手提三尺青峰渡江北上,与那些在大汉河山牧马的胡骑一决雌雄,让他们见识下,什么是汉家男儿的热血赤胆。
不过因为原因种种,面对称帝的冉闵,晋王朝终究没有往江北派出一兵一卒。
眼见着不足万人的乞活军部众,在胡人的海洋里掀起惊天巨浪,无论巨浪与狂风怎样拍打都屹立不倒,反而击起了更大的碎浪。
然而相对有限的乞活军,胡人的兵马是无限的,最终乞活军全军皆战死沙场,包括他们的首领冉闵。
老和尚听谢安说完点了点头,“永兴元年,燕贼慕容俊提精锐大军二十余万南侵,闵王遂点起汉军将士北上拒之。”
“敌我双方隔凌水河布阵对峙,时值寒冬,突然一夜天降大雪凌水河封冻。风雪中,我率先锋千僧突入敌阵,慕容鲜卑大败,伏尸千里。”
“那首童谣我听过!”
仿佛身临其境的谢安双眼放光,“雪夜千僧,明王破阵,若不速逃,寸草不生!”
老和尚点了点头接着说,“永兴三年,燕贼举倾国之兵,在名将慕容恪的率领下再次南侵,而我们每日都疲于与各胡的争斗之中。”
老和尚说到此处,眼神渐渐暗淡,“为保住北疆的百姓不被燕贼屠戳,闵王在全无胜算之下,点起最后的八千死士,前去迎击慕容鲜卑的数十万铁骑……”
说到这里,老和尚没有继续说下去,换言之是久久的沉默。
与此同时,谢安的神情也随之变得黯然,那是一段他不愿意提起的回忆。当年闻得冉闵兵败,邺城二十余万百姓被鲜卑人屠戳殆尽,谢安在家中恸哭了三日之久。
“依你之言,如今我大晋,还没有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
面对一个曾经无数次从绝境逢生的人,谢安知道当今自己面对的局势,远没有他当年面对的恶劣。
“若能组建一支数万人的精锐,胡骑渡不得长江!”老和尚答得斩金截铁。
“组建新军,当有名号,不知何名号为妥?”谢安再问。
“立誓在江北大地开宗立府,我看就叫北府吧”。老和尚想了一会答道。
“北府……”
沉默中谢安眼中闪过了一缕光芒,“对了你我二人说了这么久,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
名字!?
对于老和尚来说,在这数十年间,他很少对人提及,也很少有人问他这样的问题。
老和尚清了清嗓子,但声音依旧沙哑,“很多年前,别人称我为,破阵明王——勿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