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杀人楼(1)
初步的采访日定在周末,阴天,阮立冬的心情和这天气一样,算不上愉快,倒不是因为她又要去见那个讨人厌的靳怀理,而是出门前她被姐姐阮圆训了一顿,起因是阮立冬前一晚又向姐姐要零花钱了。
阮立冬自认她现在比较之前手紧了许多,橱窗里的名牌包名品鞋子什么的,她最多就是多看上两眼,用眼神给那些个皮具做做表面抛光,她觉得自己已经脱离prada、lv的新款很久了。阮圆批评她时,阮立冬就拿上面这套说辞说给姐姐听,阮圆更气了。
“那你钱花哪去了?”阮圆这个月是给阮立冬预留了三千的零花呢,现在还有十几天才到月末。
阮立冬揉揉肚子,冲她姐笑笑:“吃了。”
阮立冬一直觉得奢侈品是精神食粮,是可以戒掉的,而胃往往最实际,她不忍心太苛责自己的胃。可工作同样面临变故的阮圆最后只给了阮立冬五百块,阮立冬就不大乐意了。
初次视镜地点定在靳怀理家,阮立冬和负责摄影的师父到达中山东路77号时,天开始飘起雨,雨丝很细,黏腻着人脸,凉凉的倒没有不舒服。摄影师父拿着器材,阮立冬让她先进,隔着铁栅栏,阮立冬看见一个人蹲在院里那块草坪旁正发呆,虽然蹲着,可依然看得出那是个身量很高的人,人瘦,穿件不大合身的外套。那人的头发倒理得精神,短发带点小卷。他低头看着草坪,阮立冬看不清他的脸,只注意到他手里拿着把剪刀。
也许是来找萧砚看病的病人吧,她想。来前她和萧砚通过两个电话,知道了他的职业是个心理医生,和阮圆的老板是一个职业。
阮立冬没多想,跟着摄影师父进门。
萧砚在一楼,这个时候他没病人,正坐在椅子上看本心理学杂志。阮立冬和他打招呼,问:“靳教授在吗?”
“他出去遛弯了。”
“可我们约好了这个时间来采访的。”靳怀理这人在阮立冬心里的估值评分又下降了好大一块。萧砚看出阮立冬不高兴,他笑笑看看手表,“离你们约定的时间还有一分钟,放心,他那个人很守时。”
“现在下雨了。”阮立冬没好气的说,窗外,刚刚的小雨又大了些,遛弯的人指不定去哪儿避雨了。
“他就在门口,你进来时没看着他吗?”
“没有,门口就一个人拿把剪刀,看样子是在锄草。”阮立冬想说那是找你看病的病人吧,可萧砚却“哦”了一声,“那不就是老靳吗?你可能不知道,老靳这人不爱运动,说的遛弯就是锄他那块草地。”
阮立冬愣了半天才说了句:“这真是个很特别的运动项目。”
“事实上,锄草这个爱好一点不特别,1782年,美国一位生物学家在思维桎梏时,曾经坚持两年,每天倒立一小时,后来因为脑出血终止了这项爱好,还有爱尔兰一位光电学家曾经假想通过光学原理控制昆虫行为,养了几千只苍蝇,后来很成功的被传染了疾病,目前听说在瑞士治疗,和他们比起来,我的要环保健康的多。你这话缺乏事实根据。”门口传来说话声,阮立冬回头,因为是背光角度,她只看见一个轮廓高大的男人快步走进屋子,他先脱了外套扔在沙发上,接着人也随着坐在了沙发上。
这下阮立冬看清了他的长相,他有着宽宽的额头,鼻子很挺,嘴唇不厚,高颧骨,这些组合起来,竟是个长相不错的年轻人,说他是年轻人,是因为靳怀理实在比阮立冬想得要年轻。他像有多动症似的,放在膝头的手不停做着变换交叉动作。
“不是采访吗?开始吧。”阮立冬是没见过科学家,不过她真觉得这个科学家的生活节奏和自己不一样。她拿出一张纸,“这是我草拟的几个问题,您看看,酝酿下,一会儿我们试录一下。”
靳怀理眼睛快速浏览了一遍纸张,阮立冬做的这行是受过速读速记训练的,可她发现靳怀理眼球的运动速度快的吓人,也就五秒钟功夫,靳怀理放下纸,他以一种太过小儿科的眼神最后瞥了眼纸,自言自语似的回答起上面的问题:
第一,我并没觉得物理这个学科有多高深多高尚,它对我是和锄草一样,是打发时间的兴趣爱好。为什么从业?擅长。再有,我不是不喜欢接触媒体来往,我是不喜欢和人来往,思维模式大多同一的人群对我丝毫没有助益,只会分散我的精力。至于你提的其他问题,我没兴趣,不回答。
阮立冬盯着起身进了厨房泡茶的靳怀理,眉头皱得紧紧的,这真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吗?人类怎么能做到这么讨人厌!
录像的师父早料到没那么简单落到采访,可他怎么觉得这位靳教授有点刻意刁难的感觉呢?采访怎么办。
这个问题阮立冬也在想,一旁的萧砚不顾靳怀理不乐意的白眼,给阮立冬他们也倒了两杯茶来。
“老靳就是脾气怪些,除非是他感兴趣的事,否则你真地很难让他提起兴趣。”萧砚说。阮立冬觉得,好脾气的萧砚能和靳怀理做朋友也算件奇事了,她觉得靳怀理好像是故意把自己找来,再让她交不了差的。可阮立冬一向不是个爱服输的人,她想了想,有了办法。
“萧医生,作为靳教授的好友,我想请你接受下我们台的采访。”阮立冬示意摄影师录像,余光里,她没忽略掉端着茶杯本来准备上楼的靳怀理拿着报纸坐到了隔壁萧砚的办公室里。他注意着阮立冬这里的一举一动。
阮立冬和萧砚很随性的聊了几个问题,中间不乏有靳怀理在国外生活的事。
“我倒真没觉得他有什么太大的毛病,除了有些自己特殊的习惯外,不过还真有次他让我挺生气的,他这个人爱吃,他脑子里记得菜谱数好多,却不爱自己动手。那时候我俩住一起,有天他说想吃蛋盅鲈鱼羹,让我做,我做了,可反复做了三次他都说不好,结果一口没吃。”
阮立冬点头,心想这人事儿可真多。有人做不住了,阮立冬视线可及的地方,她看见靳怀理抖了下手里的报纸,报纸后面那张被挡住的脸发出声音:“第一次是你忘记放盐,第二次鱼蒸的太老,第三次你加了我最讨厌的大蒜。”
“只是不小心放错了。”萧砚嘿嘿一笑,小声说。可报纸后面的人声却依旧不依不饶,“食物同科学一样,是需要严谨对待的。”
阮立冬算是服了,不过她突然想起个事儿:“萧医生,我记得你是做心理医生的,你觉得你和靳教授能相处的这么融洽,同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有关系吗?”
阮立冬也是有分寸的,她打了个类比:“我姐姐也在一家心理诊所工作,我脾气其实就挺糟糕,但是姐姐一直很包容我,我在想也许从事心理方面职业的人多少都是很有包容心的。”
也许是怕靳怀理生气,萧砚笑了笑没回答,他反问起阮立冬:“你姐姐也是心理医生吗?”
“她做的是会计,不过她马上就要失业了。”眼见着采访成了闲聊,靳怀理依然没有加入的意思,阮立冬示意同事停止录像。
“她老板本身就不大想做下去,再加上他们租办公间的那栋楼最近又出了点事儿,所以我姐说她可能马上就要失业了。”不是因为失业这事儿,阮圆早上也不会和自己发火。
眼见着今天要无功而返,阮立冬准备先告辞,等她回去想想采访该怎么继续再来。
可她人还没起身,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坐在沙发上的靳怀理哼着气问:“你姐的公司是不是在华海53号的东都大厦?”
“是啊,你怎么知道的?”
“报纸上有写。”靳怀理甩着手里的报纸,沭封早报b版的大版面上,很大字符的写了几个字——东都大厦再出命案,警方已介入。
“沭封最近出状况的大厦就三栋,两栋是资金易主,和失业关系不大。你身上那股煎饼果子的味儿,是东城老陈煎饼的味儿,电视台在西城,为了吃一个煎饼果子特意跑去东城是十分不划算的,所以你该是住在东城。你端茶杯时的动作是受过很高修养的,正如我上次说的,你之前家底殷实,现在却大不如前,你和姐姐关系亲厚,可提起她时却不自觉皱眉,显然她近期是做了什么让你不开心的事,加上你之前提到她失业时自己的沮丧表情,显然你姐的失业影响到你的生活,所以你和你姐一起住在东城,且经济来源被她制约。”
“可是靳……”阮立冬听愣了。
靳怀理举起手,做了个别打岔的动作,“再说你的牛仔裤,不新,却没有经常坐地铁造成的磨痕,外套肩部有安全带扣的刮痕,你没车,所以你上班的交通方式该是坐计程车,你姐限制你的花销,却支持你计程车上下班,所以她的交通费用就要受限,这就需要一个前提她的工作地点在西城,离你家不远,她要么步行,要么短站地铁或公交,西城的地理位置排除掉三栋大厦里位于东城的那栋,剩下我就是可能性最大的东都大厦和另一栋,从概率学角度分析,你姐在另外一间大厦工作的可能属于小概率事件,当然还有她还可能是骑车,这都是有可能的。”
说完他看向阮立冬,样子是自信满满的,看起来他对他的话很有信心。
阮立冬有点说不出话来,她半天回过神,问同事:“你闻得出我身上的煎饼果子味儿?”
她早上真吃的是老陈煎饼,她家的确住东城,她不喜欢地铁里的空气,每天打车上班,她姐姐也的确是在东都大厦上班,靳怀理唯一没肯定下来的是,阮圆是公交车上下班。
她看看萧砚,萧砚笑眯眯的看她,“别惊讶,推理和观察也是他的爱好之一。”
“说说吧。”靳怀理说。
“说什么?”
“当然是东都大厦的命案了。”
阮立冬“哦”了一声,“其实我知道的也是听我姐说的,他们叫那楼是杀人楼。”
初步的采访日定在周末,阴天,阮立冬的心情和这天气一样,算不上愉快,倒不是因为她又要去见那个讨人厌的靳怀理,而是出门前她被姐姐阮圆训了一顿,起因是阮立冬前一晚又向姐姐要零花钱了。
阮立冬自认她现在比较之前手紧了许多,橱窗里的名牌包名品鞋子什么的,她最多就是多看上两眼,用眼神给那些个皮具做做表面抛光,她觉得自己已经脱离prada、lv的新款很久了。阮圆批评她时,阮立冬就拿上面这套说辞说给姐姐听,阮圆更气了。
“那你钱花哪去了?”阮圆这个月是给阮立冬预留了三千的零花呢,现在还有十几天才到月末。
阮立冬揉揉肚子,冲她姐笑笑:“吃了。”
阮立冬一直觉得奢侈品是精神食粮,是可以戒掉的,而胃往往最实际,她不忍心太苛责自己的胃。可工作同样面临变故的阮圆最后只给了阮立冬五百块,阮立冬就不大乐意了。
初次视镜地点定在靳怀理家,阮立冬和负责摄影的师父到达中山东路77号时,天开始飘起雨,雨丝很细,黏腻着人脸,凉凉的倒没有不舒服。摄影师父拿着器材,阮立冬让她先进,隔着铁栅栏,阮立冬看见一个人蹲在院里那块草坪旁正发呆,虽然蹲着,可依然看得出那是个身量很高的人,人瘦,穿件不大合身的外套。那人的头发倒理得精神,短发带点小卷。他低头看着草坪,阮立冬看不清他的脸,只注意到他手里拿着把剪刀。
也许是来找萧砚看病的病人吧,她想。来前她和萧砚通过两个电话,知道了他的职业是个心理医生,和阮圆的老板是一个职业。
阮立冬没多想,跟着摄影师父进门。
萧砚在一楼,这个时候他没病人,正坐在椅子上看本心理学杂志。阮立冬和他打招呼,问:“靳教授在吗?”
“他出去遛弯了。”
“可我们约好了这个时间来采访的。”靳怀理这人在阮立冬心里的估值评分又下降了好大一块。萧砚看出阮立冬不高兴,他笑笑看看手表,“离你们约定的时间还有一分钟,放心,他那个人很守时。”
“现在下雨了。”阮立冬没好气的说,窗外,刚刚的小雨又大了些,遛弯的人指不定去哪儿避雨了。
“他就在门口,你进来时没看着他吗?”
“没有,门口就一个人拿把剪刀,看样子是在锄草。”阮立冬想说那是找你看病的病人吧,可萧砚却“哦”了一声,“那不就是老靳吗?你可能不知道,老靳这人不爱运动,说的遛弯就是锄他那块草地。”
阮立冬愣了半天才说了句:“这真是个很特别的运动项目。”
“事实上,锄草这个爱好一点不特别,1782年,美国一位生物学家在思维桎梏时,曾经坚持两年,每天倒立一小时,后来因为脑出血终止了这项爱好,还有爱尔兰一位光电学家曾经假想通过光学原理控制昆虫行为,养了几千只苍蝇,后来很成功的被传染了疾病,目前听说在瑞士治疗,和他们比起来,我的要环保健康的多。你这话缺乏事实根据。”门口传来说话声,阮立冬回头,因为是背光角度,她只看见一个轮廓高大的男人快步走进屋子,他先脱了外套扔在沙发上,接着人也随着坐在了沙发上。
这下阮立冬看清了他的长相,他有着宽宽的额头,鼻子很挺,嘴唇不厚,高颧骨,这些组合起来,竟是个长相不错的年轻人,说他是年轻人,是因为靳怀理实在比阮立冬想得要年轻。他像有多动症似的,放在膝头的手不停做着变换交叉动作。
“不是采访吗?开始吧。”阮立冬是没见过科学家,不过她真觉得这个科学家的生活节奏和自己不一样。她拿出一张纸,“这是我草拟的几个问题,您看看,酝酿下,一会儿我们试录一下。”
靳怀理眼睛快速浏览了一遍纸张,阮立冬做的这行是受过速读速记训练的,可她发现靳怀理眼球的运动速度快的吓人,也就五秒钟功夫,靳怀理放下纸,他以一种太过小儿科的眼神最后瞥了眼纸,自言自语似的回答起上面的问题:
第一,我并没觉得物理这个学科有多高深多高尚,它对我是和锄草一样,是打发时间的兴趣爱好。为什么从业?擅长。再有,我不是不喜欢接触媒体来往,我是不喜欢和人来往,思维模式大多同一的人群对我丝毫没有助益,只会分散我的精力。至于你提的其他问题,我没兴趣,不回答。
阮立冬盯着起身进了厨房泡茶的靳怀理,眉头皱得紧紧的,这真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吗?人类怎么能做到这么讨人厌!
录像的师父早料到没那么简单落到采访,可他怎么觉得这位靳教授有点刻意刁难的感觉呢?采访怎么办。
这个问题阮立冬也在想,一旁的萧砚不顾靳怀理不乐意的白眼,给阮立冬他们也倒了两杯茶来。
“老靳就是脾气怪些,除非是他感兴趣的事,否则你真地很难让他提起兴趣。”萧砚说。阮立冬觉得,好脾气的萧砚能和靳怀理做朋友也算件奇事了,她觉得靳怀理好像是故意把自己找来,再让她交不了差的。可阮立冬一向不是个爱服输的人,她想了想,有了办法。
“萧医生,作为靳教授的好友,我想请你接受下我们台的采访。”阮立冬示意摄影师录像,余光里,她没忽略掉端着茶杯本来准备上楼的靳怀理拿着报纸坐到了隔壁萧砚的办公室里。他注意着阮立冬这里的一举一动。
阮立冬和萧砚很随性的聊了几个问题,中间不乏有靳怀理在国外生活的事。
“我倒真没觉得他有什么太大的毛病,除了有些自己特殊的习惯外,不过还真有次他让我挺生气的,他这个人爱吃,他脑子里记得菜谱数好多,却不爱自己动手。那时候我俩住一起,有天他说想吃蛋盅鲈鱼羹,让我做,我做了,可反复做了三次他都说不好,结果一口没吃。”
阮立冬点头,心想这人事儿可真多。有人做不住了,阮立冬视线可及的地方,她看见靳怀理抖了下手里的报纸,报纸后面那张被挡住的脸发出声音:“第一次是你忘记放盐,第二次鱼蒸的太老,第三次你加了我最讨厌的大蒜。”
“只是不小心放错了。”萧砚嘿嘿一笑,小声说。可报纸后面的人声却依旧不依不饶,“食物同科学一样,是需要严谨对待的。”
阮立冬算是服了,不过她突然想起个事儿:“萧医生,我记得你是做心理医生的,你觉得你和靳教授能相处的这么融洽,同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有关系吗?”
阮立冬也是有分寸的,她打了个类比:“我姐姐也在一家心理诊所工作,我脾气其实就挺糟糕,但是姐姐一直很包容我,我在想也许从事心理方面职业的人多少都是很有包容心的。”
也许是怕靳怀理生气,萧砚笑了笑没回答,他反问起阮立冬:“你姐姐也是心理医生吗?”
“她做的是会计,不过她马上就要失业了。”眼见着采访成了闲聊,靳怀理依然没有加入的意思,阮立冬示意同事停止录像。
“她老板本身就不大想做下去,再加上他们租办公间的那栋楼最近又出了点事儿,所以我姐说她可能马上就要失业了。”不是因为失业这事儿,阮圆早上也不会和自己发火。
眼见着今天要无功而返,阮立冬准备先告辞,等她回去想想采访该怎么继续再来。
可她人还没起身,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坐在沙发上的靳怀理哼着气问:“你姐的公司是不是在华海53号的东都大厦?”
“是啊,你怎么知道的?”
“报纸上有写。”靳怀理甩着手里的报纸,沭封早报b版的大版面上,很大字符的写了几个字——东都大厦再出命案,警方已介入。
“沭封最近出状况的大厦就三栋,两栋是资金易主,和失业关系不大。你身上那股煎饼果子的味儿,是东城老陈煎饼的味儿,电视台在西城,为了吃一个煎饼果子特意跑去东城是十分不划算的,所以你该是住在东城。你端茶杯时的动作是受过很高修养的,正如我上次说的,你之前家底殷实,现在却大不如前,你和姐姐关系亲厚,可提起她时却不自觉皱眉,显然她近期是做了什么让你不开心的事,加上你之前提到她失业时自己的沮丧表情,显然你姐的失业影响到你的生活,所以你和你姐一起住在东城,且经济来源被她制约。”
“可是靳……”阮立冬听愣了。
靳怀理举起手,做了个别打岔的动作,“再说你的牛仔裤,不新,却没有经常坐地铁造成的磨痕,外套肩部有安全带扣的刮痕,你没车,所以你上班的交通方式该是坐计程车,你姐限制你的花销,却支持你计程车上下班,所以她的交通费用就要受限,这就需要一个前提她的工作地点在西城,离你家不远,她要么步行,要么短站地铁或公交,西城的地理位置排除掉三栋大厦里位于东城的那栋,剩下我就是可能性最大的东都大厦和另一栋,从概率学角度分析,你姐在另外一间大厦工作的可能属于小概率事件,当然还有她还可能是骑车,这都是有可能的。”
说完他看向阮立冬,样子是自信满满的,看起来他对他的话很有信心。
阮立冬有点说不出话来,她半天回过神,问同事:“你闻得出我身上的煎饼果子味儿?”
她早上真吃的是老陈煎饼,她家的确住东城,她不喜欢地铁里的空气,每天打车上班,她姐姐也的确是在东都大厦上班,靳怀理唯一没肯定下来的是,阮圆是公交车上下班。
她看看萧砚,萧砚笑眯眯的看她,“别惊讶,推理和观察也是他的爱好之一。”
“说说吧。”靳怀理说。
“说什么?”
“当然是东都大厦的命案了。”
阮立冬“哦”了一声,“其实我知道的也是听我姐说的,他们叫那楼是杀人楼。”